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梅
摘要面對“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的新要求以及由此引發的家長和教師焦慮,江蘇省南通市紫瑯第一小學在已有評價改革的基礎上,理性認識無紙筆測評的意義并達成實施共識。學校參照義務教育課程學業質量標準要求,確定各學科的測評項目,并重點把握好內容考查的全面性、情境創設的真實性、任務設置的挑戰性、項目設計的跨學科性。為推動無紙筆測評的有效實施,學校積極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推動測評便捷高效;加強多方面培訓指導,不斷提升教師的命題水平。
關鍵詞 無紙筆測評;學業質量標準;核心素養;真實情境;評價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23)05-0050-03
注釋:①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四期立項課題“情境教育理念下小學玩索數學的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JY14-L280)、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情境教育·玩索數學教學主張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Z2021026)的研究成果。
2021年,伴隨“雙減”政策的出臺,教育部頒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在落實政策過程中,如何準確認識無紙筆測評的意義?如何全面建構評價體系、科學設置評價項目?如何兼顧評價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這些都是學校在實踐中要面對的新挑戰。江蘇省南通市紫瑯第一小學在2019年學校開辦之初就聚焦評價改革開展實踐探索,近年來以學生素養發展為目標,在一二年級全面推行無紙筆測評,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效。
實施無紙筆測評,是尊重兒童特點的一種學業評價方式,旨在關注一些難以在紙筆測試中反映的能力和素養。我校最初探索無紙筆測評,旨在彌補傳統紙筆測試中存在的側重考試分數和結果來評價學生的不足,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能力素養的平臺。初始階段,無紙筆測評主要在語文和數學學科展開,學校對照核心素養目標,針對“難以用書面測試考查的內容”和“難以在書面測試中展現的過程”兩方面創設情境,開展無紙筆測評,其成績大約占學生學業水平成績的10%。
2021年“雙減”政策出臺后,面對教育部提出的“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的要求,以及由此引發的家長焦慮和教師焦慮,學校經過多輪碰撞和討論后,對于無紙筆測評達成了共識,并提出三個實施原則。一是挑戰性。我們認為,無紙筆測評的本質還是測試,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所以呈現給學生的還是要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真測試,而不僅僅是一場形式上的“游樂”。二是情境性。新課標特別強調在測試中對真實情境的運用。兼顧低年級兒童的天性,無紙筆測評中要創設富有趣味性、探究性的真實情境,讓兒童在游戲和實踐中積極主動地展示和表達,把學生參與測評的過程同步升級為學生素養提升的過程。三是全面性。一方面在一二年級全學科開展無紙筆測評;另一方面要對學習內容全覆蓋,以此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方位測評,全面考查學生的能力素養。
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需要“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注重對學生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1]基于此,我們在學科無紙筆測評中確立了兼顧“基礎”與“優長”的原則,進行了“知-致-智”三個維度的指標設計。其中“基礎”主要體現在“知”和“致”層面,“優長”主要體現在“智”的層面。具體而言,“知”指向學科基礎知識;“致”有學以致用的意思,指向學科關鍵能力;“智”是指學習中生成的智慧,指向學科品格,包含學科思想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們參照義務教育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梳理各學科領域的評價內容和要求,并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素養目標,以備課組為單位討論具體的測評項目、標準及方式,最終確定了各學科的測評項目,同時在項目設計中重點把握好以下關鍵點。
1. 注重內容考查的全面性
在一二年級的無紙筆測評中,我們通過豐富多彩的項目設計,實現了對各學科內容的全面考查,以此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如在語文學科中,測評項目包括字詞游樂園、句式大沖浪、小小朗讀者、經典詠流傳、口語達人秀、快樂讀書吧、語文優長,涵蓋對字詞句篇的積累和靈活運用,力求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多樣運用語言文字解決真實問題,提升綜合素養。
數學學科的測評項目包括計算小能手、智慧游樂園、數學小老師、數學實驗家、數學優長。其中“智慧游樂園”項目主要測評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辨析,并通過兩人對戰、趣味配對等游戲形式,現場考查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程度;“數學小老師”項目要求學生現場解決校園中的數學問題,并清晰說出解決思路,根據測評目標又分為現場講題、情境編題、分析說理;“數學實驗家”項目要求學生現場抽題,完成數學實驗操作并進行解釋。此外,音樂、美術、體育、科學等學科的測評分別對應小小演奏家、小小藝術家、運動小達人、科創小達人的項目挑戰。
2. 注重情境創設的真實性
我們努力創設基于真實情境的測評,并充分利用校園中的場域和資源,將一二年級的無紙筆測評內容和站點設計在學校的五行園地(金園、木園、水園、火園、土園)和四大中心(童耕中心、童創中心、生活中心、生態中心)。
如在一年級語文測評中,我們在學校生態中心的親水灣測試點開展了“經典詠流傳”測評項目,其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親水灣的小伙伴們見到這么多客人,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和你們打招呼啦!你看,河岸邊的狼山雞正昂首挺胸呢,你想到了這樣一首描寫公雞的古詩(另有天鵝、荷花、小艇、鯉魚等場景)。又如:在二年級數學測評中,我們在木園測試點設計了這樣的測評題目:同學們為閱讀盛會繪制了好書推薦卡,準備懸掛在木園的果樹上。推薦卡共有38張,每棵樹懸掛6張,全部掛完至少需要幾棵樹?你能根據木園中的事物,編一道用有余數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嗎?
