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奔
摘要學校特色課程開發需要從課程性質定位、課程服務對象分析、課程目標設定、課程實施機制建設和課程育人方式選擇等方面進行系統思考和設計。北京市石景山區第二實驗學校在“營養與健康”課程開發過程中,總結提煉出特色課程開發的有效策略。一是注重課程開發流程的科學管理,提高課程開發的操作性;二是關注課程目標的導向作用,提高課程開發的實效性;三是重視課程內容框架的銜接,提高課程開發的系統性;四是精準把握學生需求,提高課程開發的針對性;五是注重過程性和多元評價,提高課程開發的全面性。
關鍵詞 特色課程;課程開發;營養與健康教育;流程管理;課程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23)05-0053-03
特色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對于提升學校立德樹人水平、形成學校辦學特色、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有效開發學校特色課程需要從課程性質定位、課程服務對象分析、課程目標設定、課程實施機制建設和課程育人方式選擇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思考和設計。近年來,為了實施營養與健康教育,教會學生基本的營養和安全知識,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北京市石景山區第二實驗學校積極開發“營養與健康”特色課程,并在實踐反思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出學校開發特色課程的有效策略。
科學規范的流程管理是課程開發的基礎。具體的課程開發流程至少要經歷五個階段的設計。第一步要依據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新要求,堅持德育為先,落實五育并舉,對即將開發的課程性質進行準確定位。第二步要依據新的國家課程方案要求,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對課程目標進行科學設定。第三步要依據課程服務對象的年齡和學段特點,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精準分析。第四步要聚焦核心素養和學生的實際獲得,在課程目標的指導下,順應學生現實需求,構建系統的課程內容。第五步要堅持因材施教,加強課程綜合,圍繞課程內容編寫教材,撰寫教學設計。以“營養與健康”課程的開發實踐為例,其具體流程如下。
首先,我們將課程性質定位為如下三方面:一是基礎性,引導學生認識食物具有營養性和安全性兩個重要屬性,養成有關“食”的正確判斷能力,使其能夠形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生活,實現身體健康;二是實踐性,課程強調從農田到餐桌、從學校到家庭、從校園到超市、從教室到廚房的全過程實踐活動;三是綜合性,課程在開展營養與健康教育的同時,努力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課程性質確定之后,我們針對課程的服務對象(初中學生)設定課程目標。“營養與健康”課程不是培養廚藝高手,也不是培養營養專家,而是讓每個學生具有健康生活的能力。因此,我們將課程目標分解為三個維度:一是學會保持健康的能力—懂得如何辨別營養健康食品、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從而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習慣;二是學會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學會選購食材、做菜、做飯、清掃等基本技能,以及與人相處的基本禮儀等;三是形成關愛他人、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感恩勞動者的付出,珍愛自己、家人和朋友,熱愛自然,熱愛社會。
在對課程性質和課程目標做好科學準確的定位后,學校再進行課程內容的構建和教材撰寫,最后通過教學設計完成課程實施。上述每個環節都需要嚴謹規范,上一環節有效指導下一環節的研究工作,環環緊扣實現整個流程的科學管理。
特色課程開發要明確育人主線,注重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依據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重視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育,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特色課程開發一定要發揮課程目標的引領作用,因為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要面對大量煩瑣的課程資源收集、選取、加工、提煉、升華等工作,如果目標意識不強將會迷失方向。始終保持課程開發的正確方向,需要對課程相關的社會現實因素、課程服務對象現狀進行詳盡分析,需要對課程領域的核心知識與核心能力進行準確把握。
在“營養與健康”課程開發初期,我們經過多次研討,逐漸梳理、提煉形成清晰的目標體系,并在課程開發的全過程時刻發揮課程目標的指導作用。
首先,瞄準課程目標中社會層面價值的導向作用。綜合分析發現,我國城鄉少年兒童普遍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高糖、高脂肪、高能量食物攝入比例高)、飲食行為不健康(偏好含糖飲料、在外就餐多)等問題,超重/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在少年兒童中達到一定比例并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少年兒童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健康水平不僅關系當下發育和成年期疾病風險,而且關系整個民族未來的健康素質。因此,在課程開發中我們將對上述問題的回應和解決作為重要內容。
其次,發揮課程目標服務學生實際獲得的指導作用。研究發現,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營養素養低,學生挑選食物僅憑喜好,食物浪費嚴重,飲食禮儀逐漸消失,“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者越來越多,傳統“食”文化面臨危機,這些都警示著當下我國開展營養與健康教育的緊迫性。因此,在“營養與健康”課程開發過程中,我們時刻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獲得。
