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表征和路徑探析

2023-05-30 07:26:46郭達邢少樂李藝璇
職業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

郭達 邢少樂 李藝璇

摘要:通過對山東省78所高等職業院校和341所中等職業學校發布的2020年人才培養質量報告中關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活動的內容進行系統、深入分析,總結出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現狀與表征,在此基礎上提出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有效路徑,即將立德樹人貫穿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全過程,構建齊魯職業教育“物質—精神—制度—行為—網絡”五位一體的文化模式,塑造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符號,深挖齊魯非遺文化富礦,傳承與創新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基因,從而推動傳統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創新性發展,使之與新時代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于齊魯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職業教育;齊魯文化;傳承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3)05-0034-07

作者簡介:郭達(1986—),男,博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原理;邢少樂(1998—),女,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原理;李藝璇(2002—),女,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2020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原理。

基金項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機制與路徑的質性研究”(項目編號:20YJC880020);2021年度山東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理論實踐研究課題“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研究”(項目編號:GD72)

為推動中華優秀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創新性發展,山東棗莊職業學院、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和威海職業學院依托“山東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理論實踐研究項目”所組成的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研究課題組,研究了山東省78所高等職業院校和341所中等職業學校發布的2020年人才培養質量報告及相關文獻,對豐富多彩的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活動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分析,描繪了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現狀與表征,在此基礎上提煉了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有效路徑,以期助力傳統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創新性發展,使之與新時代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于齊魯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及其傳承性與創新性

英國學者愛德華·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首次對文化一詞進行了定義:“文化是一種復合體,包含全部的知識、信仰、道德、法律以及社會成員所掌握的能力和習慣。”[1]我國學者張岱年則認為:“文化是在人類實踐活動中產出的成果,包括物質文化成就和精神文化成果。”[2]具體到職業教育文化方面,德國學者海因茨·G.格拉斯在《職業教育和勞動教育學》中指出:“職業學校應重視特色職教文化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作用”。郭安海將職業教育特色校園文化的內涵概括為:“在長期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依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被師生廣泛認同的一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3]劉猛認為,職業教育校園文化的價值在于有利于實現文化的傳播,有利于實現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有利于學生的發展[4]。張鐵鎖指出:“校園文化的意義在于對人的教化,使共同規范得到傳承和認同。”[5]文化本身具有傳承與創新的特質,傳承與創新是文化包括職業教育文化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而齊魯文化和齊魯職業教育文化也不例外。

山東區域孕育的齊魯文化不僅對本區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中國其他區域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齊魯文化的形成經歷了齊文化和魯文化各自發展和交融相匯。齊魯文化深刻影響了齊魯職業教育的精神風貌,向當代齊魯職業教育持續傳遞著中華古老文化獨特的智慧。齊魯職業教育文化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齊魯職業教育發展的根脈。齊魯職業教育發展要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續性,就必須具有傳承性與創新性。傳承性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創新的基礎,沒有傳承,文化創新只能是“無源之水”;創新性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在傳承基礎上的超越,沒有創新,文化就得不到豐富和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發展的本質是通過傳承和創新進而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

二、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表征

當前學界在理論層面和職業院校實踐層面,普遍從物質、精神、制度和行為文化四個方面出發開展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研究與實踐。其中,齊魯職業教育物質文化是基本,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行為文化是歸宿,四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構成了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完整體系。因此,根據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實踐活動,本研究從上述四個方面出發來深入分析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現實表征。

(一)齊魯職業教育物質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當前,在山東省職業教育政策的推動下,中、高職都十分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齊魯職業教育物質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載體。2020年1月,山東省印發的《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提出:在棗莊市建設中國職業教育博物館和職業體驗館。在此政策的推動下,目前山東省各職業院校除了通過景觀設計、道路命名彰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外,還通過建設職業教育博物館與職業體驗館、文化品牌示范基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等方式推動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繼承與傳播。

