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摘 要】素養導向的寫作教學理應對傳統寫作教學價值取向有所超越。傳統寫作教學最為關注的是作文之“文”,這是結果性關注和外在性關注。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素養發展,具體到寫作而言,便是把思維發展置于首位。寫作教學的優勢價值正在于有效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只有實現了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的提升,學生言語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才可水到渠成;同時,改革與創新評價方式可以保障促進思維發展的寫作教學的優效和深化。
【關鍵詞】思維發展;素養本位;寫作教學;價值轉型
素養導向的寫作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什么?改革突破口和教學重心在哪里?如何實現應試作文教學向素養本位的寫作教學轉型?要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理應對這些問題給予積極的回應。
一、素養導向下寫作教學價值目標的轉型和躍升
關于寫作及寫作教學的研究,一直是一個重要話題。但學界大多關注的是寫作能力和作文技巧,缺少思維學研究的支持,少有的思維學研究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教學論轉化,讓寫作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近年來,心理學界關注了寫作與思維的關系,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1)寫作與思維同時發生、相伴而行;(2)寫作是真實反映思維的一種可靠方式,通過寫作來考察思維是一條很好的路徑;(3)沒有高質量的思維,便沒有高質量的寫作,思維是寫作的必備條件。由這三個觀點我們可以得到三點啟示:(1)寫作與思維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2)可以通過寫作過程和作文成品來評估、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3)訓練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關鍵性、根本性的影響,它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樞紐和要津。但這一研究只是揭示出寫作與思維的關系,并未回答寫作如何訓練思維和促進思維發展的問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思維”一詞述及多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顧明遠先生曾說:“課堂教學是培養思維的最好場所。教學的本質就是培養思維?!保?]語文教育家于漪老師早就指出“語文教學應以語言和思維訓練為核心”,同時強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必須大力發展學生思維的能力”。[2]林崇德教授也指出“任何教學,其目的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智能,而思維是智能的核心”。[3]學科教學最具優勢的價值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核心素養的“芯片”正是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思維發展問題,在學科教學中何時強調都不過時,怎么強調都不過分。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科教學對思維培養的力度不夠,與思維關系最密切的語言教學亦是如此,這一問題在寫作教學中尤為嚴峻。
當前,學科教學正在向學科育人轉型。學科育人對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學科教學的價值提升到新的高度。學科育人實質上要求學科教育回到基礎性和根本性上來,即回歸學科促進人的發展這一根本功能,而不是讓學科單一地指向功利化的育才或產品化的育才。具體到寫作教學,我們有必要在這樣一種大視野、大格局中實現價值目標的轉變與躍升,即從寫作的功利化目標向語文素養發展目標轉變,質言之,就是淡化寫作的功利目的,強化寫作對人的素養發展的滋養與促進價值。寫作對于育人的最重要貢獻是思維發展,通過寫作來發展思維,便是把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落到了實處。
二、思維問題是寫作的核心問題,發展思維是寫作教學的根本任務
寫作教學看似是語言表達問題,實質是思維問題。要想解決學生的表達問題,必須解決學生的思維問題,只有解決好學生的思維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語言表達問題。盡管語言發展與思維發展是雙向的、互動的,但思維問題是先在的、深層的、核心的問題。
(一)思維發展是寫作教學的根本任務
以往的寫作教學研究與實踐對思維也有較多的關注,但對思維的關注呈現兩種取向:一是分析寫作的思維活動,用以揭示寫作規律;二是運用寫作思維活動規律來指導寫作成果的順利達成。前者為我們提供了深入探查寫作內部活動的圖景,后者為我們提高寫作教學的效能開辟路徑。這些做法盡管有效,但都是把思維問題當作寫作中的工具問題、策略問題。這樣一來,可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即如何通過寫作來訓練、提升、優化思維。質言之,如何通過寫作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一直沒有得到分所應得的重視?;蚩烧f,在寫作教學上,我們一直本末倒置,把寫作成果即作文之“文”作為主要目標甚至唯一目標,而思維培養與發展卻成為手段、策略,實際上思維發展才是寫作教學的根本任務。
