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玲
摘 要:在國內教育領域的改革越發深入之后,素質教育理念以及“雙減”政策進一步深入和落實,并對義務教育階段不同學科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加嚴苛的發展要求。作為主要學科之一的初中英語學科,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積極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及效果。為此,教師應當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方式進行反思,理解其中有礙于課堂教學效率及效果的部分,以便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出適當的調整與優化,進而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科學習過程中實現更加長足的成長與發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如何更加切實地把握初中英語學科的課堂教學現狀,如何更加科學地采取有效策略構建高效課堂,逐漸成為教師更進一步確保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及效果過程中必須予以解決的核心課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3-0224-04
在當前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教育大背景下,教育教學的效率及效果逐漸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這就為各個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初中英語學科而言也是如此,考慮到初中英語學科作為外語教學本就具備較高的難度,教師更需要確保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及效果,以便使課堂教學水平符合預期。因此,教師需要針對初中英語學科的高效課堂構建可能性進行分析和把握,結合教育教學現狀和學生英語學科學習現狀采取有效策略,確保初中英語學科高效課堂可以得到有效切實的構建。
1.初中英語學科的課堂教學現狀
(1)相對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營造濃厚學習氛圍
作為外語教學,英語學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涉及諸多異國文化特色,同時與異國民眾日常用語及其習慣密切相關,為初中階段的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不小的困阻。在英語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優先熟練掌握數量較為龐大的詞匯、短語以及句型。而在英語學科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傾向于優先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在單詞拼讀教學環節結束之后會即刻進行教材課文內容的講解。在缺乏記憶時間與空間的情況下,學生難以快速地掌握新接觸的單詞,也就更難以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行學習,因此,學生難免會覺得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缺乏濃厚的學習氛圍。
(2)課后知識鞏固環節的實際教學效果較為不佳
作為語言學習課程,初中英語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長時間堅持、循序漸進,在持續不斷的重復中方可切實地掌握詞匯、語法以及句型等知識。在此過程中,課后知識鞏固環節顯得尤為關鍵,可以幫助學生以更加理想的效率實現對英語語言知識內容的練習與鞏固。其間,課后知識鞏固環節大多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出現,學生需要在教師不在場的情況下完成。由此,學生難免在遭遇困阻之后得不到有效的輔導與幫助,進而無法確保課后知識鞏固環節在效果方面得到提升。在這種情況下,還有部分教師對此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視,有時知識鞏固環節礙于教學進度還會選擇不作細致講解。
(3)學生在英語學科學習過程中缺乏濃厚的興趣
考慮到英語學科的考試大多較為枯燥乏味,主要考查學生在詞匯、句型以及語法方面的記誦掌握情況,很多學生很難維持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而對學習效率及學習效果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發揮相對關鍵的決定性作用,進而最終決定學生是否會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認真參與,因此需要教師保持高度的關注與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維持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而當前部分教師受限于多方面客觀要素的影響,或是沒有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表現引起重視,或是無法有效地幫助學生維持學習興趣,以致課堂教學實踐的效率及效果得不到保障,且受制于學生相對不足的學習興趣。
(4)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難以確保教學效率
在相對傳統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更加傾向于把握課堂教學節奏,以便有效地達成當堂課堂教學目標。受這種教學理念影響,教師需要獨自完成包含備課、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以及教學評價在內的多項任務,在課堂教學實踐落實過程中需要面對較多的精神壓力和工作負擔。而在精神壓力及工作負擔較為沉重的情況下,很多教師難以確保自身對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是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的,也很難顧及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部分教師受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影響,對課件中的多媒體要素引入與應用缺乏重視,難以較為有效地幫助學生維持學習興趣,也就無法提升教學效率。
2.初中英語學科的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1)以組建學習小組的形式實現協作互助的學習
受不同學生在家庭環境、語言學習能力和英語學科知識基礎方面的表現各有不同的影響,部分學生會在英語學科學習過程中表現格外突出,而部分學生在這一方面表現得差強人意,相對整齊劃一的教學計劃難以顧及所有學生在英語學科學習過程中的所有需求。為此,教師可以考查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組建學習小組實現協作互助學習的可能性與可行性,按照學習能力和學習表現均勻地分配小組,確保同一小組內同時包含表現相對優異的學生與表現相對不足的學生。在實際地予以實現時,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習小組分配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按照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實現先進帶動后進的高效課堂。
(2)將早讀環節視為關鍵抓手,增強趣味性
