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彩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也迎來了更多的發展空間,要提升教學的質量,對學校和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學好英語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樹立文章結構,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思維導圖教學的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 閱讀教學? 思維導圖?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2-0067-03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英語教學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開拓思維,樹立學習的自信,快樂地成長。但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學的效果不佳,教師要改善這種情況,務必要創新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勇敢表達,大膽說英語。思維導圖教學作為拓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充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打開學生的大腦思維,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可以更高效地學習英語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思維導圖概述
(一)概念
英國學者東尼巴贊最先提出了思維導圖的理念,其作為拓展思維的一種方式,具有發散性的特點,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將人類的大腦思維打開,更高效地激發人類的潛力,將思維導圖運用在生活與學習中,可以激發生活的無限可能。在日常教學中,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入,可以快速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內容,提高學習的效率。思維導圖主要是圍繞一個主題,然后從主題向外延伸出不同的表達,使其形成不同的分支,思維導圖通過文字、圖片、線條的方式進行表達,可以更好地呈現出各分支內容的關系,使其成為更鮮明的表達。將抽象的知識處理成可視化的內容,將抽象和形象結合形成思維導圖,更便于理解和記憶。
(二)特點
1.明確主題,使結構更清晰
在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時,首先要明確主題,再以主題延伸教學內容,主題是思維教學的核心,確定中心才能延伸分支,使分支的結構更清晰合理,教師將教學的內容顯示在思維導圖中,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2.活躍學生思維,拓展知識學習
思維導圖的設計過程,就是提取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的過程,思維導圖制作沒有固定的模式,在設定主題、延伸分支的過程中,都可以按照自身的理解、思考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系。在這個過程中,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知識的遷移,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拓展學習的內容。
3.突出教學重難點,劃分層次
思維導圖可以覆蓋的知識很多,教師通過線條、圖文甚至不同的符號劃分不同的層次,可以讓教學內容更加清晰明了,同時還能突出重難點,通過更簡潔的方式表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4.梳理教學內容,加強知識記憶
在設計思維導圖的時候,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以樹狀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梳理的過程中,會形成不同的層次,學生在學習時會隨著樹狀圖逐步學習,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更認真學習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是比較單一的,導致教學的氛圍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大。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認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篇文字的內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視覺疲憊,與其相比,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在思維導圖中,可以運用文字、線條、色彩等多種形式來呈現知識,學生的注意力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在小學英語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在設計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以興趣作為基礎的學習于學生而言是一種快樂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可以活躍其思維,經過不斷的討論、交流、總結完成的英語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
(二)理清文章結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可以將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然后形成一個條理清晰的結構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設計思維導圖,建立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從而提升學習的效率。例如,在五年級教材 Unit 1 My favourite season的教學中,在關于天氣的單詞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的結構,按照季節的順序,用不同的單詞表達季節的天氣或者景色,再就這些天氣和景色,表達自己喜歡哪些季節。通過設計的思維導圖,讓學生有簡潔明了的感覺,學生閱讀起來會更加輕松愉快,這樣不僅能夠緩解學生學習英語的壓抑心情,也能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
(三)提高課文復述能力和語言輸出能力
在閱讀教學后,學生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將知識進行內化,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所以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后,思維導圖的應用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閱讀教學后,文章復述是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要鞏固所學的知識,可以通過復述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在讀后的思維導圖設計中,將課文的關鍵內容和重點詞匯作為主題,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去思考、回憶,并結合課文知識,繪制成具有邏輯性和連貫性的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思維導圖進行課文復述,可以大大提升學習的效率。例如,在五年級Unit 4 What can you do?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Robin為主題建立思維導圖,從性格、能力等多方面復述課文的內容,幫助學生建立結構清晰、內容明了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自信、更主動地表達自己,從而提高學生說英語的能力,促進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提升。
