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質可以體現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只有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更加扎實地推動共同富裕。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天津市水稻產業要想實現轉型行升級增強內生動力,構建高端優質的產業發展格局,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要全力推進水稻產業振興融入高質量發展。以共同富裕為視角,對天津市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進行分析,提出通過全產業鏈、數字化、生態化等運行模式來支撐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對未來發展路徑進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其他地區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共同富裕;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天津市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07-025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7.060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Connotation, Model and Direction in Tianj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mon Prosperity
ZHANG Fu-di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people. Only by continuously meeting 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i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an we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more solidly.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if Tianjin’s rice industry wants to realiz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enhance endogenous power, build a high-end and high-qual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promot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rice industry in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mmon prosper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in Tianjin, puts forward tha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should be supported through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digitization, ecology and other operation modes, and thinks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which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in other regions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Common prosperity;Rice industry;High quality development;Tianjin
作者簡介 張付蝶(1994—),女,河南上蔡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林經濟管理。
收稿日期 2022-05-09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1]。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并提出“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2]。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天津市水稻產業更應緊隨時勢進行轉變。2018年天津發布《天津小站稻產業振興規劃(2018—2022年)》,2021年天津市小站稻種植面積突破5.8萬hm2,2022年天津市將進一步穩定產能、提升水稻整體質量水平、增強水稻產業發展活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小站稻這一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發展備受重視。在新形勢下,如何使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借助小站稻的金字招牌,積極推進水稻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高水稻產業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構建全產業鏈條、數字化和生態化的生產經營方式,助推水稻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最終實現水稻產業振興和全體農民共同富裕,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分到更多、更大的蛋糕。筆者基于共同富裕視角對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不僅能夠促進天津地區水稻產業振興,也能夠探索出一條具有天津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同時也為其他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1 天津市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力量。小站稻既是中國馳名商標,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地域命名的糧食商標,其發展歷史悠久,種植技術與經驗豐富,且擁有國家級的粳稻技術研發基地,產業布局相對合理,由此可見天津市水稻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1.1 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力手段
