劉宗萬
摘 要:在問題教學法引導下,學生更傾向于提出問題、探究解決方案,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通過巧妙設計引導性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起對化學概念的完整認識,還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文章首先分析問題教學法的意義和原則,然后探討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之上,重點結合教學實際提出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的策略。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高中化學;概念教學;學習主動性
一些高中化學教師可能在教學中過于強調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被動學習環境中完成任務,難以深刻理解和應用化學概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問題教學法的有效應用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設計引導性問題,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參與討論,并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建構知識體系。
一、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和原則
(一)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教學中具有顯著的啟發性和引導性作用。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主動探究,培養其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和思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和自主學習動機。問題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探索知識的舞臺,促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系統性的認知結構。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使其具備更高層次的學科素養[1]。
(二)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1.精益求精的原則
教師需特別注意探究性問題的質量,確保問題既能準確對應教材中的課程知識脈絡,全面引導學生深入教材內容,同時能夠促使教師的主觀方法、思維考量和處理智慧處于持續提升的狀態。因此,教師在設計探究性問題時要注重問題的設計性、品質性和實用性,科學指導高中生有條不紊地、高效地完成教材內容中的知識挖掘任務和主體訓練活動。
在問題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緊密貼合課程內容,既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又激發他們的學科興趣。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能夠引導學生掌握重要概念和解決實際問題[2]。
2.釋放能動的原則
教師將知識的探究方法隱含于探究性問題之中,以此引導高中生展開思維活動,充分釋放主觀能動性。因此,探究性問題應該被看作是開啟高中生認知思維、主體處理和知識整合的重要工具,它為主觀能動提供了準確的實踐途徑、研究方向及活動方法,為高中生的學習過程提供了有效保障和引導。通過問題教學法,教師能夠精心設計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
二、高中化學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內容呈現片段化和模塊化的趨勢
隨著教學體制的深刻改革,高中化學教學呈現出明顯的內容組織趨勢,逐漸朝向片段化和模塊化的方向發展。這一變革體現在教材編寫和教學設計上,更加強調將學科知識進行模塊化的劃分,以便更好地呈現結構性和層次性。這種趨勢的初衷是為了使學科內容更具有系統性,便于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然而,片段化和模塊化的趨勢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問題。學科知識的細分可能導致學科內容的孤立性,使得學生更難以把握知識的整體性和相互之間的聯系[3]。
(二)化學教學中教師教學觀念滯后,認知存在誤區
一些教師仍然堅持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將重點放在記憶和死記硬背上,卻忽視了培養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這種教學觀念的滯后使得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缺乏進行深層次理解的機會。與此相反,現代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踐性學習,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對化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在一些教學中,過度強調理論知識而忽略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工業應用相結合的問題也是存在的。
(三)學科教學模式單一,制約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些學科的教學方式可能沿襲傳統的講授方式,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往往難以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維,限制了他們在知識體系建構中的參與度。為了克服這一問題,需要引入互動式學習,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和問題解決,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體系的建構,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此外,一些學科課程可能過于偏向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實踐性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缺乏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機會,限制了他們的思維發展。
三、問題教學法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的策略
(一)以問題教學法營造開放的交流氛圍
在問題教學法的指導下,高中生積極參與文本研讀、知識挖掘和信息處理,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知識體系構建。互動性和合作性的學習過程為化學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學生不再僅僅從教材中獲取信息,而是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深刻理解化學概念。問題教學法的獨特之處在于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框架,賦予學生更多自由表達觀點、提出問題和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這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激發了高中生對知識的熱情,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在互助性探究中,學生分享經驗和見解,開闊了彼此的視野,豐富了學科內容的多維度理解。通過與同學互動,他們建立了緊密的學習社群,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例如,在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電解質的電離和離子反應》一課教學中,通過一個引人入勝的實例或化學現象開始,激發學生對電解質和離子反應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學初期,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如電解質的定義是什么、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有何區別、舉例說明常見的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鼓勵他們根據問題展開討論,分享各自的觀點和理解。教師可以定期巡視各小組,引導討論,并鼓勵學生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安排一些簡單的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電解質的電離過程,從實踐中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鼓勵每個小組選擇代表,向全班展示他們的討論結果和實驗成果。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表達觀點的能力,并激發其他同學的思考。在討論過程中,隨時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并加深他們對電解質和離子反應的認識。在教學結束時進行總結,強調重要概念和學生的發現。同時,鼓勵學生對整個討論過程進行反思,分享他們的學習心得。如此教學,學生將在自由、互動的環境中建構對電解質和離子反應的知識體系,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同時也能夠體驗到化學學科的魅力,有助于營造積極、開放、合作的學習氛圍。