1.職業教育博物館

職業教育博物館的建設與使用,可以分為校內博物館建設和校外博物館使用兩個方面。例如,棗莊職業學院不斷挖掘滕州地域特色文化,將班墨元素融入校園文化,通過景觀設計、道路命名等方式彰顯班墨文化。學院在北大門廣場樹立墨子塑像,在樹人廣場豎立魯班鎖造型標志性雕塑,在圖書館、行政辦公樓等處設立“墨子”“魯班經”文化墻和系列壁畫,打造“墨子魯班科學思想”主題校園文化長廊,以“墨子大道”“魯班大道”“貴和路”“尚同路”等為學院主要道路命名。在營造了整體的校園物質文化氛圍基礎上,棗莊職業學院依托歷史稟賦和現有資源,建成了全國唯一的傳承工匠文化的博物館——“中國(棗莊)工匠文化博物館”。

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結合紅色文獻、瓷版畫、古家具、青銅器等200余個文化類別,創建了全國最大的校園文化載體——力明藝術宮,反映了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縮影,成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地。其建筑面積約計61 000平方米,擁有28所專業博物館,囊括200余個文化類別,其中包含了學院創始人和祖孫幾代人歷經近一個世紀艱辛收藏的100余萬件文化珍品。力明藝術宮已成為繼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之后,全國又一處4A級校園文化旅游景區,與泰山、曲阜旅游相結合,打造成了全國重要的文旅研學基地。

除上述兩所職業院校建設的大型博物館外,還有很多職業院校建設了關于魯菜文化、魯商文化、中醫藥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博物館。例如,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建設校內魯菜文化博物館,并增加了多媒體設備,探索互動式參觀模式,力求使魯菜文化博物館成為在校生魯菜技藝、魯菜文化的學習園地,從業人員傳承和發展魯菜的研究基地,人民群眾了解魯菜文化的參觀場地;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魯商文化博物館建設“一庫”“一課”商文化育人課程資源,實施課程育人,并建設魯商文化博物館實體展館和3D虛擬博物館,開展博物育人;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建設了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接待外國友人及留學生,開展養生功法、中藥香囊制作等一系列中醫藥文化宣傳和體驗項目,打造中醫藥文化國際交流基地。

2.“一校一品”文化品牌示范基地

山東省多所職業院校獲稱“一校一品”文化品牌示范基地,成為傳承與創新齊魯職業教育的重要文化基地。2018年,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依托建筑文化品牌項目被確定為全國首批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品牌示范基地之一。2019年,棗莊職業學院被確定為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品牌示范基地。2020年,全國10所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品牌示范基地中,有6所在山東省,其中,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依托精工文化品牌項目、聊城職業技術學院依托英模文化品牌項目、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卓越文化品牌項目、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依托伊尹文化品牌項目、山東理工職業學院依托君子文化品牌項目、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君子淑女文化品牌項目,成功被推選為“一校一品”校園文化品牌示范基地。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山東省多所職業院校建設了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展現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元素。2019—2020年,山東省職業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共有19所,詳見表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建設,一方面,體現了文化育人、以美育人的價值導向,彰顯專業特色,豐富職業院校學生的文化底蘊,使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立足地域傳統文化特色,傳承傳統民間工藝,形成特色職教品牌,將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創新有機結合,提高傳承基地建設水平。

(二)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山東省高職院校對于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要是以在專業、課程和育人模式中融入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元素的方式進行。

