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東
摘 要:素質教育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活動的發(fā)展基調,強調教育事業(yè)要將學生培養(yǎng)為“全面發(fā)展的人”,不僅傳授豐富的文化知識,更要引領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使學生獲得健全的體魄和心智。基于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校園足球”項目,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并承擔起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使命。本文從終身體育視角出發(fā),針對初中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具體要求、制約因素以及實施途徑展開研究,以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關鍵詞:終身體育;校園足球;初中
終身體育是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我國開展教育改革之后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強調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意識,引導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并由此將體育鍛煉完整貫穿于自己的整個生命周期當中。而足球作為一項團體競技運動,其不光具有趣味性、技巧性以及對抗性,同時本身也蘊含了豐富的人文色彩,能夠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全方位的引領作用。在終身體育視角下,體育教師需要積極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推動初中體育教學的升級轉型。
1 終身體育理念對初中“校園足球”活動的具體要求
終身體育的內涵是“讓體育伴隨人的一生”,并使體育能夠為人的生活與健康服務。因此,在終身體育視角下,強調初中“校園足球”應適當淡化競技技術方面的培養(yǎng),強化運動方法與能力的教學,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發(fā)足球項目的人文屬性,使學生能夠通過體育學習獲得良好的精神意志,并由此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在。如此才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并使體育運動能夠緊密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教學目標需要從以往的“增強體質”擴大至“健康第一”。這一過程中強調的“健康”,包括學生的身體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以及對社會的整體適應能力等三個維度。第二,教學活動需要從以往的“技術培養(yǎng)”遷移至“能力培養(yǎng)”。也就是除了學生運動能力以外,還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與交際能力等,教育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第三,教學模式需要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需要教師在活動中加強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
2 初中“校園足球”活動的制約因素
2.1 硬件設施不足
足球活動對于場地有著嚴格的要求,現階段盡管我國經濟形勢良好,教育事業(yè)有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但也僅僅是讓學校緩解了標準化足球運動器材方面的壓力,而在場地資源方面依舊存在明顯不足,甚至個別學校的足球訓練場地遠遠沒有達到正規(guī)化的建設水平,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日常訓練需求,而且也無法保障學生的訓練安全,由此導致“校園足球”活動在推進過程中存在著一定限制,不足以實現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教學目標。
2.2 缺乏文化氛圍
現代足球運動是一門龐大而系統的學科,包含體育、生物、數學、心理學等諸多知識,能夠滿足學生的多元發(fā)展需求,并為學生呈現繽紛多彩的體育文化。然而現階段學校對于足球活動的認識稍顯薄弱,單純將其理解為參與體育運動的一種方式,沒有對足球的多元文化特質進行發(fā)掘。如此一來,不僅導致“校園足球”缺乏內涵建設,而且也無法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也就難以幫助學生通過足球來獲得更多樂趣,不利于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2.3 活動模式單一
現階段,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活動模式,并且采用統一化的標準來為學生教學,這樣的教學活動方式不僅嚴重影響了足球運動的質量,同時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此外,部分教師在開展足球訓練的過程中缺乏理論教學活動,無法保證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平衡統一,如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對足球文化的了解過于片面,難以發(fā)揮足球運動持續(xù)而深遠的影響,與終身體育的教學發(fā)展目標不符。
3 初中“校園足球”活動的實施途徑
3.1 營造校園足球氛圍,實現全員參與目標
終身體育視角下,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原則之一,就是要保證學生“全員參與”。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在校園足球中找到自身熱愛的一面,并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足球運動當中。為此,學校需要加強校園足球氛圍的構建,在物質與精神雙重層面上體現出濃郁的足球元素,如此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師生共同走近足球文化,并逐漸感受足球的魅力所在。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建設:
3.1.1 組織足球集體活動
學校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建不同的足球小隊。在挑選出固定運動員的基礎上,還要求班級其他學生根據自身特長成立后勤組、啦啦隊、宣傳組、戰(zhàn)術組等,并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利用自身擅長的方式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例如,后勤組的學生需要根據班級文化來設計一款隊標,能夠表現出該班級獨特的競技精神,同時還需要準備運動員需要的訓練器材等;啦啦隊成員則需要為班級編創(chuàng)歌舞表演,以便能夠在足球競賽期間為運動員喝彩;戰(zhàn)術組成員則需要全過程參與到運動員的訓練當中,幫助足球隊成員整理體能數據,并自主搜集資料來制訂相應訓練計劃以及戰(zhàn)術策略等;播報組的學生則需要記錄班級運動員的比賽過程,并以照片、文字等形式整理出來,用于對外進行班級足球文化的宣傳。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足球活動當中,同時也有利于塑造團結、合作、拼搏的足球文化氛圍,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受到感染而加入足球訓練,在了解體育運動知識的同時,能夠形成正確的體育運動習慣。
3.1.2 發(fā)掘足球文化內涵