在所有的寫作教學模式中,要數過程寫作對思維最為重視。過程寫作法的首創者Wallace Douglas指出,寫作意味著表達思想、闡述意義,寫作的過程意味著思考的過程。過程寫作模型主要由三個要素構成,即寫作者的長期記憶(指寫作者知識方面的情況以及儲存在長期記憶里的寫作計劃)、任務環境(指寫作者以外的影響寫作任務的各種因素,如題目、讀者、寫作意圖以及已完成的文本)和寫作過程。[4]過程寫作非常重視預寫環節中的計劃和內容信息的搜索,比如,預寫(即構思)階段可以采用頭腦風暴、集束思維、快速自由寫作等方法以及運用自我提問、列提綱、思維圖等寫作策略。過程寫作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伴隨著相應的寫作思維方法和策略。過程寫作從某些角度揭示了寫作的思維過程,并遵循這一思維過程來指導、訓練寫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過程寫作對思維的重視仍然是工具性重視,把思維過程當作寫作策略,而非目的性關注,即仍然把澄清思維的過程當作寫作的必要條件,而非思維發展本身,亦即并非把思維培養和思維發展作為本體目的。
(二)以思維發展來奠定并促進寫作能力發展,是對新課標理念的教學實踐
“思維能力”“思維發展與提升”分別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內涵。寫作教學對此自然也應有所體現,況且,寫作是思維與語言互動互進的過程,正如“語文新課標”所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語言發展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5]5可以說,寫作體現了深度思維的外顯化和思維成果的物化。因此,寫作更要關注思維問題,特別是通過思維發展來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在“語文新課標”中,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與發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白⒅乜疾鞂W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保?]3同時,“語文新課標”中特別強調了語言運用與思維發展的關系:“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保?]5語言實踐和語言經驗對于提升與發展思維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寫作便是最重要的語言實踐方式和語言經驗活動;離開了寫作,思維能力的培養便失去了基本的路徑。
三、寫作教學如何提升與發展思維
寫作教學如何提升與發展學生的思維,這首先要從語言與思維的關系來認識。語言與思維的關系非常復雜,有不同的觀點和多派別的論爭,但無不承認二者關系極為密切,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不可分離,缺失一方另一方就不可能得到健全發展,反之,一方發展必然對另一方起到巨大的帶動與滋養作用。寫作教學要在理解并利用二者緊密、互動的關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語言對思維發展的促進功能,使二者互補共效、互惠共進,實現語言與思維的同步和最優發展。
(一)寫作訓練與思維發展的邏輯關系
1.寫作是知識向能力轉化的中介
知識可以為發展智力提供條件,但知識不可能直接轉變成智力,只有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自覺地訓練相應的技能,才能發展智力。技能是知識與智力之間的中間環節。寫作能力就屬于這樣的中間環節。通過不斷的、合理的寫作訓練,就能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發展潛力,包括發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思辨能力。所以,寫作訓練是促進智力、思維能力發展的有效手段。寫作能力的提高必須以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心理基礎,寫作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又促進思維能力發展,這就是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
2.抓住思維發展的關鍵期有效促進寫作能力發展
孫素英在其博士論文《初中生寫作能力及相關因素研究》中,從寫作思維的概括性、批判性與獨創性等研究緯度對作文的觀點、結構和語言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文章觀點方面,批判性和獨創性隨著年級的上升而增強;在文章的結構和語言方面,概括能力隨著年級的上升而提高。前述各維度在初二年級到初三年級之間存在一個加速發展階段。[6]可見,寫作能力發展是與思維發展相伴相隨的,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到這樣的觀點:學生寫作能力發展有它的階段性和關鍵期,而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建立在思維發展的階段性水平上,以此為契機才會得到最佳發展。
3.寫作能力水平由思維水平決定
思維發展到什么層次,寫作能力才能發展到什么層次。寫作水平的層次性源自思維發展的層次性,具體地說,思維簡單的人只能寫作結構簡單、思想淺顯的文章,思維豐富、深刻的人才可能寫出意蘊豐富、深刻的文章,而長于形象思維的人適宜寫敘事性的文章,長于抽象思維的人則適宜寫論述性文章。文章結構、內容、思想、情感的復雜性、豐富性受制于思維的復雜性與豐富性。我們僅以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兩種思維為例加以說明。
