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
摘?要:在后疫情下郵輪產業新業態背景下,分析郵輪專業“崗課賽證”融合課程體系重構是增加郵輪專業適應性的切入點,是深化產教融合的落腳點,是提升學生郵輪職業信心的著力點。在“崗課賽證”課程體系構建中,以崗位為導向,實現郵輪崗位鏈與課程鏈雙向耦合;以課程為核心,實現課程目標、內容、策略、評價多維度深度融合,以證賽為拓展示范,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雙向提升。
關鍵詞:崗課賽證;產教融合;課程體系;郵輪專業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71
0?引言
2021年10月,國家發布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崗課賽證”綜合育人要求后,更深層次更具體地對“崗課賽證”如何融于職業教育給予策略指示。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中,針對職業教育,著重強調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以增強職教適應性。
近兩年,國內學者對“崗課賽證”融通開展了較為豐富的研究。如曾天山總結了具有代表性的各高校在“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改革的案例。王麗新、李玉龍指出高職院校需進一步更新課程理念,厘清“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基本內涵。從資源整合、產教融合、工作機制多方面融合。針對現存“崗課賽證”融合現狀,張慧青等人分析了現階段“崗課賽證”融合育人過程中融合邏輯、組織合力、融合結果評估三大問題,提出課程體系設計要源于崗位能力,通過建立多維評價體系檢測融合效果。
因此在課程體系設計、建構、實施過程中充分融入“崗課賽證”四個維度,以課程體系改革為著力點,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效果。然而目前在高職郵輪專業的人才培養或課程體系研究上,尚未有學者從“崗課賽證”融合視角進行研究。因此,本研究從后疫情時代郵輪產業人才新需求出發,以各崗位(群)的能力素質模型為基礎,同時根據郵輪相關行業企業的職業標準,確定郵輪產業鏈典型工作崗位工作任務與對應的職業能力要求,反推對接各產業鏈的課程鏈。選取適合不同課程鏈在教學目標設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中多維度融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技能大賽的技能點與考核標準。構建“校企雙元協同、崗課賽證融通”的郵輪專業課程體系,有效提升課程與崗位實際需求的對接性。
1?郵輪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必要性
1.1?凸顯職教特色,增強郵輪專業適應性
受疫情影響,國內外郵輪產業都受到了巨大沖擊,一度產業處于停擺狀態。但是,從2021年下半年起,全球郵輪市場進入恢復發展的新階段,郵輪復航逐步推進。《中國郵輪游船游艇行業發展報告(2021-2022)》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全球范圍隸屬85個郵輪公司中有375艘郵輪逐漸恢復航線運行,復航郵輪占比達86%,整體運力恢復94%。
從國內郵輪行業發展看,2021年國家發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發展海洋旅游、濱海旅游作為重點內容,提出建設中國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實驗區)。2022年8月,《關于郵輪游艇裝備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要求將三亞建設為國際郵輪母港,同時打造一批國際一流水平的郵輪旅游特色目的地,研究探索環島游航線,打造旅游客船精品航線。而促進這些新意見的關鍵是加強郵輪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從郵輪產業鏈人才需求來看,需要國內郵輪設計建造、內河及國內沿海航線郵輪運行管理、岸上目的地旅游服務等新型人才。尤其是郵輪旅游產品的創新、郵輪航線體系的多元化對郵輪人才培養以及專業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現有的課程體系需根據新業態發展及時優化調整,實現郵輪產業鏈和高職教育的雙向賦能,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優質郵輪專業人才,突破專業人才培養單一口徑限制。
1.2?落實產教融合,提升企業育人參與度
