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聞亮
【摘要】高中音樂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通過運用思維導圖來把音樂課程當中的一些碎片化的內容進行整合,幫助學生厘清學習脈絡,更好地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音樂課堂;備課;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被稱作腦圖,是一種集生動圖片和文字于一體的可視化工具。思維導圖主要圍繞某一關鍵詞或主題將相關聯的知識點依據邏輯關系建立可視化的脈絡體系,所以思維導圖能夠將抽象和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為可視化的思維形式。思維導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記憶能力等學習品質。
一、教學備課中的思維導圖
1.突出教學主題,明確教學內容
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都會針對所講內容進行備課,整理出一份涵蓋教學任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的教案,作為講課時的重要參考。通常的教學教案都是通篇大論,難以抓住重點和中心思想,在講課中容易出現偏離或混亂,增加了學生的理解負擔。因此,在教學備課中加入思維導圖是非常必要的,思維導圖一方面可以把備課內容的重點進行梳理,讓教師看后一目了然,在講課時也能作為整堂課的中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另一方面讓學生能夠有重點,有核心地進行記憶和知識點掌握。
2.設置關鍵主題詞,提高教案條理性
每節課的設計都具有非常巧妙的搭配,所涵蓋的教學內容也非常豐富,為了讓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教師在備課時要有輕重,要有條理和邏輯。教師可以將關鍵詞提取出來,將相應的知識點進行關聯,形成總體向細節的延伸,并通過簡單的線條和文字呈現在教案上,在講課時,就會一目了然,讓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具有更強的條理性。
例如,在腔調情韻中的西北民歌備課中,提取了“旋律”作為二級關鍵詞,進而引申為“高亢悠揚”,還提取了“節奏”作為二級關鍵詞,進而引申為“自由、舒展”,通過關鍵詞提取,簡單的思維導圖就把西北民歌的風格特點明確地展現出來,進一步明確了講課目標,使得課堂教學的脈絡更加清晰。
3.加入圖文影音,豐富備課內容
當前大多數備課都會應用PPT課件,教師把教案中整理出來的內容通過課件的形式逐步呈獻給學生,讓學生逐步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理解,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在PPT課件中,思維導圖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的關鍵詞上進行音頻、圖文的超鏈接,縮短了教師通過其他軟件打開音頻、圖文的時間。
例如,在不同民族的民歌鑒賞中,教師可以提前把藏族、維吾爾族以及蒙古族的民歌分別在所對應的民族字樣中加入音頻直接播放,可以一首或多首進行添加,比如在鑒賞蒙古族歌曲時可以添加《遼闊的草原》《牧歌》和《嘎達梅林》這三首代表作讓學生進行鑒賞,在鑒賞藏族歌曲時可以添加《宗芭朗松》等,教師只要點擊一下,就能直接播放,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梢?,借助思維導圖可活化音樂課堂氛圍,優化課堂生成效率。
二、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
1.在課堂中心內容講解時使用思維導圖
有的人認為高中音樂課無足輕重,不需要學生復習,學生只要聽聽音樂放松就可以了,這其實是非常不科學的認知。高中音樂課程的設立,不只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塑造,讓學生學會面對不同的事物,習得更好的學習方法。在音樂課堂中,每一節課都有一些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和記憶,如何幫助學生記憶每節課的中心內容,思維導圖就是快捷有效的辦法。
例如,在民間樂器這一單元的講解中,學生需要重點了解不同的民間樂器,教師可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把各個民間樂器按照流行區域、音樂風格、音色、節奏等進行歸納概括,把課文中散落的知識點在導圖中體現出來,結合民間絲竹樂曲的欣賞,一步步地講給學生聽,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就更加容易對比出不同民間樂器的特點,還可以通過對比選出自己所喜愛的民間樂器,進而激發學生對民間絲竹樂的喜愛。
2.在課堂回顧時使用思維導圖
