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釩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育路徑
法治教育是塑造學生法律意識素養的重要途徑。教材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法律理論知識,是滲透法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教師要能夠重視教材中關于法律教育的相關內容,向學生傳播法律常識,引導學生知法、懂法、用法。或者也可以將法治教育視作獨立的教育模塊設計教學內容,實施教育活動等。
討論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理性思考,能夠和他人產生互動式交流,是展現個人理性精神的重要途徑[1]。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參與課堂辯論活動,讓學生能夠圍繞某一個具體的主題進行更加開放的討論,能夠從他人的表達中尊重他人的思維,能夠形成求同存異的理性思維。
教師要能夠具備組建思政實踐活動的能力,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應用政治理論知識指導行為,讓學生將所學所知應用到為他人服務、為社會做貢獻,幫助學生強化自己的行為規范認知。
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走向未來的少年之《少年的擔當——少年當自強》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前往街頭去做義賣,然后將義賣所得的酬勞都捐獻給貧困地區的學生,用于支持他們的學業。學生們可以將自己的玩具或者不太使用的生活物品整理出來,然后組成不同的義賣小隊,分布在不同的區域分組進行義賣。學生們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感知到用自己的力量是能夠幫助他人的,也能夠讓學生們養成感恩回報社會和國家的優良品質,從小建立學生們的責任擔當意識。
黨史教育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強化學生政治認同感的重要途徑。由于初中學生學業比較繁忙,平日學習閱讀時政新聞的機會比較少,故教師可以通過認真篩選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時政新聞,讓學生緊跟時代潮流。如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中美貿易國際新聞、習近平總書記精神講話內容。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是教育政策的要求,是完善學生人格的教育要求,可以結合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進行針對性教學活動實施教育,積極引入各種教學形式,呈現出更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謝美華.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路徑[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13(1):28-30.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長慶未央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