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茜妮
【摘要】傾聽是幼兒接觸社會、接收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重要前提,也是語言發展的基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要“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顯然在兒童語言教育中,傾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因此,教師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中班幼兒;傾聽習慣;實踐
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其實是一種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和他的情感表達、知識經驗、交流技能以及思維邏輯等各方面的發展是密切關聯的,所以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類活動中,教師應該滲透語言教育,尤其是傾聽能力,可以有意識地培養與訓練于各類不同的活動中。
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發現:由于幼兒的年齡還小,其注意力較易分散,但傾聽的質量和習慣則受注意力影響顯著。中班幼兒的注意力開始發展,幼兒能注意傾聽、理解他人意思,積極表達自己的主張。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發展情況,筆者開展了如下活動并進行嘗試,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握幼兒傾聽的興趣點
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深受幼兒的喜愛,與其畫面色彩鮮艷、表現形式較為生動形象等特點有關,同時較強的視聽沖擊力,也促進了幼兒對一些較為抽象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特點,盡可能地使用視頻、音樂、圖片、音頻等各類多媒體手段來開展各類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
基于此,筆者設計了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小雞小鴨、小雞出殼、賽馬、羊毛卷卷等,在這些活動中,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幼兒對家禽家畜的特征、習性等有所了解;同時匯總了他們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得到的一些比較零碎的知識內容,幼兒主動學習的欲望也會因為這些信息而被激發。
例如在活動“小雞小鴨”中,首先積極鼓勵幼兒將自己對小雞小鴨的認識說給大家聽,讓同伴將自己的看法與想法進行交流,然后再播放視頻,讓幼兒以好奇的目光、濃厚的興趣認真傾聽解說詞,對于小雞和小鴨究竟有哪些不同有所了解,一幅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有趣的畫面將幼兒深深吸引,注意力十分集中,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知識經驗逐漸豐富起來了,幼兒積極主動去傾聽的習慣也在慢慢養成。
二、借助自然界豐富的聲音,訓練幼兒傾聽的辨析力
自然界其實是一個訓練幼兒辨析傾聽能力的大課堂,由于它充滿了神奇的色彩,擁有各種素材,同時大自然中各類聲音也十分豐富:各種動物的叫聲,刮風的聲音,下雨的聲音,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這些都是大自然給予的教育素材。每次下雨的時候,筆者時常會鼓勵幼兒屏住呼吸,用心去傾聽,去大膽想象,并引導幼兒用語言描繪出“大雨落在XX上所發出的聲音是……”。幼兒只有靜下心來,用心去聆聽,聽到了,聽懂了,才會有自己的真實感受,才會天馬行空地想象,才能用他們的語言去描述出來。
其次,只要在天氣適合的情況下,孩子們完成午餐后,筆者時常會帶領幼兒在戶外進行散步,鼓勵幼兒運用感官去尋找各類獨特的聲音:他們發現了馬路上車子來來往往的行駛聲,發現了隔壁小區里的裝修聲,發現了幼兒園里的歡聲笑語等,在開展了大量的傾聽訓練后,筆者在區角里創設了一塊聲音模仿區域,提供了各類材料以及打擊樂等,幼兒可以運用這些材料,將自己所聽到的不同聲音模仿出來,并分辨不同打擊樂器所發出的聲音。在此過程中,幼兒的傾聽與辨別能力在大量環境的刺激下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運用文學作品,增加幼兒傾聽的注意力
文學作品具備獨特的魅力,不管是成人還是幼兒,都被它深深吸引著,在對幼兒的為人處世、思想品德教育、行為習慣培養以及傾聽能力培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故事、兒歌、散文、謎語等,都以它們各自的特點深深吸引著幼兒。
筆者會有意識地去選取適合幼兒的文學作品,將教材中的知識點挖得深、挖得透來幫助孩子更好地傾聽與理解。例如:故事《好忙的蜘蛛》中,教師在講述故事情節時可以使用抑揚頓挫的語調來表現綿羊、小豬、貓頭鷹等動物與蜘蛛有趣的對話,鼓勵幼兒傾聽后并嘗試模仿,幼兒可以通過耳朵聽,嘴巴說等多種感官參與傾聽活動,當幼兒能夠理解內容后,可以鼓勵他們學會復述、欣賞各類其他的文學作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同時將側重點落實在如何引導幼兒學會傾聽上。
四、滲透音樂活動,激發幼兒傾聽的想象力
