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南正在建設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港,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是其四大戰略定位之一。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檔案工作作為文化工作重要組成,海南的檔案工作在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過程中應發揮自身作用。本文主要從海南檔案工作賦能海南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了檔案工作參與海南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八個方面提出推動檔案工作賦能海南文化旅游事業發展、促進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有關建議。
關鍵詞: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檔案工作;賦能;文化旅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文彰旅,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檔案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南正在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海南檔案機構應當主動作為,在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過程中扛起海南檔案的責任擔當。從檔案工作屬性出發,促進檔案工作深度參與海南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興旺海南文化旅游產業。
1 檔案工作賦能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緣由
1.1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迫切需要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大戰略定位之一。為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央正推動海南緊緊圍繞“三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加快推進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國家新頒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第三十九條明確:“海南自由貿易港推進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健康醫療、養老養生等深度融合,培育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海南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是高質量發展要求在海南的具體體現,是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要支撐。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指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促進傳統文化消費升級。”按照國家的規劃,要大力提升海南文化旅游消費,推動文化與旅游相結合。但是目前已開發的海南旅游產品,歷史文化元素占比不高,自然生態元素占主體,各個旅游產品運行中普遍缺乏海南歷史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比如海南東方白查村,大家只是關注黎族船形屋,沒有系統性地把黎族文化習俗、勞動生活方式、民俗民風、村落人口社會結構、歷史演變等進行挖掘和整理展現。尤其是關于黎族織錦工藝、釀酒技術、民族傳統體育方面的獨特文化,沒有在白查村進行很好的展示,也沒有把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與游客體驗結合,無法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黎族文化的魅力。與此同樣存在突出問題的景點,比比皆是,如西沙海戰紀念園,儋州東坡文化園,洋浦千年古鹽田,瓊海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等。因此,如何與海南旅游產品開發融合打造精品,是我們要認真系統研究的課題。
1.2 海南文化旅游市場迫切需要歷史檔案資源注入文化內涵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海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是以自然生態旅游為主,文化內涵發掘不深,海南獨特的歷史文化元素符號不強,社會普遍反映海南文化旅游產業缺乏文化內涵。海南文化旅游市場當前迫切需要做的,就是讓旅游注入鮮明的文化元素,增強文化內涵,賦予文化靈魂,讓海南豐富多彩的歷史傳統文化借旅游這個媒介被看見、被記住、被推介,給海南的文化旅游貼上特色鮮明的文化標簽。
