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倩
摘要:閱讀在語文學科學習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學生的語文審美、語言理解能力培養等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比較閱讀則是開展閱讀教學時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促進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圍繞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比較閱讀;應用研究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閱讀經驗有限,在閱讀文章時,想要完全吸收文本知識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閱讀主題,選擇一些可以對比的材料,引導學生圍繞文本寫作內容、主題、體裁、語言、細節等多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以此找到閱讀文本各自的特點和優勢。由于小學生天性貪玩好動,在課堂上很容易走神,教師可以引入能夠對比的文本,讓學生比較、辨析和探索,使其學會概括閱讀內容,欣賞文本內容,培養閱讀能力。
1? ?小學語文比較閱讀教學現狀
1.1比較閱讀意識淡薄
目前,在語文課堂上,一些教師缺少比較閱讀的意識,仍然選擇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講,學生拼命做筆記,教學效率不高,還會使學生感覺語文學習是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喪失,聽課時會頻繁開小差。雖然也有少數教師會采取比較閱讀的方法,但是比較閱讀意識依然很淡薄,主要由于比較閱讀的應用范圍小且類型單一,通常都集中在某類體裁的文本中,多數教師都是將比較閱讀應用于詩歌教學,或是局限于課內教材的相互比較閱讀,并不注重應用課外資源或者網絡資源。
1.2比較閱讀形式化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雖然有一些教師會實施比較閱讀活動,但是活動存在形式化問題,不能發揮比較閱讀的作用。課堂上學生之間缺少互動,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加快教學進度,很多教師在開展比較閱讀教學時,并未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思考,教師會直接給出比較答案,要求學生記憶,學生缺乏充分展開自主思考與探討的時間。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操縱者”,課堂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學生不僅沒有思考和比較的動機,也對課堂學習失去了興趣。
1.3比較閱讀缺少關聯
目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比較閱讀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并未根據作者、主題、類型等合理選擇比較閱讀的文章,而是隨意挑選幾篇文章,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教師在選擇閱讀文本時存在極強的盲目性,選擇的閱讀文本之間沒有太大的關聯,使得學生在后續的比較閱讀中無法找到對比的支撐點,缺乏對比的內容,不僅無法達預期的目標,比較閱讀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 ?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內容對比,加強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比較閱讀法,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實現大體掌握,并以此為依據不斷改進比較閱讀的應用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比較閱讀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文本比較的過程建立完善的知識網狀結構,從而能更加透徹地理解文本內容,并促進文本分析與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若是無法達到這一目的,那么比較閱讀的應用將毫無價值可言。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現階段的閱讀水平,為其選取適合用來進行比較閱讀的材料,通過對各種閱讀材料展開內容對比,來幫助學生對文本內容加強理解,促進閱讀水平的提高。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個單元的主題為神話故事,其中除了中國神話外,還包含希臘神話,不管是東方神話還是西方神話,都有其內涵和特點,只不過是東西方神話在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東方的傳統神話體現的是中華兒女淳樸及關于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的原始幻想;古希臘神話中的神則與凡人相同,富有感情,不同的神話人物的品質不盡相同,具備正直、殘忍、博愛、嫉妒等特質。因此,教師應善于從學生課內學過的內容入手,給予引導、點撥,使學生深入感悟不同作者描繪內容的感情色彩,立足于作者的寫作背景,研究作者在不同時期所寫內容有何異同,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閱讀內容所表達的思想內涵。通過內容的對比,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同一內容的不同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拓展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對比閱讀能力,實現小學語文高效閱讀。
2.2體裁對比,豐富內容
好的文章不僅在思想內容方面存在較強的可讀性,文章整體結構也應經得起推敲。文章骨架作為支撐文章的主體部分,對一篇文章進行辨別的基礎就是看其布局謀篇是怎樣的。若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來研究文章在布局謀篇方面的異同,那么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學習來說是大有裨益的。基于此,教師還應將教學目標設置為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帶領其開展相應的閱讀指導訓練,使學生學會對閱讀文本的體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相似文本的異同之處。教學時教師還需要針對不同體裁向學生傳授適合的閱讀指導方法,使學生深入分析文本的內容。由于現階段的小學生并不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帶領學生對不同體裁的文本展開對比閱讀,有利于促進其閱讀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圍繞閱讀文本的修辭手法、描寫手法、抒情手法等展開對比研究,分析相似體裁文本所表達的異同,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豐富閱讀內容,提高閱讀水平。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閱讀《海上日出》和《記金華的雙龍洞》兩篇寫景文章,體會散文與游記的寫作特點,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海上日出》是作者通過觀察日出的順序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將日出的情景描繪了出來,而《記金華的雙龍洞》則是依據作者的游覽順序,采取移步換景的方法,對雙龍洞的結構、特點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雖然《海上日出》和《記金華的雙龍洞》的寫作體裁不同,但是在描寫景物的手法上卻有很多相似之處,通過對比閱讀,更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提升閱讀效果。
2.3主題對比,深化主題
