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麗
摘要: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前置性學習單相較于傳統課前預學單而言,具有情境性、實踐性、整合性、趣味性等特征,在具體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將字詞的梳理與積累、內容的整體感知、文本的初步閱讀與鑒賞、拓展性學習等學習任務進行結構化整合,形成相互支撐又緊密聯系的前置性學習任務群,從而更好地促進課堂提質增效。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前置性學習任務單;設計;實施
前置性學習任務單是教師圍繞學習內容進行設計,引導學生課前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的任務單。科學有效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單能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效預學,為課堂高效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學習任務群的提出,為當前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學習方式。基于學習任務群設計與實施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單,能更好地提升預學效果,具有較高的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
一、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單應具備的特征
(一)情境性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創設多元學習情境,能將學生深度帶入情境創設的“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深度學習體驗。前置性語文學習任務單同樣需要具備情境性,學生沉浸在富有情境性的學習任務中,會對預學充滿濃厚興趣。教師對情境的設計要盡可能與學生的真實生活建立密切聯系,讓學生有親切感、代入感。
(二)實踐性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實踐性課程。新課標指出,“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前置性語文學習任務單也應當由不同形式的言語實踐任務組成,引導學生在一系列的言語實踐活動中對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效預學。在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設計中,教師要注意適當引入表格、思維導圖等輔助學習工具,使其成為學生實踐性學習的有效抓手,促進學生言語實踐能力的提升和思維水平的提高。
(三)整合性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更要注重學習任務的整合性。教師要在充分備課的前提下,將基礎字詞、內容概括、言語品悟、資料收集等預學內容進行結構化編排,形成具有進階性、整合性的學習任務群,在學生運用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其掌握必備的知識,提升語文綜合素養,為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四)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尚小,自制力不強,行為容易受情緒影響,再加上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完成主要是在課前及自主探究性學習中進行。因此,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單在設計上也要富有趣味性。只有形式創新、內容富有創造性的學習任務群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引導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中,取得良好的預學效果。
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具體設計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單情境性、實踐性、整合性、趣味性等特點,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從整體視角出發,巧妙設計與安排學習活動的形式,制定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支撐的學習任務,形成前置性學習任務群,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為素養型課堂奠基。下面筆者以統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為例,具體闡述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與實施。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學童話,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課文將科學知識與童話完美結合。蟋蟀紅頭與好朋友蟋蟀青頭在玩捉迷藏的時候,不小心被牛吞進肚子。危急關頭,青頭利用自己掌握的“牛會反芻”這一科學知識鼓勵、指導紅頭,幫助紅頭從牛肚子里成功脫險。
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是全文的脈絡,蘊含“牛會反芻”的科學知識。課文中青頭救助紅頭的動作描寫十分具體,表現了青頭沉著冷靜、急朋友之所急的特點。文章中青頭與紅頭的對話形象地表現了它們的心情變化,展現了兩個伙伴之間深厚的友誼。整篇童話故事貼近兒童生活,語言豐富生動,情節跌宕起伏。
面對這樣內涵豐富、有著重要學習價值的文本,教師可抓住學生對文本濃厚的興趣和剛剛接觸文本時的新鮮感,精心設計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預學,為打造高質量的語文課堂奠定基礎。
(一)在語境中梳理與積累字詞
字詞是文章組成的基本材料,更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字詞的學習應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前置性學習任務單中,字詞預學的設計也應當如此。
如在《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中,針對字詞學習,教師可以這樣設計。
1. 詞語分類,我會認
第一組:牙齒細嚼慢咽吞下第四個胃
第二組:悲哀流淚笑瞇瞇
第三組:答應骨碌幾乎
讀讀上面的詞語,說說發現了什么?
