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嫻 史靈燕
【摘 要】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霞浦學校基于社會情感學習開發了“心筑家”親職教育課程,旨在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課程分為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系技能、負責任的決策四個模塊。學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線上直播答疑、組建家長互助群、進行個別家庭輔導和親子團體輔導,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關鍵詞】親職教育;課程開發;家庭教育能力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7-0011-03
【作者簡介】1.胡靜嫻,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霞浦學校(浙江寧波,315800)教師,一級教師;2.史靈燕,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霞浦學校(浙江寧波,315800)教師,高級教師。
開展親職教育工作有利于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為學生成長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霞浦學校(以下簡稱“學校”)開發了“心筑家”親職教育課程,該課程為家校共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一、課程背景
(一)家庭教育政策的指導
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了學校在開展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方法。筆者所在學校以《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為依據,從家長的實際需求出發,注重親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開發適合本校家長的親職教育課程,讓家長在體驗、學習、反思和行動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二)社會情感學習的影響
社會情感學習是基于社會情感和人際技能的學習,主要包括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負責任的決策、人際關系技能五大領域。社會情感能力強的父母能夠為孩子提供更加積極的教養方式,從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學校將社會情感學習引入“心筑家”親職教育課程,旨在幫助家長認識并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二、課程開發
(一)課程目標
“心筑家”親職教育課程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幫助家長提升自身的社會情感能力;二是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能力,讓家長能夠采用合適的教養方式,優化家庭教育環境,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二)課程內容
學校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社會情感學習的五大領域,將課程分為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系技能、負責任的決策四個模塊。
1.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
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模塊主要面向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家長,包括“準備上學”“管理書包”“設置目標”“陪伴寫作業”四個主題。通過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模塊,家長能夠澄清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初步學會關注孩子的情緒、想法和行動,學會設置合理的育兒目標,樹立注重孩子人格成長的觀念。
2.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模塊主要面向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家長,包括“培養自信心”“激發學習動力”“了解專注力”“當孩子闖禍時”四個主題。通過社會意識模塊,家長能夠了解孩子、欣賞孩子,關注孩子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習慣,理解并共情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發現并利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資源。
3.人際關系技能
人際關系技能模塊主要面向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家長,包括“孩子的朋友圈”“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非暴力溝通”四個主題。通過人際關系技能模塊,家長能掌握人際關系技能,學會維持和諧的親子關系,善于與孩子、其他家庭成員、主要的社會關系進行溝通,能夠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4.負責任的決策