一是將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元素融入專業建設之中。例如,淄博職業學院將齊文化中蘊含的手工業重精巧、商業重誠信、從醫重仁愛的價值觀念融入工科、經管和醫學專業中。又如,東營職業學院將魯班文化中的崇尚科學、精益求精、創新實踐的精神特質融入土木建筑專業群。再如,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并推廣儒家文化和魯班工匠精神傳承與創新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具有推動齊魯精神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是構建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課程體系。威海海洋職業學院開發的包含傳統文化、海洋文化、紅色文化的“三化”課程體系頗具代表性。其中傳統文化課程資源豐富,涵蓋五大板塊;海洋文化課程實行“1+7”的教學模式,即1門公共必修課“海洋文化”和7門公共選修課,公共選修課包括“海洋食品文化”“航海文化”“海洋牧場”“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文學”等;紅色文化課程包括“佩瑜懷瑾”紅色話劇實踐課程和“紅色電影賞析”“毛澤東詩詞鑒賞”等課程。同時,還持續運營開發“古琴與彩繪”等在線開放課程。又如,淄博職業學院構建了知行合一的齊文化“1+N”課程體系,打造齊文化“課程超市”,以此弘揚與傳承工匠精神。

三是將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元素融入育人模式之中,且通過非遺文化傳承育人新模式傳承與創新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例如,曲阜遠東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曲阜的儒家文化資源,提出“新時代君子人格”育人新理念,打造“君子人格”傳統文化育人與“工匠精神”專業文化育人相結合的育人模式。又如,位于孔孟之鄉的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構建了工匠文化“四梁八柱”育人體系。

通過非遺文化傳承育人新模式傳承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是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一個鮮明特色。例如,威海職業學院與政府以及傳統手工藝人合作,充分挖掘非遺資源,發展特色職業教育。2017年,威海職業學院成立非遺學院,包含剪紙、錫鑲等10個非遺項目;2018年,成立威海錫鑲技藝卓越工匠班,使得非遺技藝傳承得到專業的培育;2019年,成立威海市非遺研究與傳承基地,承擔了對非遺的研究任務。又如,山東商務職業學院深度挖掘煙臺當地非遺文化元素,邀請諸多民間工藝大師入校,向學生們展示手工剪紙、膠東花餑餑、萊州草編、中國繩結等非遺傳承項目,還進行現場制作表演,并邀請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親身感受非遺文化。再如,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實施非遺文化教育傳承,開設古琴彈奏、陶藝、烙畫、剪紙等多個非遺文化課程班,聘請著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非遺專家來院傳授技藝。此外,山東外貿職業學院依托山東省唯一的國家援外培訓項目承辦單位、教育部首個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實驗基地等優勢,將柳編文化融入援外培訓有關環節中,推動柳編這一中華傳統文化藝術走向世界。

(三)齊魯職業教育制度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道格拉斯·諾斯認為:“制度是由道德、習慣、傳統等非正式約束和法令、產權等正式的法規組成的。”[6]齊魯職業教育制度文化同樣分為正式的齊魯職業教育制度文化和非正式的齊魯職業教育制度文化。當前,山東省各職業院校對齊魯職業教育制度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要體現為正式制度文化的構建,僅有部分院校關注到了非正式制度文化的建設。例如,臨沂職業學院在齊魯職業教育正式制度文化建設方面,把沂蒙精神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之中,制定了《臨沂職業學院沂蒙精神教育實施方案》;在齊魯職業教育非正式制度文化建設方面,精心設置學校升學與畢業典禮儀式、科技藝術節等,通過莊嚴的儀式感向學生傳達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內涵價值,發揮其教育意義。又如,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創造性地建設泰山書院,將書院教育制度和職業教育制度相融合,把經典國學教育和現代職業教育有機結合,創新了齊魯職業教育制度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機制。

(四)齊魯職業教育行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從行為文化的產生來源看,行為文化是人類長期、豐富的文化行為積淀下來的社會心理、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等具有外顯性文化形態的總和。齊魯職業教育行為文化是在齊魯職業教育體系中長期形成,并通過齊魯職業院校各主體的行為活動展現出來的群體心理、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等具有外顯性的齊魯職業文化形態的總和。不同分類角度下,齊魯職業教育行為文化的類型呈現出多樣性特征。從行為主體的角度來看,齊魯職業教育行為文化的主體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學校管理人員與服務人員,表現形式主要包括教學和科研行為文化、管理行為文化以及職業院校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行為文化三個主要方面,通常在各類具體的職業院校文化活動中表現為教風、學風和工作作風。從行為文化的內容來看,齊魯職業教育行為文化表現為政治行為文化、道德行為文化、法紀行為文化、學習行為文化和生活行為文化等。