音樂能夠感受到優美的旋律,從而激發幼兒運用無限的想象力,所以音樂活動是培養幼兒傾聽的有效手段。在音樂活動中,需要引導幼兒去嘗試,去認真地傾聽,如果孩子沒有有效傾聽,就很難在音樂中產生自己的想象,這也就難以促進其產生肢體動作。所以所開展的各類音樂活動,都需要關注將其建立在幼兒有效傾聽的基礎之上。因為對于幼兒來說,音樂可能是比較形象的、也有可能是抽象的,但始終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所以我們充分利用這一點,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
欣賞樂曲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首先教師提出相應的要求后,再讓幼兒聽樂曲,當幼兒聽完了相應的樂曲,可以在集體面前將自己聽到的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感受,可以鼓勵他們大膽表達。例如:有一次讓孩子傾聽了一段木偶舞的音樂,在播放樂曲的時候會變換旋律,時而節奏加快、時而速度慢下,鼓勵幼兒仔細去聽其中的變化,當他們認真仔細地聽了后,能夠聽出樂曲有快有慢,幼兒也會伴隨著樂曲旋律和節奏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幼兒將傾聽音樂和感受音樂形象二者有效結合。由此可見,音樂活動對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筆者也是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幼兒生活中巧妙地將音樂加以運用,激發他們的想象力。
五、通過游戲活動,調動幼兒傾聽的主動性
培養幼兒有意識的傾聽能力,可以通過感官訓練中的聽覺訓練。而做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來開展聽覺訓練。筆者有意識、有目標地進行開展“傳聲筒”“拷貝不走樣”“你來猜猜我是誰”“蘿卜蹲蹲蹲”等游戲,鼓勵幼兒和同伴們在游戲中一起商量各自所擔任的角色,表達自己對這個游戲玩法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不但保證了幼兒的聽說訓練,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尋寶游戲”中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聽老師或者同伴所描述的“寶藏”的線索等,線索里面有寶藏的特征、位置等,需要幼兒仔細傾聽,然后進行復述,根據線索來找到“寶藏”。通過開展游戲活動,幼兒知道了游戲要聽清游戲要求及玩法,幼兒在這樣的游戲環境中,在鍛煉了幼兒的主動傾聽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有意注意。
六、加強家園協作,鞏固幼兒傾聽的好習慣
任何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需要家園同步,形成教育合力。為此筆者充分利用家園天地、召開家長沙龍、個別進行交流及家教指導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傾聽的重要意義,同時給予家長們科學有效的指導。鼓勵家長在家可以讓孩子說說每天學到的本領,同時角色互換,讓孩子當“小老師”,把學到的兒歌、故事講給家長聽。與此同時,筆者也向家長們提出了具體的傾聽要求,例如:當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傾聽,同時要和孩子有眼神交流,對于孩子的表述,要給予正面回應。可以用肢體動作如點點頭、鼓鼓掌等,或一些面部表情如微笑、驚訝等,來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有在認真地聽;當你詢問孩子問題并且他在回答的時候,沒有特殊情況下盡量不要去打斷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對他們的尊重,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養成好習慣,不會隨意去打斷他人說話。家長們也受益匪淺,作為家長,首先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傾聽榜樣,在生活中要鞏固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讓幼兒真正地學會傾聽。
在將近一年的培養和實踐中,筆者巧妙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始終將傾聽目標貫穿于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讓幼兒的每次傾聽和表達活動都盡可能地在較為自然的環境中開展,并同時關注幼兒每次參與傾聽活動的過程。幼兒在各種各樣的游戲與活動中逐步培養并形成自己的傾聽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傾聽習慣需要經過多次反復強化才能形成,所以對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一定要堅持不懈!
【參考文獻】
[1]張萌,閻秋宇,韓威.幼兒教師傾聽的價值與策略[J].教育導刊,2014(12).
[2]時松,黎勇,李春會.幼兒園教學“傾聽”的缺失與重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01).
[3]王西平.傾聽: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重要的學習指導技能[J].北京教育,2006(0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