形象思維大體可以包括一般形象思維和藝術形象思維兩種。一般形象思維比一般抽象思維的發生要早得多,伴隨生理的成熟而建構。一般形象思維主要是復現或再生的想象活動,它在感官經驗記憶的基礎上,使過去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地呈現在腦海里,它讓浮現在腦海里的事物的表象按照客觀事物原來的模樣進行組合,而不進行重組或創造。這樣的一般形象思維屬于低階形象思維,但這樣的形象思維對于低學段學生的寫作非常重要。我們要在寫作教學中訓練清晰想象、有序想象、細節想象、情境想象等想象能力,這樣的想象訓練可以配合閱讀教學或讓閱讀教學來配合加以展開。學生有了這樣的想象能力,才具備了想象能力發展的基礎,才能把情境、事件等通過語言具體地表述出來,這不僅對于寫作記敘文極為重要,對于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也非常重要。高出一般形象思維的是藝術形象思維,它運用聯想、綜合性想象、創造性想象再造藝術形象,在綜合、創造的過程中融匯了作者的情感與審美趣味。藝術思維是文學創作的心理基礎,文學作品主要是藝術思維的書面表達形式和成果,沒有藝術思維就沒有文學作品。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這一板塊,創意表達就需要藝術思維。也可以說,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都應該注重發展藝術思維。
抽象思維大體也可分為形式邏輯思維和辯證邏輯思維。形式邏輯思維是概括、判斷、推理的思維,即說話、寫文章要追求概念的一致性,前后不矛盾以及理由充足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寫作一般議論文來培養。辯證邏輯思維是用整體的、轉化的、對立統一的觀點來認識事物,這一思維形式讓我們能夠更全面、更綜合、更動態地看待問題,因而也能更深入認識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這一思維能力可以在駁論文、專題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中加以培養。當然,一篇優秀的議論文,應該是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的有機結合和綜合運用。但不管怎么說,議論文的寫作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最好方式。
(二)寫作解放思維,思維因寫作而清晰和深刻
1.用寫作來解放思維
維果茨基認為,內部言語的結構是與外部言語有巨大差異的。在內部言語中,句法和語言規范的解構,詞的意義的極大增生、個性化,語音的極度弱化等,使思維和言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思維最大限度地實現在言語中,言語最大限度地涵蓋了思想。這種外部言語到內部言語的內化過程,再從內部言語到外部言語的表達過程,正是我們寫作教學需要倍加關注的,是要特別加以引導和訓練的。寫作就是把沉沒在思維內部的思想打撈上來。曹日昌主編的《普通心理學》關于這個問題是這樣說的:“內部言語常只使用片斷的語句,省略了句子的大量成分,往往只剩下一個謂語。內部言語雖然比外部言語簡縮和概括,但它本身沒有特殊的邏輯語法結構。片斷的詞或詞組和完整的句式保持著固定的聯系,因此一個詞或詞組就可以代替一句話,甚至代替一系列的意思?!保?]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為什么有些人想得很多但能寫出的卻很少,想的時候自我激動但寫出來卻干癟無趣,原因就是腦海中的作文不需要完整的、規范的言語形式,它掙脫了言語規范的“鎖鏈”自由飛翔。盡管這樣的內部作文是豐富的、生動的,但它缺少邏輯與規范。寫作就是訓練頭腦中的奇思異想按照特定的“管道”先后有序地流出,且以線性的方式編織出他人可以理解的“圖景”。因此,寫作對思維訓練的意義就在于激發和規訓,寫作是用意義和情感來激發思維,解放思維,讓思維進入興奮與活躍的狀態,同時也是對興奮與活躍的思維加以邏輯化、規范化,即通過規范有序的言語形式線性地外顯。內部語言只有轉化為外部語言,成為作品,才能被人理解和接受,才能達到交際的目的。寫作教學要實現語言與思維同步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發展,就要努力做好內外轉化工作。但令人遺憾的是,寫作教學只是追求表達的結果——作品,而沒有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這種“作繭自縛”又“脫繭化蝶”的“渡劫”。
2.張揚學生的語言個性,讓思維走得更遠
寫作時,語言沒有得到充分張揚,思維也不會走得多遠。當前,寫作教學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學生的言語沒有個性,寫作教學也沒有給予學生發揮個性的空間。沒有言語的自由展開,思維的新銳性就沒有保存的空間和成活的土壤。從寫作教學的角度上說,解放思想從解放語言做起。“為賦新詞強說愁”、“言說著別人的言說”、假話套話等屢見不鮮,甚至已成為作文的常態,不僅是因為“無我”“無思”,也是因為長期在這一套話語系統中浸潤、染濡而“習非成是”“習慣成自然”。作文教學對此應有警醒并保持高度的敏覺,否則,作文訓練對學生發展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不是解放,而是禁錮。
3.寫作對思維的訓練是有效的
第一,寫作可以訓練思維的條理性。口頭交際可以通過語調、表情、手勢等輔助語言來表達情感和意圖,而文章則是去情境化,它只能通過文字本身來傳情達意,必須通過語言本身的準確性、連續性來有條理地表達,因而,寫作特別講究語言的連貫性和內在統一性,追求這樣的連貫性和統一性便是進行思維的條理性訓練。如果說思維是一團繭,寫作則是抽絲剝繭,而成文便是織絲成錦。文章是思維的成果,是思維條理的、絢麗的呈現。思維、思考是多維的,沒有經由語言的整理時是模糊的、混合的,而寫作是線性的、條理的、邏輯的,不同條理的縱橫交錯構成了美麗的紋路,成為絢麗的緞錦。寫作是最好的條理思維訓練方式。第二,寫作可以對問題進行聚焦,對聚焦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追問。日常生活中思維一刻也不會停止,不過這樣的思維有時是浮光掠影,稍縱即逝,而寫作則是調動全身心深度投入,因為它必須圍繞某一主題或問題進行不斷深入的結構化的思考,杜威說:“思維是一種能力,它把特定事物所引起的特定的暗示,貫徹到底并聯成一體?!保?]39這里所說的“特定的暗示”大體就是事物背后的深層的意義,因為他接著說:“特定的功能——它的引起和指導富有意義的探索和反省的作用?!保?]39因此,通過寫作來培養學生的聚焦性思維,可以把日常的淺表思維、零散思維轉化上升到本質的、嚴謹的思維。