三、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路徑

(一)將立德樹人貫穿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全過程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齊魯職業教育文化承載著培育齊魯職教學生道德意志的重要功能。因此,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要始終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開展各項工作,明晰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微觀機理,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與要素融入、貫穿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全過程[7]。而認識、理解齊魯職業教育文化,進而認同、踐行齊魯職業教育文化,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基本過程,即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理解、文化認同和文化踐行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三個漸次遞進的過程。

首先,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理解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認知基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理解是指職教師生深刻認識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與內涵,明晰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在職業教育立德樹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與價值,鑒別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與其他類型職業教育文化間的異同,并反思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演進路徑與軌跡。

其次,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認同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價值基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認同是指齊魯職業院校全體成員承認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價值效用符合職業教育文化價值標準的態度,從而被普遍接受和廣泛傳播。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認同又包括接納、同化、自信三個基本環節。齊魯職業教育文化接納是文化認同的前提條件,是對齊魯職業教育文化所代表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道德規范、行為習慣的接納;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同化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認同的關鍵要素,是指在接納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基礎上,主動吸收齊魯職業教育文化中的精神內核,指導自身價值理念的形成,并將傳承與創新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具體要求內化于心;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自信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認同的高級形態,是指對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價值觀念和發展前景持有堅定的信念。

最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踐行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最終目的。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踐行并不是一味地對齊魯職業教育產生盲目自信并做出沒有反思與批判的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行為,而是要根據新時代發展要求和社會經濟轉型需要來踐行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二)構建齊魯職業教育“物質—精神—制度—行為—網絡”五位一體的文化模式

第一,依托齊魯地域文脈,強化齊魯職業教育物質文化。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應以齊魯地域文脈為載體,充分尊重齊魯地域文化的民族性、時代性和歷史性。齊魯地域文脈是指齊魯地域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觀等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積淀形成的齊魯地域特色文化,是齊魯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地域個性特征的綜合反映。齊魯地域文脈的形態主要分為顯性形態和隱性形態。顯性形態的構成主要包括地理環境、城市建筑等實體要素;隱性形態的構成主要包括城市的歷史、文化、習俗、政治和經濟等非實體要素。具體來講,齊魯職業院校應統籌規劃校園文化景觀,并在校園文化景觀的典型風物(風景和物品)中選擇傳承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載體。齊魯職業教育校園文化景觀是以校園空間為載體,將齊魯職業教育文化以景觀語言的形式呈現,在保留校本特色的同時更多地融入學校歷史文化、專業特色和教育理念等,同時也強調與齊魯自然環境、地域文化、民俗風貌的相互調和。將地域文脈有機融入齊魯職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有意識地從布局結構、建筑設計以及景觀小品、文化雕塑等方面尊重并體現齊魯職業教育文化,使齊魯文化中的歷史古跡、風俗習慣、人文特色與齊魯職業院校的辦學歷史、文化傳統、人文特質相互烘托,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齊魯職業教育物質文化的品質與內涵,鑄就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物質載體。