與常規的閱讀教學模式相比,比較閱讀屬于一種深層次的閱讀模式,是落實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比較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組主題、內容比較接近的文章,讓學生在比較閱讀的過程中思考作者的創作意圖,明確文章的主題。長此以往,學生在主題的比較閱讀中能潛移默化地提升思維能力,從而真正實現深度閱讀。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未最大限度地利用相關的主題資源,讓學生進行單篇閱讀,既不利于升華主題,又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導致語文課堂“死氣沉沉”。學生缺少良好的比較意識,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嚴重,甚至有的學生并不了解比較閱讀,在日常閱讀過程中也不會使用該方法,嚴重制約學生的思維發展與能力提升,使得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學生在進行文本閱讀時,普遍會遇到很多相同內容與類別的文章,雖然不屬于同一個作者,但是在思維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很多教師會忽視這些內容,導致學生無法將其進行有效聯系,學生思維不連貫,因此不能深入理解對應主題想表達的情感。基于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文本的主題,帶領學生展開對比分析,以此深化主題,便于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更好的把握。教師可以圍繞教材的文章給學生推薦相關主題的文本,讓學生對同一主題文本中的敘述、描寫等進行比較,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和側重點,優化學生的閱讀方法,增強學生對主題的把握程度,有效深化閱讀主題。
2.4細節對比,感悟情感
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除了需要學生立足于整體來比較文本的主題,還需要學生針對文本內容展開進一步分析與斟酌,圍繞細節之處展開比較研究。通過對文本細節的研究與掌握,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激發學生求知欲,促使其展開更具深度的閱讀學習,有利于學生有效閱讀文本、感受文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內文章通常以單元為單位,設置相同主題,因此在教師進行教學時,想要使學生對閱讀文本形成更新穎的認識,在閱讀的共性問題上尋找差異,則應鼓勵學生圍繞文本的某些段落或句子展開分析與研究,通過細節對比,促使學生深刻體會文本內容,精準把握其表達技巧與結構。針對不同的細節,圍繞作者的表達方法、用詞用句展開比較分析,從而做到以小見大、融會貫通,增強情感感悟,豐富閱讀經驗。例如,在《少年閏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對閏土的細節描寫,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等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的閏土形象,對比見多識廣的閏土,作者卻是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文本中從正面和側面對閏土的形象進行了刻畫,體現出閏土的見多識廣、聰明能干。
2.5語言對比,理解內涵
以現階段學生的閱讀水平來看,學生的閱讀量普遍不足,對文本中的語言不能透徹地感悟和理解,不能分析文本語言中所體現的情感和內涵。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不同文本之間的語言特點,從細微之處探尋文本的語言差別,理解不同語言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文本的語言文字展開比較分析,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的用法、內涵以及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帶領學生立足于作者的寫作背景、人物形象、文本語言環境等多個角度深入挖掘作者的創作意圖,通過語言描寫的變化來感知文本中故事的發展,對文章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
2.6作者對比,加深認識
在比較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立足于作者這一中心,讓學生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了解文章創作的背景,最終完成對課文內容的深度理解。具體來說,在進行作者對比時,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對同一位作者的不同文章進行對比。通常情況下,即便是同一個作者,創作的內容、風格、題材等也存在顯著的差異性。這是因為作者要抒發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時,可以從文章的作者出發,選擇該作者的其他文學作品,將其融入該篇文章的閱讀學習中。接著,教師應將該作者的生平經歷進行補充,以便學生在同一作者的不同文學作品中,對該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作技巧、語言特點等進行全面、深刻的把握,最終在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對不同作者的同類文本進行對比分析。作者不同,在對同一件事物,或者不同事物進行描寫的時候,也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基于此,教師在實施比較閱讀時,應結合某一篇文章,選擇不同作者的類似文本,引導學生對不同作者的同類文本進行分析,比較不同作者的寫作特色、藝術技巧、語言風格、寫作順序、行為思路等。由此,學生在比較閱讀的過程中,可從不同的文本描寫中對某一事物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認識。同時,學生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也逐漸強化了自身的思維能力,真正提高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7構建比較閱讀教學評價體系
比較閱讀旨在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感悟文本的主旨。因此,教師還應構建與其相契合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實施課前評價。雖然比較閱讀教學活動是在課堂上開展的,但在對其進行評價時,必須做好課前教學評價,了解學生的比較閱讀態度、知識掌握情況和進度等,對其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確保設計的比較閱讀教學模式與小學生的閱讀需求相契合;其次,優化課中教學評價。在優化比較閱讀教學時,還應關注閱讀課堂中小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等,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方式,對全班學生的比較閱讀模式進行評價,最終促使學生在比較閱讀課堂評價中,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最后,還應積極開展比較閱讀教學后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將評價的重點放在課外閱讀中,讓學生學會對比,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提升閱讀能力。
3? ?結語
總之,比較閱讀能夠使學生學會分析閱讀,并對閱讀文本的故事情節、寫作手法形成更清晰的認識。比較閱讀是學生閱讀啟蒙的關鍵,在此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收獲更多知識與樂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還需要注重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帶領其圍繞閱讀文本展開分析、思考以及對比,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啟迪學生的思維,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官飛燕.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3):15.
[2]邱燕青.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1(12):41-42.
[3]趙永波.在比較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3):72.
[4]劉曉彥.注重比較閱讀,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學苑教育,2021(5):73-74.
啟迪與智慧·下旬刊202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