第三,寫作可以優化目標性思維和反思性思維。寫作的實質是解決問題,它要么表達某種情感,要么呈現某種情景,要么闡明某種觀點等,因此它有一個預設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對這個預想的、要解決的問題加以策略性、完整性的思考。同時,問題的性質決定著思維的目的,而思維的目的又控制著思維的過程[8]11。這樣的思維也就是反省思維,它“是對某個問題進行反復的、嚴肅的、持續不斷的深思”[8]1。第四,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整理思維和修正思維。開始寫作時,我們需要先梳理想法和觀點。我們需要思考要表達什么、為什么要表達這個觀點以及如何組織論點。這個過程需要集中注意力和進行深度思考,這有助于加強思維能力。我們不僅需要探討自己的觀點,還需要考慮其他可能存在的觀點。這種挑戰可以激發并不斷完善思維能力,促使我們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實際上,寫作對思維發展的促進作用遠遠不止這幾點,在思維能力發展、思維品質培養的各個方面,寫作幾乎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問題是,如何利用寫作來發展學生思維,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和探索。
四、以思維發展為主軸的寫作教學把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落到實處
(一)以思維發展為主軸來實施寫作教學,有利于落實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
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人的發展打好基礎,而思維是一個人發展的主線和支柱,同時也是一個人發展到何種水平程度的主要表征。語文課程正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性課程,被稱之為“基礎的基礎”,“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保?]1在“語文新課標”中,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的主要內涵之一,具體的闡述為:“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思維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5]5但是,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對此卻有漠視和忽視的傾向。長期以來,寫作教學受到應試教育、功利化教育觀的影響,汲汲追求的是高分作文、滿分作文,把寫作成品的高低優劣作為評價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輕視了寫作的育人價值,忽略了寫作成文的方法、路徑以及寫作過程對于學生的教育價值,尤其是忽略了寫作過程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審美能力培養及其求真養善的價值,如此功利化、應試化的寫作教學會導致學生寫作困難、寫作畏難、寫作興趣喪失、寫作自信缺損等問題頻發,甚至導致寫作走向育人的反面,從而對學生的心理構成傷害。只有徹底把這種顛倒的寫作教學價值觀糾正過來,讓寫作成為學生思維磨煉、優化、發展的手段與載體,成為“思維的健美操”,才能贏得學生的青睞,才是讓寫作教學回歸正道,才是抓住了寫作育人的真諦。
(二)轉變作文評價觀念,更新指導方法,讓素養本位的寫作教學更有實效
注重思維發展的寫作教學,并不是完全放棄對好作品的追求。學生寫成的好作品,是學生言語與思維素養的綜合集成。但由于忽視思維的核心作用,忽視思維由內而外、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轉化的生成機制,讓我們的寫作教學一直要么“瞎子摸象”,要么“隔靴搔癢”,一直沒有找到打開“黑箱”的鑰匙。誠然,這項工作具有相當的復雜性,但抓住思維進行指導,無疑是解決寫作問題的關鍵,是通往寫作通途的門徑。解決好學生寫作中的思維問題,好作文便不再是焦慮的追求,而是“根要往下伸,花要向上開”的自然而然的成長過程。
要實現思維與作文的同步成長,不僅需要寫作教學價值觀念的更新和寫作指導重心的轉移,還需要轉變作文評價的觀念與方法,需要從評價文本的優劣轉向評價思維的精進。對于學生作文的評價,我們一直熱衷于成品的結果性評價,這種評價直接與作文教學功利化價值觀相關聯?;趯W生素養發展的評價,需要把評價的焦點對準學生的思維發展。指向學生思維發展的評價,必將從結果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轉向過程性評價、嵌入式評價和診斷性評價。作文成品不能用來給學生作文水平貼上高低優劣的標簽,而應作為考察思維水平和思維問題的憑證,從而幫助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和訓練,通過思維發展引導語言發展,同時通過語言發展來促進思維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明遠.課堂教學是培養思維的最好場所[J].基礎教育論壇,2018(36):62.
[2]于漪.語文教學應以語言和思維訓練為核心[J].課程·教材·教法,1994(6):1-5.
[3]林崇德.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J].小學語文,2022(6):1.
[4]張瑩.成品寫作法向過程寫作法的嬗變[J].外語研究,2006(6):51-5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6]孫素英.初中生寫作能力及相關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2.
[7]曹日昌.普通心理學: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9.
[8]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