3. 注重任務設置的挑戰性
為促進學生在評價中發展,我們在設計測評項目時非常注重任務的挑戰性。如在二年級數學測評中,教師們在土園測試點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小朋友們在土園游戲時,發現了地上的神秘算式“○÷□=△……5”,你知道“□”可能代表哪些數嗎?你是怎么想的?又如在二年級語文的“快樂讀書吧”測評項目中,要求學生結合閱讀經歷說感悟,引導學生實現對語言的多樣運用:土園告訴我們要“積土成山,根生土長”,你是否想到了《一起長大的玩具》這本書?你認為給你帶來精神財富的玩具是什么呢?請你舉個例子說一說吧!
除了各學科的基礎類測評項目,學校還設計了誦讀、樂器、武術、舞蹈、魔方、數獨等學科優長項目,以鼓勵學生發展個性特長,在實踐運用和拓展中生成學科智慧。學生既可以選擇單科優長展示,也可以融合多學科進行優長展示,每成功挑戰一門學科,即可獲得1顆星,最高可以獲得3顆星(要求三個不同類別)。現場考官還會同步進行小視頻的錄制上傳,這也為我們發現兒童的潛能提供了多元路徑。
4. 注重項目設計的跨學科性
除了一二年級各學科的測評項目,我們還在各年級開展跨學科協作式的項目化測評,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主題任務,借此展示每個學生的同伴協作水平。為推動測評項目的有效實施,我們通過頂層設計,結合低、中、高不同年段,有序設計了“我與自然”“我與社會”“我與自己”三大主題,每個大主題下又依據學期細分為4個小主題,從而保證學生在小學六年的學習中,每學期都會參與一個跨學科的主題測評。如在二年級“我與自然”主題下面的“秋之歌”小主題中,學校設計了“一葉知秋”測評項目,并通過測量大小、積累單詞、科學探究、唱誦詩歌、合作貼畫等環節設計,將對數學、英語、科學、語文、美術等學科內容的考查融入其中。在評價環節,我們主要通過設計參與度、融合度、達成度、創意度等測評要點,全面評價學生在項目合作中的具體表現。
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曾在“素養本位的學習評價改革”主題報告中指出,一個好的評價任務要符合三方面要求:第一,與目標匹配,內容覆蓋,認知表征和難度水平適切;第二,學生明白,在真實情境下,指令清晰,能夠學以致用;第三,實施可行,時間、空間、條件合適。為推動無紙筆測評的有效實施,我們不斷完善人、財、物、技術等多方面保障。
1. 積極加強技術應用,推動測評便捷高效
針對傳統紙筆測試中存在的耗時費力這一問題,我們立足校情,充分借助智慧教育平臺開發評價工具,推動無紙筆測評的便捷高效,保證測評的有效落地。
其一,依托智慧平臺,實現數據跟蹤。我們和校外信息技術團隊合作,開發了學校專屬測評記錄平臺。在開展無紙筆測評前,學校會為每位學生發放一張印有“紫瑯一號向未來”的小火車游學卡,封面上為學生設計了專屬二維碼。游學卡會引導所有測評站點的打卡任務,教師只要在測評現場掃描學生的二維碼,記錄平臺就能夠實現對測評過程的站點打卡、影像記錄、數據分析,并最終生成測評結果報表。后期,每位教師和家長都可以通過學生的專屬二維碼登錄平臺,查看學生的現場測評情況和結果。此外,學生個體的測評數據還會匯總至后臺,形成針對學生表現性評價的診斷方案,相當于為每個學生建立了一個電子檔案。這樣通過六年的持續跟蹤,就可以實現對學生的精準診斷和增值評價。
其二,借助智慧軟件,多維玩索互動。在開展無紙筆測評過程中,學校還借助智慧軟件創設各種測評情境,通過人機互動、同伴PK、小組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全面展示學習成果。同時,各測評項目都能保證讓學生利用電子設備自己抽題,再通過小組合作或獨立方式完成,以此全面考核學生的實踐操作與探索能力。
如在語文學科的“口語達人秀”測評項目中,學生可以通過現場連線或語音留言的方式,將參加測評的感受講給家人或老師聽,在真實互動中傳遞喜悅、分享成長。在數學學科的“計算小能手”測評項目中,教師通過線上推送線下實施,組織學生進行人機互動,實現測評題目的隨機發放、即時反饋。學生們在現場看到自己經過努力后獲得3顆星成績,個個喜笑顏開。在“智慧游樂園”項目中,教師們利用各考點的電子黑板,將測評題目設計成小游戲,由學生隨機抽選,并通過兩人對抗或獨立操作的方式完成,真正做到寓評于樂。在體育學科的“運動小達人”測評項目中,學生們可以戴上設備,隨著歡快的音樂完成1分鐘跳繩、足球射門等游戲,后臺會自動記錄每個人的過程數據。
2. 加強多方面培訓指導,提升教師命題水平
無紙筆測評對于教師的命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跨學科協作式測評項目設計中,各學科教師的通力協作成為關鍵。為此,學校非常重視教師培訓的頂層設計,聚焦素養發展、評價探索、兒童學習等關鍵問題,進行形式多樣的主題研修,助推教師達成對“教-學-評”一致性的共識并自覺實踐。學校還定期開展遵循“問題-研究-改進-實踐”流程的校本教研,構建教研組、備課組等常態教研共同體,圍繞課程和評價中的重難點問題,每周開展兩次學科內集體備課、課堂觀摩和研討,從課時作業、單元作業到階段命題等方面逐級提升教師的命題設計能力。此外,學校還非常重視跨學科主題學習研討,一是在各年級組內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科教師研討,每周進行同一主題之下的跨學科作業設計與實踐交流;二是在全校范圍內組織各學科教研組長開展定期專題研討,有效提升教師的無紙筆測評設計水平和跨學科溝通協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2-3.
(編輯 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