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梅
【摘? 要】目前,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和思考能力的提升還比較欠缺,為了加強學生在數學應用和創新方面的培養,深度學習這一概念應運而生。深度教學可以作為一種達到有效教學目的的途徑,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更多思路。教師在運用深度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探索和活躍思維,逐步培養數學素養。本文在全面了解深度教學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探究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教學;核心素養;運用
策略
深度教學作為數學教學的新晉話題,引起了許多數學教師的思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信息化時代,教育也不得不面對新的考驗;二是核心素養教學不斷進步催生出深度教學,深度教學又服務于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深度教學的基礎。現在對深度教學的解讀有很多,但是最終目的都是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運用數學思維理解問題,能夠把新舊知識結合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因此在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的思維不能局限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中,要把思維方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在思維的多維發展中不斷進步。
一、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深度教學的本質
小學階段的深度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自覺探索數學規律,掌握數學知識。學生在接觸數學、了解數學、學會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以及活躍思維的各個過程中,學會反思和探索,從而提高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可以把小學深度教學歸納為五個要點:活躍的思維能力;總結分析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思和自我調整的能力;情感的結合。
(二)深度教學是核心素養教育的內在要求
數學的核心素養有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對數學有個人的理解,懂得其內在價值和特點;其次在慢慢的學習中培養數學思維并逐步運用于實際問題中,做到學以致用;最后能夠感受到數學的美,真正從內心敬重和喜歡數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有三點:第一,數學的理論較為抽象,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問題。第二,數學的邏輯性較強,可以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數學有很多模型,可以幫助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更專業地描述問題。因此,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運用深度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
(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進行深度教學后,會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學生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培養起對數學學習的情感,使學生在數學和綜合素養等多方面均衡發展。特別是在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學生的綜合素質尤為重要,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深度教學這一新的概念就是突破口。
(四)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化改革
由于課改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在核心素養的教學背景下,教學改革力度在多方面不斷加大。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方式被提出之后,教師教學改進有了更多的發展方向,對促進數學教學的深化改革有重大意義。
二、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加工
因為小學生年紀較小,理解能力較差,所以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會要求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住數學結論和做題方法,沒有耐心地引導,導致學生缺乏想象和思考的能力,不能對知識進行總結和分析。
(二)教學過程中缺乏合作教學
在合作和交流中才能發現問題,碰撞出新的思想。但是現在很少有這樣的教學環境,因為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并且合作和交流會占用大量的上課時間,教師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交流中一方面不想表達,一方面確實內心沒有思路。這些因素造成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提高,學生也無法真正體會數學的
魅力。
(三)學生缺乏反思意識和能力
深度教學也是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逐漸加深的過程,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時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就要在課下進行反思,然后發現缺漏并調整狀態,再繼續學習加深理解。但是這種教學狀態在目前很少有教師能夠達到,而學生的學習情況較差,又找不到方法,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會造成困擾,核心素養能力也無法達標。
三、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運用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奠定教學基礎
在進行深度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對教材內容有深度的了解,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大方向,具有指引作用,也是進行深度教學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教師必須深度研讀教材內容,把握教材的內涵和教學目標。教師進行教材研讀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整體把握,對整本教材進行梳理,弄清楚本學年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二是逐個擊破,針對每一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剖析,把各個知識點的聯系搞清楚,甚至每個練習題針對的知識點都要了解清楚。
