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逆向思維是數學思維的重要組成,屬于一種間接思考的方式,即站在問題的對立面進行思考,最終尋求一條全新的解題思路.鑒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在正向解題思維受限時,應敢于“反其道而行之”,打破傳統解題思維的束縛,站在問題的對立面思考問題、解答問題.本論文以此為切入點,結合大量的練習題目,針對逆向思維在解題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探究,具備一定的教學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教學;數學思維;逆向思維;培養路徑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的學科,既抽象,難度又大,尤其是在解題環節中,各種各樣的難題層出不窮.無論是對于數學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初中生在解題時,常常受到固定思維的束縛,導致其逐漸進入到解題“黑洞”中.鑒于此,在日常的解題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大力培養學生逆向思維,使其在面臨復雜數學問題時,能夠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問題的對立面進行倒推,最終找到一種新的解題思路.經過課堂教學實踐證明,通過一段時間的逆向思維訓練之后,學生的解題能力、思維能力也隨之提升,極大地促進了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具備極強的教育價值.
1?逆向思維在初中數學解題中的具體應用
逆向思維又被稱為求異思維,主要是對已經成為定論,或者司空見慣的觀點、事物等,從相反的視角進行思考、觀察,最終產生新的思路和想法.在初中數學學習中,逆向思維就是從反方向思考和分析數學問題,并對其進行解釋和解答.鑒于數學學科的特點,逆向思維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有力的“解題工具”.
1.1?在幾何題目中應用
幾何作為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在常規的解題思路中,學生需要先從題干中尋找已知條件,再依據已知條件進行求解.但在實際解題中,部分學生常常面臨著極大的困難,無法從題目已知條件中得出結論.鑒于此,可通過逆向思維,以結論作為出發點進行逆推,最終形成明確的解題思路.
例1?如圖1所示,在△ABC中,AB⊥AD,AC=AB,BC和AD兩條直線相交,交點為E.BC⊥DC,AD和DC相交,交點為D,求證:AC2=AD·AE.
解析:在這一題目中,憑借求證的要求,即可結合所學知識聯想到需要運用三角形相似的方式進行.但按照常規的思路進行解題,學生結合已有的條件出發,單憑題目中所給的兩個垂直條件,很難找出能夠建立AC2=AD·AE關系的相似三角形.此時,即可借助逆向思維的方式,從結論出發:要想證明出AC2=AD·AE,則可將其變形為ACAD=AEAC.根據三角形邊的關系,只要證明出△ADC∽△ACE即可.如此,即可利用題目中所給的條件進行證明.具體步驟如下:∵AB⊥AD、BC⊥DC,且∠AEB=∠CED,∴∠B=∠D.又AC=AB,∴∠B=∠ACB=∠D.
在△ADC和△ACE中,∵∠ACD=∠BCD+∠ACB=90°+∠ACB,∠AEC=∠BAD+∠B=90°+∠B0又∠B=∠ACB=∠D.
∴∠ACD=∠AEC.
且∠DAC為兩個三角形的公共角.∴△ADC∽△ACE,∴ACAD=AEAC,∴AC2=AD·AE.
例2?如圖2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AB+BD<AC+CD,求證:AB<AC.
解析:如果按照常規的思路進行證明,學生要想證明出AB<AC,需要先證明BD=CD,或者BD>CD,即要先證明出∠BCD≥∠1.如果按照這一思路進行,根據現有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學生常常面臨較大的困難.面對這一現狀,如果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即可從AB≥AC出發,對其證明.如此,按照逆向思維的模式,如果AB≥AC,則有∠2≥∠ABC,∠BCD>∠2,∠ABC>∠1,最終由此得出∠BCD>∠1,BD>CD,即AB+BD>AC+CD.顯然這與所給出的條件不相符.因此,假設不成立.即:AB<AC[1].
1.2?在一元一次不等式題目中應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數學中最為重要的知識點,也是必考的知識點.在解答這一類型題目時,常規性的問題可按照傳統的思維模式進行解答,但是針對部分特殊的問題,按照常規思路進行解題,只會導致學生陷入到困境中.鑒于此,就應引導學生轉化思維,借助逆向思維的模式,對一元一次不等式進行簡化,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例3?解關于x的不等式組x-m<0,7-2x≤3.如果其存在4個整數解,求m的取值范圍.
