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珍
摘要:想象故事的寫作對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等都具有較高的要求,是語文作文教學的難點。簡單的一二課時的習作教學很難讓學生發揮想象,創編出好的想象故事。統編版語文教材設置了習作單元,科學、合理地將想象類文章進行統一呈現,可以為學生創編想象故事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文章以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教學為例,從用好教材例子、領悟編者意圖、單元整體設計等視角對創編想象故事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以期提高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創編出高質量的想象故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例子;想象故事;習作單元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0-0121-04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現行統編版語文教材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材中編排了大量富含豐富想象力的教學內容。那么如何開展教學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呢?語文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最適合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教學環節。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新設置了習作單元,這是一個全新的讀寫結合的習作訓練內容,旨在用全新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學生寫作素養,促使學生逐漸愛上寫作。下面,筆者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的教學為例,對用好教材例子,創編想象故事的策略進行探究,以期達成提高學生想象力,促使學生寫出高質量想象故事的目標。
單元導讀是一個單元的統領,其既有助于揭示這一單元的人文主題,又能充分展示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統編版教材的單元導讀簡潔、明晰,且包含大量的精美插圖,明確了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本位思想。在教學單元導讀時,部分語文教師通常較為關注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認為這是單元導讀教學的重點,忽視插圖等內容的教學引領作用。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習作單元導讀時,部分語文教師習慣于先帶領學生激情澎湃地朗讀本單元導讀中的愛因斯坦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再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同學們,本單元我們要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并逐步學會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寫故事,以有效創造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在進行完以上簡短的教學引導后,便會立刻開始進入本單元精讀課文的教學,完全忽略單元導讀中的插圖。這樣的教學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僅生硬呆板,還缺乏趣味性,難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效果不好。“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是語文要素,“發揮想象力寫故事,創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是習作要求。語文教師的教學引導充分揭示了本單元的主題、語文要素、習作要求,本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引領作用,但可能因形式枯燥單調、內容趣味性不足而導致學生參與熱情不高,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在進行單元導讀教學時,可以將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往后放一放,先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單元導讀中的插圖入手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以此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奇幻的想象世界。具體來說,首先,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通讀“單元導語”,以此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形成整體印象,明確學習目標,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其次,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本單元導讀中的插圖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語文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甜品太空”。(出示插圖)你們發現“甜品太空”的神奇之處了嗎?學生:太空中有甜甜圈、冰淇淋、雪糕等好多好吃的甜品。語文教師:你們喜歡這個“甜品太空”嗎?如果你有幸來到了這個“甜品太空”,你最想做什么?學生甲:我想坐著冰淇淋火箭去太空。學生乙:我想穿著草莓蛋糕味的太空服遨游在太空中。學生丙:我想邊吃甜甜圈,邊看太空中的美景。語文教師:這樣的經歷可真是太有意思啦,這就是想象的世界,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發生,能遇到好玩的國王,能看到躲在草叢里的星星,能聽到小樹的心聲……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想象王國中看看吧。最后,在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后,語文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本單元精讀課文的學習。在充滿童趣的對話中,單元導讀中精美的插圖成了教學的“例子”,語文教師借助這些“例子”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進入了奇妙的想象王國,從而為學生體會想象的神奇做好了鋪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語文教學要有大單元統整意識,任何孤立的文本都不能體現其文體功能。那么,習作單元中的精讀課文又在這一單元教學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統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的習作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為《宇宙的另一邊》:“課文描述一個孩子趴在窗臺,看著浩瀚的星空,幻想宇宙的另一邊的秘密,展示了宇宙另一邊的人、事、物,孩子的想象奇特而充滿趣味。”語文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要緊緊圍繞單元語文要素,認真解讀教材內容,明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除了生字詞外,還應包括充分發揮教學“例子”的作用,讓學生感受想象的神奇。在實際教學中,首先,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在學生閱讀完后為學生展示課文插圖,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情境教學引導。語文教師:自古以來,浩瀚神秘的宇宙總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宇宙的另一邊有什么呢?小男孩趴在窗臺上,看著浩瀚的星空,星光灑進了他的眼里,告訴了他一個秘密,你們知道這個秘密是什么嗎?