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主要扮演著參與者、執行者與受益者的角色。廣大稻農通過投入一定的勞動力、土地、技術、資金等要素資源參與農業生產活動,通過付出不同程度的辛勞達到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2022年天津市小站稻種植面積將突破百萬畝,高產化、優質化以及高質量發展成為共識。其中,高素質的農民提高了生產經營能力,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進步。規?;耐恋馗玫剡M行集中化生產與育秧,機械化生產大大節省了人力、時間和成本,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生態化種植養相結合,使綜合種養技術健康發展。最終可通過科學種植、精耕細作、精細管理實現共同致富,促進稻農增收。
1.2 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伴隨著人民對健康生活質量的期待不斷提高,高質量發展成為企業發展轉型的重要途徑。當前形勢下,水稻產業發展要想迎合市場需求,精準滿足消費意愿,就要在更深層次、更高標準、更大程度上去優化水稻種植、生產、加工以及消費等系列活動,以此生產出健康、綠色、優質、高效的產品。而水稻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為更加優質化的種質資源、專業化的生產技術、標準化的加工流程、綠色化的消費市場以及經濟化的增收機制,以此兼顧全體人民(不僅僅是滿足消費者,還要兼顧生產者)的需要。
1.3 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實現共同富裕是當前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而水稻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手段。水稻產業作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不僅僅包括種植、生產,還包括加工、消費等環節。因此,水稻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既可以源源不斷地吸納勞動力就業,又可以與其他產業相融合帶動當前產業的發展升級。當前,隨著更多資本以及主體的參與,出現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民獲得了參與水稻產業效益成果分配的權利,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獲得更多利益,共同富裕目標得以實現。
2 天津市水稻產業發展的模式探索
為確保天津地區糧食安全,帶動農民增收,企業獲利,急需進一步推動小站稻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全市農民尋找共同富裕的新路徑,該研究在總結實時動態以及政策要求的基礎上,提出如圖1所示的發展模式。
2.1 全產業鏈模式:種繁育產加銷一體化發展,創新農民增收新路子
天津作為小站稻的故鄉,種植歷史久遠,政策支持充足。隨著天津市稻米產業進入標準化、品質化時代,市場的不確定性逐步導致主栽品種與市場需求偏離、種植利潤低下,經濟的脆弱性也促使水稻產業競爭力呈現弱勢,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更是嚴重影響到稻谷貿易與出口,米業品牌管理難度加大、假冒偽劣現象嚴重等問題使天津市水稻產業發展疲軟,整個稻米全產業鏈整體面臨諸多挑戰。因此,抓住發展機遇,促進水稻產業全產業鏈式發展是形勢所需、產業所愿。
2.1.1 生產方面:加強品種選育,實施科學種植,實現精準收割。
首先在品種選育方面,優質新品種的選育可有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強勢種業更能夠助力農業豐收增產及農民增收。水稻品種的選擇對于水稻生產的其他各環節意義重大,當前天津市粳稻育種技術和能力躍居國內領先地位,津源、津稻、津育粳以及金稻、金粳系列水稻品種更是高產優質。其次在科學種植方面,天津市對水稻育秧、病蟲害防治、翻土、平整土地、側深施肥等方面實施綠色、先進的栽培技術,充分利用種苗的生理以及物理特點,進行農藥化肥的合理使用,不僅注重其產量的提升,更是對其品質進行嚴格把控。最后在收割方面,制定嚴格的收割時間,準確把握收割效果,適時收獲,推行單打單收、鮮打鮮收的收割模式,保證其產量以及口味的最佳效果以實現最大收益。
2.1.2 加工方面:提高稻米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轉向精深加工。
深加工是實現稻米產業由原有的粗放發展向高端發展的重要路徑[3]。資料記載,稻米進行深加工可以實現增值5~10倍。目前,由于稻米加工成本的上漲導致稻米的獲利空間壓縮,要想實現利潤最大化,就需要由單一的粗加工向現代化的精加工方向延伸。不僅要關注稻米的脫殼、碾碎、烘干、分級以及包裝等初級環節,稻谷生產的其他環節也應給予重視,進行稻米精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工作,像稻谷秸稈可以燃燒,米糠可以用作飼料開發,稻米也可發酵作米酒等,不斷拓展水稻應用,增強稻米產業的集中競爭優勢。同時針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進行多元化生產,根據不同消費人群的口味特征,開發水稻的功能特性以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同時提升稻米加工技術,讓更多口感特別、味道香、米質好的稻米走向市場。
2.1.3 銷售方面:擴大市場規模,促進品牌升級,滿足消費需求。
天津作為京津冀一體化的一員,經濟發展整體態勢較好,伴隨著消費結構升級,稻谷消費逐漸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天津水稻產業可借助市場營銷相關手段對大米市場進行細分和精準定位以及用戶畫像,對稻米的品質和品牌功能進行開發。普通稻米、簡單初加工稻米、簡易包裝大米等已難以滿足消費需求,稻米需求側的變化以及東北大米、進口大米等沖擊倒逼天津市水稻產業向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方向轉移。天津地區可以根據用戶需求,生產更多不同規格、不同等級的產品,如小包裝精純高度米,用個性化、定制化、精品化、層次化的產品增加市場銷售份額。同時,加強對天津稻米品牌的保護與開發利用,進一步增強品牌的影響力,杜絕非法廠商盜用品牌,禁止不良競爭商販對品牌的仿冒,不斷強化消費者對本地大米品牌的認知。
2.2 數字化模式: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提供產業轉型新引擎
數字經濟是推動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4]。數字經濟賦能水稻產業數字化轉型,有助于催生水稻新業態、新產品和新模式,推動水稻產業發展朝著高端化、個性化和品質化發展,在科技創新與企業升級下,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將為天津市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引擎,為實現共同富裕貢獻新思路。
2.2.1 信息安全方面。
