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強
【摘要】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順應新課改政策需求,教師轉變教學模式,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增加學生的知識底蘊、開拓學生的思維模式.本文以培養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基礎,淺要分析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研究路徑,為教師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
數學核心素養的理解相對抽象,其意義應是學生學習數學時的綜合素質能力,就是指學生的學習思想與數學知識的綜合發展.在目前的數學學習當中,教師應注重知識傳授的高效性,并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主觀能動意識.因此,在數學核心背景下,教師應緊跟時代腳步,積極構建能夠滿足新課改政策要求的教學計劃,根據學生個性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從根本上提升需核實能夠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自主思考,為我國人才的培養提供力量.
1 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仍存在客觀原因影響,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改善較為緩慢.比如,在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下,部分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缺少引導學生主動和探索創新能力的訓練.枯燥乏味也成了傳統教學課堂的最大標簽,使學生學習熱情消失殆盡.由于學生受心理、年齡等因素的影響,無法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在難度較高的問題中,長期影響,學生也很容易形成消極情緒,從而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同時,課堂中依舊是以教師為主,沒有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1].
2 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概述
初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助于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潛能,強化自身的綜合能力,這也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貫徹落實的一項教學目的.因此,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重要意義,通過這一舉措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讓學生能夠獲得在未來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受核心素養的影響,激發自身的學習技能以及豐富自身的思維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應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核心素養是初中數學學科的靈魂概念,可以理解成為學生學習數學形成的綜合性能力,能夠充分反映出數學的本質與思想,強調學生組織知識、能力、態度的整合,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當以培育學生綜合素養為目的,進行積極的教學,以促進學校數學教育事業的進步.而在目前的教學環境當中,部分教師仍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以成績評判學生的不良情況,這使得學生在實際學習當中不能夠以輕松的形態,理解并學習數學教學知識[2].因此,教師應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立足于核心素養,關切與呵護學生,將交流、互動、討論與探究活動作為初中數學課堂“教與學”的主流,尊重學生的知識體驗與生成的過程,力求課堂氣氛活潑,使學生興致盎然地學習數學知識,悅享學習的樂趣.
3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3.1 以核心素養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認知能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此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邏輯相關的習題練習,讓學生能夠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行解析.在日常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構建創新化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理念更好地融合,促進綜合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具多樣化的課堂提問方式,通過構建情境創設提問,使學生對學習知識有濃厚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通過興趣最大程度提升教學質量,這應是教師教學的重點目的[2].
例如 在教學“利用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設計圖案”一課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創材料,剪成不同形狀的紙板進行拼接,通過將一張三角形紙板的三個角向內對折變成一個小長方形,再通過不同的方式創造更豐富的對稱圖案,能夠幫助學生轉換教學主體,構建沉浸式的教學體驗.
通過學生不斷實踐學習的同時,教師再積極構建情境提問環節,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提升課堂專注性.
3.2 開展活動化教學,和生活緊密相連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與生活能夠更好地融合.
例如 在教學“從生活中認識幾何圖形”這一部分知識點時,教師應根據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滲透,讓學生能夠根據教師教學模式的創新,全面提升知識理解能力.由于在生活中幾何圖形隨處可見,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對生活環境中的幾何圖形進行聯想,讓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更為高效地完成知識點的理解,從而到達提高教學質量目的.
教師應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培養數學核心素養觀念,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3 合作探究式學習活動,提高學習實效性
目前部分學校數學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應試式教育觀點的影響,過于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了解和把握,學生往往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接受了數學知識點,然后極端處理,讓學生形成厭煩心態,嚴重限制了學校的教學發展[2].教師在新課程背景的積極引導下,逐步走出了對傳統教育的誤區,讓教育本位觀念得到了質的轉變,以生為本,從重視學生對課堂的體驗感受和主導角色出發,以創新性的綜合實踐方式,通過主動、參與、探索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從新的教學角度入手,為學生探尋發展的路徑,秉承以新的教學模式實現新的教學.
