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平
【摘? 要】“提質增效”成為雙減背景下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各學段、各學科教學都將“為學生減負”提到了重要位置。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不僅是雙減政策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優化作業質量、豐富作業設計形式的必然前提。對初中化學學科而言,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依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興趣取向,立足于化學學科的教學需求,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既要注重通過減少作業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完成習慣,以豐富多樣且具有個性化、生活化及趣味性的作業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雙減背景;初中化學;作業設計
雙減背景下,作業優化設計不僅要關注“量”的合理控制,而且要達到增效的目標。在傳統初中化學作業設計中,不注重學生的思維啟發和操作能力的培養,而為了達到減負提質的目標,就必須強化作業的探索性、實踐性、層次性。初中化學教師應結合實際,嘗試做出對作業設計有益的方案,如設計貼近現實生活的實操作業,鼓勵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設計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個性化作業等。化學作業設計要結合學情,又要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參與實踐的機會,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真正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業設計原則。
一、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意義
通過對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現狀進行調查可知,傳統作業設計存在重復性高、作業量大及效率低下的問題。實際上,作業是否能夠發揮其知識反饋和能力提升的作用,與作業量沒有太大的關系,并不是說作業布置得越多越好,而是要以適宜為基準。如果初中化學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一味關注作業量的多少,而忽視了作業內容,那么就會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學業負擔,同時又很難使學生集中精力完成作業,易適得其反。同時,重復式的、機械式的作業也會扼殺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沒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被動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厭煩和抵觸心理。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樹立新的教育觀念,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挖掘學生的學科潛能。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傳統的書面作業,還可以有實踐探究類作業。教師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擴展學生認知,鼓勵學生建構獨特學科知識體系,如此才能引導學生深入結合實際情況,將書本中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而不是被動識記。作業設計看似“事小”,實際上卻是關乎學生學科素質提升與綜合素養能力發展的大事。初中化學教師應進一步完善作業設計,在作業減量以及提質方面持續發力,持續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作業設計既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驗證與評估,又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鞏固與拓展。只有優質的作業設計,才有利于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和較強的實踐能力,也只有當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科基礎和較強的學習能力時,才真正達到了“減負增效”的目的。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策略
在雙減背景下,傳統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弊端不斷顯現,存在內容重復、學生主體性缺乏等問題,而優質的作業設計應該關注學生主體,并遵循減負增效原則,通過內容和形式創新,實施高效的化學作業設計,切實提高作業成效,提升化學教學質量。
(一)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作業設計理念
雙減政策的全面貫徹實施,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新機遇,與此同時,也給傳統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教育領域,作業設計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雙減背景下,一些教師不知該如何優化作業設計,以滿足減負要求,同時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因而存在畏難心理。無論是“減負”還是“增效”,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而言的,優質的作業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實際,又符合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如果脫離學生主體談作業設計,那么就很難真正保證作業設計的質量。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作業設計理念,因為作業設計的初衷是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領悟,同時達到知識拓展以及能力提升的目的。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不僅是對知識和技能的檢驗,也是對學習習慣的規范以及學習興趣的引導,因此,作業設計水平直接關乎學生的全面發展。化學作業設計須遵循學生主體原則,無論是作業設計的形式,還是作業的內容,以及作業的量,都應該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學科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作業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積
極性。
(二)“減負”與“增效”并重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應當以“減負增效”為主要原則,但一些教師在這兩個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傾向性。“雙減”所要求的減負并不僅指“量”的減少,更在于“質”的提升。如果教師在優化作業設計時,只重視作業量的削減,而作業的內容和形式依然沿用傳統模式,那么仍然是“換湯不換藥”,沒有真正貫徹落實雙減的要求。增效,既關乎學生技能和知識目標的達成,又關乎學生思想素養的提升。初中化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遵循“減負”與“增效”并重的原則:第一,在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盡可能豐富作業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與技能;第二,轉變學生寫作業的心態,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啟發學生的深層次思考;第三,關注隱性的增效目標。例如,學生是否從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加以解決,是否培養了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等,這都是初中化學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應該關注的。