從海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實踐看,海南不乏文化旅游資源,但海南缺乏文化旅游資源的系統深度挖掘開發,缺乏海南本域的文化自信,缺乏特色鮮明的文化形象塑造,缺乏一個讓世界印象深刻的文化標簽。從檔案工作角度觀察,必須承認存在海南檔案工作系統對海南文化旅游產品發展貢獻度較低的問題。海南檔案文化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可以利用開發服務于海南文化旅游市場的資源也是多維度的,但整體開發利用率較低。要以檔案資源為依托,突出本土地域特色,系統加強檔案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斷挖掘檔案文化新產品,催生檔案開發利用工作新業態,將檔案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產業優勢,幫助提升海南文化旅游業的文化內涵品位,幫助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優化升級,幫助提升海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
1.3 海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需要發揮檔案“本真性”作用
“檔案是國家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保存備查的文字、圖像、聲音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原始記錄。”因此,檔案資源作為原始歷史記錄具有“原生性”特點,檔案資源的“原生性”可為文化旅游資源“本真性”提供佐證和幫助,可以讓檔案資源轉變為文化旅游資源,為文化旅游打上歷史印記,豐富旅游的歷史文化內涵。縱觀國內一些將古鎮、傳統村落、歷史舊址、教育基地等發展為旅游點的文化旅游項目,以旅游公司為主體的社會營利性機構急于謀求經濟利益,導致出現不尊重檔案史料真實性、摒棄古鎮和傳統村落檔案的現象。如將一些非物質文化檔案進行虛假過度包裝,以“新”代“舊”、以“洋”代“土”、以“今”代“古”的改造歷史建筑等行為,導致實體檔案遭受嚴重毀壞或失真,破壞了檔案的原始面貌,脫離了以檔案為基準所構建的“原生性”文化旅游的基本屬性。基于此類情況,需要檔案部門和檔案工作者要主動介入文化旅游市場,積極發揮檔案保護督查、檔案利用評價、檔案真偽鑒定等方面作用,主動深入服務海南文化旅游產業,保護好檔案資源,發揮好檔案的“本真性”作用。
2 檔案工作賦能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可行基礎
2.1 海南可挖掘的檔案文化資源非常豐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是體現海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越要重視保護和挖掘。挖掘推介海南檔案文化資源,促進海南歷史文化與海南旅游相結合,可以更好地豐富提升海南文化旅游的內涵,更好地走向世界。海南可挖掘的檔案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包括海南歷史檔案(海南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權檔案)、海南少數民族文化檔案(海南的黎族、苗族、回族等文化檔案,尤其是黎族的民族文化檔案是獨一無二的)、海南紅色革命檔案(“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形成了大量珍貴的紅色革命遺址和歷史檔案)、海南改革發展成就檔案(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的發展變遷歷史檔案)、海南歷史人物檔案(海南歷史上的名人、重要歷史人物檔案,尤其是民國時期歷史人物的檔案)、海南華僑檔案(海南的華僑人物檔案、僑批檔案、華僑捐建的建筑檔案)、海南海洋檔案(南海諸島歷史檔案、航海檔案、海洋資源檔案)、海南語言戲劇文化檔案(海南多樣化的語言文字資源檔案,瓊劇、木偶戲、調聲、俚俚美、崖州民歌、家咸水歌等原生態戲曲文化檔案)、海南民俗節慶文化檔案(公期、三月三、歡樂節、椰子節、溫泉戲水節、換花節、軍坡節等)、海南建筑文化檔案(騎樓、火山石屋、蔡家大屋、黎族船形屋、文昌瓦房等)、海南自然生態文化檔案(興隆熱帶植物園、銅鼓嶺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火山口等國家森林公園),等等。從海南歷史檔案文化資源分布上分析,海南文化具有紅色文化、南洋文化、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綠色生態文化、華僑文化等特征標簽,我們可以從中進行提萃升華,形成海南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形式新穎的海南文化標簽。
2.2 國內在檔案資源參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上有成功案例參考