(二)以問題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在問題教學法的指導下,學生在互助交流中相互學習,擴展了知識面,培養了團隊協作和溝通技能,為未來學習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快樂探究的經歷,不僅激發高中生認知興趣,還增強了他們對學科的持續投入。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更容易產生對知識的熱情,保持良好的學習動力。這種積極態度將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問題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積極的認知態度,使他們在學科學習中獲得更為豐富的體驗。通過表現機會、展示空間和互助通道,學生在問題教學的框架下形成了積極的主體情緒、快樂體驗與精神面貌,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魯科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1《沉淀溶解平衡》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問題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沉淀溶解平衡的實質與特點是什么?在沉淀溶解平衡中,溶解和沉淀的過程分別是如何進行的?溶解度與溶解體積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沉淀溶解平衡中,溶質和溶劑之間的相互轉化涉及哪些因素?影響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通過改變溫度來影響溶解度平衡?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將被引導深入思考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質,探究其中的關鍵特點和規律。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交流觀點,分享實踐經驗,以及探討在不同條件下沉淀溶解平衡的變化。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實驗或案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激發他們對化學實驗的興趣。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分享對問題的理解和解答。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和榮譽訴求,培養其表現欲望與競爭意識,達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目的,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愉悅而有趣。
(三)以問題教學法拓展創新觀念
在問題教學法的實施中,高中生為了彰顯個性、展示才華、贏得認可,自然而然將注意力聚焦在思維拓展與創新探究上。通過獨特的思考方式和創新性的探討,他們在學習中脫穎而出,獲得成就感與快樂,成為班級中備受關注的焦點人物。問題教學法在培養高中生拓展創新觀念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引導性問題,學生逐漸形成獨立思考和創新性思維的意識,深入多維思考與自由拓展的領域進行深度學習與創新發展。他們通過標新立異,在學科學習中不僅實現了個體的脫穎而出,還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知識理解。這一學習氛圍使高中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注重創意和深度思考,培養了他們對知識深度理解和實際應用的能力。
例如,在魯科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共價鍵與分子的空間結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以問題教學法為基礎,為拓展學生對共價鍵與分子空間結構的創新觀念,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共價鍵的定義是什么?它與離子鍵有何不同?分子的空間結構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一些分子具有積極性?什么是Lewis結構,如何使用它來描述分子的電子分布?共價鍵形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舉例說明一些分子的空間構型,解釋它們的分子形狀。如何通過分子模型來理解分子之間的排斥和吸引力?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將被引導思考共價鍵的形成機制、分子的空間結構以及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行尋找相關實例,展示對于分子結構的理解和應用。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共同探討一些新穎的分子結構或分子性質,以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應用能力。在課堂上可以結合實際案例或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研究成果以展示的形式分享給全班同學,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共價鍵和分子結構,并培養其對化學知識的創新應用能力[4]。
(四)以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思維
問題教學法作為承載教師智慧的有效方法,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學生思維發展的引導。通過提出引導性問題,教師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一方法提高了高中生的思維活動水平,使其更具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考。面對挑戰性問題,學生需要多元化思維。與同學進行問題討論和合作解決的過程中,高中生學會傾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觀點,形成更加開放和合作的學習氛圍。問題教學法在師生交流和生生互助中起到橋梁的作用,有助于實現學生間的溝通。
例如,在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氧化劑和還原劑》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以問題教學法為基礎,為培養學生科學高效思維,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定義分別是什么?有何本質區別?舉例說明一些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解釋其作用機制。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的失得是如何發生的?如何判斷一個物質是氧化劑還是還原劑?氧化數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計算一個物質的氧化數?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如何反映在化學方程式中?如何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進行電池的設計?氧化劑和還原劑在工業生產中有哪些重要的應用?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將思考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本質、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機制,以及氧化數的應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展開深入的討論,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發現。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如電池的設計和工業生產中的應用案例。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展示,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形成科學高效的思維方式。
結束語
通過巧妙設計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問題的設置能夠引導學生走向全面的認知發展,促使他們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和應用化學知識。在問題教學法的引導下,高中生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對象,而是積極參與的知識建構者。教師通過問題引導,能夠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問題、積極探究解決方案。這樣的學習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參考文獻
[1]丁艷,肖興敏.探究多媒體輔助情景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7):85-87.
[2]賈麗娟.情景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33):98.
[3]張建軍.情景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探微[J].高考,2019(9):61.
[4]趙慶芬.情景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18(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