最后,關注對課程目標中明確的核心內容的精準把握。“營養與健康”課程的核心內容是關注少年兒童近期及遠期健康,將食物與健康的關系有機地呈現出來。因此,在開發過程中,我們一方面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得人人都能初步掌握對食物的正確認知,養成正確的飲食行為;另一方面是關注重點人群,讓營養不良和飲食行為水平高危個體能早日實現行為糾正及亞健康狀態的逆轉,把好成年期疾病的“零級預防”關口。
特色課程開發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學生經驗的聯系,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上述目標需要依據課程目標,橫向劃分課程內容版塊,縱向細化課程內容主題,從橫向縱向兩個維度構建出整體課程內容框架。
“營養與健康”課程以“食”為切入點,同時納入生活、自然、環境、健康及文化等主題。在課程內容框架設計上,我們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兒童近期及遠期健康,關注心理行為發育,圍繞“飲食文化、食物營養、食品安全、飲食行為”四方面將食物與健康的關系立體地呈現出來,不僅僅是促進兒童少年的健康,還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基于此,我們為“營養與健康”課程設計了包括四大版塊19項主題的整體課程內容框架。然后,我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有針對性的課程內容,從而提高課程建設的系統性。
例如:“飲食文化”版塊包括飲食與節氣、飲食與傳統節日、餐桌禮儀三項主題,其中餐桌禮儀主題下包括老北京餐桌禮儀、中餐餐桌禮儀、西餐餐桌禮儀等課程內容。“食物營養”版塊包括食物、營養素、人體、平衡膳食、食物選購五項主題,其中平衡膳食主題下包括食物多樣是正道、粗細搭配、色彩搭配、平衡膳食寶塔等課程內容。“食品安全”版塊包括食品污染、食品腐敗變質、食源性疾病、保證食品安全四項主題,其中食品污染主題下包括認識油炸和燒烤食品、認識加工食品、認識農藥殘留、認識腌制食品等課程內容。“飲食行為”版塊包括飲料、在外就餐、零食、飲食適度、身體活動、食物健康信息、遠離危險行為七項主題,其中飲食適度主題下包括挑食偏食怎么辦、日常飲食應適度、不盲目節食、不健康減重行為等課程內容。
特色課程開發要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增長科學知識,獲得相關技能,提高相應能力,養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為此,學校需要在課程開發過程中通過文獻分析、走訪營養健康專家、學生營養學素養測評和學生健康飲食行為調查等途徑對學生需求進行精準把握,從而提高課程開發的針對性。
例如:在開發“營養與健康”課程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中小學生普遍存在喜歡喝各種軟包裝飲料的現象。進一步調查發現,孩子們認為飲料水果口味濃重、顏色新鮮漂亮、營養價值高,多喝飲料之后,就可以不用吃水果了,這說明孩子們對飲料和水果的營養價值差異存在嚴重的認識誤區。針對這一現實問題,我們在“營養與健康”課程中設計了勾兌飲料制作的內容,指導學生自己動手使用純凈水和各種食品添加劑制作飲料。整個課程活動過程中,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認識到各種飲料只是人為地改善了純凈水的氣味和顏色,提升了口感,并沒有什么真正的營養價值。在學生明白了飲用水果飲品和直接食用水果的區別之后,教師進一步告訴學生過度飲用非純果汁飲品還會對健康的飲食模式造成較大影響,從而引導學生養成適當飲用飲料的良好習慣。
特色課程開發要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機會,把握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特征,關注學生興趣特長,注重學生學習效果的過程性和多元評價,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課程評價的有效設計是體現課程開發全面性的重要標志。
“營養與健康”課程目標更關注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與健康飲食行為的養成,是一門強調在做中學的課程,因此設計好評價標準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課程開發之初就明確課程評價目標要多樣、體系要多元;過程性評價高于結果性評價;不僅評價學生,同時評價家庭;不僅評價個體,同時評價支持性環境;不僅評價知識素養,更看重行為的轉變和技能的獲得;不僅有近期評價,更關注遠期健康效益。為此,我們在教材撰寫過程中突出評價環節的設計。
例如:在《營養和視力—“小眼鏡”的克星》一課的設計中,教師首先告訴學生食物中的各種維生素是影響視力的主要營養素,并列舉出對眼睛健康有好處的食物類別和名稱,引導學生理解為了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合理飲食,注意膳食營養的均衡。為了讓孩子們盡快形成科學的飲食習慣,課程設計了拓展延伸的評價內容—畫好自己的七色花。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一朵七色花,每個花瓣代表一天,分別是星期一至星期日,然后把每天吃到的對眼睛有好處的食物記錄在上面。
除合理營養,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還要養成每天有足夠時長的戶外活動、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保持充足的睡眠、嚴格控制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等四個好習慣。為了督促學生養成這些愛眼好習慣,我們請家長幫助記錄學生一周的習慣養成每日清單(見表1)。通過一段時間的過程性評價督促,學生逐漸完成課程目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郭元祥.聚焦核心素養 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要求[J].湖南教育(B版),2022(5):28-31.
[2] 王用鵬.研發校本課程,打造學校辦學特色[J].新教育,2021(10):25-26.
[3] 胡小琪,馬冠生,劉愛玲.小學生營養健康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15.
(編輯 崔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