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強
摘 要: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戰勝困難的精神法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不斷增強新時代大學生志氣、骨氣、底氣,使新時代大學生成為國家和社會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抗疫精神;志氣骨氣底氣
Research on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Aspiration,Integrity,and Confidence through the Great Spirit of Fighting the Epidemic
Zhang Zeqiang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 430056)
Abstract:The great spirit of fighting the epidemic is a spiritual treasure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lead the Chinese peopl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is part of the spiritual lineage of the memb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romote the great spirit of fighting the epidemic and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aspiration,integrity,and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enabling them to become the backbone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pirit of fighting the epidemic;Aspiration,integrity,confidence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刻把握偉大抗疫精神的內涵,挖掘偉大抗疫精神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育人價值,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志氣、底氣、骨氣。
一、抗疫精神增強新時代大學生志氣骨氣底氣的內涵
(一)新時代大學生要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報國志氣
志氣是一個人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所表現出來的有信念、有毅力、有行動的綜合表現,主要體現為“小我”和“大我”。一百年來,中國青年運動始終與國家的命運前途緊密聯系在一起,青年仁人志士立志報效國家,苦苦尋求國家發展道路。特別是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時代中,中國有志青年把青春志向融入到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事業當中,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新時代大學生主動弘揚抗疫精神,在求知問學中樹立遠大的理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青年學生“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1]新時代大學生要更好地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就是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青春奮斗融入到國家發展之中,把個人夢想融入民族復興之中,主動承擔起“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不斷厚植家國情懷。新時代大學生要苦練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堅定紅色信仰,堅持真理,不斷增強使命意識和擔當意識,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新時代大學生要樹立舍生忘死、尊重科學的斗爭骨氣
骨氣是指面對任何環境,都能始終保持剛強不屈的人格和操守,也是一個人敢于斗爭的外在表現和內在品質。新時代大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敢于面對各種風險,敢于斗爭,展現出青春的風采、民族的希望,高揚了共產黨人的斗爭精神,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偉大的抗疫精神,也是偉大建黨精神的真實寫照。
新時代大學生要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就要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斗爭精神,敢于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時刻沖得上去。新時代的大學生,要苦練本領,樹立科學意識,尊重科學,敢于探索“無人區”,敢于破解“卡脖子”難題,面對困難和挫折不認輸、不屈服,自覺為民族復興擔當和奉獻。
(三)新時代大學生要樹立舉國同心、命運與共的必勝底氣
底氣是一個人自信的表現,底氣源于能力和實力,能夠自信和從容面對一切艱難險阻?!靶轮袊闪⒁詠硭e累的堅實實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舉國同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彰顯了中華民族深厚的家國情懷,彰顯了中華民族同心同德、團結一心的精神品質;命運與共,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天下一家”的優秀中華文化和理念。
新時代大學生的底氣源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堅強領導,源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新時代大學生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必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的高度認同。
二、抗疫精神增強新時代大學生志氣骨氣底氣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艱、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2]這一重要論述不僅肯定了新時代青年的奮斗精神和愛國情懷,也為新時代做好青年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培養有理想、立大志的新時代大學生
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親身經歷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抗擊疫情的全過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與時代同步、與時代共奮進,引導青年大學生做一個有志氣、有志向的時代新人,引導青年大學生肩負起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一是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豪邁志向,把樹立遠大抱負的志向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二是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科學觀念,培養青年大學生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品格,尊崇和弘揚科學精神;三是教育引導青年融入到人民群眾當中,做好新時代的群眾路線,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中,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做有益于人民的人,磨練敢于戰勝困難的頑強意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培養敢擔當、肯奮斗的新時代大學生
培養一代代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有風骨的“大丈夫”,就是在培養有骨氣的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當前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互交叉疊加,面對國際國內形勢,青年大學生要主動適應世情、國情、社情的變化,能夠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牢固樹立“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意識,不斷增強干事創業的本領,不斷增強越挫越勇的骨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社會發展,中華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3]一是要構筑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家園,學習逆行出征醫護人員的無私斗爭精神,學習科學家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歷練新時代青年大學生頑強的生命力、深厚的凝聚力、堅韌的忍耐力、巨大的創造力;二是用偉大的抗疫精神提供斗爭意志和斗爭方法,主動作為,鼓勵新時代青年做敢作敢為的中國脊梁,爭做“國之大者”。
(三)增強做中國人的底氣,培養肯吃苦、能吃苦的新時代大學生
經過新中國70年的發展和積累形成強大的國家實力,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應對各種風險的底氣?!斑@種信心底氣,來自制度體系內在的優勢和效能,也來自制度體系不斷改革完善所激發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抗疫斗爭是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書”。增強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底氣,一是要鼓勵新時代大學生找苦吃、能吃苦,深刻理解和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吃苦磨難中磨礪意志,厚植家國情懷;二是要用好抗疫的現實資源,挖掘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共產黨人,樹立好典型,形成人人學榜樣、爭先進的良好氛圍;三是鼓勵青年大學生在實踐創造中接受教育、增長才干、增進底氣,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中不斷堅定“四個自信”。