根據《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示要求,全國高職院校都開展了不同方式的校企合作途徑。課程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是校企合作的落腳點。從教學改革方面看,企業方也需作為課程設計、教材出版、實習實訓等任務的參與者。然而,目前大多數開設郵輪專業的高職院校中,郵輪企業在教學改革上的參與度有待提高。尤其從校企合作的深度上看,以校企共同參與課程建設為例,校企雙方的合作更像是各自分裂“兩張皮”。許多課程沒有形成穩定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許多企業導師并未參與課程建設全過程,只在某一個項目模塊或者校外實習中擔任講師角色。因此,企業導師因參與度不高,與學生交流時間不充分無法獲得成就感,這又反向影響了企業在教學改革中的參與度。而事實上,“崗課賽證”融合,“崗”排列第一,其也意味著以崗為引導的融合思路,先調研探究“崗”,要求企業方在課程體系建構之始就共同參與。企業方的參與彌補了學院專業教師對實際崗位需求了解不及時不充分的狀況。
郵輪企業方如新興國內郵輪運營公司、郵輪服務人才外派中介機構、郵輪港口相關部門將其所處產業鏈的典型崗位進行研究分析。企業的積極參與是“崗課賽證”融合課程體系的前提保障。校企雙方共同承擔“崗課賽證”融合下的課程體系構建任務。
1.3?提升職業信心,激發學生從業積極性
自2019年疫情以來,大量郵輪訂單取消,游客出行意愿斷崖式下降。高職郵輪專業畢業生本就不高的郵輪從業意愿也隨之繼續下降。根據調研結果,疫情前高職院校郵輪專業畢業生中應屆生上郵輪工作率僅約20%,畢業三年后的郵輪工作率5%以下。究其原因,一是對郵輪服務行業的不認同。許多學生及學生家長對郵輪服務業的認知存在偏差,認為服務崗位“不體面”。在心理上無法接受服務客人。又因國際郵輪工作地點的特殊性,離家較遠。二則是疫情后對郵輪服務工作衛生防疫的擔憂。隨著國內郵輪旅游復蘇,“招商伊敦號”正常運營,學生職業信心與就業意愿有上升趨勢,但部分同學仍舊對從事郵輪服務行業意念不夠堅定,存在怕苦怕累心理。
通過“崗課賽證”融合的課程體系改革,加入對接新崗位、新技術的課程,拓寬學生職業維度,郵輪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不僅僅局限于郵輪上的酒店服務人員。通過郵輪行業專家、將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分享于學生;通過聘請郵輪行業大咖專家為企業導師,進行職業技能示范、勞動精神傳遞、勞模故事滲透,提升學生職業認同感,增加職業自豪感,轉變學生對郵輪行業消極發展態度。
2?高職郵輪專業“崗課賽證”融合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2.1?以崗位為導向,達成郵輪崗位鏈與課程鏈雙向耦合
“崗課賽證”融合育人的根本目的是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崗”是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依據,是融合的源頭。高職郵輪專業人才培養需要跳脫出原有育人方向的思維局限,改變仍以培養郵輪上酒店各部門的乘務人員為主要方向的課程體系。目前郵輪專業課程體系與實際工作的需求仍存在脫節現象,課程設計在時代性、設計性、行業產業關聯性上需要進一步優化。校企雙方共同剖析郵輪產業鏈中新出現的人才短板,重構課程體系,為我國郵輪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按郵輪上、中、下全產業鏈來分,郵輪船舶設計與制造相關產業屬于郵輪上游產業,郵輪運營與服務相關產業屬于中游產業,郵輪母港建設與服務等產業為下游產業。高職院校開設的郵輪專業,根據其學生學情特點,適合對接郵輪中游及下游產業鏈中的郵輪船上酒店運營與服務、郵輪專線領隊、郵輪銷售顧問、目的地岸上觀光管理、船陪人員、碼頭運營及管理等人才。因此,對相似崗位進行歸類,郵輪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可按郵輪銷售運營崗、郵輪酒店服務崗、碼頭及岸上旅游服務崗三大類別培養。根據所設崗位培養方向設置三大課程鏈。
2.2?以課程為核心,實現全過程動態化融合
課程是育人育才的核心點,也能清晰展現“崗課賽證”融通效果。以課程教學改革為著力點,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過程、課程評價全方位實施“崗課”“課證”“課賽”的動態融合。校企雙方共同調研選取基于郵輪產業鏈中的典型工作項目,基于實際工作過程,設計項目化教學。
在教學目標中,郵輪課程體系各課程鏈,可根據具體學情融入不同類型及不同等級的職業技能考試要求。如郵輪銷售運營崗位課程鏈,可將郵輪運營服務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證書(初級、中級)標準對接相關課程;岸上旅游服務崗位課程鏈,可結合全國導游職業資格證書、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郵輪酒店服務崗位課程鏈,可將餐飲服務專項能力證書融入《郵輪餐飲與服務》課程;針對三大課程鏈中互通共享課程,可對接茶藝師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咖啡師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調酒師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等。教學內容上,將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知識點與職業技能考試中的技能點有機對接。將賽事項目的內容改編成適合教學活動開展的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工學結合的項目化教學、情境性教學,提升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和有效性。在教學方式上,創設真實工作情境。在真實工作情境任務下,培養學生一絲不茍、遵守規范的職業品德。在教學評價上,融入世界技能大賽對應賽項、各類相關行業比賽評價指標,將學生所獲得的職業技能證書及參賽成果作為相關課程考評的指標,增加教學評價維度。