山西平遙縣檔案館把日升昌票號經營匯兌賬、流水賬、匯票檔案原件復制,放在日升昌票號博物館(山西平遙古城旅游景點)中進行展覽,收到很好的社會效應。在海口水巷口騎樓老街改造過程中,海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檔案館)充分運用自身圖書檔案資源,為騎樓修繕工程提供大量歷史照片和文獻檔案資料,為保證騎樓修繕保持好歷史原貌立下了功勞,修繕改造后的騎樓老街成為海口重要的文化旅游景點。浙江慈溪蔣介石故居,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文化旅游景點,檔案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故居里陳列的大量珍貴照片,很多是檔案館提供的檔案復制件,通過這些珍貴的檔案復制品,讓旅客了解了當年蔣氏家族的真實歷史。如果沒有這些檔案資料展覽,這個景點旅游就嚴重缺乏內涵、靈魂。所以,我們思考發展海南文化旅游,可以通過研究海南檔案資源參與文旅產品開發的內涵、參與模式、保障措施等,助推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豐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文化內涵,更好地向全世界推介海南,積極推動海南檔案走向世界。
3 檔案工作賦能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困境
當前海南的文化旅游產品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已經與旅游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檔案的重要歷史憑證作用。但是海南檔案工作系統參與文化旅游產品開發仍存在幾個突出問題。
3.1 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
海南檔案工作系統沒有積極主動參與到海南文化旅游產品開發這一工作中來,無論是各級檔案機構還是檔案工作者,都缺乏主動介入的意識,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整體參與度不高。依據目前查閱到的資料,沒有看到海南檔案機構的人員研究檔案工作參與到海南文化旅游中來的具體案例和資料。
3.2 缺乏專門的工作規劃
《海南省檔案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對有關檔案資源體系建設提出:“結合我省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確定具有海南特色的歷史記憶檔案資源收集范圍,重點加強農墾歷史檔案資料、海南省情地情和瓊劇、黎錦、苗繡、崖州民歌的收集……鼓勵開展口述歷史檔案、國家記憶和城市(鄉村)記憶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等工作。”“突出地方特色檔案和專題檔案資源建設,把能夠反映海南省情、地情、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諸如瓊崖革命歷史文化、環保、旅游文化、黎苗文化、生態資源、海洋文化、華僑文化、特色小城鎮規劃、歷史文化名城、民間文化、歷史名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老字號等檔案資料列入重點研究和收集范圍。”在檔案資源開發上提出:“依托館藏檔案資源,積極舉辦各種主題展覽,精心打造檔案館開放共享平臺,彰顯檔案社會價值,擴大檔案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展覽陳列、新媒體發布、影像制作等方式,推出具有海南特色、海南品牌的檔案文化精品,充分發揮檔案存史、資政、育人的作用。”除此之外,沒有關于檔案工作深度參與海南文化旅游事業發展的規劃和描述。可以看出,海南檔案工作機構沒有針對服務文化旅游產業形成專門工作規劃,沒有從全省檔案資源開發的高度進行整體系統規劃,提出參與海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具體措施。
3.3 沒有全面深入摸查檔案文化資源
在全省范圍內,還沒有通過聯合文物、史志等其它部門,組織一次全面徹底的檔案文化資源調查,并進行建檔立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摸查檔案資源參與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情況,提出改進工作意見建議。
3.4 缺乏主動宣傳推介
從海南各級檔案機構、各文化旅游場所產品現狀看,海南檔案工作系統缺乏主動宣傳檔案文化資源、推介檔案文化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在開展檔案歷史價值挖掘、檔案宣傳展覽上做的不夠充分,尤其是在推動檔案文化資源參與海南文化旅游事業發展上有待大力加強、積極介入。
3.5 檔案機構展覽和接待配套設施不足
很多檔案館沒有展覽功能區,新建檔案館舍對外接待能力非常有限,停車服務、休閑服務等功能缺乏或不足,安全管控能力不足,難以對外接待服務。
3.6 缺乏全面有效合作
檔案工作部門與文化旅游部門、文博部門、地方史志部門等單位沒有建立有效合作機制,相互對接不夠,缺乏共同加強文化旅游資源建設的合力,導致資源共享程度低。
4 推動檔案工作賦能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建議