在初中英語學科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記誦數量較為龐大的詞匯、句型以及語法,以便為學生更加切實地參與英語學科學習奠定較為堅實的必要性基礎。在此過程中,單調的記誦過程對學生而言相對乏味無趣,教師可以從早讀環節出發,確保其趣味性,以便借助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幫助學生維持相對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力支撐下,教師可以更加切實地幫助學生在詞匯句型語法記誦的過程中提高效率。舉例而言,教師可以在早讀開始之前設置特定的背誦主題,圍繞該主題匯總學生已經掌握的詞匯、句型以及語法。
(3)增加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占比
在課堂教學實踐之中,學生才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僅憑教師多方面地進行知識灌輸很難在缺乏學生配合的情況下實現相對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切實地考慮到確保與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對課堂教學實踐的關鍵影響,確保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實踐各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相應地增加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占比,通過有充分互動的課堂教學環節,從而引導學生參與英語學科知識內容的學習過程,進而鼓勵學生積極地通過英語進行表達。師生互動可以體現在各個課堂教學環節,可以應用于課前導入環節,通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式助其獲得相對濃厚的學習興趣,具體需要以當堂所授知識內容為準進行設計。
(4)通過科學地設置提問幫助學生維持學習興趣
課堂提問可以為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提供契機,也可以幫助學生維持相對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其自主學習過程奠定較為堅實的必要性基礎。因而教師需要切實地對課堂提問的積極促進作用保持高度的關注與重視,結合課堂提問以及自身既有的課堂教學理念及方式進行深入分析,探索和研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引入更多和更加有效的課堂問題的可能性與可行性,進而科學地借助課堂提問勾起學生繼續參與當堂課堂教學過程的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確保課堂提問所用問題在開放性、探索性和啟發性方面的實際表現,同時還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所處的狀態進行問題選取,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5)圍繞多媒體確保課堂教學實踐的效率
進入互聯網信息時代以來,各種新媒體已經大幅改變了當代初中生的信息內容接受習慣和接受偏好,以至于學生越發偏好感官化的信息內容接受。因而教師需要對此引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主動地與學生拉近距離并增加交流,及時地把握學生在信息內容接受方面的偏好。具體而言,教師可以以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呈現當堂所授知識內容,在多媒體化的課件中有機地圍繞當堂所授教學內容設置與之相匹配圖片、視頻和音頻,借助迎合學生的接受習慣和接受偏好,幫助學生更加順暢地進行英語學科的學習。借此,教師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當堂知識內容的印象,更是可以有效地營造更加活泛的課堂教學環境。
(6)為學生通過英語口語表達進行練習創造條件
文字是言語的物質外殼,教師在確保英語學科教育教學效果時可以從口語表達能力提升的角度出發,間接地為學生記誦和掌握英語學科詞匯、句型和語法提供助力。為此,在實際地指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時,教師需要實現把握學生既有的英語學科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導。在明確學生實際所處狀態之后,教師才可以相應地結合當堂所授課文內容設置需要進行口語表達的教學環節,以便幫助學生在主動的口頭表達過程中熟悉并掌握英語詞匯、句型乃至語法。舉例而言,在針對“Why do you like panda?”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拓展地圍繞學生相對熟悉的寵物話題邀請學生自主地通過英語進行表達。
(7)切實豐富既有教學方式體系助其實現多樣化
在英語學科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學效率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教學方式方面的實際選擇。教師的教學方式選擇不僅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還會影響到學生對當堂所授知識內容乃至英語學科整體的印象,需要教師慎重地進行教學方式的選擇,以便幫助學生在相對正面的印象幫助下參與課堂教學實踐各個環節。因此,在先期備課階段,教師需要切實地針對自身既有的教學方式體系進行分析和把握,以便相應地有所增刪,確保教學方式體系之中包含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只有在更加豐富的選擇有力支撐下,教師才可以依據課堂教學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反響選擇更加適合的教學方式。
(8)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學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學習
在學生實際地參與英語學科課堂教學實踐時,教師實際所采用的教學評價方式同樣會影響到學生當前及后續的參與興趣和參與意愿,因而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時地進行評價,針對學生的優秀表現進行表揚,針對其中相對不足的部分對事不對人地進行批評和指正。在相應地選取和應用教學評價方式時,教師需要將公平性與客觀性視為必須遵循的教學評價基本原則,同時還需要考慮到教學評價方式是否可以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方面取得成長、進步與發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同步應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立體教學評價方式。
(9)在課前布置有利于推進課堂教學實踐的任務
為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維持充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可供學生選擇的多樣化課前任務,為當堂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創造更加有利的必要性條件。在設置課前任務時,教師需要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吸引學生維持充足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進行課前任務設計與布置。而就具體的任務形式而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后自行通過互聯網查詢檢索相應內容的方式完成課前任務。在相應地布置課前任務之后,教師還需要在課前導入環節進行評價和反饋。
(10)圍繞學生的接受興趣引入輔助性的教學資源
考慮到教學資源及其配置狀況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學習效果,教師需要事先針對既有的教學資源儲備情況進行確認,進而引入諸多輔助性的教學資源擴充既有的教學資源儲備,以便實現更加理想的教學效率及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學生的接受興趣進行教學資源選取,具體可以引入各種簡短詩歌、諺語格言或是英文流行歌曲等內容作為輔助性的備選教學資源。在學生感興趣的輔助性教學資源支撐下,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幫助學生維持充足的學習興趣,進而為其透過課堂學習實現英語學科知識能力增強鋪平道路。