三、抗疫精神增強新時代大學生志氣骨氣底氣的現實指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立足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牢牢把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引導廣大青年在思想洗禮、在實踐鍛造中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5]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是時代賦予教育的使命。高校不僅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時代新人,而且還要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要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這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育人要求。
(一)堅持為黨育人,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加強理想信念
新時代大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要立大志,把個人的成長發展融入到國家未來發展當中,融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當中。一是堅持理論武裝頭腦。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新時代大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新思想,更要學懂、學透、學深,把好思想“總開關”。通過系統學習新思想,把新思想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增強志氣、骨氣、底氣的思想保障和行動指南,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做抗疫精神的踐行者、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民族復興的奮斗者。二是開展使命教育。“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做出的犧牲……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責無旁貸地開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要把當前責任和民族復興使命結合起來,把個人理想和國家未來發展結合起來,“小我”融入到“大我”,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與時代同向同行,培育新時代大學生命運與共的天下精神,把個人理想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內在動力。三是厚植家國情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引導新時代大學生進一步弘揚“舉國同心”“舍生忘死”的精神??挂呔窈图覈閼驯举|上是一致的,新時代大學生是大學生參與“舉國同心”的重要一部分,“舍生忘死”是敢于擔當的直接體現,引導新時代大學生長本領、勇擔當、敢作為,在危難關頭把個人融入到民族大義,心懷“國之大者”,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無限忠誠的直接體現。
(二)堅持文化育人,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思想意識形態工作,讓新時代大學生不僅要講好“最美逆行者”的故事,而且還要努力爭做“最美逆行者”。 一是傳承優秀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保?]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是新時代大學生汲取精神力量之源。高校要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從優秀傳統文化中自覺接受熏陶,自覺傳播和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不斷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進一步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二是持續深入學習“四史”?!皬V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保?]高校引導新時代大學生主動自覺學習黨的百年奮斗史,通過學習黨的奮斗史激勵新時代大學生的志氣,通過學習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先進人物的英勇頑強、迎難而上的精神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骨氣,通過學習黨帶領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所取得的歷史偉業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底氣。三是開展國情社情教育。高校要開展國情社情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認識到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如期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國家綜合實力穩步提高,為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同時,也要引導新時代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有挑戰也有機遇,歷史賦予新時代大學生的使命更加艱巨,新時代大學生的志氣、骨氣、底氣要轉化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內在動力。
(三)堅持實踐育人,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自覺擔當盡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倡導的與人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9]站在第二個百年目標奮斗的新起點,新時代大學生要肩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使命,接過民族復興的接力棒,不斷強化自己的本領,在實踐實干中履行“強國有我”的誓言,踐行自己的志氣,不斷增強自己為人民服務本領的底氣,敢于同不同敵對勢力斗爭的骨氣。一是高校要整合好、用好抗疫元素,豐富思政大課堂。在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在服務中弘揚抗疫精神,在具體實踐中彰顯青年的責任和擔當,不斷增進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深化新時代大學生的底氣。二是在學習實踐中增長才干。高校要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把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國家未來事業發展結合起來,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在學習實踐中敢于向“卡脖子”和“無人區”難題挑戰,發揚斗爭精神,敢于去研究和實踐,不斷增強骨氣,進而通過實踐來實現自己的志氣。三是高校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到人民當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不畏艱險,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直面挑戰,力爭有所發展和建樹,在實踐中增強做人做事的底氣,以實際行動把偉大抗疫精神傳承好,發揚好。
(四)堅持品德育人,引導新時代大學生錘煉高尚品格
人類歷史再次表明,災難能夠檢驗人的品行和反映時代的道德建設,同時也能夠促進人類文明和道德建設的提升。正如恩格斯所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10]面對這次大考,新時代大學生經受住了檢驗,充分展示了良好的道德素養,昂揚的精神風貌。當前,高校堅持立德樹人,順應時代和歷史的潮流,不斷提升新時代大學生道德修養,引領社會先進風氣,源源不斷為黨培養德才兼備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一是高校要加強新時代大學生道德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1]高校要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在實踐中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二是高校要引導新時代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發揚中華美德。新時代大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用自身行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新時代大學生要不斷提高自身道德品質,在個人奮斗中不斷錘煉高尚品格,在實踐中不斷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結束語
抗疫精神是黨的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疫情防控勝利的精神體現。新時代大學生要傳承好、發揚好抗疫精神,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底氣、骨氣,自覺肩負起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2]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9.
[3]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9-05-01.
[4]任仲平.風雨無阻向前進——寫在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N].人民日報,2020-03-26.
[5]習近平.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N].人民日報,2022-5-11.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8]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人民日報,2021-04-20.
[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5.
[11]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77.
(責任編輯 張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