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洪海
摘 要:創新是藝術發展的不竭動力。新形勢下,話劇舞臺表演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最為顯著的便是如何在遵循話劇藝術本質屬性及基本規律的前提下實現創新發展。基于此,文章簡要論述新形勢下話劇舞臺表演創新的必要性,重點從塑造話劇人物形象、合理運用形體語言、提升話劇舞臺表演真實感、融入多元化藝術要素、密切關注生活五大方面闡釋新形勢下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策略,旨在為話劇舞臺表演的與時俱進、表演藝術水平的提升提供思路、方法。關鍵詞:新形勢;話劇;舞臺表演;文化元素;藝術內涵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話劇作為一門綜合性且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自然而然地受到人們的青睞及支持。但縱觀當前的話劇舞臺表演,雖然部分話劇劇本內容新穎、富有時代感及時尚氣息,但很多話劇舞臺表演依然難以讓人們獲得豐富、深刻的審美體驗,究其根本便是長期以來對劇本創新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話劇舞臺表演是劇本內容的形象化、直觀化過程,是話劇藝術不可或缺的環節,若沿用傳統、滯后的舞臺表演理論及理念,在人物塑造方面僵化、固化,則會降低人們對話劇藝術的認同感。因此,如何順應新形勢,實現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新形勢下話劇舞臺表演創新的必要性
新形勢下,我國話劇藝術一直在探索創新發展的道路,自20世紀以來,我國話劇藝術觀念的轉變、創新與發展主要圍繞著話劇劇本的創作而展開。長期以來,劇作家在話劇藝術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話劇導演、表演者及舞美設計者等則處于被動地位,此種話劇藝術觀念上的偏差會誘發三大問題:其一,話劇藝術偏重編劇藝術,忽視話劇藝術整體性、綜合性的美學特質,對于話劇藝術創新的探討也多圍繞編劇而展開;其二,話劇藝術側重于文學性,弱化了話劇藝術的舞臺性、戲劇性、表演性,使得話劇藝術的內容與形式嚴重失衡,不利于話劇藝術的整體發展;其三,在以劇作家為主體的話劇藝術體系內,導演、表演者、舞美設計者成為附庸,多元化的話劇藝術創作主體難以融入自身的主體意識及審美價值追求,導致其獨立意識缺失、匱乏,只能機械性、淺顯地解讀劇本的內涵,簡單地再現劇本內容。話劇表演是話劇藝術表現的重要一環,劇本創作及創新固然重要,但話劇表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劇本的構思、表現形式,若話劇舞臺表演因循守舊,不僅會降低人們欣賞話劇表演的審美體驗,而且會導致話劇劇本創作難以突破條條框框及思維束縛,從而制約話劇藝術的與時俱進。因此,新形勢下結合時代審美語境、舞臺表演的本質屬性及基本規律、人們的審美需求及對話劇藝術的追求等,實現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是體現話劇表演文學性、舞臺性及劇場性的必然選擇,是從整體上推動話劇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編劇、導演、表演及舞美相互協調與均衡的必由之路[1]。
二、新形勢下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策略
(一)個性化塑造話劇人物形象
人物是話劇藝術的靈魂,也是話劇舞臺表演中關鍵的創新要素。新形勢下,人們追求、喜愛有個性、有風格、有深度、有內涵的話劇舞臺表演,對話劇人物形象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若想實現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便需要個性化塑造話劇人物形象。首先需要研讀劇本、研究劇情,把握好劇作家賦予每一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內心情感及藝術風采,將自身帶入到話劇的角色當中,體驗其所處的時代,感悟其內心的想法,體會不同角色之間的關系,發揮自身的藝術想象力、聯想力,將自己的個性化想法融入到角色當中,做好話劇舞臺表演前的準備。其次要了解劇本的創作背景。不同時代下,人們的境遇有所不同,所處的生活及社會環境等也有著較大的差異性,人物性格源于其生活經歷、人生體驗,把握好劇本的創作背景,便等同于把握好人物性格的來源,表演者以高度的藝術素養、文化修養對待話劇人物的塑造,深入挖掘劇本的內涵及人物鮮明的特征,從新穎的角度探尋人物形象的表現方式,對于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大有裨益。最后要注重對劇本的二度創作。話劇舞臺表演創新的關鍵在于表演者要具備獨立意識,在尊重劇本的前提下突破思維束縛,多角度、多層面、多維度審視話劇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對待不同的劇本要具體分析,切忌以經驗為驅動,要將每一次表演都視作新的開始,唯有如此,才能夠常思考、常分析,進而常創新、常提升[2]。
