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勛 賈立軍


摘要 為培養具備科研發展潛力和創新精神的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延邊大學生物技術專業依托暑期學校項目,在制定暑期學校項目研究內容的基礎上,構建了以學科競賽、創新實驗、科研訓練為主導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了暑期學校創新人才考核評價體系,提高了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學生學科競賽成績斐然,畢業生就業率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增強。該研究為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 暑期學校;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實踐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07-0263-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7.06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Biotechnology Specailty Based on Summer School Project
CUI Ming-xun,JIA Li-jun
(Agriculture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Yanji, Jilin 133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n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potential and innovative spirit, relying on summer school proj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summer school projects,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dominated by the academic competitions, innovation experim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was constructed in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of Yanbian University,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summer school was established,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in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was cultivated,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was improve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have been obviously improved. The students in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of graduates has been increased and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has been strengthened. The research provided a new idea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Key words Summer school;Biotechnology specialty;Innovative talents;Practice
基金項目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JLJY202386087107);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課題(JGJX2022C15,JGJX2020D43);延邊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延大教發〔2020〕35號);延邊大學“金課”建設項目(延大校發〔2019〕117號,延大校發〔2020〕104號)。
作者簡介 崔明勛(1966—),男,吉林龍井人,副教授,博士,從事實驗教學與管理研究。通信作者,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從事生物技術教學與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4-02;修回日期 2023-01-07
創新人才是高水平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有益嘗試,是高校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創新人才培養以本科生人才培養和研究型教學師資改革為主體,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國家和社會提供緊缺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1-2]。筆者探索通過各種人才培養途徑建立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機制,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為當前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3]。
1 暑期學校與創新人才
暑期學校最早產生于美國,通常做法是在暑假期間開設一個短時間段的學期,由此與正常2個學期結合起來變為3個學期制度。暑期學校課程開設大都面向社會開放,校與校之間互認學分,以期達到知識的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國內很多高校也都嘗試開設暑期學校,學校和社會反響良好[4]。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暑期學校對知識的補充作用越來越突顯,尤其是對常規知識的延伸和興趣愛好知識的補充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現已成為高校辦學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5-6]。依托暑期學校培養創新人才在北京和山東等地高校的實踐成果較為突出,但大都針對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而依托暑期學校培養本科生創新人才的研究報道很少,尤其在東北高校依托暑期學校培養創新人才的相關研究尚未見報道。
延邊大學于2014年根據短學期調整方案,將具有顯著民族區域辦學特色的“短學期”更名為“暑期學校”。延邊大學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而設置暑期學校,以開展創新性實驗、學科競賽培訓、實驗實訓練習、創業就業指導、專家學者講座、特色課程開設等活動為主。生物技術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專業定位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培養具備生物技術專業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能夠適應現代社會需求,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理工農結合復合型應用人才。目前,生物技術專業經過20年左右的專業建設,逐步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但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顯得匱乏,需要不斷改革與創新[7-9]。
創新人才應具有創新意識、獨特經驗和心智技能。創新人才培養是高校教育過程的重要一環,而高校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基地,以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為目標。高校培養順應時代發展、具有創造力、有能力提出新問題并能解決問題的創新型拔尖人才,以滿足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高校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的新型人才。高校要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激發其創新力,培養學生以創新為榮的觀念意識,才會促使學生將精力投入到創新中,讓學生們充分釋放創新激情,發揮創新潛力[10]。
2 依托暑期學校項目的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探索
2.1 制定生物技術專業暑期學校項目研究內容