例如 在進行關于“平面圖形”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作業,讓學生觀看《平面圖形的旋轉》的視頻,讓學生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在課堂上分配合作小組,制作平面圖形的旋轉材料,并通過教師的引導通過討論選取最佳的成果,再委派小組代表進行成果匯報,并介紹制作材料的應用優點,完成本次教學內容的生動展示.
3.4 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擺正心態,引導學生認真對待每一道數學題,讓其成為學生心中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每一道數學題都有著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找到最佳解決方法,讓學生能夠將問題化繁為簡,并從中汲取經驗,對問題進行逐個擊破,從而達到擴大解題思路,激發思維能力潛能的目的,通過對復雜數學運算知識轉化為自己擅長領域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從而實現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
例如 在教學“有理數”的運算解答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對知識點主動進行分析,再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通過運用多樣化的情景教學模式,輕松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的學習效率直線提升,提高自身的數學運算能力.
3.5 加強師生交流互動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主體,以雙邊型課堂教學為主,增強師生互動,構建和諧的交流關系.能夠與學生在關系平等的基礎上,展開對知識內容的探討,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學習進度,也能有益于學生更高效地跟隨教師的腳步和引領.
教師需要考慮到數學學科內容較為抽象的特點,將其充斥數學用語的簡要定理轉化為生活中的具象事件,幫助學生理解的同時,也能對學生的理性思維起到發散培養作用.
例如 在學習“圖形的初步認識”知識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受實際生活的方式,做好課前引導,激發學生興趣,將課本知識聯系生活.將一個空心的圓柱體交給學生展示,詢問學生如果圓柱體展開會是什么形狀.在學生暢所欲言、熱切交流中,教師將圓柱體進行裁剪、平鋪,再次詢問學生是否了解了長和寬相等的圓柱體展開后就是正方形這一概念,從而引出生活中幾何圖形之間的關系.繼而再次運用交流的方式強化學生感受到圖形的概念理解,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從實踐中了解知識點,以提出問題引發思考,以課本為基礎延伸生活,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挖掘學生潛在學習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數學,充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3.6 設計多元化作業形式
初中數學教師應合理布置作業,以多元化的作業形式,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提高作業完成質量和學習效率.學生在完成課上的系統學習后,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視角出發,布置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綜合實踐性作業,享受數學促進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有效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加強學習與完成作業過程中的體驗感,強化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不斷豐富數學素養.
例如 在講解了“數據的收集與表示”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家庭作息時間表”,調查父母的作息時間,以及自己的作息時間的作業,鼓勵學生繪制圖表,自行設計全家作息時間表,與美術學科相融合,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在有效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便于學生了解父母工作的忙碌,學會體恤父母,懂得時間的寶貴.
再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后,教師可以設計實踐型的作業內容,布置測量家里飯桌,窗臺的面積,通過實踐型的作業設計,使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強化了學生的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相比較傳統單一化的作業形式更有意義.
3.7 創設多樣學習情境
初中數學的學科知識融匯了許多生活情景中的知識內容,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數學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融合其他的學習活動,來提高學生在實際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意識.在課堂中,教師應充分注重構建完善的數學情景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欲望,在豐富學生學習情感的同時,提高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
例如 在學習“多邊形”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構建親近的方式,先為學生講解關于多邊形的基礎知識.在經過學生短時間的思考過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能夠講述出多邊形的頂點、邊、外角、內角、對角線的基本名稱.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小游戲的方式,來豐富學生的學習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描述不同學生的所處在多邊形的地位,讓學生可以利用這種“做游戲”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質,從而大大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可以把在課堂中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和自身的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聯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質[3].
4 結語
在新課改的不斷發展下,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將成為我國教育工作開展的大趨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觀察學生狀態,完善教學模式,及時查漏補缺,完善與改進教學計劃,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數學素養理念,促進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基礎.其次,教師在教學內容方面通過積極滲透數學文化素養,并與生活中的實踐內容與教學相聯系,在授課中歸還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幫助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觀能動性,實現數學課堂三維教學目標,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點的內容并合理應用,提高教與學的成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與探究意識,全面推動我國初中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J].試題與研究,2019(20):32-33.
[2]王仁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9(56):110.
[3]廖宗會.基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