科技創造美好農業,安全則是消費者進行食品消費時關注的重點內容,在數字化背景下確保稻米消費質量安全可靠,是當前水稻數字化發展的首要目標。人們不僅要吃得好吃得飽,更要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在這種消費訴求下,稻米全程可追溯便應運而生,不僅是稻米的售后環節,包括稻米的生產、種植、加工、銷售等都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數字技術進行全程記錄追蹤,通過數據查詢即可實現對全過程的實時監測,這就要求數字技術的精準、及時、高效。數字化能為水稻產品提供現代化的追蹤方式。中化農業宣稱“糧證”是MAP大米的唯一身份證,這里的“糧證”就是全產品控溯源二維碼,掃描二維碼能獲得水稻生產的時間、地理位置以及品質等方面的信息,能夠讓消費者對產品特性進行充分認識。當追溯碼成為識別稻米的標簽,人們在進行選購時,只需要掃碼包裝袋即可實現動態監測,便捷的查詢方式、實時的動態更新促使稻米消費的透明、安全、可靠。水稻產業在數字技術的應用下不斷進行升級改造,從而生產出更有品質、更高效益的水稻,以此帶動水稻產業發展,帶動農戶致富。
2.2.2 數字網絡方面。
在自媒體以及網絡經濟時代,水稻產業發展需要借助數字網絡的力量。在數字網絡背景下,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天下事,也正是由于數字網絡的便利,水稻產業發展契機也就更易把握。前有李子柒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以田園生活為背景,將中國傳統技藝展現于視頻,讓人們在了解自然界偉大創造的同時愛上中國文化,以此帶來流量與關注;后有麥小登回鄉種地,還原真實鄉村生活,成為“三農”領域的視頻創作人,于無形之中宣傳推廣了河南特色及文化。天津小站稻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金字招牌,也能夠在借鑒的基礎上,利用數字網絡對其宣傳推廣,提升其品牌形象,尋找具有流量以及帶動效應的優秀“三農”代言人也成為水稻發展的基本思路。數字網絡的影響之大,范圍之廣,將有效促進小站稻走出天津,面向全國展示小站稻風采,相信網絡宣傳、粉絲流量將會成為未來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方向。
2.2.3 智慧“云端”方面。
傳統農業在數字時代已經成功轉型,從體力到智力,從“靠天吃飯”“靠經驗種田”到“靠數據”的轉化,數字農業的出現一端連著科技,一端連著農業。數字已逐漸成為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智能化的高品質水稻基地不僅降低了農作物的成本、保證了農產品的品質及安全,更是為人工智能在現代農業領域中的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參考和思路。水稻種植過程的實時數字化,從源頭上進一步降低農業生產的人力投入,精準水肥管理,減少水資源和肥料浪費,最小化農田排放。通過作物生長過程的精確調控管理,進一步提高作物品質,這一切都為高品質稻米注入數字內涵,為可持續農業提供新的源動力。
2.3 生態化模式:種養共生調優可持續發展,打造高效復合新動態
生物共生共長,生態綠色發展,天津水稻生態化模式的發展將在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推進水稻綠色發展,不斷健全水稻生態系統,推進天津地區水稻產業優化升級。
2.3.1 綜合種養方面。
綜合種養是當前形勢下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水稻綜合種養能夠充分利用稻田資源以及水資源,使一田雙收,在種田的同時,又能創造額外的盈利,達到雙贏效果。并且通過發展稻蟹、稻蝦、稻魚、稻蛙等混養的綠色高效種養模式,既可以有效幫助農民除草、增肥、增氧,減輕病蟲害侵襲,同時動物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糞便又能成為稻田里最天然的有機化肥,生態環境日益得到改善,且運用這種高效、生態、安全的生產方式,又能夠確保生產出優質的水稻,促進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5]。在《天津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的大框架下,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結合天津小站稻產業振興規劃,大力支持稻漁綜合種養項目,鼓勵農民合理利用稻田空間發展稻蟹、稻鰍、稻蝦等綜合立體種養[6]。2020年開始天津投資資金2 000萬元,用于支持新建稻漁種養基地建設。在綜合種養中,自然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態環境實現穩定協調,人民生活穩步改善。水稻生態發展模式多種多樣,不僅僅是稻蟹、稻蝦、稻魚,事實證明稻田養殖蛙類、鰍類也可以作為選擇之一,充分利用稻、蛙或者鰍產生互利共生關系,把水稻種植與蛙類、鰍類養殖結合,則可以達到增產增收、產出優質水稻的效果,既讓農民實現雙贏,又確保了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2.3.2 綜合開發方面。
首先,結合目前發展狀況來看,農旅結合成為水稻產業發展的主流態勢,主要是將水稻產業發展與旅游產業相融合,將生態文化旅游區與水稻示范區相結合,較為著名的就是西青區王穩莊,當地依托萬畝小站稻,以稻香文化為主題,打造稻香公園,將現代農業元素與濕地風景資源相融合,打造集觀光、旅游、餐飲、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旅游項目[7],帶動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有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人民共享綠色發展成果。其次,借助“水稻+”模式促進水稻與文化教育、品牌、休閑康養等系列活動組合,充分開發水稻價值。水稻與文化教育的融合會將水稻文化進行傳承,使人們在教育文化氛圍中感受天津水稻發展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水稻與品牌培育、品牌傳播相結合,促使小站稻的知名度提高,影響范圍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感受到天津糧,從而為小站稻產業發展提供前進動力;水稻與休閑康養相結合,使身處城市喧囂的人們感受到田園之樂,耕作與收獲之樂,在放松之余體驗到不一樣的人生之樂,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生活。最后,水稻產業的開發形式范圍極其廣泛,其最終目的都是圍繞實現水稻增值、農戶增收而展開實踐,在未來,天津地區在水稻產業開發方面會迸發出更多創新活力,更強更高效的復合新動態。
3 天津市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隨著天津市小站稻種植面積擴大,高產化、優質化以及高質量發展成為共識。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應惠及全市人民,需用高質量發展去破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難題。在以上3種模式的創新驅動下,天津市將走出一條以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共同富裕的奮斗之路。