(11)鼓勵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英語學科課堂教學中
學習者的主動性表現將會直接決定學習的效率及學習的效果,因而教師需要將鼓勵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科課堂教學納入考量,以切實地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為基本前提設計并開展各項課堂教學環節,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掌握當堂所授知識內容。舉例而言,在進行英文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單元整體而言完成教學之后帶領學生梳理其中的重點詞匯、句型和語法,為學生實際的寫作過程提供更加充足的寫作資源供給。而在選取寫作主題時,教師可以圍繞學生實際的接受興趣設置多套可選主題。在自主選擇的情況下,學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參與英文寫作。
(12)按照學生英語學科表現進行差異化分層教學
不同學生在英語學科知識儲備、能力應用等方面的表現各有不同,相對整齊劃一的教學很難顧及不同水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因此,教師需要更進一步地樹立因材施教觀念,以英語學科知識儲備和應用能力方面的表現為依據,將全體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以便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差異化的、分層化的課堂教學,通過人性化關懷的方式為所有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實現英語學科能力成長與發展,從而奠定較為堅實的必要性基礎。在實際的劃分層次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秉持平等相待的態度,引導學生明確層次劃分的目的在于助其學習,以防層次劃分的選擇影響到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意愿。
(13)結合學生生活活動實際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
考慮到英語學科知識內容原本就相對枯燥乏味,教師在構建高效英語學科課堂時可以將教學情境創設視為重要抓手,確保學生可以在更加生動、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中實現當堂知識內容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相應地按照學生生活活動實際進行要素設置,有效地設置對學生而言相對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環境。其間,教師還需要主要圍繞當堂所授知識內容的特點進行教學情境設計,以便確保具體的教學情境可以為課堂教學實踐提供有效幫助。
(14)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確保和提升教學效率及教學效果而言,教師不僅需要考慮到自身作為教學實施主體的教學理念及方式選取,更需要關注學生在英語學科學習習慣方面的實際表現。優秀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切實參與課堂學習提供堅實的支撐,教師需要從預習習慣、學習習慣和復習習慣等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養成更加有利于英語學科知識內容學習的學習習慣。只有更加切實地立足于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才可以較為實際地實現初中英語學科高效課堂的有序構建,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培養自身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3.結語
綜上所述,為求改善初中英語學科當前的課堂教學狀況,教師應當針對自身既有課堂教學理念及方式進行分析,判別其中有待改進之處,繼而結合學生實際的英語學科知識基礎和能力表現,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調整和優化,最終構建更加契合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的高效化課堂。具體而言,教師首先需要更加切實地認識到初中英語學科當前的課堂教學狀況,明確其中仍然留有較為充足的改進提升空間,需要切實地面對和解決諸多問題性狀況,諸如相對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課后知識鞏固環節的實際進行效果較為不足,學生在英語學科學習過程中缺乏濃厚的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難以確保教學效率等。其次,教師應當采取包含以組建學習小組的形式實現協作互助的學習,將早讀環節視為關鍵抓手增強課堂趣味性,增加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占比,通過科學地設置提問幫助學生維持學習興趣,圍繞多媒體確保課堂教學實踐的效率,為學生通過英語口語表達進行練習創造條件,切實豐富既有教學方式體系,助其實現多樣化,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學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學習,在課前布置有利于開展課堂教學實踐的任務,圍繞學生的接受興趣引入輔助性的教學資源,鼓勵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英語學科課堂教學中,按照學生英語學科表現進行差異化分層教學,結合學生生活活動實際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內的諸多有效策略,更加科學有效地構建更加高效的初中英語學科課堂,以確保和提升教學效率為抓手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科學習過程中取得更加可持續的長效發展與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新云.新課改下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3(04).
[2]李呈棟.依托對話教學培養初中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策略探討[J].學周刊,2023(04).
[3]蔡玲華.例談核心素養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途徑[J].名師在線,2023(03).
[4]劉默然,張霞.試論如何利用互動教學模式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J].中學生英語,2023(04).
[5]李彥龍.“雙減”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效率的方法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3(04).
[6]慕曉鈺.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3(04).
[7]徐洋.立足新版課標,發展核心素養——新版課標下的初中英語教學行與思[J].中學生英語,2023(04).
[8]王亞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J].學周刊,2023(06).
[9]李琳.“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提質增效策略探析[J].學周刊,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