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家財政收入與國民GDP高速增長,市場經濟形勢變化速度加快。為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政府部門逐步完善稅收征管體系,并出臺了新的稅收政策,以 “傳統產業升級、鼓勵研發投入”為目標,稅收優惠明顯傾向于高新技術領域,這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稅收政策環境。企業所得稅是高新技術企業納稅籌劃的關鍵涉稅稅種,如何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設計合理的所得稅籌劃方案,是高新技術企業加強風險防范和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的重要環節。文章以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籌劃的理論概述為依據,針對所得稅籌劃的方向和路徑提出個人見解,并從稅務管理角度分析完善稅務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幫助實現企業經營利潤最大化。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納稅籌劃;稅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09-0148-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09.148
1?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籌劃相關概述
1.1?所得稅籌劃方法
1.1.1?稅基籌劃
稅基是企業稅費核算的數據基礎,也是所得稅的計稅依據。稅基籌劃實際上就是通過減少應稅基礎的方式,從而縮減企業的稅務成本。當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確定的情況下,具體需要繳納稅費的額度與稅基大小成正比例關系,即稅基越大,稅額越大,則企業的稅費越高。
1.1.2?稅率籌劃
針對不同經營領域,國家劃定了企業所得稅的適應稅率。所得稅稅率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以及企業的稅后利潤。但在稅務籌劃中可以發現,并不是納稅人適用的稅率越低,企業的稅后利潤就越高。企業需要基于利潤目標尋求最佳稅負點,這也是所得稅籌劃的關鍵。此外,所得稅稅收政策明確規定,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和地區可以享受低稅率優惠。在籌劃過程中,企業可以借助轉變投資方向、調整投資區域等方式開展稅率籌劃。
1.1.3?稅額籌劃
稅額籌劃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政策應用方面,也就是說,針對企業所得稅所開展的稅額籌劃一般與減征政策、免征政策等存在內部關聯。具體籌劃方法包括:其一,優惠行業籌劃法。納稅人通過開發環保產品,享受國家針對節能環保行業所出臺的減稅或免稅政策;其二,技術引進法。納稅人通過技術引進的方法,可以享受到國家對進出口先進設備所頒布的稅收優惠政策;其三,組織機構調整法。納稅人通過企業重組、兼并、嫁接等方式所開展的納稅籌劃,等等[1]。
1.2?所得稅籌劃目標
1.2.1?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
控制稅務成本是企業開展納稅籌劃的基本目標。以所得稅相關的稅收政策為依據,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開展事前籌劃,從稅務角度為業務活動提供指導建議和咨詢服務,包括涉及稅種、關聯政策、稅費預算、風險節點等,形成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從根源上控制稅務成本。
1.2.2?降低涉稅業務風險
從理論上來說,雖然納稅籌劃與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有本質上的差異,但如果納稅籌劃超越法律邊界,將會造成企業出現違法經濟活動,引發稅務機關稽查風險。同時,稅務會計人員對優惠政策解讀不充分,本應當享受免稅或減稅政策的項目沒有籌劃到位,也會增加企業的稅務成本,從而引發財務風險。因此,通過規范納稅籌劃的行為可以保證企業依法繳納所得稅,有效降低稅務風險。
2?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籌劃方向與路徑
2.1?組織形式籌劃
一方面,將虧損的子公司設置為分公司。如果高新技術企業下屬子公司長期存在虧損問題,可以將母子公司轉化為總分公司。這是由于稅法規定,子公司為獨立納稅人,其業務虧損只能通過以后的納稅年度來彌補,母公司不得以沖減的方式處理虧損問題;而分公司不是獨立法人,不具備獨立納稅的資格,在結算企業所得稅時,由總公司統一處理,這時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可以建立虧損填補關系,實現盈虧相抵,即分公司的虧損可以計入總公司稅前利潤當中,進而降低企業整體的所得稅稅額。
另一方面,成立獨立的銷售子公司。我國現行的所得稅政策中明確規定,企業銷售活動所形成的宣傳費、廣告費、招待費等,需要依據銷售收入確定稅前可扣除額度。具體來說,將企業銷售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一個全新的子公司。由母公司將生產形成的產品通過對外銷售的方式轉移到銷售公司,再由該公司直接與供應鏈下游客戶商對接,完成銷售活動。在這一過程中,銷售公司可以通過兼營其他產品的方式提高銷售收入,從而提高宣傳費、廣告費和招待費的可扣除額度,進而達到納稅籌劃的目的。
2.2?應稅收入籌劃