3.1 現代化、全面化是天津市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機制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促使天津水稻產業轉型升級,隨著天津市水稻種植面積擴大,產量不斷增加,水稻產業發展便由數量驅動向質量提升轉變。在新形勢下,為保證天津地區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穩定水稻產能,保證各項生產要素投入科學均衡[8],亟待從育種、栽種、收割、銷售、品牌、文旅融合等方面構建全產業發展鏈條,全方位推動小站稻產業振興,助推小站稻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解決農戶、企業以及社會所需所盼,全力保障農戶、企業和社會健康發展。主要針對種子技術開發、種植、收儲、加工、銷售、休閑開發等方面,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構建統一生產格局、統一加工標準、統一產品包裝、統一品牌標識、統一產品營銷的產業聯合體,實現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全鏈條化發展。同時,在現代化、全面化發展機制的影響下,進一步維護小站稻品牌形象,擴大小站稻影響力,增強小站稻市場競爭力,在全面推進產業振興中,實現小站稻高質高產、農民富裕富足、農村宜居宜業。
3.2 精準化、高效化是天津市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
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蓬勃發展,數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水稻融合模式應運而生。精準高效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支撐,在當前水稻產業發展過程中尤為重要。經濟發展和共同富裕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9],以數字經濟為切入點,圍繞小站稻生產、耕種、管理、收割、運輸、銷售等方面,開展水稻智能化監測,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精準化、高效化,打造天津市小站稻的“金字招牌”,記錄各個環節的同時實現各環節的標準化、規范化[10]。從目前來看,精準化更多地體現在水稻生產種植、技術研發、機械化投入等環節,更傾向于在初始環節進行相應的管控監測,考慮到發展中會遇到的一些困難挑戰,相關補貼政策、農業人才投入等也需要精準、及時,包括水稻中間環節的加工、物流以及水稻最終環節的銷售、售后在內的各個環節都應該精準高效可追溯,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實現各個節點的有效連接,有效保證水稻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參與,從而為農戶、企業以及社會提供最新的動態走向,最終實現水稻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3.3 綠色化、生態化是天津市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終歸宿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強化綠色興農,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11]。綠色發展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天津將綠色興農理念融入生產生活,致力于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在“三品一標”行動落實過程中,以小站稻全產業鏈“三品一標”為示范,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適應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需要[12]。首先,在標準化生產種植方面,對品種進行篩選、測土配方、智慧農業、智能農機等多方投入,對農藥化肥施用進行嚴格的管控,注重整體品質提升,優化產地環境,進行立體綜合種養,促進生態友好發展,建立健全水稻標準化生產機制體制,更加適應綠色發展的需要。其次,在傳統農業品牌的發展上,天津市尤為注重其綠色生態效應,津原系列稻種參與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并榮獲金獎。同時在政府各級部門的支持引導下,以津農精品塑造農產品形象,通過綠色品牌效應,拉動市場需求。最后,在農戶綠色發展意識上,不斷強化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使稻農樹立綠色產品意識,不斷拓寬綠色發展之路。未來在生態化綠色化理念的影響下,天津市將進一步打響小站稻招牌,將水稻產業振興融入天津綠色高質量發展范疇,使水稻產業在新時代發展中煥發新活力。
參考文獻
[1] 萬海遠.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N/OL].人民日報,2022-04-08(9)[2022-05-09].http://www.moa.gov.cn/ztzl/ymksn/rmrbbd/202204/t20220408_6395724.htm.
[2] 高建生.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實質性進展的思路選擇: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體會[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4):15-21.
[3] 齊天真,李廣.天津水稻種植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20,26(3):16-20.
[4] 王晶,唐世凱.數字經濟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探索[J].南方農業,2021,15(36):123-125.
[5] 田潔,董長生,張玉華,等.揚州市廣陵區稻田綜合種養發展現狀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3):74-75,78.
[6] 林單丹.天津市在小站稻種植中大力推廣稻漁綜合種養:立體化種養 增產又增收[EB/OL].(2021-12-01)[2022-05-09].http://www.moa.gov.cn/xw/qg/202111/t20211130_6383374.htm.
[7] 《天津日報》重磅解密:西青如何科學奔小康[EB/OL].(2021-05-22)[2022-05-09].http://tj.wenming.cn/xqwmw/xqztzl/xqtpgj/202105/t20210524_6058854.html.
[8] 薛中民.淺析水稻種植規模效率及其影響因素[J].南方農業,2015,9(22):95-96.
[9] 王也,劉夢婷.關于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思考[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22,24(2):5-9,17.
[10] 李慧燕,張淑榮,張茜,等.天津市寶坻區振興小站稻產業的實踐探索與經驗啟示[J].天津經濟,2021(3):31-35.
[11] 李姍,許雪亞,陳麗娜.唱響興農強農主旋律:各地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綜述[J].農村工作通訊,2018(3):22-25.
[12] 天津小站大米在全產業鏈中推動“三品一標”綠色發展[EB/OL].(2021-12-10)[2022-05-09].https://www.nyw58.com/news/show-20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