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程標準的影響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備考方向發生了變化,教師應在明確課程標準具體要求的基礎上,探尋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備考策略,提高學生復習的質量。本文從實際出發,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備考現狀進行了分析,以中考為例探析了課程標準背景下備考的新視角,力圖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備考質量。
【關鍵詞】課程標準;初中道德與法治;備考
作者簡介:朱柳霖(1985—),女,江蘇南通市啟東折桂中學。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引領學生開展實踐,讓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在課程標準的引領和指導下,中考的考查重點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往僅僅考查知識轉向考查知識、思維能力和情感態度等,以開放式和生活化的試題,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為了提升備考的質量,教師應從課程標準的角度切入,結合課程教學的內容和中考試題,做好備考工作,提升學生解決問題和應對考試的能力。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備考現狀
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備考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其一,部分教師自身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要性形成了錯誤的認知,將這門學科歸為次要學科,無論是在新課教學中還是在復習工作中,都采用傳統的講解式教學法,未能深入鉆研道德與法治課程創新的教學模式。而且這些教師應用的備考教學方法與課程標準的理念背道而馳,他們在教學中未能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很少采用合作學習模式,導致學生難以掌握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
其二,部分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處于被動地位,他們沒有掌握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法,甚至存在“為了學習而學習”的現象,這使得他們難以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現實生活中。這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從學生實際出發并將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的要求不相符,在缺乏實踐的情況下,學生的備考效率自然不高,也難以適應中考的要求。此外,在傳統思維的影響下,部分學生未能開展高效的合作學習活動,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1]。
從教師和學生的視角來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備考現狀不容樂觀,部分教師和學生未能掌握正確的指導方法和學習方法。所以,教師應在深度研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大力改革備考模式,探尋備考的新視角。
二、課程標準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備考的新視角
(一)基礎—專題復習,夯實備考基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備考中,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否牢固,對他們復習和備考的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換言之,教師應將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作為備考工作的主要職責[2]。在此訴求的引領下,教師可以對課程標準中的具體課程內容進行研讀和分析,依據課程標準中“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和集體”和“我與國家和社會”三個主要板塊設定復習專題,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圖表等可視化的形式歸納和整理知識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回顧課內知識,也能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符合中考的實際要求。
1.自主歸納,理順知識點
在備考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分析和解讀課內知識點,有利于他們明確知識點的具體類型和不同知識點之間的結構關聯。因此在專題復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按照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以便他們全面掌握基礎知識。以“成長中的我”這個板塊的備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以制作歸納表(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為手段,對統編版教材的知識進行整合和分析。
學生依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歸納,理順和總結課內知識,能夠加深對于課內知識的了解,在歸納知識時,進一步加深印象,提升對課內專題知識的掌握程度。
2.專題探討,研讀知識點
一般而言,在專題復習階段,學生通過自主梳理知識的方式,已經初步了解了課內知識點,他們的知識基礎愈發牢固。為了讓學生靈活自如地在中考中應用知識點,教師可以進一步細化專題復習的內容,找準切入點,讓學生圍繞特定的專題展開探討和分析,促使他們在研讀知識點的過程中了解其深意。如針對“成長中的我”專題復習的內容,學生可以選擇其中的“做情緒情感的主人”這個知識點對應的章節作為探討的重點,以“為什么要管理情緒?”“如何管理情緒?”作為話題,結合自身的現實生活經驗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將課內知識點與生活元素融合起來,以此得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答案。而在學生探討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他們將得出的具體結論記錄下來,整理出邏輯清晰的答案,以便他們更好地應對中考的題目,從而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科備考的有序性。
(二)框架—項目復習,搭建備考框架