負責任的決策模塊主要面向初中學生家長,包括“迎接青春期”“手機管理”“設置邊界”“生涯規劃”四個主題。通過負責任的決策模塊,家長能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把握親子交往的邊界感,提升規則制定的靈活性,為孩子的生涯發展提供建設性建議,掌握傾聽技巧,學會統籌家庭成員的不同意見。
三、課程實施
(一)課程實施途徑
“心筑家”親職教育課程實施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具體途徑包括線上直播答疑、組建家長互助群、個別家庭輔導、親子團體輔導。
1.線上直播答疑
學校每周日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家庭教育直播活動,活動時間為1小時。前30分鐘,教師根據主題開設講座;后30分鐘,家長提出家庭教育中的困惑,由外聘專家、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給予指導和解答。線上直播答疑充分發揮了受眾廣的優勢,向家長傳遞家庭教育理念,普及家庭教育方法。
2.組建家長互助群
學校組建釘釘平臺家長互助群,如親子溝通群、幼小銜接群、青春健康群、專注力群等,家長可以在群里針對共性問題展開討論。如幼小銜接群里,家長共同討論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入學身心準備。家長既可以在群里發表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從其他家長的發言中學習家庭教育方法,實現自助與互助。另外,家長還可以線上提交親子互動實踐作業,如相關照片或視頻以及親子溝通日記等。
3.個別家庭輔導
個別家庭輔導主要面向有特殊輔導需求的家庭,如心理危機學生家庭等。為此,學校專門打造了“心筑家”親職教育中心,中心設有沙盤室、家庭談話室、家庭教育讀書角。家長填寫家庭輔導預約卡,在約定時間和孩子一同前來。一般來說,一次家庭輔導時長為90分鐘。操作流程如下:邀請每個家庭成員分別說出內心的困惑和需要,了解家庭現狀并整合輔導目標;采用沙盤游戲、循環提問等技術幫助他們調整認知,改善不良的親子互動模式,拓展問題解決的方式;布置家庭作業,如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發現孩子的優點并及時肯定等。家庭輔導結束后,心理健康教師定期進行電話回訪,了解家長的認知轉變和行為調整情況,追蹤輔導效果。
4.親子團體輔導
親子團體輔導指孩子和家長一起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是“心筑家”親職教育課程的主要實施途徑,包括熱身破冰、情境再現、實戰演練、積極賦能、課后實踐五個環節。家長和孩子根據輔導主題進行互動。以“準備上學”這一主題為例,教師先采用“積木搭高塔”活動進行熱身,接著邀請家長和孩子合作表演開學前一周和開學前一夜這兩種情境,最后通過討論和演練總結入學前的身心準備。親子團體輔導能夠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二)課程推進步驟
1.宣傳課程內容,鼓勵家長參與
學校利用家長會向全體家長介紹“心筑家”親職教育課程內容,邀請家長根據孩子的年段選擇課程,對有共性問題的家長分別組建釘釘平臺家長互助群,便于家長在線上交流、學習。另外,學校每周公布線上直播的海報,海報內容包括主題、專家簡介、答疑規則,邀請家長積極參與線上提問。班主任也會結合日常工作中對學生家庭的了解,推薦部分家長參與個別家庭輔導或親子團體輔導。
2.結合實施效果,動態優化課程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根據實施效果對親職教育課程進行調整和優化。以親子團體輔導為例,課程結束后學校請家長填寫反饋表,了解家長的感受、收獲、建議、期待和滿意度。反饋表內容包括“對于本次主題,您的收獲有哪些?對于我們的課程,您有哪些建議?您還希望了解哪些主題?請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進行評分,0分為很不滿意,10分為非常滿意。”學校結合家長的反饋增加了“了解專注力”“手機管理”等主題的課程內容。
3.收集過程性資料,總結課程經驗
為了讓更多的家長從親職教育課程中受益,學校將課程實踐的過程性資料整理成冊,如將線上直播答疑中家長提出的家庭教育困惑和專家解答匯編成《家庭教育故事66例》。另外,學校還組織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將優秀的親子團體輔導方案匯編成《“心筑家”親子團體輔導活動設計》。
(三)課程評價方式
1.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主要考查家長的課程學習態度,采用家長自評、群內互評、教師評價三種方式。家長自評指家長對學習過程開展自我反思。群內互評指家長在釘釘互助群里依據群內發表的內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指心理健康教師結合親子溝通日記等實踐作業進行評價。過程性評價促進家長自我反思,提升他們的課程學習動機。
2.結果性評價
結果性評價主要考查家長的課程學習效果,采用班主任評價和學生評價兩種方式。班主任評價指班主任通過家訪評價親子關系、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養方式。學生評價指學生通過填寫調查問卷,評價家長的溝通能力和陪伴質量。最終,學校統計以上兩項綜合評價等級,根據等級評選出課程學習效果優異的家長。
四、課程效果與反思
自“心筑家”親職教育課程開發以來,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家長重視自身的社會情感能力,樹立了“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觀念,拉近了親子關系,讓孩子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今后,學校將繼續探索親職教育工作,一是加強親職教育的師資力量。學校將通過培訓提高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讓更多班主任參與親職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二是完善親職教育課程評價體系,將家長的學習情況與學生評價掛鉤,以此鼓勵家長持續性地參與親職教育課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