第二,打造齊魯職業教育專業群和課程體系,注重校本文化開發,深入挖掘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思想政治元素,并重視與其他區域職業院校的文化交流,傳承與創新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一是圍繞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內涵,打造齊魯職業教育專業群。雖然目前各齊魯職業院校建設了與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內容相關的專業,但是還并未形成系統性的專業群。因此,要將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中不同類型的要素有機融入具有不同功能的專業之中,并通過頂層設計使不同專業中的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產生化學反應,形成能夠持續傳承與創新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系統性的專業群。二是構建蘊含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專業課程體系。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不應僅在專門的公共基礎課中進行,更為重要的是將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有機融入專業課的內容之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術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熏陶。因此,應著力構建以公共基礎課為基礎、以專業課為主體的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課程體系。三是注重齊魯職業院校校本文化的開發與利用,從自身發展歷史中選擇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載體。齊魯職業院校的創建與發展承載和記錄了學校職業教育事業演進和沉淀的過程,深刻地影響著院校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是齊魯職業院校傳承與創新特色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根源所在。四是深入挖掘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思想政治元素。從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過程,本身就是對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過程。因此,應立足于職教學生的成長需求,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深入挖掘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思想政治元素,賦予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以時代精神的新內涵。同時,將自強不息、忠厚正直、豁達淳樸、崇禮尚義、誠實守信等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之中,引導學生自覺成為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實際踐行者。五是通過在與其他區域職業院校協同合作過程中汲取不同區域文化的先進和特色元素,推動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創新。例如,臨沂職業學院攜手嘉興職業學院等全國6所高職院校,把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沂蒙精神等紅色文化,面向全國1400余所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線授課。在此過程中,齊魯職業院校必然會接觸、感受和吸納其他區域的歷史文化、精神文化和民族文化,從而使齊魯職業教育文化體系融入新的文化元素,促進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創新。

第三,堅持師生主體性原則,構建有利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制度體系。首先,應從頂層設計一套有利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宏觀制度框架。在此過程中,應努力培養職教師生的主動性,依靠師生進行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制度體系建設,重視師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充分發揮師生在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能動作用。在對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制度保障體系進行頂層設計時,堅持民主平等的原則,傾聽職業院校中不同的想法和建議,凝聚集體智慧,齊魯職業教育精神文化的建設、傳承與創新的總體制度規劃和方案才能為全體師生及員工所接受和認可,制度體系的頂層設計才會具備統籌全局、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其次,還應強化職教師生對于齊魯職業教育制度文化的實踐感悟。齊魯職業院校應主動向當地先進企業學習,吸收區域企業文化中的優秀成果并加以提煉和融合,不斷提高齊魯職業教育制度文化中的優秀企業核心理念的成分。齊魯職業院校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為師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感受真實的企業制度與文化。職教師生經常沁潤在具有濃厚的優秀企業制度文化中,有助于深入理解齊魯職業教育制度文化的設計意義和演進過程。

第四,采取多元舉措,強化行為文化對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功能。行為文化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核心與關鍵,也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育人的最終落腳點。具體來講:一是滲透規矩意識,培養職教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對待學習有計劃性,拒絕拖延,磨練學生的優秀品質。對職教學生工匠精神、勞模精神以及良好行為舉止的培育不可急功近利,需要持之以恒地落實在生活學習各方面。二是發揮教師以身示范的作用,嚴謹從教。齊魯職業院校應當加強教師對學生的榜樣作用,將教師專心致學的教學態度、投入科研的創新精神傳達給學生,進而引導和感染學生,使其理解齊魯職業教育的文化內核。三是邀請齊魯工匠大師到校訪談,以榜樣的力量影響職教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踏實求精的做事態度、樹立道德誠信的職業意識,使學生以齊魯工匠為榜樣,踐行齊魯職業教育文化。

第五,搭建齊魯職業教育網絡信息化平臺,培育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網絡作為文化傳播的新媒介,也應是傳承與創新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重要載體。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要是指運用網絡文化承載和傳遞齊魯職業教育文化,是一種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型網絡文化傳承與創新形式。相較于其他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載體,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具有獲取便捷性和互動交流性等特征,因而有利于推動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首先,應搭建以山東省政府為主導、山東省中高職和企業為主體、行業協會參與的多主體網絡信息化服務平臺,使網絡信息化平臺成為傳承與創新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新型載體和資源共享池。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可通過網絡信息化平臺跨越時空界限,實現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的交流與共享,保證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得到充分的展現與融合,進而形成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的共享資源庫。其次,利用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的主體互動性特征,促進教育主客體之間進行去中心化的齊魯職業教育文化互動傳播。在此過程中,職教教師與學生既是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的受眾,也是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的創新者。最后,應憑借齊魯職業教育網絡信息化平臺的技術優勢,在獲取、處理和傳遞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過程中,弱化、消解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播的時空限制,使齊魯職業教育文化能夠輻射其他省份的職業教育。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課題組針對當前山東省中、高職對于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的建設狀況的研究表明,目前齊魯職業教育網絡文化建設相較于齊魯職業教育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建設,還明顯薄弱,需要著力加強。