(四)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成長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是對知識進行形象化、可視化的創建過程,通過對英語知識的凸顯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思維導圖使英語知識更加直觀化、清晰化,在幫助學生理解的同時也能促進知識的遷移,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此外,思維導圖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體系,在適合學生理解和學習的知識結構中,可以增強閱讀教學的效率。學生在設計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就是拓展思維的時刻,每個學生對主題的思考方向和解讀都是有所差異的,所以制作的思維導圖也會存在不同,這往往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思維導圖制作中,色彩的搭配、符號的運用都會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當學生在復習思維導圖時,知識是系統的、連貫流暢的,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記憶,還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成長。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導入環節靈活運用,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前導入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重要環節,在課堂環節中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開展英語閱讀活動,發揮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在課前導入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思維導圖的發散性特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活動,讓學生結合新舊知識,加強英語詞匯的積累,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例如,在五年級英語A visit to the zoo的課程教學中,教師以動物園為主題設計思維導圖,通過營造動物園的情境,讓學生表達在動物園里都看見了什么。讓學生發散思維,將腦海里出現的單詞、詞匯都記錄下來,繪制成思維導圖,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相應的一些問題,如“同學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呀?”“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動物呢?”通過問題的引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英語詞匯。此外,在思維導圖的設計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分享和交流,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將教學內容順其自然地引入到教學中,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在課堂導入環節設計思維導圖,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還能順利地開展英語閱讀教學課。
(二)借圖引發想象,活躍學生綜合思維
閱讀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形式,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感知學生思維的發展情況。因此,要發揮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從教學內容的整體出發,借助思維導圖引起學生的想象,活躍學生的綜合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把與之相關的圖文融合到思維導圖設計中,可以把圖片作為分支的枝干內容,學生看到圖片時,可以通過猜想、觀察最終得出結果。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而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將學生的想法形象化地呈現出來,通過讀者的觀察思考,預測出下一個分支的內容。例如,在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閱讀主題教學中,以交通方式作為主題,分支可以從不同地區的文化因素、經濟條件發展情況來說明不同的交通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什么國家或地區是乘坐輪船上學的,或者通過雪橇去上學的,這些引導會激發學生的無限想象,提高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層次分明”的特點,引導學生按照順時針的方向去讀圖,便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可以有效增強英語閱讀的水平。
(三)加強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思維導圖應用能力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對思維導圖缺乏充足的認知,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無法完整地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導致使用的頻率較低,教學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要提升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效率,務必要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師對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力。教師要積極學習思維導圖設計的方法,意識到思維導圖對教學的作用,不斷提高對思維導圖的認知水平和運用能力。此外,學校還要組織教師多交流、多分享在運用思維導圖過程中遇到的難點,不斷總結出運用思維導圖教學的經驗。小學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教師除了完成日常教學工作外,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加強對思維導圖教學方法的運用,幫助學生提高英語閱讀的水平。另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關注學生的表現,課后更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情況,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適應這種學習方式,讓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增加思維導圖運用頻率,提升閱讀興趣
思維導圖的有效運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增加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認知水平,提高其使用的頻率,教師要多分享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讓學生重視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學習中的運用。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思維導圖設計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同時給比賽成績優異的小組相應的獎勵。教師還要布置相應的思維導圖作業,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想象,設計具有個性化的思維導圖。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閱讀課文。現代教育強調靈活化、多樣化,英語作為語言性學科,更要注重多樣化教學,通過思維導圖的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將文章的結構進行梳理,做好文章內容的總結歸納,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結合新舊知識,能夠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到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合作學習,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在合作中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教學的改革進程中,傳統的教學形式需要升級改造、融合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提升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從課程的特點出發,不斷分析和研究,積極創新教學的方式,借助思維導圖的優勢,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思維導圖具有系統化、直觀化的特點,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能夠幫助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使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以順利地開展。
參考文獻:
[1]顧冠男,武琳蘊,夏志鳳,等.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英語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40(11):193-194.
[2]鄔佳雯.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一代:理論版,2020(6):68-68.
[3]吳琦,杜尚榮.論思維導圖的教學意蘊:基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8(4):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