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新課標在中小學各階段、各學科教學實踐中發揮了重要導向作用,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計算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計算知識,而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對此,文章結合新課標內容,對現階段數學計算題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對于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效果提出相關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提升計算題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計算題;計算能力
作者簡介:李婷(1979—),女,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水洛學區李碾小學。
計算題教學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及其數學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質量的計算題教學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還能使學生學會合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然而,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刻意壓縮計算題教學時間,對計算題教學的重視不夠,導致其未能充分發揮教學價值。對此,教師需意識到計算題教學的重要性,針對現階段計算題教學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從而有效提升計算題教學效果。
一、新課標與計算題教學概述
(一)新課標概述
新課標是新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融合的產物,對于教學活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新課標不僅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更強調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協同優化,突出課程教學實踐的綜合性。與此同時,新課標推動了教學角色的轉變,教師不再占據教學主體地位,而是在教學實踐期間擔任輔助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通過教引導學生學,進而實現教與學的深度融合。新課標不僅注重推動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也關注教師的職業發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需主動優化課程教學活動,以新理念、新目標、新模式和新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實現職業發展的重要契機。簡而言之,新課標對中小學教師教學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促進師生在教學實踐期間實現共同成長。
(二)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概述
計算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點在于讓學生通過計算活動掌握計算技巧,提升計算能力,使學生能夠順利應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在數學習題解答過程中,學生通過審題判斷使用哪個知識點解答問題,而計算活動則關系到學生能否成功運用知識解答問題,因此,審題與計算屬于方法與行動的關系,兩者共同構成計算題解題過程,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計算題解題失誤。基于此,在計算題教學期間,教師應當從審題與計算兩方面入手,有效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二、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問題分析
(一)學生計算速度慢、準確率低
部分小學生計算速度較慢,在解答計算題時,需要比其他學生耗費更多的時間,另有部分學生答題正確率較低,導致計算題教學效果不理想。導致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較弱,審題能力不強,無法準確判斷應當使用哪一數學知識點解答問題,導致答題失誤。同時,如果選用的知識點有誤,學生就會在解題期間遇到重重障礙,這也是學生計算速度低的重要原因。二是學生計算能力不足。部分小學生數學基礎不佳,計算能力較弱,若計算過程具有一定復雜性,便容易出現計算失誤,而且部分學生的計算過程不規范,存在隨意化簡的情況,這也提高了學生計算失誤的概率,導致學生計算正確率降低。三是部分學生缺乏正確的計算習慣。正確的計算步驟應當是審題—判斷—選擇對應知識—計算—驗算,然而,在解題期間,部分學生缺乏驗算習慣,未能及時發現計算錯誤。
(二)計算題教學目標偏離,教學評價不全面
部分教師過于關注學生是否得出正確答案,忽視了學生審題能力、計算能力的發展情況,這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相偏離。同時,教學目標對教學評價產生重要影響,教學目標偏離會導致教學評價不夠全面,而且部分教師給出的教學評價缺乏有效性。例如,學生解題失誤,教師僅判斷答案的對錯,未準確指出學生錯在哪里,未能幫助學生明確反思方向,導致學生計算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困惑沒有及時解決,學習阻礙增加,學習興趣自然降低。
(三)計算題教學內容有待優化
教學內容對計算題教學活動具有直接影響。具體而言,學生之間的審題能力、計算能力、計算基礎存在一定差異,且不同學生在計算題教學期間存在不同的學習需求,但部分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難度統一,導致部分優秀學生能夠迅速完成計算題,而且計算準確率相對較高;但其他學生則容易在計算期間出現失誤,這打擊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此外,一些教師選擇直接給出算式的教法,教學內容缺乏生活性、趣味性,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未能主動參與計算題教學活動。
(四)計算題教學模式有待優化
部分教師在計算題教學期間習慣采取講授教學模式,過度主導課堂教學活動,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參與計算活動。教師若不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思考,一方面會導致計算題教學枯燥無味,另一方面則難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計算能力的發展。此外,部分教師傾向于通過題海戰術幫助學生提升計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不但沒有幫助學生提升計算能力,反而導致學生抵觸、排斥計算題教學,一些學生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五)忽視估算教學
在小學計算題教學期間,部分教師認為估算教學沒有意義,其容易導致學生將估算與精算混淆,或在一些精算題目中濫用估算,影響學生正常學習,阻礙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另有教師認為估算類題目在數學考試中占比相對少,因此一般不做重點講解。然而,估算是數學計算的一部分,也是學生需要具備的數學能力,忽視估算教學,會影響學生數學系統性知識體系的構建。
