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愈發注重文化娛樂活動的質量與創新性,尤其在新時期下,一臺晚會良好節奏與氛圍的呈現能夠直接吸引大批觀眾,提高觀眾對晚會節目與形式的滿足感,更好地傳遞晚會的核心思想價值觀念或文化情緒。基于此,為更好地呈現晚會內容,把握晚會成功舉辦的關鍵,本文對晚會節奏的控制與氛圍的營造進行了分析,圍繞舞臺、燈光、音樂等多個要素展開詳細研究,利用多種手法控制舞臺節奏,營造舞臺氣氛,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晚會;氛圍;節奏
對于晚會調度而言,組織晚會節奏、營造晚會氛圍是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晚會最終的呈現效果,這一過程不僅是導演對于節目藝術表達的準確理解,更是及時對觀眾心態分析把握的過程。目前,晚會已成為各類舞臺藝術形式高度綜合的節目類型,為使晚會成功舉辦,調動觀眾情緒、傳達核心思想價值,研究把控晚會節奏與氛圍的營造是必要的。
一臺晚會的呈現離不開各個部門的配合,為創造出合適的晚會氛圍,把控合理的晚會節奏,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處理好晚會主題與節目形式之間的關系,即運用合適的節目形式與恰到好處的藝術手段組織晚會,面向觀眾展示晚會主題。以《華彩瓷都——張帝兩岸行走進德化特別節目》為例,為將瓷器的制作技藝與地方景觀原本、細致地呈現給觀眾,彰顯“海西”新面貌與人文精神,所舉辦的晚會選擇了戶外場地,節目為文藝表演。在晚會實際開辦的過程中,通過六個鏡頭切換,直觀地表現了地方地貌環境與現場觀眾的精神面貌。同時,以瓷器生產、工匠精神等為核心甄選節目內容,節目形式主要是舞蹈、歌舞類。由此可見,在開辦這一晚會時,主要通過節目形式表現晚會主題,依托于文藝形式營造歡快的晚會氛圍,因而這一晚會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對于晚會而言,由于其開辦、協調等手法均具有多樣性,所以在把控其節奏、營造其氛圍時,應以美學要求與藝術風格為基礎,先一步確定晚會的節目形式,從而為節奏組織、氛圍營造提供依據與支持。
觀眾是晚會成功舉辦的基石,更是營造熱烈氛圍的基礎,可以說,觀眾的反應對晚會節目、舞臺節奏與氣氛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把握晚會節奏與營造晚會氛圍時,應注重觀演關系的互動性,無論是導演還是導播,都應該站在觀眾的角度對觀演關系進行調整。比如結合觀眾的心理狀態、生活積累、美學要求、藝術文化特色等進行晚會舞臺調度,以此為觀眾帶來愉悅、輕松的觀演關系,提高觀眾沉浸感與參與感,共同促進晚會的成功舉辦。
如何呈現良好的晚會節奏,傳達核心思想價值理念,關鍵之一在于明確晚會的主題,比如公益晚會、文化娛樂晚會等,以此為基礎對晚會的節奏進行設計與控制,時刻銘記主題,將其作為晚會節奏的控制核心。對于晚會而言,導演的想法貫穿整場晚會,因此,在把握晚會節奏時,導演應在籌備階段就明確把握主題方向,掌握舉辦者的目的,比如滿足群眾文化娛樂需求或是傳播積極思想等,根據舉辦目的確定晚會主題,然后再進行整場晚會的策劃設計,其中包括參演嘉賓、廣告設計、主體節目的選擇等。
學會“帶節奏”。雖然晚會在開演前會經過全面的策劃與系統的排練,但仍無法保證晚會能夠按部就班地開展直至結束,瞬息萬變是舞臺上最為常見的狀況,一旦發生變數,有可能直接改變晚會的整體走向。因此,在把控晚會節奏時,應利用現有主體構造下的分區模塊,通過對這些模塊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控制,強化它們銜接的緊密性,從而確保晚會節奏適中,逐漸深入的過程,使觀眾思維漸入佳境,跟著晚會的節奏走,盡可能地減少變動因素,保證晚會節奏的逐點落實,提高晚會舉辦的成功性。