2.3?以證賽為拓展示范,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雙向提升
高職院校在“1+X”證書的融合探索上已積累豐富經驗。職業技能證書不再作為學生畢業的硬性要求,學生可根據就業意向及自身能力選擇對應的“X”證書,自主多選擇形式的考證模式融合提升了學生學習動力。“X”證書的不同等級融合課程也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了證書有梯度的個性化模式。
“賽”是育人過程的標桿,起著引導和示范效應。同時,技能大賽源于專業課程教學,又高于教學目標,具有選拔性與競爭性。為了讓每位學生都有參與技能比賽機會,高職院校可建立梯度化備賽體系,將全國性技能大賽從班級內、院系內、校內逐級選拔。學生通過備賽獲得學習成就感,提升職業自信。以郵輪服務崗位課程鏈為例,在相關課程實訓中加入餐飲、茶藝、酒吧、調酒、客房服務等技能大賽內容。促使學生將理論學習知識應用于實踐訓練中,通過競賽形式提升技能標準,將班級內競賽納入課程考核指標,形成學習激勵機制。學生嚴格執行技能大賽評分規范,評分指標融合服務規范、職業素養、服務意愿。同時,也通過層層選拔,培養技能能手。在備賽過程中,學生不斷精益求精磨練提升的過程,培養了職業素養與勞動精神。
3?結語
疫情后國內郵輪產業逐漸復蘇,國家政策鼓勵發展“三游”產業契機下,培養高素質人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之計。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責任。通過與郵輪相關企業共同探索“崗課賽證”深度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模式、課程評價等各環節實現動態融合。通過對接郵輪產業鏈的課程鏈構建,進一步探索各課程鏈的邏輯關系與互通機制,突破郵輪專業人才培養單一口徑限制,以解決郵輪產業新形態下人才需求多樣性和個性化問題,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優質郵輪專業人才,實現郵輪產業鏈和高職教育的雙向賦,服務“海洋強國”“交通強國”的重大戰略需求。
參考文獻
[1]邰康鋒,任江維.高職教育“崗課賽證”融通教學改革的邏輯體系與實踐策略——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822(26):3539+53.
[2]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moe.gov.cn).
[3]程智賓,李宏達,張健,等.崗課賽證融通培養模式的價值追問、學理依憑和實踐創新[J].職教論壇,2021,37(11):7076.
[4]王麗新,李玉龍.高職院校“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內涵與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786(26):713.
[5]張慧青,王海英,劉曉,等.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現實問題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997(21):2835.
[6]“2022吳淞口論壇”在上海寶山召開[EB/OL].http://shanghai.gov.cn.
[7]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EB/OL].http://www.gov.cn.
[8]關于加快郵輪游艇裝備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EB/OL].http://www.gov.cn.
[9]石海燕,柳軍,李東婭,等.產教融合視角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探索[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9,18(02):4852.
[10]曾天山.試論“崗課賽證”綜合育人[J].教育研究,2022,43(05):100109.
[11]孔潔,程蕓燕,鄒智深,等.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21,38(02):6367.
[12]葉欣梁.打造上海郵輪經濟全產業鏈戰略思路[J].科學發展,2020,(08):2032.
[13]馬玉霞,王大帥,馮湘,等.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高職課程體系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1,999(23):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