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業超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使我國的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邁進,這既是時代的趨勢,也是國民教育的需求.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以新課程標準為核心的教學方式的改革.本文以新課標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新探索為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見解,旨在讓初中數學教學更好地符合新課標教學標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目標,讓初中數學課堂能夠更好地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為社會輸送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教學;教學改革
教育是一項需要大智慧的事業,而智慧不僅僅是通過分數和成績來體現的.傳統教學對智慧的理解不夠全面,認為成績和分數就是智慧,導致教學目標點失衡等諸多問題.智慧是學習的智慧、生活的智慧,也是為人的智慧.新版課標體現出了強烈的育人價值導向,將素養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之中,從根本上保障了育人的方向.同時,新課標還更加強調核心素養.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教師也需要以大智慧來助力課程教學的改革,用更豐富的教學形式來構建更加和諧且民主的課堂環境,用更多元的教育目標助力學生更全面地發展.通過更豐富的課堂體系,引導學生更多彩的成長,用更先進的教育理念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唯有如此才能夠讓教育成為立國之基,成為國家發展之本.
1 新課標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需要把握的原則
1.1 學科育人的原則
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強化了課程育人的導向,要求教師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依托教學素材來挖掘育人內容,讓學科教育體現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除此之外,新課程標準還優化了課程內容與結構,進一步強化了教學內容與育人目標之間的聯系,帶動課程綜合化的實施.在依托新課程標準來進行初中數學教育改革的實踐探索當中,教師也需要把握學科育人的核心原則,用更豐富的教學形式和更具拓展性的教學素材來體現學科育人的特性,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認識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2 實踐探索的原則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實踐探索教學改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開拓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活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點,做好跨學科的聯動,讓學生在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更聯動的教學氛圍中實現自主實踐,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新的課程標準還要求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現實世界中的事物的概念、關系和規律.在這一原則的助力之下,初中數學教師要結合生活學習平臺來拓展教學實踐空間,利用生活平臺的拓展性和生活素材的多元性引導學生結合數學經驗來解決現實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強化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認知,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
1.3 信息教學的原則
除了要做好生活化的實踐探索之外,新課程標準還要求教師重視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對數學教學改革的推動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改革與探索當中,教師需要結合信息化的教學工具,來進行互聯網式的教學新探索,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場景,用數學專用軟件開展數學實驗,用更直觀的教育資源來實現趣味與高效的教學,用互聯網的延伸性來開展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學.只有充分地依托信息技術教育平臺來開展更現代化的教學,才能夠為學生搭建一個更多維度和更立體的學習空間與平臺,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探索中實現全面的提升.
2 新課標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目標片面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為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要求教學實現培育全面發展的人的核心目標.但是在初中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索當中,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不夠深刻,對教學目標的認知極為片面,還是以傳統的教學視角來進行新的教學探索,教學改革也只停留在了方式改革上,并沒能夠將新課標助力學生多元與全面發展的目標落實到位.
2.2 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
教學方式的單一問題也是阻礙教育現代化與可持續化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部分教師依然受傳統教學理論的影響,仍然是以師本位的角度去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相較于小學數學來說,初中數學在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上都有了較高的提升,再加上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學科,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過于單一的教學形式難免會導致整個課程教學過于抽象,學生難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點,這大大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 教學范圍局限的問題
傳統教學是以課堂為主體的,由教師向學生進行指導的教學形式.但是受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導致傳統教學缺乏與學生課后和生活上的聯系.雖然教師會通過課后作業等形式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但是受限于學生的自制力,其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由此可見,傳統以課堂教學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也是阻礙新課程教學改革和新課標落實的主要問題之一.