以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為例,這本書有七個章節,分別是圓、分數混合運算、觀察物體、百分數、數據處理、比的認識、百分數的應用。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整體瀏覽可以看出,這學期較為重要的知識點有三方面:圓的認識以及相關應用、分數的運算、百分數的認識以及應用。因此,在教授這幾節課時,教師要格外注意,課前做更多的準備,讓學生盡可能充分理解這些知識點,注意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比如百分數的應用這一節,在之前已經學過了認識百分數,但是中間又隔了幾節課,所以在學習這節課時要先回顧之前學的內容和難點,避免在新課時混淆。教師對教材整體把握之后,再思考每一節的教學意義以及教材中問題和知識點的聯系。比如,第一節圓的認識中,第一部分“想一想”有個問題:套圈游戲中哪個更公平?學生雖然對圓的認識并不夠具體,但是也很容易看出大家圍成圓形套圈最公平,因為距離相同,這就可以引出圓的基本參數:圓心、半徑。關于這個問題的思考在后續的練習第一題中又出現了,這就很好地呼應了每個知識點。學生在學知識時不能忽略本質的概念,這才是理解知識點的基礎,這個“想一想”就很好地引出了理論概念。
(二)創設生活情境,訓練深度思維
教師為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可以創設一些符合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更有話題可以表達,也更容易理解,這種方式也加深了學習知識和生活問題的聯系。在探尋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就不僅是難懂的邏輯,學生對生活問題也可以有自己的見解,更容易挖掘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以“分數的加減法”這一節為例,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假如你有一個西瓜,你有10個好朋友,你想把西瓜平均分給每一個人,那么每個人可以分得整個西瓜的多少?但是你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朋友們,卻有一個人說因為最近生病了不能吃,那么這個西瓜就要分成9份,問現在每個人比剛才多分到多少西瓜?首先不管是10個人還是9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到的西瓜很好計算,整個西瓜作為一個單位1,那么10個人分,每個人就可以得到1/10,9個人分就是1/9。顯然9個人分的時候每個人分得多,那么多分到的就是1/9-1/10=1/90。教師給出很好的例子,接下來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接著上面的場景再設計一個減法的題目。學生在設計題目的過程中不僅要主動思考,而且要驗證自己的設想是否正確,并發現錯誤的地方進行改正。整個過程學生都在不斷進行頭腦風暴,鍛煉其思維能力和數學意識。
(三)組織學習活動,促進深度探究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具有邏輯性和連貫性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也是教師較難做好的過程。因為學生還沒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在課堂上的討論總是會偏離問題,教師不得不進行一些暗示,把學生的思維拉回課堂。雖然這樣達到了教學目的,但是學生失去了自我探索的樂趣,也就難以真正掌握數學思維和知識。因此,教師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進行思考、交流,碰撞思維的火花。
以“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這一節為例,教師可以先給出一些不規則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總結三角形的特點和四邊形的特點。學生在進行思考和交流后,可以發現三角形只有3條邊,四邊形有4條邊,而且圖形必須是封閉的,教師根據學生的思考結果再進行點評和補充,再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物品,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四邊形。學生很容易想到生活中的書桌、課本、黑板等是四邊形,三角尺、積木、衣架等是三角形。在學生對這兩個圖形的概念有所理解后,可以拿出一些彩紙,讓學生自行發揮想象,可以把一張四邊形的彩紙變成多少張三角形和四邊形。教師也可以出一些題目:如何把這一張長15厘米、寬15厘米的紙裁出3個三角形和1個正方形。這樣有目標的訓練可以避免有的學生不參與活動。在這一堂課中,教師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學生深入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從多方面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做到自我分析和總結,從而使數學思維得到提升。
(四)基于評價導向,促進深度反思
在每節的教學完成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并對自己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和反思:本節課有沒有認真聽講,本節課的知識點有哪些,哪些掌握了,沒有掌握的問題在哪兒。反思是一種行為,一種心理狀態,學生學會反思不僅對學習方面,而且對實際生活也會有很大幫助。學生通過課后反思可以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斷發現自身的問題,改善自己的不足,積累學習經驗。
以“千克、克、噸”這一節為例,教師講完這節課后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反思,剛開始進行這種反思活動學生肯定不知道該思考些什么,教師可以進行一些引導,帶著學生思考:這節課學的知識點有哪些,這些計量單位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在聽課過程中哪個地方讓自己覺得比較難懂,聽不懂是什么原因,自己在這節課中的表現如何,下一步如何改正自己遇到的這些問題。當然面對這些問題學生可能一時也想不出什么,但是只要堅持,慢慢地就可以養成思維習慣,也可以關注到自己的問題,學會探索自己和改變自己。其實教師在引導學生反思的同時,自己也需要進行反思,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這也是深度教學的一方面,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師通過反思可以不斷發現學生在什么地方感興趣,什么時候教學效率高,什么樣的方式學生的接受效果好,哪些知識點是難以理解的,學習較好的學生該怎么讓其發掘更多的潛力等
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運用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這句話中所包含的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掌握的技巧,并且能將其有效應用到提升教學水平的實踐中。因此,教師要調整心態,改變教學方式,挖掘教學潛力,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總結發現教學中可以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徐保英.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運用[J].亞太教育,2022(4):3.
[2]張鑫,趙必華.生師互動與同伴合作學習對學習成效的影響[J].池州學院學報,2019,33(1):133-136.
[3]簡小鳳.芻議如何在深度學習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J].考試周刊,202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