以育人為本,突出創新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打造特色人才培養思路,探索產學研協同創新教育模式。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特點和知識水平,在暑期學校開設創新科研訓練、學科競賽培訓、實驗實訓練習、創業就業指導、專家學者講座、特色課程開設等活動(圖1)。在暑期學校教學中采取將各種實驗、實習、實訓、課題組活動和畢業論文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強化創新性教學和實踐技能教學。在特色課程中增加了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所占的比例;在實踐教學環節增加現場實訓,強化學生在現場實訓中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開放校內實驗室和教學基地,有效利用校內外實習基地,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2.2 構建以學科競賽、創新實驗、科研訓練為主導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以知名專家學者專題講座為引領,以“互聯網+”“挑戰杯”“生泰爾杯”及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等各類競賽為載體,以創新實驗訓練和創業培訓為核心,培養具備科研發展潛力和創業素質的創新人才。參賽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試驗設計、實踐操作、論文寫作、發表演講、現場答辯等環節,需要經過校賽、省賽及國賽層層選拔,學生既要具備扎實的試驗技能,又要具有良好的演講口才以及靈活的現場應變能力。“生泰爾杯”是最具專業權威性的全國大學生獸醫學技能大賽,必須具備扎實的外科手術技能,掌握實驗室各種檢測技術,需要經過校賽等層層選拔才能參加國賽。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是本科生直接參賽的國家級賽事,是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從每次的試驗過程記錄、試驗方法創新到試驗感受及試驗總結,全方位反映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最后通過試驗論文和現場答辯的形式展現學生的風采。
根據暑期學校項目研究內容,結合學生的科研興趣,合理分組并配備指導教師;按照項目研究計劃逐步實施,開展專家講座、創新性實驗研究、競賽培訓等,完成階段性成果。撰寫并發表論文,參加“互聯網+”和“挑戰杯”競賽;剖檢畜禽,熟練掌握外科手術技能和實驗室檢測技術,參加“生泰爾杯”競賽;參加創新試驗,提交試驗報告,參加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充分利用“互聯網+”“挑戰杯”“生泰爾杯”及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等學科競賽,培養學生的學科競賽意識和競爭意識。通過學科競賽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從專業技術人才向專業精英轉變。
2.3 建立暑期學校創新人才考核評估體系
學生通過參加暑期學校的創新實驗、科研訓練及學科競賽培訓等實踐,將學生發表科研論文、申請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參加競賽獲得獎項、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以及報考研究生等情況與同年級其他專業學生進行比較,評估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應用技能及創新成果,全面評價暑期學校培養的生物技術專業人才質量(圖2)。
3 暑期學校培養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成效
3.1 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通過暑期學校的創新性實驗、學科競賽、專題講座、創業培訓等項目,調動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大程度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創新科研訓練、學科競賽培訓、專家學者講座、創業就業指導等訓練項目的實踐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先后完成國家級、省級及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30余項,通過創新性試驗和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發表論文16篇,參與發表論文30余人次;本科生畢業論文每人1篇,近30%學生本科畢業論文為優秀。
3.2 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學科競賽成績斐然
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互聯網+”“生泰爾杯”以及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等學科競賽活動,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學科競賽意識和競爭意識,學生參加“互聯網+”“挑戰杯”“生泰爾杯”以及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等學科競賽的積極性提高,報名人數逐年增加,參賽學生連續4屆獲“互聯網+”“挑戰杯”全國競賽三等獎,“挑戰杯”吉林省競賽一等獎、二等獎5項;獲全國“生泰爾杯”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三等獎3項,吉林省競賽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5項;參加競賽獲省級以上獎項學生50余人次。
3.3 畢業生就業率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增強
生物技術專業始終把培養人才、保證教學質量作為己任。畢業生在具備生命科學領域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學、細胞工程學等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具有敏捷的創新思維和較強的創新意識。畢業生社會適應能力強,能夠從事相關研究領域的工作,在各個崗位均表現突出,享有很高的社會聲譽,有效緩解了基層部門對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目前,生物技術畢業生就業率在90%以上,50%以上畢業生從事生物技術專業相關的生命科學、畜牧獸醫、醫療保健、產品研發等領域工作。學生省級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通過率在90%以上,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在80%以上,學生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的比例達到40%,讀研學校大多為國內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
4 結語
生物技術專業學生依托暑期學校的創新性實驗、學科競賽培訓、科研訓練等項目開展創新人才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這些實踐充分調動了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學科競賽成績斐然,畢業生就業率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筆者探索出一條依托暑期學校培養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寬朝,江海洋,蔡永萍,等.農業生物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內涵建設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1):217-220.
[2] 朱旭芬,張銘,徐程,等.生物技術技能訓練課程的建設與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10):144-146.
[3] 王甜,趙云,林宏輝,等.生物技術專業企業綜合實訓課程的改革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11):217-220.
[4] 柳麗華,馬勇.研究型大學暑期學校的探究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7(6):78-80.
[5] 董南燕,宋鑫,田勇強,等.暑期學校——高校學期制度改革的探索:北京大學暑期學校六年辦學實踐與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2):14-17.
[6] 徐佳.學期制度改革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2(1):92-103.
[7] 賈立軍,張守發,魯承,等.邊疆高校獸醫學科創新人才培養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2):237-239.
[8] 賈立軍.“基因工程學”教學中基因擴增克隆及表達實驗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2):169-172.
[9] 馮家勛,白先放,何勇強,等.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1):222-225.
[10] 陳婧.論基于混合式教學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2(1):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