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
【摘要】教師教學評價的合理、有效運用是將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本身所具有的意義與價值落實到實際教學中的重要途徑,其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利用案例分析與經驗總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教學評價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教師為改進評價策略,應從評價的多元性、針對性、情感性以及靈活性等角度出發,圍繞核心素養展開評價,發揮評價助教、導學的現實功能,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改進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提出“核心素養”這一關鍵詞,指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應使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形成和發展面向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是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的全新要求.在文件指導下,教師應在理解評價重要性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改進策略,借此對學生的學習促進以及教學效果產生推動作用.
一、教學評價的重要性
(一)優化教師教學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肩負著指引學生學習、調整課堂教學方向的重擔.教學評價具有診斷功能,可以幫助教師通過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個人訴求判斷教學的成效以及缺陷,在評價的引領下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織形式進行調整,經過調整的教學更貼合學生最近發展區,可以使學生重新投入數學學習中,促進教學質量、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評價還具有調控功能,評價所提供的反饋信息可以為教師調整教學行為提供依據,根據評價內容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良,利用課后時間參與到教研工作之中,久而久之,教師教學能力將在不斷打磨中得以提升、發展,最終成長為更具才能、影響力的優秀骨干教師,帶領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認真學習,達成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二)改進學生學習
課堂的自信感、成就感是推動學生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學生在課堂上成就感的獲得與教師密切相關,評價具有一定的激勵功能,對小學生而言,溫暖的話語、肯定的鼓勵都會對其身心產生影響.教師通過有效評價,對學生學習予以肯定、贊揚,可以喚醒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熱情,通過言語的力量達到增強學生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此外,評價還具有導向作用,評價內容對學生而言能起到指揮的作用,學生根據教師給予的評價內容及時調整學習方法,改善自身學習狀態,能在潛移默化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發展目標.這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以及學習效果的提升都會起到促進作用.
(三)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教學評價在促進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發展的同時,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著重要作用.現階段,因部分教師習慣在教學活動中處主導地位,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學生對教師角色存在一定畏懼心理.如果教師能基于核心素養改進評價手段,在不同情境中運用恰當的語言開展評價,學生將會逐漸消除對教師的恐懼情緒,在具有關懷、肯定的話語中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認同,長此以往師生關系將更加和諧、穩定.
通過以上總結可以看出教學評價對師生雙方均具有促進作用,教師需要改變以知識為中心的評價理念,積極探索有助于教學、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評價,從而保障學生能在課堂中取得收獲,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改進策略
(一)克服慣性,提高教學評價多元性
現階段,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期間,習慣采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即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學習成績作出評價,此種單一化的評價方式容易限制學生發展,且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形成.針對此問題,教師需要克服在評價期間語言運用的慣性,積極提高評價的多元性,豐富評價主體,邀請學生以及家長朋友參與到評價過程中,設計全程、全面的包括課堂教學參與、交流、思維及達成等方面的過程性、表現性評價標準,確保評價的科學性與完善性,助力學生核心素養形成.
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教學評價設計為例,在本單元學習中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平面圖形的世界,通過探究進一步掌握了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圖形特點與平行性質.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將本單元評價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教師評價、學生評價以及家長評價.
教師評價:教師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形成情況以及學生在課堂參與中的情況做出合理分析,從平行線的定理、垂直定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等內容,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利用:“同學們,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讓我十分滿意”“同學們積極踴躍地發言讓老師感到了驚喜”“同學們這節課的表現超出了我的預期”等類似具有激勵功能特點的話語給予學生評價,借此維護學生的學習自信,提高學生情感體驗.
學生評價:學生在評價期間要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說明,回顧所學內容,在表達自己已經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還可以提出關于對教師教學的改進意見,如:“在本課中我學到了平行線定理以及垂線定理,但是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理解較為模糊,期望教師能多提供與生活相關的數學元素.”圍繞學生評價,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做出調整,設計出更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策略.
家長評價:家長在評價期間可起到輔助作用,在家中記錄學生作業完成時間以及預習情況,在班級群組中及時進行溝通或是在學生作業手冊中以“爸爸媽媽的話———( )”形式呈現,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幫助其重拾學習自信.
多元化的評價可以調動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奠定基礎.為保障評價的系統化、科學性,教師還可以將三方評價內容匯總整理成表格的形式,以便學生瀏覽,依據評價內容完善自我.
(二)走進語境,增強教學評價針對性
提高評價的針對性尤為關鍵,因小學生生活經驗有限且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如果采用單一化并概念模糊的評價形式,難以使學生理解評價的用意,可能會導致評價效果失去效用.對此問題,教師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教學評價期間,需要根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在鼓勵、肯定學生學習行為的同時,完整、全面地指出學生在學習階段存在的不足,為避免學生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教師在語言的運用方面還要關注技巧,把握好尺度,避免消極評價.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教學評價設計為例,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在掌握小數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小數加法與減法解決問題的具體應用,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但在組織學生參與訓練中教師發展,許多學生對“小數點后的零中,若零的后面沒有非零的數字,這時候零可以去掉.”的理解存在誤差,許多學生在實際計算時會將等式中所有的零都省略,導致出現計算失誤.根據這一情況,教師在評價期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先肯定學生學習行為,增加鼓勵性、激勵的語言,如“同學們,小數加減法知識是本年段重點學習的任務,大家都表現得十分出色,順利完成了任務,我為大家感到驕傲,自豪!”2.委婉地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化解學生緊張情緒.如“我在批閱作業的時候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在計算1.5+1.08時,將1.08中間的0直接去掉了,導致結果變成了3.3,這樣對嗎?如果你在購物的時候這樣計算價格,老板肯定樂開了花!”這樣,在語言的引導下學生會投入思考中,重新回顧小數加減法時“0”位于哪里可以忽略不計,根據教師評價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改正,順利提高學習效能,發揮評價的優勢作用.