(二)合理化運用形體藝術語言
話劇舞臺表演有著舞臺表演的基本特點,除了通過對白、唱詞等向臺下受眾傳遞信息之外,還可以通過形體語言表情達意。實際上,形體語言屬于非符號語言。研究表明,在舞臺表演中通過話語及唱詞等向受眾傳遞的信息僅占30%,而非符號語言傳遞的信息高達70%。可見,合理運用形體藝術語言是話劇舞臺表演創新的著力點。
形體藝術語言有著豐富的內涵及外延,不僅包括表演者的肢體動作、姿態,還涉及表演者的面部表情、神態、與舞臺的時空關系等。形體藝術語言的運用可以達成心理暗示的作用,讓話劇舞臺表演走入受眾的內心。例如,表演者位于舞臺的后方位置,處于光線的灰暗之處,以隱蔽的方式體現出其內心的孤苦、寂寥,以及人物角色邊緣化的身份、淹沒在時代洪流內的渺小之感,能夠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讓受眾通過形體藝術語言理解角色、理解話劇內涵。再如,表演者以眼神示意,或是怒目圓睜,或是賊眉鼠眼,或是嬌羞委婉,都可以讓話劇舞臺表演生動活潑、立體鮮明。不僅如此,對形體藝術語言的合理化運用還能夠成為表演者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形成更具代表性及辨識度的舞臺表演藝術特質,讓人們在舞臺上迅速鎖定表演者的位置,關注表演者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恰當的形體語言運用不會對受眾造成審美疲勞,生動豐富、發乎于情的形體藝術語言,體現出表演者高超嫻熟的表演技藝和對話劇舞臺表演的全身心投入,從而讓話劇舞臺表演更具創新性。
(三)提升話劇舞臺表演的真實感
在話劇舞臺表演中,真實與創新并非矛盾的對立面。部分表演者認為創新意味著對傳統的顛覆,對真實性的背離,因此在表演中過度追求新穎、獵奇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效果,忽視話劇藝術的本質與美學特征。實際上,話劇表演藝術的創新建立在真實感上,話劇舞臺表演本質上是借助劇本、表演者、舞臺背景、舞臺空間、音樂、燈光效果等為受眾搭建一個基于現實但超越現實、虛實交織的審美空間,若要吸引受眾的關注,帶給受眾沉浸式的欣賞體驗,便需要遵循真實規律,讓話劇內角色的劃分、人物的行為舉止及語言等合乎邏輯。因此,適度提升話劇表演的真實感,是話劇舞臺表演創新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話劇舞臺表演中,影響其真實感的主要因素便是臨場發揮及藝術再創造的能力。部分表演者忽視對藝術表演真實性的本源追求,過分強調自由化與隨意化的表演方式,導致話劇舞臺表演脫離受眾的審美習慣、審美觀念,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便無從談起。因此,對于表演者而言,要高度重視自身藝術修養、舞臺表演能力的提升,有效化解舞臺表演中的突發情況,不斷積累話劇舞臺表演經驗,并從中找到創新化表演的方式。對于話劇舞臺的舞美設計而言,要積極運用新媒體、虛擬現實等技術,再現話劇劇本的文化境遇、歷史時代、時空關系等,打造真實的舞臺表演情境,一方面提高話劇表演的視覺效果,實現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另一方面則為表演者提供心理、情緒上的引導,使其真聽、真看、真體驗、真表演,以此實現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3]。
(四)融入多元化的藝術要素