高新技術企業針對應稅收入的籌劃主要體現在遞延納稅時間方面,即在滿足國家政策法規要求的基礎上,企業可以與客戶達成一致,結合自身的經濟狀況采取延緩收入確認時間的方式,有效實現所得稅籌劃。具體來說,企業在與客戶公司進行溝通和確認以后,將原本的一次性交易合同變為分期收款合同,使得企業的收入確認時間和收入確認額度發生改變,則企業可以獲取一定的資金時間價值,實現節稅或遞延納稅的目的。
2.3?研發費用籌劃
在納稅籌劃階段,企業要注意會計處理的規范性。一方面,會計人員要充分掌握優惠政策的應用條件,合理處理項目支出。例如:對于企業研發失敗、無法為企業帶來無形資產增值的項目支出,應計入企業當期損益當中。另一方面,針對研發項目核算工作設置會計科目體系。政策規定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項目包括研發活動直接消耗的材料費用、燃料費用、動力費用、人員工資、人員獎金,以及研發活動中機械設備的折舊費用等。企業應針對研發費用支出建立輔助賬簿,細化研發費用三級科目,避免因核算結果不準確而導致無法享用加計扣除政策。
2.4?資產折舊籌劃
高新技術企業可采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包括年數總和法、年限平均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使用差異的會計處理方式會對企業的所得稅產生不同的影響。而高新技術企業本身具備大規模的資產設備,從納稅籌劃角度考慮,針對固定資產折舊的籌劃主要從折舊方法選擇和資產使用年限這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經過對以上三項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分析發現,雖然不同折舊方法下,固定資產的折舊總額差異不大,但從折舊額度來看,雙倍余額遞減法有利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相較于年數總和法與年限平均法,具備前期折舊額度大的優勢,這對于所得稅稅額抵減有著不同的影響[2]。因此,當高新技術企業處于稅收優惠期限內,應當盡量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在前期盡可能地計提折舊金額,降低企業發展前期的所得稅稅額,挖掘并享受資金潛在的時間價值。另一方面,企業雖然針對不同的固定資產設置了差異化的折舊年限和年折舊率,但高新技術企業的固定資產使用頻率較高,會計人員需要及時判斷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處理方法,從財務報告層面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同時,稅法規定,在一定期限內縮短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可以有效增加資產的折舊額,進而影響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相應地降低企業的所得稅稅額。這種方式實際上是對企業所得稅稅額的一項調節手段,即固定資產的折扣總額和應繳納的所得稅稅額是不變的,但通過加速折舊可以達到遞延納稅的目的,這對于高新技術企業這一類對現金流要求較高的企業來說,可以最大限度地為企業節約資金,解決企業的融資問題。
2.5?技術轉讓合同籌劃
國家在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對科技創新領域給予一定的優惠傾斜。政策條例中明確規定,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當中,因技術轉讓行為所獲得的收入,如果低于標準的500萬元,可以享受免征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反之,當技術轉讓收入超過標準,則超過部分按照50%計征企業所得稅。基于這一政策,在技術轉讓方面,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利用政策優勢,通過巧妙設計技術轉讓合同的方式開展企業所得稅籌劃。例如:A公司針對一項降耗節能產品進行技術轉讓,共獲取1800萬元的技術轉讓費。在與交易方簽訂技術轉讓合同的過程中,雙方約定對轉讓費用分析(三年)進行收取。該公司的稅務會計人員針對這一事項分別設置了三種籌劃方案并進行對比。其一,在第一年,客戶公司向A公司先支付1000萬元的技術轉讓費,到第二年和第三年再分別支付400萬元。這一方案考慮到第二年和第三年A公司所獲取的技術轉讓費沒有超過500萬元的標準,即第二年和第三年可以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則A公司共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為:(1000-500)×50%×15%=37.5萬元;其二,將1800萬元的技術轉讓費分三年,平均每年支付600萬元,則A公司每年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600-500)×50%×15%=7.5萬元,A公司共需要支付22.5萬元的所得稅;其三,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先收取500萬元的技術轉讓費,在第三年收取800萬元的技術轉讓費,則第三年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為: (800-500)×50%×15%=22.5萬元。考慮到資金時間價值,A公司可以選擇第三種方案,既能夠達到節稅的目的,也能夠為企業經營前期提供更多的資金流。
2.6?研發人員籌劃
高新技術企業的項目研發活動需要高素質人才支撐,而人才成本也是納稅籌劃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積極響應技術創新政策的過程中,國家為了支持高新技術行業高質量發展,將企業職工的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額提高至8%,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國家大力鼓勵企業重視研發人才團隊的技能培訓工作。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項優惠政策,加大教育培訓投入,促進人才結構優化與調整,在控制人力成本的同時,有效提高企業的技術成果轉化率。