解析:如果按照常規的思路進行求解,由于不等式方程組中含有字母,學生計算完之后,只能得到2≤x 1.3?在方程題目中應用 方程也是初中數學的重難點,在考試中尤為常見.在解答方程類型題目時,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計算能力存在差異性,在具體解答問題時,學生常常面臨著計算和方程知識運用等問題.鑒于此,在優化解題教學時,就可適當融入逆向思維的模式,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提升其計算能力. 例4?解方程320×40%=(320-x)(1-20%)+20%. 解析:如果按照常規的思路進行解答,學生在解該方程時,需要先將其變形成為320×40%=(320-x)80%+20%,接著通過移項、變形,成為80%x=320×40%+20%,到此之后,學生需要面臨比較繁瑣的計算,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容易出現錯誤.鑒于此,即可融入逆向思維的模式,先在方程的兩邊同時除以20%,對其進行變形,得出:4x=320×2+1,最終便可簡單地求出x=6414[2]. 例5?媽媽購買了幾桶牛奶.第一天,全家人喝掉了全部牛奶的一半零半桶;第二天又喝掉了第一天剩下的一半零半桶,第三天把家中剩下的一半零半桶牛奶喝完了.此時,媽媽購買回來的牛奶已經全部喝完,問媽媽一共購買了多少牛奶? 解析:在這一方程應用題中,如果按照常規的思路進行正面求解,學生將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此時,就可融入逆向思維進行分析:假設第二天喝完之后家中還剩下x桶牛奶,則根據題意得出x2-12=1,得出x=1,也是就說第二天喝完之后,家中牛奶只剩余1桶.由此進行逆推,第二天沒有喝之前的牛奶為3桶,第一天沒喝之前為7桶,也就是媽媽買回來的牛奶. 1.4?在三角形題目中應用 三角形作為初中數學的重點之一,在考試中尤為常見.針對一些特殊的三角形題目,當傳統解題思路碰壁時,即可融入逆向思維,巧妙運用相關的性質、定理,最終高效解答相關的題目. 例6?在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一個角不小于60°.判斷該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 解析:在對這一命題進行判斷時,如果按照常規的思維,需要考慮很多情況,因為在題目中給出的是“至少有一個”,也就是說可能是兩個、也可能是三個.如此一來,增加了判斷的難度,甚至導致學生做出錯誤的判斷.鑒于此,就可引導學生借助逆向思維的方式,從命題結論入手,至少有一個角不小于60°的對立面就是“沒有一個角小于60°”,如果這一命題正確,原命題就是假命題.在三角形中,因為其內角和是180°,如果“沒有一個角小于60°”,則三角形內角和就超出了180°,因此該命題屬于假命題.由此得出原命題“在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一個角不小于60°”屬于真命題. 例7?已知△ABC,三條邊分別是a、b、c,且a=2n+1,b=2n2+2n,c=2n2+2n+1(n>0),求證:△ABC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要想證明三角形是否屬于直角三角形,按照常規的思路來說,基本上都是從角出發.而在本題目中,給出的卻是三條邊的關系.鑒于此,就可借助逆向思維這一途徑,從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出發,如果三角形三邊關系滿足a2+b2=c2即可.即: ∵n>0, ∴2n2+2n+1>2n2+2n>2n+1,即:c>b>a. ∵a2+b2=(2n+1)2+(2n2+2n)2=4n4+8n3+8n2+4n+1,c2=(2n2+2n+1)2=4n4+8n3+8n2+4n+1, ∴a2+b2=c2. ∴△ABC是直角三角形[3]. 1.5?在函數問題中應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函數問題歷來是重難點,學生在學習中常常面臨很大的困難.鑒于此,在優化函數問題解題教學時,就可充分發揮逆向思維的價值,引導學生在反向思考中,尋找出新的解題路徑,逐漸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等. 例8?當m取什么實數時,拋物線y=-x2+(m-2)x+m-5的頂點不在第四象限中? 解析:在這道二次函數問題中,如果按照常規的解題思路進行考慮,要想使得拋物線圖象不在“第四象限”中,則應考慮在第一、第二、第三象限以及坐標軸上.此時,學生需要對這些情況進行討論,最終將所有的結論進行綜合成為答案.但是這一解題思路比較麻煩,學生需要討論的范圍比較廣,以及精準無誤的計算等.但是如果采用逆向思維的模式,就可將這一題目簡單化,最終完成其高效解答.即:拋物線y=-x2+(m-2)x+m-5的頂點在第四象限時,根據定點公式,即可得出-m-22×(-1)>0, 4×(-1)(m-5)-(m-2)24×(-1)<0. 通過解不等式組,即可得出2<m<4,此時該拋物線頂點正處于第四象限中.反之,當m≥4或m≤2時,拋物線y=-x2+(m-2)x+m-5的頂點不在第四象限中. 例9?如圖3所示,拋物線y=-12x2+7x-452與x軸相交,交點為A、B.將拋物線在x軸上方的圖象記為C1,之后將C1向左平移,并得到C2,且C2與x軸相交于B、D兩點,如果直線y=-12x+m與C1、C2一共存在三個不同的交點,則m的取值范圍是(??). 解析:在這一函數問題解答中,如果按照常規的思維,學生將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難以形成明確的解題思路.而這一題目作為選擇題目形式出現,需要學生快速、精準完成解答.鑒于此,就可借助逆向思維的方式,令y=-12x2+7x-452=0,最終通過解方程得出A、B兩點的坐標,即:A(9,0)、B(5,0),通過該圖象平移,因為C1、C2存在共同的交點B,據此得出D點的坐標為(1,0);同時,結合題目中已知條件,得出C2對應的拋物線解析式為y=-12(x-3)2+2,直線y=-12x+m與C1、C2一共存在三個不同的交點.如果其恰好過B點時,則和C1、C2存在兩個交點.于是,將B點坐標帶入直線y=-12x+m的解析式中,最終即可得出m=52.隨即,結合題目含義,得出m>52,就可以此出發將B、D兩個選項排出.之后,對A、C兩項進行觀察,關鍵在于是否含有m=4,隨即將其帶入到直線解析式中,并與拋物線聯立方程.如此即可得出最終的答案,即A[4]. 1.6?