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鑫

摘要:在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我國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以后,多元化的文化思想涌入中國社會中,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和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帶來極大影響。而依托弘揚民族精神助力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可以堅定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和加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步伐。本文聯系弘揚民族精神助力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作用,對當前開展的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工作存在的不足進行仔細分析,并嘗試從全面把握民族精神內容、加強民族精神思想引領、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事業等方面入手,提出幾點有效實施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精神;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路徑
通過弘揚民族精神助力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可以起到實現民族團結、推動強國建設、保障文化安全的作用。然而在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過程中,卻出現民族精神內容掌握不全、思想引領不足、產業發展緩慢、平臺搭建不夠等問題,需要立足實際采用有效措施進行優化改進,促進弘揚民族精神和提升文化軟實力獲得協調發展。[1]
一、弘揚民族精神助力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作用
(一)有助于實現民族團結
民族精神所體現出來的民族性,在維護民族團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憑借著自身自強不息的精神積累了許多精神財富,將之用于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可以更好抵御外部文化侵蝕。依托數千年形成的中華文化體系,將各民族人民緊密聯系在一起和增強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
(二)有助于文化強國建設
當前國際環境下,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只體現在經濟實力方面,還包含文化、科技等內容,我國要有效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局勢,就必須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上日程,在實際操作中注重對優秀的民族精神文化內容進行提煉與運用,以幫助國人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化建設中,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2]
(三)有助于保障文化安全
互聯網的出現與發展,使不同國家溝通交往變得更為便捷,西方文化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在我國進行廣泛傳播,這無疑對我國文化安全構成了較大威脅。這時候,積極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精神文化內容,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在穩固中華文化體系根基中,更好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和提升文化軟實力。
二、通過弘揚民族精神解決中華文化軟實力現存問題
(一)民族精神內容把握不全
中華民族精神內容有很多,如“實事求是、經世致用” 的求是精神、“厚德載物、仁者愛人” 的重德精神等,在提升文化軟實力中要傳承并弘揚民族文化精神。不過從實際來看,對民族精神進行弘揚還存在內容把握不全的情況,具體表現為:在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時對優秀民族精神內容挖掘不夠、在弘揚民族精神時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了自強不息奮斗精神上面,對民本精神、和諧精神等鮮少涉及,極大降低了文化軟實力建設效果。[3]
(二)民族精神思想引領不夠
將優秀的民族精神內容有效傳遞給社會大眾,才能真正起到增強人們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然而從實際來看,民族精神思想引領還不夠,具體表現為:重視社會大眾民族精神文化宣傳,對學生民族精神文化教育較為忽略,實際開展民族精神思想引領活動時內容及方法選擇不夠科學合理,不僅無法形成良好的弘揚民族精神的社會氛圍,還極大制約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程。
(三)文化事業發展較為緩慢
在弘揚民族精神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中,文化事業建設發展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既能夠促進民族精神文化內容優化創新,又能夠為文化軟實力提升賦能。但是實際情況是,我國文化事業發展進程較為緩慢,具體表現為:文化產業數量比較少,覆蓋范圍也較為狹窄,文化產業產品技術創新不足,無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同時,文化產業發展資金政策扶持不夠,也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揚和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提升。[4]
(四)信息網絡平臺建設不足
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其在社會各領域中也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將之融入到民族精神弘揚和中華文化軟實力建設當中,可以起到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的作用。不過從實際來看,弘揚民族精神網絡平臺建設還不夠,具體表現為民族精神教育平臺構建不足、弘揚民族精神網絡平臺功能不夠齊全、宣傳內容和開展活動不夠豐富等,不利于提升優秀民族精神文化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五)工作路徑延伸拓展缺乏
要通過弘揚民族精神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僅靠單一路徑無法實現,需要結合實際對相應工作路徑進行延伸和拓展。然而聯系實際弘揚民族精神的路徑還較為單一,主要表現為更為注重在國內進行優秀民族精神宣傳弘揚,國外優秀中華民族精神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弘揚民族精神載體不能體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如學校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紅色文化產業發展等,這也會降低民族精神弘揚的實效性,阻礙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進程。[5]
三、弘揚民族精神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有效路徑探索
(一)全面把握民族精神內容
在弘揚民族精神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過程中,要先做好明確民族精神主要內容的工作,以為全面弘揚優秀民族精神和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奠定良好基礎,這些內容包括:第一,求是精神。該民族精神包括實事求是和經世致用兩項內容。前者最早出現在班固的《漢書·河間獻王傳》中,其含義為辦事求學應從實際出發,積極探尋真理、把握規律和勇敢創新,有效體現出中華民族獨特的知行方式;后者則是黃宗羲提出的治學為世之道,簡單來說就是將學問盡可能用到世事上面,這也是對務實精神的提煉與發展。正是有了求是民族精神的支持,才能夠推動中國文化的進步與發展;第二,重德精神。《易經》所強調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暗示了大地可以容納世界萬物,指出品德高尚的人也應該有如大地一般的胸懷,這也反映出中華民族有海納百川的精神,對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非常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推己及人和寬容仁厚;[6]第三,和諧精神。孟子所說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人和” 就代表了群體和諧的意思。在當今世界只有堅持和諧發展觀,才能推動世界多元化發展,開創人類和諧發展新境界;第四,奮斗精神。“自強不息” 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靈魂,也正是有這種精神從旁提供支撐,才能將燦爛的中華文明延續到今天,不斷激勵著歷代眾多的杰出人物不斷開拓進取和努力奮斗,將國家和民族的興旺推向嶄新的高度;第五,民本精神。民本思想的內涵是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保障人民的各項權益,提示各級領導干部開展工作要始終堅持為國為民,在借鑒民本主義精華和發展人民民主中,實現對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有效構建。