為助力推進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打造文化特色鮮明的海南文化旅游品牌,從海南檔案工作實際出發,圍繞賦予海南文化旅游產業文化靈魂這一中心目標,特提出推動檔案工作深度參與海南文化旅游融合開發的一些設想和建議。
4.1 加強總體規劃引導
省一級檔案機構應研究制定檔案工作參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專門規劃,如全省檔案文化資源調查工作規劃、檔案文化資源專項編研規劃、檔案展覽教育基地建設工作規劃等,通過規劃引導各級檔案機構和廣大檔案工作者重視此項工作,積極參與到海南文化旅游產品開發中來,并引導各級檔案館重新定位,賦予其文化休閑新功能,推動有條件的檔案館建設成為文化旅游重要場所。特別是在規劃新檔案館的時候,要科學論證,完善館舍使用功能,除了滿足檔案安全保管和查閱使用等普通功能需求,也要規劃建設合理的檔案展覽、檔案教育功能區域,確保新館能夠在文化旅游、文化教育中發揮重要的文化休閑場所、教育基地作用。
4.2 建設融合發展機制體系
4.2.1建設共同調查文化資源機制。加強與文旅、文博、史志等部門合作,共同進行海南歷史文化資源分布情況調查,全面摸清資源分布情況,把各類檔案文化資源的保存地點、現狀、保有者、使用開發情況等進行登記,為今后充分利用資源、全面深度開發創造條件。
4.2.2建設資源共享機制。在全面調查基礎上,可組織建設專題資源數據庫,把調查的資源數字化,以方便共享利用。從屬性上看,檔案文化資源、歷史文物資源、史志研究資源是互通的,都屬于歷史文化資源,要堅持開放、共建、共享的理念,建設資源共享機制,讓相關部門可以共享歷史文化資源,有利于推動檔案文化資源深度參與文化旅游開發,提高檔案文化資源利用率,提高海南文化旅游的文化含量。
4.2.3建設文化旅游產品共同開發機制。在資源共享基礎上,檔案工作機構應與文化旅游規劃部門、景區景點、辦展機構一起,積極參與文化旅游線路、文化旅游產品設計工作,為線路產品提供思路建議和文化資源。
4.2.4建設歷史檔案文物共同保護機制。為保護文化旅游點歷史檔案和文物,與文物管理部門共同對其利用保護情況進行調查,掌握其利用保護情況,進行文物保護利用普法宣傳,提出合理開發利用的建議。
4.3 深度發掘歷史檔案資源
在做好全省歷史檔案文化資源調查統計基礎上,要對資源進行科學分析,根據資源的載體形式、可利用價值提出參與文化旅游開發利用的建議方案。加強專題檔案編研工作,挖掘海南文化旅游的深厚歷史內涵,培植海南文化旅游品牌。我們可根據不同類型的檔案資源,進行專題編研,形成專題編研成果,比如騎樓建筑檔案專題,可把海南騎樓建筑的分布情況、標志建筑的檔案(文字史料、照片、圖片、音像資料)、現狀(圖片、音頻、文字說明)等進行匯總加工。通過編研,可以把海南騎樓的建設過程、總體規模、主要特色、相關歷史人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梳理清楚,把相關檔案、原始歷史資料、圖片、音頻資料條理化,豐富騎樓建筑文化的內涵,幫助把騎樓標注為海口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符號。再比如海南紅色革命文化檔案,建議實施“海南紅色資源發掘宣傳工程”,通過全省的登記調查,把海南“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紅色革命中所有紅色基地、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文物、歷史資料、對紅色后代的回憶訪談等進行系統整理,描清海南紅色革命文化色譜。檔案工作系統還要通過積極參與全省各地史志的編修工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共同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價值,并把這些寶貴的歷史檔案資源及其編研成果推介給文化旅游部門和宣傳部門。建議實施“海南華僑歷史資源發掘宣傳工程”“海南人口遷移歷史資源發掘宣傳工程”“海南民國人物歷史資源發掘工程”,充分挖掘海南各個歷史時期有影響的歷史人物歷史檔案資源,形成海南獨特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并培育海南歷史文化旅游新平臺新增長點,向中外四方游客講好海南歷史文化故事。
4.4 加強檔案展覽宣傳
檔案工作機構自身要加強檔案展覽宣傳工作,在充分挖掘自身檔案資源價值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檔案展覽宣傳工作,把檔案文化展覽活動發展為海南國際旅游消費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動向社會推介檔案文化資源,讓檔案展覽館發展為文化旅游展覽的重要生力軍。檔案機構應重視展覽質量水平提升工作,主動加強與博物館等單位的合作,互通有無,共享資源,借助文博單位的資源,豐富檔案展覽內容,如沒有條件舉辦專題展覽的,應主動服務旅游文化展覽的單位,提供檔案文化資源,提升辦展水平。檔案機構應積極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科技辦展水平,彌補檔案原件不齊、展覽形式單一等缺陷。有條件舉辦展覽的檔案工作機構,要完善展覽服務配套服務設施建設,讓檔案展覽場所既有能承辦高水平展覽的主體功能,又有接納觀展游客的停車服務、安全應急能力的輔助功能;既能滿足觀展需求,又能滿足其它文化休閑需求。總之,要通過完善功能建設,提升檔案機構宣傳教育功能,把檔案機構建設成支持海南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力量。
4.5 重視通過數字化保護海南非物質歷史文化檔案