在教學活動當中,每節課程即將結束時,進行課堂內容回顧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師的課件變得更加精美,在制作上也采用了多種元素,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的目光,但一節課下來,學生有可能抓不到重點,只是走馬觀花地穿行而過,對整節課缺乏系統的了解。因此,在課堂回顧當中使用思維導圖也是有必要的。利用思維導圖的清晰明確性,讓學生對整節課的碎片化知識點進行框架整理,就如同畫龍點睛,使學生茅塞頓開,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蒙古族民歌的學習中,教師先后播放了三首作品進行歌曲的風格特點分析,對每一首歌曲的旋律、節奏、情緒、樂器等進行了分析,對其的長調、短調都進行了聆聽,但最后學生再進行回憶時容易出現混亂,因此,教師要在蒙古族民歌分析結束后,利用思維導圖再次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明確蒙古族民歌的樂器代表是馬頭琴,旋律高亢、悠長,作品中的長調、短調分別是哪一部分等,在導圖的輔助下把蒙古族歌曲的關鍵內容概括得一目了然。
三、思維導圖在音樂教學中的延伸
1.在復習鞏固中運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不僅方便了教師備課,還讓課堂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思維導圖還能夠融入到學生的培養中。思維導圖可以作為一種學習方法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音樂課程的預習、復習,結合教師的思維導圖方式,進行自我總結、自我梳理,進而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也為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教師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每學期的音樂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性的梳理,通過歸納、分類,把音樂教材上的知識更加系統的展現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2.在樂理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
樂理知識是音樂教學的重點內容,且知識結構較為復雜難懂。對此,可借助思維導圖將樂理知識制作成比較形象易懂的樹狀圖。學生通過層層理解可加深對樂理知識的記憶。
如“腔調情韻—多彩民歌”單元教學中,設計主要樂理知識是音樂的基本要素。教師以音樂要素為主題構建思維導圖。將旋律、和聲、節奏、速度、力度和音色等作為思維導圖的各個主干,然后對主干再次進行細化分支,如包括定義、作用、表現形式等。通過不斷細化,思維導圖逐漸呈現完整化、層次化和系統化。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將本單元樂理知識整理起來,從而方便了學生進行音樂鑒賞。
3.在音樂鑒賞中運用思維導圖
音樂鑒賞能力是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但音樂鑒賞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需要學生具備感知力、想象力和表現力。尤其對于具有抽象性的音樂而言,高中生的情感閱歷不足,因而存在欣賞難度。對此,可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音樂鑒賞。
在《現代京劇》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欣賞“雄心壯志沖云天”“家住安源”等片段,了解京劇音樂的聲腔等基本知識。對于不了解京劇的學生而言,了解起來較為困難。對此,可借助思維導圖將聲腔、板式、伴奏、行當和現代京劇基本知識作為五個分支,然后依次對各個分支進行補充。
4.在音樂創編中運用思維導圖
音樂創造能力是音樂核心素養的關鍵內容。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音樂教學的主要目標已經從知識技能層面轉移到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維度,所以應注重音樂創編教學。教師可運用思維導圖對作曲手法和常識等創編知識進行梳理,提升學生創編技巧和創編意識。
播放《啊,朋友》《同一首歌》《沂蒙山小調》《大海啊,故鄉》等歌曲,讓學生認真聆聽,對樂譜和歌詞進行賞析。從歌曲創作手法入手構建思維導圖,如完全重復、變化重復、模進、對比等幾種創作手法。其中變化重復包含了同頭異尾、同尾異頭、同兩頭異中間、同中間異兩頭幾種方法。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提升音樂創編技巧,豐富樂理知識。最后,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創作一首包含“變化重復”的音樂,以此鍛煉學生音樂創編能力。
總之,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教師在備案和教學中提高了效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對加強高中音樂教學實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彭靜瑤.流行音樂在高中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和實踐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
[2]陳玉婷.黃石市高中音樂第二課堂的教學實踐與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3]史影.基于人本主義教學觀的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內容與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