(二)加強民族精神思想引領
在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中,加強民族精神思想引領工作可以營造良好的社會氣氛,提升人們民族精神意識,相關舉措包括:第一,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將優秀民族精神文化內容,以社會大眾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出來,如城市、社區民族精神文化墻建設;舉辦大型民族精神文化展示演出活動;制作宣傳圖冊進行定點宣傳等,可以吸引社會大眾對民族精神文化內容引起高度重視,在提升民族精神意識以后,自覺主動參與到中華文化軟實力建設和提升當中;[7]第二,重視民族精神教育。操作中要占據教育領域高地,引導各大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將優秀的民族精神文化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甚至還可以將民族精神與思政教育、學科教育等相互聯系起來,讓廣大學生群體在接受系統全面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后,能夠對中華優秀文化保持高度認同,在實際學習生活中主動踐行與弘揚,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也會變得更加事半功倍;第三,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在加強民族精神思想引領過程中,可以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如革命陣地參觀體驗、先進人物學習、重要節日慶典、民族精神演講等,讓社會大眾、學生群體等都參與進來,以形成弘揚民族精神的良好社會氣氛,在參與體驗中深刻領會民族精神的思想內涵。
(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事業
通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事業,可以實現對優秀民族精神的廣泛傳播,在加強創新發展中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相關舉措包括: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于新發展起來的文化產業,如革命文化旅游產業、特色精神文化產品制造產業等,各地區應對這類文化產業給予較大的政策扶持,助力產業發展存在的資金、場地等問題能夠得到切實解決,為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第二,豐富文化產業類型。在弘揚民族精神和提升文化軟實力中,還要注重體現文化產業類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實際操作可以從影視、產品、服務等方面入手,對能夠體現民族精神的文化產業內容進行延伸與拓展,在有效滿足人們多樣化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時,取得較好的民族精神弘揚和傳承效果;[8]第三,加強文化技術創新。實際操作中要對原本的民族精神文化內容進行有效了解,根據現代人的真實需求,充分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對其進行優化創新,使其以更加新穎、有趣的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最終在煥發嶄新生命力中實現對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四)積極搭建信息網絡平臺
依托信息網絡平臺對優秀民族精神內容進行宣傳弘揚,可以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進而為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賦能,相關舉措包括:第一,構建網絡宣傳平臺。操作中可以圍繞民族精神和文化軟實力主題,對專門的網絡宣傳平臺進行建立,然后通過這些平臺對相關內容進行發布與傳播,人們進行接收和了解也會變得更加方便。執行時也要注意對宣傳平臺的功能進行優化完善,特別是在互動、分享方面,可以進一步擴大民族精神文化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第二,打造網絡教育平臺。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時,可以打造網絡教育平臺,依托該平臺將民族精神教育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同時制作和發布相關學習課程,支持學生利用閑暇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溝通交流。甚至還可以定期舉辦各種主題活動,讓學生積極踴躍參與,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與發展,助力中華文化軟實力建設取得較好成效。[9]
(五)不斷延伸拓展工作路徑
為充分發揮民族精神在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中的重要作用,還要結合實際對相關工作路徑進行延伸和拓展,相關內容包括:第一,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在弘揚我國民族精神和增強文化軟實力過程中,要注意對其他國家優秀民族精神文化進行了解與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對其中精華的內容進行有效汲取,在此基礎上實現對我國民族精神文化內容的優化與創新,進而引起更多人思想與情感共鳴。同時,緊密圍繞“一帶一路” 倡議對我國優秀的民族精神文化內容進行廣泛宣傳與弘揚,讓其他國家人民能夠對中國的優秀文化進行了解與學習,在這過程中提升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第二,優化完善弘揚民族精神載體。在對民族精神進行大力弘揚時,還可以對相應載體進行優化創新。如通過將弘揚民族精神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豐富民族精神文化的內涵,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效率;依托優秀文化內容打造人們喜愛的文創產品,如瓷器、圖書、影片等,通過網絡途徑傳遞到世界各地,也能擴大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10]
四、總結
本文是對弘揚民族精神助力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路徑的探討,實際操作中要先對我國存在的優秀民族精神文化內容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積極開展民族精神思想引領活動,提升社會大眾民族精神意識,使其自覺參與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當中。同時深化落實好文化產業培育、網絡平臺建設、豐富弘揚路徑等工作,以實現對民族精神的有效宣傳與弘揚,我國文化軟實力才會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國祚,劉存玲.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軟實力提升[J].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2021,(2):2.
[2] 馬曉明.文化軟實力視角下的中國對外文化交流路徑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8.
[3] 邢永亮.文化軟實力:中國軟實力建設的路徑選擇[D].成都:中共四川省委黨校,2021.
[4] 滕明政.新時代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路徑探析[J].深圳社會科學,2022,5(5):122-132.
[5] 明平英.彰顯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J].中國檔案, 2020,(3):2.
[6] 焦靜瑤.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路徑探析[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2):36-38.
[7] 楊英法,張驥.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與漢語弘揚間關系探討[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7,19(4):106-110.
[8] 張麗玉.“一帶一路”倡議下提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 36(2):38-40.
[9] 郭桐卉,蘇新宇.新時代堅定中華文化自信的文化軟實力提升策略[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21,35(1):113-116.
[10] 楊帆.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意義及途徑[J].人文之友, 20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