就這樣,學生隨著教師一起進入了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發現了宇宙另一邊的秘密:“宇宙的另一邊,是這一邊的倒影。那里有座一樣的城市,有條一樣的街道,街角處有棟一樣的房子,房子里有個一樣的孩子……”其次,在學生被帶入學習情境后,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交流、討論,促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宇宙另一邊的生活和課堂的神奇之處。這時,有學生表示:我猜,宇宙的另一邊是我們這邊生活的倒影,即當我們要把作業本放回書包時,宇宙另一邊的我們卻正要把作業本從書包里拿出來。當我們下樓時,宇宙另一邊的我們正在上樓……這樣豐富而充滿趣味性的想象不但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寫出高質量想象故事做好鋪墊,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獲得寫作信心。最后,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男孩趴在窗臺上看星空”的圖片,并鼓勵學生想象宇宙的另一邊會有哪些秘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圖片的啟發下,開始想象宇宙另一邊的其他秘密。這樣學生就徹底走進了想象的世界,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和有趣。在教學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時,語文教師要根據課文特點,鼓勵學生從課文入手展開想象,并做好文字記錄,以便寫出好的想象故事。
精讀課文是學生進行寫作的樣本,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單元中的精讀課文,學習表達方法和表達技巧。例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習作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為《我變成了一棵樹》,其講述了“我”變成了一棵樹后發生的一連串奇妙的事情,在大膽想象中,“我”的“美好”愿望實現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題目提出疑問,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出以下問題。1)我為什么變成了一棵樹?2)我是怎么變成一棵樹的?3)我變成了一棵樹后,發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其次,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這三個問題,理清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對學生進行點撥,啟發學生從“為什么變”“怎么變”“變了以后發生了哪些奇妙的事”這三個問題展開想象。最后,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練習第二題“如果你會變化,你想變成什么?你覺得變了以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呢”進行語言表達練習。如果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上面三個問題展開想象。如果學生對需要表達的內容不夠清楚,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小動物的對話,對學生進行追問:“他們會想些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經過教師這樣的教學引導,學生的思維會被充分打開,進而自覺進入想象的世界進行語言表達。
交流平臺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版塊之一,其貫穿每個單元的始終,重點強調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習作單元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交流平臺”版塊,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導,以加深學生對放飛想象的感知和理解。例如,在進行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習作單元教學時,首先,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暢談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以此幫助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深化學生對想象神奇的感知,鼓勵學生在合情合理的想象中將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創造”出來,從而讓學生可以依靠想象體驗不一樣的神奇經歷。其次,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兩篇精讀課文,探索想象的奧秘。《宇宙的另一邊》講述的是“宇宙的另一邊的生活是這邊生活的倒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想象。如將文中的場景與現實生活中的相似場景進行對比,并在此基礎上聯系現實生活展開故事創編。《我變成了一棵樹》講述的是“我變成了樹后的奇妙經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愿望把自己想象成別的事物,從而有效將自己帶入角色中去體驗想象中的生活。最后,語文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兩篇精讀課文進行對比思考。語文教師:這兩篇課文的想象方式比較起來有什么不同?這樣的對比思考可以讓學生明白想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定一個方式大膽想象。在習作單元的“交流平臺”版塊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牢牢把握編者的意圖,做好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通過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精讀、品讀,讓學生通過精讀、品讀既感受到想象的神奇,又學習到語言表達之法,從而讓學生學會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生活想象,進而有效編創出自己想要的故事內容。
經過以上的教學引導,學生已經完全進入了想象的世界。這時,學生迫切需要一個舞臺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對此語文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進行實踐的機會,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續寫故事”實踐教學活動。“續寫故事”是學生對本單元寫作知識的內化吸收過程,也是對創編想象故事的初次嘗試。在“續寫故事”實踐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兩個故事開頭,讓學生接龍編故事,以此為學生自主創編想象故事奠定良好基礎。具體來說,一方面,語文教師可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續寫接龍,如教師先給出“瞌睡”一詞,再讓學生圍繞“瞌睡”一詞聯系實際生活展開想象,進行續寫。當學生不知道怎么進行“續寫接龍”時,教師可以用追問的方式幫助他們打開思路,如“瞌睡蟲來到哪兒了”“他們碰見了誰?瞌睡蟲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表達會更有方向性,創編出來的故事會更加生動有趣。另一方面,語文教師可鼓勵學生回家與父母一起玩“續寫接龍”游戲,并在第二天的語文課上進行交流。在交流中,語文教師要對精心準備的學生予以肯定和鼓勵,以此增強他們的學習成就感和學習自信心,促使他們下次愿意更加認真地進行準備。而沒有精心準備的學生,為了得到教師的表揚,下次也會認真進行準備。這樣,學生參與創編想象故事的積極性會被有效激發,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創編想象故事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習作單元還編排了《一支鉛筆的夢想》《尾巴它有一只貓》兩篇習作例文,這兩篇習作例文語言淺顯易懂,情節生動有趣,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打開思維,進行大膽想象,是學生用于借鑒和模仿學習的好范例。