有針對性地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從中獲取經驗與智慧,同時含有趣味性輕松的話語也能消除學生因失誤產生的緊張情緒,順利增強評價語言的嚴謹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三)親切委婉,豐富教學評價情感性
教師在評價期間的表達方式和傳遞的情感,會對學生產生隱性的、長久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運用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作用重在能夠鼓舞、激勵學生發展,對其核心素養形成可起到推進作用.對此,在評價期間教師需要盡量避免刻板性,放低姿態,以學生朋友的角色,靈活運用肢體語言或者表情對學生學習作出評價,營造一種嶄新的課堂教學文化,使數學課堂充滿溫度,評價語言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
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一課教學評價設計為例,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并且能用簡易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增強了自身運算能力.教師在評價期間,可以采用全程性評價,即學生在完成某一階段學習任務后,教師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評估、評價,靈活調整教學模式,確保學生能在課堂中取得收獲.例如,在學生完成用字母表示數字一部分內容時,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字母來表示運算律、平面圖形面積周長計算等,在學生成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用手輕拍學生的肩膀對其予以肯定,向學生投降贊許的目光,使學生根據教師的肢體表現與表情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達.或利用“你真棒”“老師看到了你的努力”“下次希望你表現得更好”等充滿激勵色彩的言語觸動學生心靈.在評價階段,教師要充分圍繞核心素養內容展開,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參與實踐、反思,通過評價內容更正學習狀態.同時,為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還可以利用聊天的方式展開評價,如“今天的數學課堂中大家都學到了什么?”“簡易方程的學習對你來說輕不輕松?”“大家喜歡什么樣的數學游戲?”等,保障評價合理、規范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評價的親和力.
委婉親切的表達方式可以使評價語言潤物細無聲地滋潤學生心田,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發揮引領性、教育性的作用,促使學生提高對數學學習的重視程度.
(四)隨機應變,強化評價語言靈活性
受到現實因素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行為呈現明顯差異,有部分學生思維較為靈活但是在學習中容易溜號,有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強但是容易驕傲自滿……如果采用統一化的評價方式,難以使學生做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對此,在評價內容,語言的設計方面,教師要兼顧核心素養培育要求,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機應變,實施靈活性的分層評價,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評價改善自身不足,不斷完善自我,最終在評價的影響下茁壯成長.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教學評價設計為例,在本課學習中教師帶領學生鞏固分數的基本形式,引導學生探索分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異同,從學習中收獲經驗,提高學生運算能力與思維能力.而面向不同學生實施評價期間,教師也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針對學習、思維能力偏低,缺乏學習自信的學生.對此部分學生而言,培養其學習興趣,幫助其提高學習自信尤為重要.在評價期間,教師可以關注學生表現,利用肯定的語言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行為進行表揚,并適當為其提供學習指導.如:“老師看到你在學習的時候特別認真!相信下一節課上你能夠有更出彩的表現,如果覺得跟不上節奏的話,可以嘗試利用記筆記的方法,將重點記在本子上,利用課后時間來找老師詢問或回到家中進行鞏固復習,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的!”這樣親切、溫和的評價話語可以幫助學生重拾自信心,在教師的支持與鼓勵下逐漸成長.
針對思維能力靈活但是在學習中容易溜號,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教師在評價期間可以利用詼諧幽默的方式指出其問題,并為其派遣課堂秩序疏導工作,幫助此類學生增強責任意識.如:“你真是大家的開心果,有你的課堂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下節課上請你當老師的小助手好不好?幫助老師共同管理課堂秩序,相信你一定可以的!”這樣的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中可能太過活躍,教師的任務派遣賦予其管理角色,學生能在參與中提高自身核心素養,達成預期教學目標.
結合以上內容,班級內還有許多性格、能力、興趣、思維不同的學生,教師只要善于觀察,勤于分析,都能從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利用評價激發其潛能,幫助其調整自身學習問題,逐步增強學習能力,為后續參與初中階段數字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結 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背景下倡導“教—學—評”一體化發展,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中之重,以有效評價可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發展,有利于核心素養落實.文章中,筆者從不同角度出發對評價的具體形式以及呈現方法作出總結,強調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為優化教學評價實踐研究提供參考.總之,教師應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增強教學評價的靈活機智性,相信在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將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黃秀梅.小學數學教—學—評一致性的問題、原因及路徑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8):123-125.
[2]管起燕.技術賦能的數學表現性評價應用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2(24):105-108.
[3]林翠錦.多元化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22(12):127-129.
[4]郭仲秋.表現性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21(39):36-38+71.
[5]牛轉秀.淺談如何加強教學管理、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20(A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