2. 讀讀兒歌,我會填
青頭與紅頭,一對好朋友。紅頭不小心,被牛卷進口。大聲喊jiù mìng,青頭pīn死救。不怕牛尾sǎo,巧妙來指導。紅頭終得救,liú lèi謝青頭。
3. 生字書寫,我提醒
在本課生字中,你最想提醒大家哪個字的書寫?在以上字詞預學的設計中,訓練1 的第一組詞語與吃東西有關,第二組詞語與人物心情有關,第三組加點字都是多音字。教師引導學生在分類中認讀、梳理和積累詞語,有助于學生識記和積累,加深對詞義的理解。訓練2 是一首根據課文內容改編的小兒歌,學生通過讀兒歌填詞語,加深了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更進一步體驗到識字的樂趣。訓練3 的生字書寫指導讓學生自主思考,在本課生字的書寫中想提醒大家的注意點,將從教師的角度出發“這個字書寫時你要注意什么”,轉變為從學生角度出發“這個字書寫時我要注意什么”“我要提醒大家什么”,使學生的生字書寫更加積極主動,促使學生在識記、書寫時更加用心,把字寫正確、寫美觀。這些生字詞的預學從認、讀、寫、內容概括等不同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學習字詞,加深理解,促進語感的形成。
(二)在學習活動中加深預學體驗
在此環節的預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搭建三個不同層級的學習支架,形成一個有梯度的任務群,構成進階式的任務驅動,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的文學性鑒賞閱讀。支架1 讓學生通過讀課文,用筆畫出文中寫紅頭位置變化的句子,在教材圖表1 中用箭頭表示出紅頭的位置變化,完成紅頭的“旅行路線圖”,初步感受到在這篇科學童話中作者是如何構思紅頭的位置移動過程的,對課文的框架進行初步的了解。支架2讓學生再讀課文,在文中找出寫青頭救助紅頭動作的句子,在教材圖表2 中填寫表現青頭動作的詞語,標出青頭的行動路線,完成“青頭奮力救助圖”,使學生對青頭奮力救助紅頭有了真切的感受;支架3 練習閱讀青頭與紅頭的對話,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為課堂上《在牛肚子里旅行》童話劇表演做準備。以上三個預學支架,將收集信息、制作圖表、練讀課文等預學活動有機整合,在學生手、腦、口等多種學習感官的融入中,達到對文本進行初步的鑒賞、感受科學童話的文學魅力和人物特點的預學目標,這比僅在課堂上聽教師講得到的感悟來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三)在拓展性學習中開闊視野
設計前置性學習任務單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內語文學習之外進行拓展性學習、跨學科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聯結學科內外、課堂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在本課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設計中,教師將“牛會反芻”的科學小視頻的二維碼插入其中,讓學生掃碼觀看,并指導學生進一步收集其他會反芻的動物。這些科學小知識的攝入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促進了課內知識的學習。本文作者張之路是一位擅長寫科學童話的兒童文學作家,《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書精選了張之路的十多篇科學童話故事,語言詼諧幽默,融合了童話與科普兩大元素,讓讀者在歡樂的閱讀中認識生活的原本模樣。在前置性學習任務單中布置讓學生提前閱讀此書的任務,會使學生通過一篇課文了解一本書,通過一本書走近一位作家。
三、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單設計應避免的誤區
(一)前置性學習任務單與課堂教學脫節前置性學習任務單是課堂學習的前奏,是課前學習與課堂學習之間的重要橋梁。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要與課堂教學的問題預設、支架設計聯系緊密,形成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學習任務群。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完成前置性任務單的情況對課堂教學進行預估和調整,避免出現前置性學習任務單與課堂教學脫節的現象。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前置性學習任務單中的學習任務,能幫助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前置性學習任務單與單元語文學習要素脫節
每篇課文的學習都應緊密聯系單元語文學習要素,落實好“一課一得”“得得相連”的教學理念。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設計也應當緊密圍繞單元語文學習要素,關注單元主題、單元情境等多方面因素,設計具有梯度的課前學習任務群,與課堂學習任務群一起促進單元語文學習要素的平穩落地。
(三)前置性學習任務單脫離學生實際
運用前置性學習任務單進行學習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因此,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設計一定要緊密貼合學生實際,既不可過于復雜,也不能過于簡單,量的大小更要適中,要使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趣味性和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習的自主性,為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助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魏薇.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整組作業設計初探[J]. 湖北教育,2022(11).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