雖然這兩篇文章不是精讀文章,但是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也絕不能簡單地將它們歸類為閱讀材料,而應用好這兩個“范例”,以幫助學生有效習得想象之法。語文教師在教學這兩篇課文時必須結合旁批和課后習題開展教學。例如,在教學第一篇例文《一支鉛筆的夢想》時,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默讀并思考“鉛筆有什么夢想”,再圈出其中的關鍵字。然后結合旁批“豆角、絲瓜和鉛筆一樣,都是細長的。鉛筆想成為長長的豆角、嫩嫩的絲瓜,我覺得這樣的想象自然合理”,提出問題:鉛筆的夢想與他自己有什么相似之處?最后,語文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引導性問題:鉛筆還會有哪些夢想呢?并引導學生結合此問題進行仿寫訓練。前兩個問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展開想象要聯系事物的特點,以保證想象更加自然合理。后一個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找到聯系事物特點展開想象的方法,還能引導學生對表達方法進行遷移運用,如寫夢想時,不能僅寫什么是夢想,還要寫有了夢想之后自己的心情,以及自己為之付出的努力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更加合理,更具可讀性。而在教學第二篇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時,首先,語文教師可通過關注旁批“貓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貓呢”找到反向想象的方法,以此讓想象更加新鮮、有趣。其次,語文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促使學生掌握通過對話展開想象的方法。最后,語文教師可結合課后習題“你還想到了什么新鮮有趣的說法”,讓學生對反向想象進行遷移應用,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有的學生想到“健步如飛的蝸牛”,有的學生想到“飛上天的母雞”,還有的學生想到“不會爬樹的貓”等說法。這些充滿想象力的說法說明學生的想象力已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提高。以上兩篇例文都編排了三處旁注、一道思考題,都是很好的習作范例,都有益于啟發學生的寫作思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想象故事的寫作方法。“習作例文”重在對學生思維方面的啟發,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寫作方法,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也是對下一步“單元習作”的預演。語文教師要根據統編教材的編排意圖,深入挖掘習作例文的教學價值,并充分用好習作例文,以幫助學生有效習得“抓事物特點展開想象”和“反方向想象”等想象之法和表達之法。
“單元習作”是整個單元學習“由零歸整”的過程,是“精讀課文”的仿說、“交流平臺”的歸納梳理、“初試身手”的學寫片段、“習作例文”的再次鞏固,是前面幾個學習環節的成果展示,有了前面環節有針對性的訓練,該環節的學習就變得水到渠成了。語文教師通過整體設計教學,巧妙利用教材中的“例子”,能使學生的想象力充分激活,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梳理展開想象的方法,也對創編故事進行了嘗試,學生對本次習作“寫什么”“怎么寫”已有了明確的思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創編故事,再讓學生自評、互評,并讓優秀習作者上臺分享寫作經驗。最后,全班學生共同評選出“想象最奇妙”的優秀范文張貼出來。單元習作“奇妙的想象”是讓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經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對如何想象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學習內容進行簡單的梳理和回顧,并思考在前面的學習中自己學到的關于想象的內容和方法。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前面所學的零散的想象方法進行歸類和整合,化零為整。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寫法遷移,完成習作。
參考文獻:
[1]張育梅,林怡凱.激活思維創新想象,用好教材創編故事———以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習作教學單元為例[J].新教師,2022(02).
[2]楊永樂.讓課文學習成為語文素養提升的“例子”———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搭船的鳥》教學為例[J].吉林教育,2021(15).
[3]肖麗.“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淺析寫作教學中的舉一反三[J].作文成功之路,2021(12).
[4]譚春艷.以教材為例子,跟著作者學寫作[J].小學教學參考,2021(10).
[5]葉浪英.部編教材實施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式的實踐探索[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06).
[6]何李方.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8).
[7]張美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點滴談[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S1).
Use Textbook Examples and Create Imaginative Stories
-- Take the Second Volume Exercise Unit of Grade 3 as an Example
Huang Rongzhen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Wuping County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Fujian Province, Wuping 364300, China)
Abstract: The writing of imaginative stories has high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ability, which is the difficulty of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imagination and create good imaginative stories in the simple exercise teaching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lass hours. The unified edition of Chinese textbooks has set up exercise units to present imaginative articles i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students to create imaginative stories. Taking the unit teaching of the second volume of the third grade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reating imaginative sto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king good use of textbook examples, understanding the editors intention, and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uni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enable students to create high-quality imaginative storie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Chinese; examplesofteachingmaterials;imaginethestory; writingu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