3?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管理策略
3.1?積極落實稅務籌劃方案
高新技術企業一方面要注重文化環境塑造,要求管理層人員和執行層人員都要樹立良好的納稅籌劃理念。對于管理層來說,納稅籌劃是財務管理工作的組成部分,關乎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現金流量。管理層人員在充分認識到納稅籌劃重要性的基礎上,頒布稅務管理相關制度,包括稅務登記制度、納稅申報制度、賬簿憑證管理制度等,指導各項稅務工作;對于執行層人員來說,相關部門應當積極參與線下活動,通過參與當地稅務機關部門舉辦的稅務專題培訓會,與同行業公司對納稅籌劃方案進行交流借鑒等方式,可以有效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稅務籌劃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還要將稅務管理工作從會計部門中分離出來,設置獨立的財稅業務小組(崗位),主要承擔稅費核算、方案籌劃、稅票管理、納稅申報等工作。尤其在稅務籌劃環節,稅務會計專員應當以當前的稅收政策為依據,充分評估企業的涉稅業務種類和納稅籌劃空間,初步擬定籌劃方案,經過管理層審批以后下發到各部門,保證籌劃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也為納稅籌劃方案貫徹執行提供環境基礎。
3.2?強調部門協作與信息反饋
稅務管理企業要強調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同效應,以財務部門為主導部門,稅務會計人員要深入業務活動,基于合法性和效益性原則,為業務部門提供稅務咨詢服務。例如:在產品銷售環節,稅務會計人員可以參與銷售合同編制過程,結合自身的經濟狀況、客戶的資質等,充分考慮收款方式和收款時間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合理調整交易合同,并及時做好發票回收與管理工作[3]。此外,部門與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稅務信息的獲取效率,進而影響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因此,建議高新技術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加大投入,設置獨立的稅務管理系統,并與財務管理、績效管理、研發管理、銷售管理等模塊進行對接,建立內部信息共享平臺,保證資金流、票據流和物流信息的高度統一;同時,企業稅務管理系統可以與當地稅務機關的系統對接,及時獲取稅收政策變動信息,調整納稅籌劃方案,提高企業稅務管理的靈活性。
3.3?提高稅務籌劃水平
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應當以提升稅務會計人員對稅收政策的掌握度為目標,圍繞政策解讀、法律知識體系健全等內容,開展專題培訓活動;另一方面,加強對稅務會計人員道德素養和專業能力的培養,避免因個人操作違規、會計舞弊等問題,招致主管稅務部門對企業的處罰,有效防范稅務風險。此外,針對稅務籌劃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辦法。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將籌劃方案的有效性作為相關部門的考核指標,對于籌劃效果良好的人員提供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對于籌劃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或籌劃方案執行率不高的個人予以處罰,有效調動企業內部人員對納稅籌劃方案制定的慎重性與籌劃方案執行的參與積極性。
4?結論
綜上所述,伴隨著我國稅收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納稅人對稅務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也逐步提升。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納稅主體,應當嚴格遵循稅收政策并履行納稅義務。在這一過程中,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充分了解國家在企業所得稅方面所提供的優惠傾斜政策,結合自身的經濟狀況和經營業務籌劃合理的納稅方案,并改進稅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問題,力爭為企業實現經營效益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海軍.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稅收籌劃探討[J].納稅,2021,15(20):41-42.
[2]白云.淺析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1(7):29-30.
[3]楊軍船.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分析及稅務籌劃研究[J].納稅,2021,15(14):31-33.
[作者簡介]未海霞(1985—),女,漢族,上海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稅務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