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然
摘 要: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在改革的過程中,除了要更新教師資源、教學素材之外,更應該從立德樹人的視角,全面推進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使該專業人才除了具備高端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之外,也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在實踐中,要求全面推進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為其日后的就業發展以及實現職業理想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文章基于立德樹人理念,探討財務管理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立德樹人 財務管理專業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F234;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4-159-02
一、前言
2020年,我國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進一步對高校課程思政的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尤其在立德樹人理念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在推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更應該以思想理念的培養為主導,一方面更新財務管理專業的教材,使理論課程和思想教育課程融匯在一起,充分挖掘該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思政成分,讓學生們了解日后工作中需要遵循的職業道德、法律規范以及行業標準等;另一方面需要從實踐的角度出發,通過校企合作和建設實訓基地等方式,引導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深入到企業當中,學習企業的文化理念,體驗文化氛圍,將德性的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挖掘個人財務管理職業前景的同時,也要明確個人的職業規劃方案,從而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立德樹人理念概述
立德樹人指的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的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和激勵人。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是堅持以人為本。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在教育教學階段,要求教師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實踐中首先要求教師應當踐行行業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其次立德樹人也要求教師能夠遵循德育為先的原則,無論是日常德育教學工作,還是平時的學生管教,都應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最后立德樹人要求教師能夠堅持培育學生的健全人格,使他們能夠明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學習生活以及日后的工作中能夠遵守社會準則,通過不懈地努力實現個人的職業理想和人生目標。[1]
三、立德樹人理念下財務管理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一)有利于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的問題。因此無論是哪個專業在進行課程改革的時候,都需要將立德樹人當作中心環節,使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實現全方位和全程育人。尤其對于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來講,該專業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相對較強,因此教師在工作中遵循立德樹人的理念,全面推進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可以讓學生們在學習和實習的過程中了解財務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就業趨勢,努力踐行工作中的職業守則和道德規范,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信念和責任意識。這些成果不僅符合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有利于貫徹落實思政工作會議精神,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為社會和企業的發展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的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
(二)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財務專業人才
在企業,財務人員工作的資本便是誠實守信。尤其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成熟,財務管理工作的職業化特征也越來越明顯,需要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和職業信念感,秉持信用經濟的基本要義,遵循誠實守信。在這樣的情況下,基于立德樹人理念,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的建設,有利于培養該專業學生如實辦事、信譽至上以及保密守信的基本素養,使學生們在日后的工作當中能夠如實披露和反映企業經濟業務事項,絕不弄虛作假,在職業過程中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維護客戶或社會公眾基本的合法權益,嚴格保守企業的秘密。除此之外,有效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也能讓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擁有相對良好的敬業精神、社會責任意識,并熟悉與職業發展相關的財務管理工作和會計實務工作等,有利于為社會的進步培養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
(三)有利于提升財務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素質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對年輕大學生思想言行影響較大的,除了社會風氣和教育體系之外,教師的專業素質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在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過程中,教師應遵循立德樹人的理念,并且堅持推進課程思政的建設。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意識,從言行和思想上嚴格約束自己,以身作則,體現出良好的師風師德,起到間接影響學生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持續推進課程思政的建設,也需要該專業教師能夠始終與外界企業或機構對接,熟悉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現狀,全面開闊專業教師的視野,有利于更新校本課程體系以及整個教師團隊的專業素質。
(四)有利于落實“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即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這就要求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在轉型升級以及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的時候,充分調動各類資源,強化該專業教師的協同育人能力,并且整合教材體系中的思政元素。例如教學實踐中,專業教師結合課程教學,培養高校學生較強的政治覺悟和道德品性,使他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能夠踐行優秀的道德準則。甚至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借助多種平臺,開發線上線下協同育人的多路徑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出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優越性和引導價值。整套流程不僅能夠培育高素質的復合型財務人才,同時也有利于落實“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使育人價值能夠真正落到實處。[2]
四、立德樹人理念下財務管理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對策
(一)尋找財務管理知識和課程思政之間的契合點
高校在落實財務管理專業改革的時候,由于每一門課程特點都有所差異,因此基于立德樹人的理念,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時候,要求教師能夠充分挖掘財務管理知識和課程思政之間的契合點,充分遵循專業相長的原則,構建具有創新能力、人文精神和專業素養培養的教學模式。例如在立德樹人理念的引導下,教師在開展戰略管理、管理學等課程教學實踐中,可以用案例分析和情境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們了解當代優秀企業家的精神內涵,并分析一些經典企業破產的案例或者做大做強的實例,明確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管理以及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融入團隊文化。必要情況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也可以定期邀請當地優秀的財務經理、企業家進入課堂,為學生們講解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的基本內核,使高校學生進一步明確企業精神的文化核心,通過協同育人等方式增強高校學生的財務管理意識,使他們養成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創新創業精神。
(二)以職業導向為出發點引導學生解決現實問題
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在立德樹人的理念下,教師滲透課程思政元素,需要引入當代大學生切實關注的現實問題,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思考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引導大學生探究與國際民生相關的社會經濟、政治熱點問題,然后將這些元素融入財務管理知識系統,提高課堂的互動性。例如在講到內部控制等相關制度和法規的時候,教師可以薩班斯法案為背景,剖析該法案對我國企業走出國門的影響,以及相關組織機構針對該法案責令企業制定的一系列內部控制規范體系,使體系中的控制目標能夠與國際趨同,如確保財產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或學習平臺,引導學生深入剖析他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和實事焦點,使當代大學能夠提高分析問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結合歷年社會持續關注的大中型企業破產等相關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解讀不同類型企業破產的內在原因,如企業文化不協調、戰略目標定位不清晰、財務管理不到位等。并且將思想價值引領工作聚焦于學生的就業或創業教育中,使他們深入了解日后工作中需要遵循的職業規范和行業準則等,從而樹立明確的職業理想目標,并為之努力。
(三)落實校企合作,充分挖掘財務管理實踐課程資源
立德樹人理念下,想要全面提高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優越性,需要教師立足于校企合作的背景,為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提供更多對外實習和見習的機會,了解大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細則內容,明確個人的職業規劃方向。以實踐為依托,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并強化責任意識和信念感。此外,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或稅法知識競賽等,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有利增強他們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自信心。校企合作中,學校和企業需要堅持雙贏和互惠的原則,構建更科學且深入的合作機制,例如安排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家鄉所在地的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并將實習經歷記錄入檔,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從實踐的角度出發,貫徹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的立德樹人理念,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3]
五、結束語
立德樹人理念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推進課程思政的建設,有利于培養出更高水平的財務專業人才,并且能夠貫徹落實中央思政工作會議精神。在實踐中,要求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能夠尋找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之間的契合點,引導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并通過深入的校企合作挖掘實踐類課程資源,全面提高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效率,為推動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改革以及培養高素質的財務人才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 常真機.“課程思政”視域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規范化教改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14):171-173.
[2] 許珂.財務管理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10):120-122.
[3] 王明睿,侯榮新,朱曉佳.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1(05):182-183.
(作者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 重慶 400033)(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