(三)設計具有“生活氣息”的作業
學生在初中階段開始接觸化學這門學科,對很多學生來說,初步接觸化學具有較大的難度,如果教師的教學和作業設計缺乏趣味性和生活化特點,那么更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實際上化學是一門非常具有生活氣息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很多知識都與現實生活現象貼近,如果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能在實際生活中提煉素材、選用案例,那么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在增強學生完成作業信心的同時,使學生能夠通過完成作業感受到化學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性,減少或消除化學學習的陌生感,進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學習《常見的酸和堿》這一課時,學生對于酸堿指示劑表現出了強烈的好奇心,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可以基于學生的心理,設計具有生活氣息的作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搜集一些花瓣或果實作為素材,將這些自行收集的實驗素材搗爛后放進酒精中,充分融合后便可過濾其中的液體形成指示劑,而后,再將其與生活中的調味品,如醬油、醋及食鹽等混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觀察實驗的現象,并且記錄其發生的變化。相較于傳統的書面作業,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可以將書本中的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而且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實現了優化作業設計的
目標。
(四)豐富作業設計內容
化學學科蘊含的知識非常豐富,其知識面較廣泛,而化學教師在傳統的作業設計中形式和內容都比較單一,沒有體現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多元化。對此,為有效提升作業設計成效,教師不妨以開放性的作業設計思維豐富化學作業設計內容:一方面,以教材為中心豐富作業內容。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載體,化學作業設計不可脫離教材。教師要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作業的優化設計,使作業成為檢驗和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重要工具。例如,在學習《空氣》這一課后,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重難點知識,為學生設計延伸類拓展類作業,引導學生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收集相關的資料,了解課堂所學知識的不同應用場景和重要的應用價值。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觀看相應的科學小視頻,設計一些簡易的空氣凈化裝置,使學生對相關的化學原理有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另一方面,立足學生基礎,豐富作業內容。在優化作業設計時,教師應該關注到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提高作業設計的針對性,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燃燒與滅火》這一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總結探究類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習的燃燒的條件以及滅火的一些基本原理,了解生活中滅火器的應用方法,并且制作相應的演示視頻。這樣的作業既能達到以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目的,又能發展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五)設計趣味性作業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青春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對各種新奇有趣的事物都表現出了濃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在雙減背景下,為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布置趣味性的作業,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引導學生發現化學知識學習中的樂趣,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之情。從初中化學教學實際來看,很多學生對一些生活化的實踐性較強的化學知識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增加此類作業提高作業的趣味性。例如,在學完《分子與原子》這一課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生活中一些比較常見的宏觀現象,要求每個小組通過聯系課堂所學知識探究所展示的現象,并且證明“宏觀物質是以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構成的”這一論斷,表現最佳的小組獲勝,并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這樣的作業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參與的樂趣,又能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品質,提升學生科學探究意識,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的魅力。又如,在學習《水》這一課后,為了提升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簡化水的作業任務:要求學生使用活性炭、紗布以及卵石等材料,設計出簡易的凈水裝置,并在戶外采集水體進行凈化處理。這樣的趣味性作業改變了傳統作業設計的單一模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資源節約和保護意識,有利于推動綠色化學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為學生減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已經成為全體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雙減政策為初中化學教師優化作業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創新和優化作業設計,勢在必行。初中化學教師應當更新教育理念,遵循減負增效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深化作業設計的內容,豐富作業設計的形式,制訂初中生化學學習目標,夯實初中生的化學知識與技能基礎,全面拓展學生綜合素養能力,也為化學學科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杰.“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J].時代教育,2022(9):64-66.
[2]陳艷紅.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的實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47):67-69.
[3]馬彥軍.“雙減”政策下的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設計研究[J].互動軟件,2021(9):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