海南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資源豐富,黎族船型屋、曬鹽技藝、瓊劇、黎族民歌等21項地方文化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還有儋州調聲、文昌公仔戲、臨高木偶戲、俚俚美、崖州民歌、儋州民歌等民間藝術,有黎苗“三月三”、黎族取火節、瓊山軍坡節、府城換花節、公期等特色濃郁的地方節日。當現在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消亡的時候,我們必須重視這些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我們必須利用各種手段及時進行拯救保護記錄,將其生動的影像記錄下來。除了文字記錄外,錄音、錄像成為最直觀、便捷的文化記錄手段。我們應當在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及時利用數字手段實現檔案數字化,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庫、數據庫,實現網絡查詢、視頻再現,實現檔案存儲和流通傳播的現代化。
4.6 重視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介檔案文化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2017年騰訊和敦煌研究院啟動“數字絲路計劃”,借助VR(虛擬現實)、3D打印技術,讓敦煌傳統歷史文化“活出”新感覺。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致力用數字技術“復活”文物。從這些成功實踐范例中,我們可以獲得靈感,運用好現代科技手段,把相關歷史文化“復活再現”,推動檔案文化資源走向文化旅游市場,讓相關旅游展覽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展覽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比如,把相關華僑歷史文化、民國人物,以現代科技手段模擬再現當時的歷史場景,可以讓歷史生動地再現,增強展覽的立體感。
4.7 主動參與文化旅游產品開發設計
檔案機構和檔案工作者可通過提供檔案文化資源、參與文化旅游開發項目論證、做好歷史檔案和文物資源的保護利用,深度參與海南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工作。比如,檔案館可利用自有檔案資源舉辦高質量的海南革命歷史、特區發展成就等專題展覽,并把這些歷史專題展覽納入海南文化旅游線路和旅游點。為服務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檔案機構和檔案工作者可圍繞臨高解放登陸點、瓊海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提供珍貴歷史檔案資料,提出新的文化展覽形式,突顯這些珍貴歷史檔案的文化價值,讓這些旅游點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檔案機構和檔案工作者還可以根據海南文化旅游資源情況提出新的旅游線路設計方案。比如設計海口古城文化體驗旅游線路時,可以全面統籌五公祠、海瑞墓、達仕巷、金花村、府城鼓樓、騎樓老街等資源,挖掘每個歷史文化景點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資源及其價值,幫助論證好線路設計方案。
4.8 加強檔案利用保護執法督查
應將一些重要的古鎮、傳統村落、歷史舊址的保護性開發列入檔案安全管理范疇,制定嚴格的管理辦法,避免過度開發和破壞性開發,保護好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源,保護好歷史文化傳承。檔案工作機關應組織力量,對海南文化旅游市場原始檔案利用和保護情況進行全面的執法檢查,對破壞原始檔案行為及時進行糾正。應在旅游景點和教育基地進行檔案保護普法宣傳,培養相關從業人員知法、守法的意識和行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
[2]《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
[3]吳寶康.檔案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4]朱桂鳳.檔案資源與旅游資源交叉支撐的可行性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1(03):41.
[5]余中元.海南文化旅游資源特色與開發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30(5).
[6]紀宗安.古代移民和海南的早期開發[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4).
[7]趙康太.海南文化歷史形態的研究——兼論瓊劇文化[J].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1).
[8]《海南省檔案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作者簡介:符史涵,碩士研究生畢業,海南師范大學檔案館館長、海南省檔案學會理事長,主要從事檔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