在綜合性問題中的應用 在初中綜合性復習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綜合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中常常包含著大量的知識點,綜合性十分強,學生不僅僅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體系,還應具備極強的數學思維能力,能夠結合題目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逆向思維進行解答. 例10?如果點P(x,y)的坐標滿足x+y=2a-b-4,x-y=b-4,且點P不在x軸上.若關于z的不等式yz+x+4>0的解題為z<23,則關于t不等式at>b的解集是什么? 解析:這是一道綜合性的數學問題,其中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多,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組、點的坐標、不等式等.學生按照常規的思維解答時,常常面臨很大的困難,致使多學生都選擇了放棄.鑒于此,在優化解題教學時,就可融入逆向思維的方式,先根據題意得出x=a-4,y=a-b.∵點P不在x軸上,∴a≠b.又∵yz+x+4>0,∴(a-b)z+a>0. 最終解答出z<23.同時,結合不等式知識得出a-b<0,得出z<-aa-b=23,最終得出b=52a,∴a<52a,a>0,b>0,則不等式at>b,最終得出t>ba=52, ∴at>b的解集為t>52[5]. 2?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培養路徑 經過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在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逆向思維的應用,可有效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使得學生在“反其道而行之”中,獲得新的解題思路.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初中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要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培養并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首先,關注數學概念教學.鑒于數學學科的特點,概念教學是基礎和關鍵.鑒于數學概念的特點,以及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概念學習的要求,教師在優化概念教學時,要帶領學生徹底擺脫“死記硬背”的概念學習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其采用不同的記憶方式進行學習,旨在實現數學知識的靈活掌握. 其次,還應關注學生的解題過程.解題教學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教師在開展解題教學時,必須徹底擺脫“就題論題”的模式,不僅要為學生講解具體的解題思路,還應及時滲透逆向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解決數學問題.需要說明的是,學生的逆向思維素養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最后,依托專項訓練,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不僅要停留在理論上,還應借助大量的實踐訓練,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逆向思維的進一步發展,最終促使學生真正掌握這一技能.鑒于此,數學教師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之后,還應及時開展有關逆向思維的專項訓練,使得學生在針對性的訓練中,逐漸養成運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的習慣[6].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鑒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同時,數學學科還承擔著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逆向思維作為數學思維的重要組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不僅是培養學生數學綜合思維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關鍵途徑.鑒于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精心選擇針對性的數學題目,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分析問題,并將其解答出來. 參考文獻: [1] 扈學慧.如何在數學解題中有效利用逆向思維方式[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6):57. [2] 梁玲.初中數學解題中逆向思維的應用[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16):5152. [3] 宋延芹.初中數學解題學習中逆向思維的應用[J].數學之友,2022,36(13):5859+63. [4] 溫懷平.逆向思維在初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J].數學之友,2022,36(9):5456. [5] 段振富,徐杰.培養逆向思維,探尋解題新途徑——初中數學教學中逆向思維培養的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22(5):1820. [6] 時間.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逆向思維的應用[J].新課程,202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