3 新課標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新探索
3.1 深度挖掘教學素材,用素材做好學科育人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而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是現階段教學應該思考和回答的問題.新課程標準更準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人們開始理解并關注教育如何培育人、如何培育全面發展的人.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當中,教師要想更好地將新課程標準落實到位,就必須依托學科育人這一核心來進行新的教學改革,從課本教材出發來挖掘育人素材,用豐富的教育素材來做好內容的滲透,讓學生在教學滲透中與良好的氛圍中成長,以此來回答教育培育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例如 在“概率”的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為學生布置一個探究任務.例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生活拓展,通過調查和實地觀察等形式收集有關于“垃圾分類”的數據,并讓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了解“掌握垃圾分類方法”的人們所占的具體比例.依托課堂教學內容,結合生活這一平臺進行延伸,讓學生在更真實的教學內容中去探索.數據收集的過程是學生社會調研實踐的過程,而對數據分析和整理的過程是理論思考的過程,當學生在對自己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一定結論之后,教師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結論再次進行觀察和數據的收集.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讓學生經歷實踐——理論——實踐的過程,讓學生了解實踐是理論的基礎,理論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要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歷史統一.結合垃圾分類這一實時熱點,學生們既能夠樹立保護環境的良好品德與意識,同時也通過具體的實踐探索,了解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和學科與德育之間的關聯,使其真正把握了數學學習的內涵,實現了學科育人的核心教育目標.
3.2 延伸拓展教學空間,用生活探索引導成長
新課程標準除了對學科育人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之外,還需要教師為學生拓展和搭建一個更具延伸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生活問題中發現數學知識并尋找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但是在搭建實踐平臺的過程中,課堂總歸是有限的,因此教師需要結合生活環境為學生搭建一個更具體、更真實的實踐平臺,讓學生依托生活經驗和生活內容進行主動探索,也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思考與成長.
例如 在“圖形的平移與旋轉”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結合生活化的教學素材來對學生進行課堂上的導入,在進行有效導入之后,教師要結合生活具體內容引發學生的思考.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一些圖片,如電風扇、飛機.結合圖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電風扇和飛機要設計成對稱的?有沒有不對稱的飛機和電風扇?”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思考平臺與空間.例如,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查閱資料,或者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探討,然后將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整理并開展班級范圍內的探討與交流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多種視角的探討與交流中實現眼界的拓展.在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索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進行實踐.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運用平移、旋轉、軸對稱設計班徽、校徽”的課后實踐作業,然后將學生所設計的內容收集起來,并開展全班范圍內的評價活動,優勝者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通過教學平臺的延伸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索,讓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逐步地感受數學學習魅力,進而有效地強化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3.3 搭建多維教學平臺,用網絡實現立體教學
依托互聯網搭建多維度的教學平臺,既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這一新課程教學標準目標的主要途徑.在初中數學的教學改革實踐探索當中,教師要結合互聯網的優勢將課堂、家庭、社會聯合起來,為學生搭建一個更全面和立體的學習與成長空間,讓學生在多維度的學習和監督中實現學習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師可以結合互聯網教學平臺,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后作業任務,并及時地運用線上監督軟件與學生進行課后溝通.例如,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因為課前預習是學生首次自己獨立地接受新知識,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地閱讀和思考,所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制力要求較高.此時,教師就可以依托釘釘或者是騰訊會議等線上教學軟件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的疑難點進行答疑解惑,并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到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讓整個學習過程更明晰,強化學生的預習能力,也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軟件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例如,將課時教學的目標上傳到微信家長群中,讓家長能夠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檢查和監督.最后,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家長攜手,為學生布置一些社會實踐性的課后作業任務,讓家長及時地監督學生實踐的進程,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實踐進程進行針對性地指導.依托互聯網技術搭建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式教學體系,也通過家校之間的有效合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地助力學生綜合成長.
4 結語
新課標為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提供了具體的理論指導.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當中,教師需要充分地把握新課程教學標準的基本原則,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和更先進的教育理念搭建一個更完整的教學框架,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生活中、家庭中學習,同時也讓學生在豐富而多元的教育目標引導下實現綜合性的成長.只有做到這幾點,才能夠真正地將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落實到位,才能夠真正地發揮新課標“良藥”之作用,為當下教育“營養失衡”開出藥方.
【課題項目:本論文系黑龍江省專項課題《初中數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方法研究》的成果,編號:JYC1422368】
參考文獻:
[1]周禮芳.探究初中數學基于新課程標準下如何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教學[J].讀與寫,2021(11):77-79.
[2]王靜.淺談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運用[J].魅力中國,2021(11):276-277.2021(7):12.
[3]迪麗拜爾·夏以丁.新課標下如何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數碼設計(下),2021(5):33-34.
[4]呂玉芳.論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對策[J].明日,2021(12):183.
[5]岑志慶.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07(4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