新時期下,晚會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尤其是電視藝術晚會,相較于現場晚會的呈現,節奏的把控應深入重點,即畫面與聲音。對于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對晚會聲畫藝術的感受來自于鏡頭切換與視聽同步。因此,在對晚會節奏進行把控時,還應注重鏡頭的切換,利用這一方法打造獨特的畫面節奏,使聲音與畫面做到水乳交融、和諧同步。在畫面節奏的具體把握與控制的過程中,應正確意識到晚會畫面不僅是傳遞晚會內容的主要方式,更是襯托節目內容、演員表演以及場面調度的重要手段,承擔著塑造整場晚會風格與運行節奏的獨特使命。所以,以導演為首的工作人員應先圍繞晚會開頭、高潮與結尾進行鏡頭切換設計,以此確定大的節奏框架,然后在晚會過程中立足于鏡頭風格,偶爾穿插“熱烈”的快節奏或是“動情”的慢節奏,通過鏡頭的推拉搖移和畫面構圖的美術運用及燈光布景的變化多彩來展現舞臺特色,力求用最相宜的畫面形式凸顯主題。此外,對于電視文藝晚會而言,其有兩種呈現方式,分別是直播與錄播,而不同的播放形式使其在節奏控制方面存在差異,若是晚會為錄播,那么整體節奏的控制應盡量增加現場觀眾鏡頭,尤其在節目高潮處,從而調動電視機前觀眾的觀看情緒,引發共鳴,提高現場參與感;若是晚會為直播,由于缺乏錄播充足的后期剪輯,因此應多運用鏡頭切換,比如蒙太奇切換組合的形式,利用多個拍攝機位的切換呈現晚會效果。同時,結合音樂律動傳遞良好的視聽感受,比如在表演抒情類藝術歌曲時,可以使用搖臂對鏡頭進行移動或推拉,并根據歌詞與歌曲節奏進行調整,在音樂的一拍或半拍上進行多個鏡頭的切換,以此呈現足以調動晚會氣氛與觀眾情緒的鏡頭畫面,保證晚會播出質量與水準。
首先,體裁布局。以我國每年都會舉辦的春節晚會為例,作為老百姓傳統佳節的精神大餐,其開場往往是歡樂喜慶的歌舞表演,然后穿插著小品、魔術等節目,最后由難忘今宵收尾,不同類型的節目像是精神大餐中的蔬菜、肉類與主食,在把控全場節奏時,應圍繞舒適、愉悅的觀看體驗進行合理布局。比如,可以堅持錯落有致、情感起伏的節奏動線,采用歡樂和抒情、快樂和感動、高雅和通俗、寫意和寫實的節奏控制方案,以此給受眾帶來舒適的觀看體驗。
其次,內容布局。對于晚會而言,主題與特色是其內核,因而在以內容為節奏控制節點布局時,應緊抓晚會特色,但同時又不可過多圍繞特色展開節奏控制。在實際策劃與節奏控制過程中,應避免短時間內特色內容出現連續性和單一性特征,在節奏把控上應對多個地域特色文化進行合理排列,將這樣眾多的特色因素進行有機布局,以此控制藝術文化節奏,使整場晚會詳略得當、酣暢淋漓。
最后,首尾呼應布局。正如晚會開場歌舞點題之外,結尾還應呼應主題,將主題作為把握每個環節的節奏點,比如勞動節晚會應突出工人與勞動者,元宵節晚會應突出闔家團圓,避免節奏的生拉硬扯與雜亂拼湊,圍繞主題逐漸深入,并在最后高潮節點收尾,以此留下晚會節奏的余韻,加深觀眾印象。
氛圍是晚會成功開辦的基礎,在對其加以營造時,應充分發揮主持人的專業能力,比如氣氛營造能力、控場能力等,從而營造出符合晚會主題的整體氛圍。以青島電視臺2017年舉辦的春節晚會為例,這一晚會的主題為“奮發進取、斗志昂揚、歡樂喜慶、大吉大利”,開場表演為兩分鐘的說唱節目,在音樂爆點的氣氛下晚會現場瞬間充斥著歡快熱烈的佳節氛圍。待音樂停下后,紅包飄灑,進一步營造春節的節日氛圍,這時主持人上臺,依托于充滿歡樂與喜氣的主持詞進一步將晚會氛圍推向高潮,使現場與電視機前的觀眾無一例外地對接下來的節目抱有期待,同時為整臺晚會的節奏把控、氣氛營造奠定了基調。
除此之外,晚會主持人承擔著觀眾互動、節目報幕等責任,可以說,主持人是連接演出人員與觀眾之間的橋梁,優秀的主持人能夠給觀眾帶來良好的互動體驗。因而,在營造晚會氛圍時,導演應在幕后按照上述方法把握晚會節奏,然后站在觀眾角度分析其心理體驗,最后依托主持人調整觀演關系,從而將舞臺節奏與氣氛傳遞給觀眾。
節目排列變化
百花齊放的晚會節目類型是大多數觀眾樂于見到的,尤其是小品表演、歌舞表演、武術表演等,晚會氛圍的形成離不開節目內容及觀眾給予的反饋,因此,為更好地營造晚會氛圍,還應利用節目形式的差異化進行氛圍營造,一方面為后續節目的展開加以鋪墊,另一方面盡可能地調動觀眾的積極性與觀看情緒。以某電視晚會為例,其共有17個節目,在對其編排時,充分考慮了晚會開頭的情緒調動、主持人亮相鋪墊、節目展開引導等,有效地帶動觀眾逐漸進入晚會氛圍。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多數晚會都需要占用一點時間插播贊助商的廣告詞,這會直接打斷觀眾的沉浸感與投入度,這對營造晚會氛圍具有直接影響。因此,為使晚會在廣告詞誦讀后仍可以重新吸引觀眾,可以在廣告環節之后緊密銜接燃爆全場的串燒節目,或是人氣超高的歌舞節目,再次營造熱烈的晚會氛圍,以此增強晚會的吸引力。