新形勢下,文化藝術領域高度開放,各類文化藝術頻繁交流、相互融合,創造出五光十色、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藝術世界。話劇舞臺表演離不開多元藝術要素的支持,若話劇舞臺表演故步自封,陷入思維定式,不愿意與多元文化、藝術形式進行融合,便會制約話劇藝術的發展。不僅如此,新形勢下的話劇藝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語言與動作兩大要素,而是注重構建多元化的藝術格局,致力于用當代審美詮釋新時代話劇舞臺表演的新形式、新路徑。例如,紅色題材話劇《紅色的起點》為中國國家話劇院慶祝建黨百年“紅色演出季”展演劇目之一,簡單的舞臺背景映襯了艱苦卓絕歲月中革命先輩們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銳利的線條、對比鮮明的色調吸引人們關注著舞臺,盡顯話劇舞臺的魅力。同時,演員們一人分飾多個角色,在跳進跳出中展現具體場景,他們是歷史的講述者,也是歷史的創造者,給人以身臨其境般的體驗,為人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話劇舞臺表演。此外,該話劇舞臺表演中最為顯著的特色便是集詩歌、歷史、紀實、多媒體等多元化藝術表現形式于一體,使得歷史的講述絲毫不枯燥乏味,充滿了審美情趣。由此可見,新形勢下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是從舞臺空間營造、表演形式,到劇本內容呈現效果、審美要素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創新,不僅要把握好最為基本的話劇藝術要素,還應當探尋話劇藝術與其他藝術的契合點,致力于打造新銳鮮明的話劇舞臺表演風格,持續推進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化發展[4]。
(五)于生活中汲取創新靈感
話劇藝術源于生活,是對生活場景、生活畫面、生活經歷的藝術化提煉與創造。新形勢下,人們希望通過欣賞話劇舞臺表演獲得對生活的啟示,在話劇藝術鑒賞中獲得心靈的安寧與情感的寄托,也希望在話劇舞臺表演中找尋與自身相契合的生活經歷、生活感悟。因此,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要以生活為起點,深入探究話劇舞臺表演的藝術內涵,認識到話劇舞臺表演對于生活的意義及價值。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演者要養成細致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汲取創新靈感的習慣,對于人物性格特點的分析要深入、全面且客觀,把握好不同人群最為顯著的特征,提煉出可以體現特定人物角色性格的語氣、語調、語速以及行為方式、神態表情等,再經過藝術化處理將其融入到話劇舞臺表演當中,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話劇人物形象。對于話劇舞臺的藝術設計而言,要以生活場景為依托,提煉出體現生活場景的藝術符號、藝術要素,注重舞臺與表演者間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銜接,為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提供支持。對于話劇劇本創作,也應當從生活的小切口進入,以生活反映宏觀的時代背景,體現深刻的思想內涵,見微知著、由淺入深,帶給受眾以深刻體驗、豐富啟示與獨特審美感受。話劇舞臺表演中,劇作者、導演、表演者、舞美設計者等多方主體都能夠從生活出發探討話劇藝術的創新,采取協同行動并注重相互協調,才能夠真正實現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
新形勢下,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是體現話劇表演文學性、舞臺性及劇場性的必然選擇,是從整體上推動話劇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編劇、導演、表演及舞美相互協調與均衡的必由之路。為此,需要在話劇人物形象塑造中融入自身的主觀意識、審美價值追求,致力于展現個性化的人物形象。同時,應當合理運用形體藝術語言,向受眾傳遞更加豐富的信息,并且以形體語言的運用助力話劇舞臺表演的創新。此外,需要注重話劇舞臺表演與多元藝術形式的融合,打造別樣的審美空間,賦予話劇舞臺表演以鮮明風格。另外,應當適度提高話劇舞臺表演的真實感,于生活中汲取創新靈感,賦予話劇舞臺表演以嶄新的藝術特質。
注釋:
[1]馬巖:《論話劇舞臺表演中空間感的塑造技巧》,《戲劇之家》,2020年第14期
[2]李夢娜:《對話劇演員如何塑造舞臺人物表演形象的探討》,《中國文藝家》,2021年第8期
[3]謝世龍:《話劇舞臺表演中真實感的塑造》,《藝術品鑒》,2021年5期
[4]惠大妍:《淺析話劇與戲曲在舞臺表演上的異同》,《人文天下》,2019年第20期
責任編輯 岳瑩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