(三)塑造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符號

齊魯職業院校在傳承與創新齊魯職業教育文化過程中,應注重提煉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符號,為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提供品牌建設的基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符號高度凝練著齊魯文化的精髓,是齊魯文化高度升華與凝結的產物。例如,“魯班精神”“泰山挑山工精神”等就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中典型的文化符號。“魯班”之名是古代手工業勞動者集體精神與智慧的凝聚與體現,是該階層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之理念原型。將“魯班精神”當作一種具有普遍性意義的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符號,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因為該符號在唐代以來的很多情況下并非專屬于歷史上某一個體的私名,而是一個群體的集合人格之類名。又如,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它不是由某一個體獨立實踐形成的,而是由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祖祖輩輩的“泰山挑山工”錘煉出來的,是一種群體精神,可以塑造成為典型的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符號。總之,齊魯職業教育應高度重視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符號的塑造,并將其巧妙地融入齊魯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與教學等各個環節,這將非常有利于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四)深挖齊魯非遺文化富礦,傳承與創新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基因

齊魯非遺文化對齊魯職業教育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是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的主要內容和創新的重要元素[8]。首先,齊魯職業院校應著力搭建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載體,如非遺技能大師工作室、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傳承基地和傳播基地等,為齊魯非遺文化和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融合與碰撞提供堅實、廣闊的平臺。其次,加強齊魯職業院校“非遺進校園”典型和優秀案例的推廣與應用。2021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評選了10個全省“非遺進校園”典型實踐案例和10個全省“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例如濰坊工程職業學院開展的非遺工坊活動、山東水利職業學院開展的雕版印刷技藝融入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齊魯職業院校應深入分析、認真研究并提煉山東省“非遺進校園”典型與優秀實踐案例的成功模式與關鍵要素,同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與發展特色,深挖齊魯非遺文化富礦,創造性地傳承齊魯職業教育文化基因,優化與完善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的價值體系與價值范式。

參考文獻:

[1][英]泰勒.原始文化[M].蔡江濃,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與文化論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3]郭安海,郭英.校園文化建設[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23-25.

[4]劉猛.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33-43.

[5]張鐵鎖.論校園文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61.

[6]張世定.道格拉斯·諾斯經濟思想的再思考——基于《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的文本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6(4):23-28.

[7]楊壯凌.傳統文化對職業教育發展之影響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4):179-180.

[8]岳洪,張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等職業教育的現實困境及其實踐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12):138-143.

(責任編輯:張宇平)

Abstract: Through a systematic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activities in the 2020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report released by 78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341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summarized.On this basis, the effective path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is proposed, which means that moral cultivation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s the five-in-one cultural mode of "material-spirit-system-behavior-network"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shapes the cultural symbol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deeply explore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Qilu, inherit and innovate the culture gen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gene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and make it in line with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education and culture are interlinked, and together serv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Key words: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Qilu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層導學提高解剖生理學復習的有效性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24:52
關于動作要素在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9:41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略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婷婷成人综合|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av永久| 欧美激情第一区|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香蕉精品在线|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91在线中文| 日韩专区欧美| 欧美高清日韩| 日韩高清成人|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91www在线观看|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a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浪潮Av| 国产黑人在线|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伊人久综合|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成在线观看|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亚洲伊人天堂| 日韩欧美网址|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国产区在线看|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com|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日韩久草视频| 国产色网站|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9cao视频精品|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成人在线天堂|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www.youjizz.com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日韩第九页| 欧美一级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