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慧
摘要:探究式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進而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進行轉化。本文圍繞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進行闡述,旨在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課堂探究? 問題情境? 實踐探究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探究式教學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化知識,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基于此,教師應該讓探究式教學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主旋律。
一、師生有效互動,鼓勵學生合作探究
肖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交換后仍然各是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由此可見,交流思想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要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讓師生、生生交流合作,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等,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復習《圓柱與圓錐》時,就聯系學生的生活進行交流。若有學生說:把一根圓木切開,表面積會增加多少?因為學生提到了“切”字時,教師不妨順勢引導,對不同的切法進行深入探究。同時,利用電子白板演示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還有學生說:如何把圓柱切成最大圓錐?這就需要探究兩者間的關系,找到圓柱與圓錐間內在的聯系。這樣的互動,讓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深入。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巴甫洛夫說:“質疑是發現的開始,探究的動力,創新的源泉。”思維活動的誘因在于具體的問題情境,而且也是探究活動的媒介。所以,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根本。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時,可以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百分數的理解,然后思考這樣的問題:人們為什么喜歡用百分數?分母是100的分數是不是百分數?一根電線桿的高度是多少米?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關注百分數是如何產生的,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作用。數學課堂中的探究學習,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非常重要。實踐證明,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1]
三、通過實踐探究,培養知識運用能力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很多知識需要通過實踐來幫助學生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性教學需要與實踐活動結合到一起。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因此,教師要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到一起,通過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的認知。同時,實踐中探究能夠有效增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復習“統計”知識點時,就讓學生對各類統計圖進行總結,并布置一些統計方面的實踐性作業讓學生課余時間完成。在檢查作業時發現,有的學生統計了家中生活品消費狀況,有的統計了小區人口流動情況,有的以居民的用電量為線索做了“電力資源合理利用”調查統計。這樣,學生不僅獲得了理論知識,還進一步接觸了生活常識,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四、教學模式創新,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使用,讓探究式教學模式得到了優化。信息技術教學讓教師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具有條理性,而且也讓課堂更加生動,這有利于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時,教師先讓學生口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初步滲透了直角坐標系知識。然而,學生的語言描述是抽象的,很多學生也描述不清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直觀看到了自己應該在哪一個位置上。這樣就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了“數位感”。課堂上教師合理動態演示,讓學生對“數對”這個概念有了清晰認知,而且也喚醒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所以,創新探究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探究式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探究式教學不僅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探索探究式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運用,讓數學教學成為學生發現知識的旅程。
參考文獻:
[1]邵長江.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