高樓能夠拔地而起,得益于擁有穩固的結構,在道德與法治的備考中也是如此,只有搭建好穩固的備考框架,方能促進后續復習和備考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可以基于課程標準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等教學建議,設計項目化的復習活動,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對某一個或者某一類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和探討,在現實生活中尋求問題的答案。借此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解答問題的技巧,還能夠將現實生活與中考復習聯系起來,探尋出解決問題的多元路徑[3]。而在實施項目化的備考方案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明確、翔實的項目復習方案,引領學生主動搜集信息、整合知識,這契合“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實踐性、綜合性等性質,因此在備考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這些課程性質,通過項目復習的方式搭建備考框架,讓學生在項目化的復習活動中拓展思維深度,提升復習質量。以“我與國家和社會”的復習專題為例,教師可以選取“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的內容開展項目化復習活動,以項目復習任務單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提升他們的知識理解和運用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依據課程教學的內容,設計角度清晰、內容新穎的項目復習任務單(如表2所示)。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全面分析和解讀任務單中的材料,將其與課內的“遵守規則”的知識點進行對應。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等,廣泛搜集與之相關的生活實例,將其與課內知識點結合起來,解釋自由與社會規則之間的關系以及為何要遵守社會規則等問題,將本課與涉及規章、社會公德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在項目化復習中遷移知識。如此,學生解讀材料和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將明顯提高,這與課程標準的理念相契合,也有利于學生正確應對中考。
(三)結構—實踐復習,完善備考結構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學應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系。為了達到課程標準的實際要求,教師可以組織實踐復習活動,以便完善備考的結構,提升備考的有效性。在實踐復習活動中,教師應以課內知識點為依托,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尋求答案,讓他們將收集的信息、獲取的知識與課內知識點結合起來,這樣能夠讓學生學習和吸收課內的基礎知識,同時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滿足中考的具體考查要求[4]。
在實踐復習活動中,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從社會中挖掘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知識,了解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形式,并將在實踐中獲得的心得感悟總結、歸納為一般性的理論,以便他們在中考中更從容地應對開放性的題目。以“我與國家和社會”這個板塊的復習為例,教師可以選取“服務社會”的知識點作為重點內容,開展生活體驗實踐活動,讓學生扮演博物館志愿者、一日小交警、社區服務站工作人員等不同的社會角色,學習多樣化的服務技能,將奉獻社會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將不再停留在淺層學習階段,他們將更深入地思考和解讀相關問題,從實際行動中探索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路徑,在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績。
(四)系統—真題復習,優化備考系統
備考是為了做好應對中考的準備,這便要求學生準確把握中考的考查方向和命題規律,并掌握解答具體題目的方法和技巧。故而,為了優化備考的系統,教師可以從備考的視角出發,將真題復習作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和研讀中考真題,讓學生將真題中的具體題目與課內知識聯系起來,鞏固基礎知識,促使他們掌握遷移和應用知識的技能。如此,學生既能將自身已有的知識與中考真題結合起來,也能展開深度思考,從而達成深度學習和高效復習的目的[5]。
為了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優化備考系統,教師可以待項目復習或實踐復習等活動結束后,開展真題復習活動,引領學生分析和解讀真題命題的規律和具體考查的知識點,讓他們根據題目的顯性和隱性條件,推斷出考查方向。這里以2019年某市關于“憲法在我心中”的中考真題為例。
近日,省城某居委會開展“憲法在我心中”宣傳活動,他們制作了關于憲法的歷程、憲法的內容、憲法的作用和維護憲法的權威的展板。你認為這四塊展板中哪塊展板的內容為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分析這道題中涉及的具體信息。首先,教師在分析題干要求時,可以先讓學生重點分析題目的考查方向,確定“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為考查要點,在此基礎上回憶課內學習的“堅持憲法至上”這一章節中的知識,從而明確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是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再讓學生對題目內容進行解讀,依據課內知識點得出“關于憲法的作用的展板內容為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的答案。
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解讀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中考真題,從具體的題目中提煉考查的知識點,并傳授學生相關的方法和竅門,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掌握分析和解答題目的要點,將課內學習和復習過程中掌握的知識應用在解題中。如此,備考系統涵蓋了專題、項目、實踐和真題復習四個板塊的內容,其結構愈發完善,備考的質量也逐漸提升。
結語
在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探索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備考新視角,是順應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潮流的一種表現。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發展,其對初中生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體現在了中考大綱和試卷中。教師應在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改變傳統的復習策略,建構理實兼備的備考體系,讓學生實現知識和能力協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樂全.淺論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考復習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0(44):123-124.
[2]張紅.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考復習的有效性[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3):461-462.
[3]廖木松.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考復習方法探討[J].中外交流,2020(05):150-151.
[4]楊小春.道德與法治課復習策略芻議[J].甘肅教育,2020(07):87.
[5]盛紅慶.芻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中考復習策略[J].新智慧,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