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堅
摘要:德育教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提高高中階段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能讓學生在更早階段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進而立志成為有擔當、有抱負的社會棟梁。
關鍵詞:德育教育 高中教學 提高效率
高中階段是一個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做好高中階段的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提高道德修養和社會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成為人格品質健全、情感體驗豐富、思想積極向上、精神堅忍不拔且意志堅定的時代新人。
一、現階段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教學方式單調枯燥
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獨立意識,對外界變化敏感,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對簡單的說教比較排斥,尋求獨立自主。而高中階段的教學工作任務比較重,部分教師沒有及時創新德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仍然采用單調的、乏味的、說教式的德育教學方法,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德育教師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學校的德育教育主要由班主任承擔,而班主任往往憑借經驗進行,德育效果可想而知。[1]對班主任來說,無論是班級管理,還是與學生交流,只有講求正確的方式,才能夠帶給學生無窮的裨益,引導他們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行,增強他們的抗壓能力,提高他們的素養,最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提高高中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動下,高中階段的德育工作進行了全面改革,德育不僅體現在班會活動上,還應與日常的學科教學、學生管理等方面相融合。為此,教師應積極改變德育實施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滿足現代高中生對德育的心理訴求與預期,促進高中階段德育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2]
(一)從管理轉為引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在德育工作實施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從陳舊的教育管理觀念中走出來,從班級的管理者轉變成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將學生的成長作為德育工作的核心與主體。因此,教師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例如,能以寬容的心態來面對暫時犯錯的學生,在全面了解學生犯錯的前因后果基礎上,再對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勇于改正錯誤形成良好的習慣 。同時,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其心理情感具有比較敏感、脆弱。在德育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尊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樣才能提高德育的成效。例如,針對班級中部分“過于活躍”的學生,在對其教育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避免當眾批評。可通過私下教育、談心的方式,找到學生在課堂上“過于活躍”的根源。如部分學生是為了吸引他人的關注而出現各種問題行為。因此,教師應以家長的角色對學生加以關心、照顧,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逐步實現行為的改善。
(二)尊重并理解學生,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德育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師生關系的營造,這是提高德育教學成效的基礎和保障。為此,教師和學生之間應構建多元化的溝通渠道。首先,教師要主動走進學生群體中,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理解,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加強心理輔導,與學生構建良好的信任關系。與此同時,還應開辟更多溝通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多“主動溝通”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學校可以通過設立“信箱”的方式為教師和學生構建多元化的溝通機制,不便于口頭表達的話題,學生可以寫進信里,投入信箱。教師會在為學生保密的情況下,通過恰當的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信箱”可分為線上(電子信箱)和線下(實物信箱)兩種形式,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喜歡的方式,向班主任講述自己的困擾。總之,在德育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思想動態和行為變化的關注,幫助青春期的學生順利度過這一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不斷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全面發展。
(三)創新方式與方法,強化學生的價值認同
時代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快速進步,而學生思想和行為表現出極強的時代性特點和個性化特點。為此,在德育實施過程中,班主任應積極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愛好點來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只有通過學生認可的方式實施德育,才能強化學生對教育活動的價值認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3]為此,教師應采用更多方式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尤其要注重對學生不同心理訴求的調查與分析,為創新教學提供依據。例如,針對部分學生在上課時玩手機的行為,教師需要結合現象分析本質,再據此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從學生自制力缺乏的角度著手,充分理解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弱”這一身心發展特點,雖然做好自我管理,但難以克服“發展規律”所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講解上學帶手機的危害,并基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的角度制定手機管理的相關辦法,使學生在被理解的基礎上更樂于接受相關引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戶外游戲、敬老院送愛心等活動,讓學生體會互幫互助、為別人服務的價值,促進思想道德的提高與升華。
在高中教育中,我們應加強德育工作的開展,結合新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積極更新德育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開展具有時代性和針對性特點的德育實踐活動。不斷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和行為規范的塑造,持續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整體成效,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喻俊邦.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的成因及措施研究[J].名師在線,2022,(03):10-12.
[2]郭瑞祥.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路徑分析[J].現代農村科技,2022,(01):104.
[3]湯慶林.新時期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創新與發展探究[J].新課程,2002,(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