明星號召力
明星一直都是晚會的看點之一,更是現場與電視機前觀眾情緒的主要帶動者,因此在營造晚會氛圍時,還應結合節目內容充分利用明星的號召力與吸引力。當前不少地方臺均設立了明星回家過年的節目,比如北京衛視、青島電視臺等。在圍繞明星營造晚會氛圍時,應在晚會預告中穿插明星的演出畫面,以此引起觀眾期待感。在晚會舞臺調動方面,導演等相關幕后人員應對晚會特征進行準確把控,圍繞視覺笑點層次化地展示人物,有條理地將其推向舞臺中央,同時借助主持人的串詞,可以將流行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藝術混搭的方式帶來節目創新,從而進一步調動觀眾情緒,利用現場觀眾的吶喊聲為整場晚會增光添彩。
延續晚會高潮
由于一臺晚會往往由多個類型的節目組成,因而會出現多個高潮,比如小品中嘻哈大笑的高潮,或是歌舞表演中現場觀眾贊嘆帶來的高潮,抑或是明星出場觀眾的尖叫高潮等,這些都是營造晚會氛圍的重要元素,因此,導演等幕后人員可以充分利用晚會高潮與高潮的延續營造預期的主題氛圍,實現晚會開辦的目標。一般說來,晚會高潮來臨的時機是靠整臺晚會的節奏推動的,若是觀眾沒能感受到某個高潮,那么整場晚會的氛圍將較為低沉,進而反饋至舞臺上的節目表演人員,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晚會最終很難成功。高潮一般出現在大牌明星出場或有氣勢的團隊表演的時刻,這個時刻要在觀眾期待的時間點出現,比如在壓軸節目之后,在“送祝福”的環節,可以稍微緩和晚會的整體氛圍,給予觀眾對前面各個節目的回味空間,以此調控高潮與高潮余韻。在晚會結束時,可以選擇團體演職員謝幕,將激情釋放到每一個角落,讓觀眾隨著晚會節奏進入到晚會氛圍中,以此實現晚會的舉辦效果。
在營造晚會氛圍時,應保證各項演出節目的有序進行,不可因為過熱的現場氛圍耽誤節目演出時間,所以,晚會導演可以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針對節目中存在的小瑕疵或承接問題進行氛圍銜接設計,將演出者作為主要設計對象,從而在實現氛圍營造目標的基礎上保證演出基本流程的順利展開,其中包括多種因素,比如燈光、音效、舞臺等。這一環節可以通過晚會開演前的彩排與聯排實現,彩排和聯排是演出前對晚會流程的最終校正,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演出是否能夠按照計劃進行,所以導演必須重視這兩點,找到問題并及時解決,確保后續氛圍營造無任何后顧之憂。除此之外,運用技術手段提升現場與電視呈現效果,即圍繞晚會主題的藝術概念整合應用技術手段,比如LED燈光、虛擬現實、彩色屏幕等高科技產品,從而整合畫面色彩、節目風格、背景藝術等要素,使其有機融合,同時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制定應對方案,隨時將一切合理的藝術手段隨機應變、靈活調用,最后跟隨觀眾的情緒反饋來進行合理創作,以達到最好的藝術層次。總而言之,在營造晚會氛圍時,應充分調動一切舞臺藝術手段,將其作為高潮鋪墊、展示等環節的基礎支持,同時根據現場情緒反饋及時調整氛圍營造方案,充分發揮燈光、舞臺場景、舞臺道具、音樂視頻等藝術載體的氣氛營造作用,以此呈現預期的全局效果,提高晚會舉辦成功率。
參考文獻:
[1]曾祥敏,余珊珊.新時代新征程上的迎春曲——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創新進路[J].電視研究,2022(2):9-12.
[2]喬琪.電視晚會中燈光與舞美的融合關系探討[J].廣播電視信息,2021,28(6):52-55.
[3]張倩.主持人情感表達賦能晚會效果的價值邏輯與實現路徑[J].西部廣播電視,2022,43(11):177-179.
[4]吳畏.光與影的痕跡 ——論色彩與氛圍的釋放讓《只此青綠》夢一般呈現[J].現代電視技術,2022(3):52-56.
[5]韓燕燕.晚會電視導演音樂素養及節奏把握[J].博鰲觀察,2020(1):71.
作者簡介:
楊莉(1978—),女,江西南昌,導演中級(三級導演),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文藝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