足球是一項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體育項目,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不僅孕育了寶貴的體育競技精神,同時還衍生出了龐大的文化體系,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極為關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加強體育文化發(fā)掘工作,以便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并使其逐漸愛上足球這一運動。例如,體育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有關足球名人的勵志故事,并將其與德育聯系在一起,促進學生從足球文化中感受豐富的精神內涵。教師借助這樣的勵志故事,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精神,并使其能夠正確認知足球文化的價值,從而有效拓展“校園足球”活動的開設價值。
3.2 調整足球活動形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2.1 調整足球訓練方式
常規(guī)的足球訓練場地通常是50 米×30 米的操場,可以保證最少40 人同時參與體育活動。教師不妨重新劃分場地,將大操場分割為15 米×10 米的小型運動場,同時按照5 對5 小型賽制組織學生進行足球訓練或比賽。如此10 個小型訓練場地至少能夠容納100 名學生同時訓練,并按照每40 分鐘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下午兩節(jié)體育課的時間組織200 名學生開展體育運動,則一周至少能夠保證1000 名學生的足球訓練需求,從而有效保證學生的足球訓練時間。
3.2.2 自主開發(fā)訓練資源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自制體育器材的技巧,例如用家中的圓凳自制訓練繞桶、使用空水瓶裝滿砂石來制作負重袋、雙腿夾住紙張起跳練習下肢力量等。如此不僅能進一步緩解學校資源壓力,而且能幫助學生掌握在生活中自主開展體育訓練的活動方式,使其能夠形成良好的體育學習意識,正確使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來提升自身體育運動效果,從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3.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專業(yè)的教師團隊是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保障,其不僅能夠在戰(zhàn)術配合、體能訓練以及競賽心理方面為學生提供指引,同時還能打造合理的校園競賽機制,并推動“校園足球”活動的職業(yè)化、規(guī)范化以及專業(yè)化發(fā)展。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初中體育教師雖然具備專業(yè)的體育教學技能,但是缺乏系統的足球競賽經驗。因此僅僅能夠滿足學生在理論方面的學習需求,而無法提供更多實踐上的指導。針對這一情況,學校需要進一步加強人才建設工作,并采用靈活的用人機制來為學生提供強大的師資團隊,以確保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例如,學校可以邀請一些退役運動員或教練員走進校園足球課程,配合體育教師共同為學生制訂足球訓練計劃,組織競賽活動,以此彌補校園足球在實踐方面的不足。此外,學校還可以制訂相應的激勵措施,鼓勵體育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來不斷提高自身足球訓練水平,著眼于學生發(fā)展需求來掌握有關運動防護、競賽規(guī)則以及戰(zhàn)術應用方面的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校園足球”的教學質量。
3.3 創(chuàng)新足球訓練模式,豐富足球教學功能
3.3.1“足球微課”
初中階段學生的學業(yè)緊張,僅通過每周1 至2 節(jié)的體育課時很難得到充分鍛煉,也不利于校園足球活動的連貫開展。為此,體育教師需要積極采用“足球微課”來緩解課時任務壓力,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了解足球運動要領,以便能夠在課堂中獲得更加充分的實踐指導。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借助微課形式為學生傳遞有效的力量訓練、速度訓練、耐力訓練等知識,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需求來有效展開學習。
3.3.2“花式足球”
足球運動能夠緩解學生的課業(yè)壓力,使其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放松。為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系統掌握足球知識之余,也可以通過“花式足球”“花式顛球”等趣味活動項目,來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足球興趣,并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需求來選擇更為靈活的方式進行足球運動,從而在全面推廣校園足球之余,也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適宜的體育運動方式。
3.4 增設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滿足學生多元需求
足球是一門系統而龐大的學科,想要通過校園足球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便需要引領學生全面了解足球文化。教師需要適當增設一部分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通過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夠促進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幫助學生了解豐富的足球理論知識:
3.4.1 足球競技文化
足球是一項偉大的競技項目,關于足球的發(fā)展歷史也大多依附在龐大的競賽體系當中。因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系統了解有關足球競技文化的內容,從而豐富校園足球教學的內容配置。例如,教師可以從“隊徽文化”入手,為學生介紹世界知名足球俱樂部的隊徽形態(tài),以及隱藏在隊徽背后的設計理念、文化內涵、發(fā)展歷史等,從而體現足球文化的人文色彩。
3.4.2 足球科學文化
足球是一個擁有完整理論體系的體育項目,其中不僅包含了大量的運動技巧,同時還擁有豐富的科學理論,能夠在很多層面對學生產生啟發(fā)作用。例如,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從生理層面入手,為學生講解運動急救、飲食結構以及運動狀態(tài)下的各種生理機能反應,以此將足球文化巧妙地與生物、化學等課程內容相結合,并使學生能夠以科學的發(fā)展目光來看待足球訓練知識,并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足球運動水平,從而為“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立足終身體育視角對初中“校園足球”的推廣措施進行了思考,強調教師應注重足球文化的內涵建設,同時合理使用各項體育教學資源,以便能夠引領學生參與到足球活動當中,并開創(chuàng)多元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努力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振. 初中體育教學中“校園足球”的推進策略研究[J]. 新課程教學( 電子版),2020(19):110-111.
[2] 錢明亮. 初中體育教學中“校園足球”的推進策略[J]. 當代體育科技,2019(26):137-138.
[3] 張淼. 初中“校園足球”校本課程建設研究[J].智力,2021(2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