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計算能力與計算習慣
前文提及,部分學生在解答計算題期間出現解答速度慢、正確率低的情況,其原因在于學生審題能力、計算能力不足,而且缺乏良好的計算習慣。對此,教師應當從這三方面出發,幫助學生提升計算水平,順利解答數學問題。
一是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數學計算題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給出算式,另一種則是以應用題的形式呈現,學生需要閱讀題干,而后運用相關知識進行計算,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題干的過程中正確審題,明確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并仔細找出題目中的有效信息。在審題期間,教師需要提醒學生關注“而”“但是”“和”“或”等關鍵字詞,了解數學題干想要表達的含義,進而選擇對應的知識解答問題[1]。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審題期間將關鍵信息記錄在草稿紙上,而后根據關鍵信息更為清晰地理解題目,明確題目想要考查的知識內容,準確審題,為后續的計算活動做好準備。
二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能力是影響學生計算正確性和計算速度的關鍵因素,在計算題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明確算理和運算順序。例如,在四則運算題目中,學生需要先運算乘除部分,后運算加減部分;而在講解加法和乘法的分配率、結合律、交換律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運算規律,助力學生提升計算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傳授學生一些簡單的計算技巧,如在計算“19×99”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算式轉換為“19×(100-1)”,進而將算式化簡為“1900-19”,以幫助學生降低計算難度。
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在計算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明確計算步驟,即先審題,再判斷并選擇對應知識點,計算,最后驗算。教師需要培養學生驗算的習慣,在日常教學中規范學生的行為,并做好示范,讓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這也符合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以教帶學的要求。此外,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時明確驗算要求,讓學生結合作業答案進行驗算并留下痕跡,方便教師判斷學生的驗算是否正確、是否有效,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養成驗算的習慣。
(二)優化計算題教學目標與評價體系
教學目標對計算題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若教學目標側重結果,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學評價也會側重結果。對此,教師應當意識到學生的發展是多元化的,要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設置教學目標。從知識層面來看,教師應當在教學期間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掌握運算技巧,為學生提升運算水平奠定基礎。從思維與能力層面來看,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使學生能夠準確判斷運用哪些數學知識進行運算,同時,還要使學生形成化簡思維,主動化簡算式,降低計算難度。在情感認知層面,教師則需要幫助學生化解厭學情緒,激發其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使其愛上數學。
在調整教學目標后,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評價體系,一方面要對學生的計算題學習結果、解題表現進行診斷和評價,另一方面則要科學指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具體而言,計算題教學評價體系應當具備準確性、全面性和發展性。第一,教師要提升教學評價的精準性,力求評價準確、直指要害,以幫助學生認識計算失誤的原因,如審題失誤、公式運用失誤或計算失誤等[2]。第二,要提升教學評價的全面性,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掌握知識、是否得出正確的計算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是否實現計算能力、計算思維層面的發展。同時,如果學生在解答計算題期間能夠主動創新思路,即便最后失敗,教師也應對學生這種敢于創新并付諸實踐的精神予以肯定。第三,要給出發展性的教學評價。教師應當在評價時附上學習意見,如在通過教學評價指出學生審題能力不足,無法讀出題干中的有效信息的問題后,還要提示學生要認真讀題,細化讀題過程,整合題干有用信息,判斷題目考查的方向。
(三)優化計算題教學內容,重視估算教學
教師應當主動優化計算題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做到因材施教,設置合理的計算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開展計算活動,要求所有學生參與,算出答案[3]。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扎實,計算能力較強,可以在短時間內算出正確答案,此時,教師可以對題目進行變式處理,讓這部分學生繼續演算變式題目,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計算需求。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采取同樣的思路,給高學力學生增加定量的難度作業,讓其獲得新的發展。為了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計算題,讓學生參與計算游戲,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計算題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其在興趣的驅使下實現進步。
此外,估算教學應當受到重視,教師可以在計算題教學期間融入一些估算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快速計算的技巧。例如,在某題目中,學生需要比較49×19和1000的大小關系,此時,教師指出49<50,且19<20,故而49×19<50×20,而后者恰巧等于1000。相較于精算,估算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估算的運用場景,避免學生將估算和精算混淆。
(四)優化計算題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需要優化課程實施手段,主動打破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在計算題教學期間引入互動教學、問題教學等新模式,增強師生互動,以深入了解學生運算能力發展情況,并借用問題和互動溝通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計算思路[4]。例如,在問題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針對低年級小學生設置游戲化問題,實現寓教于樂;針對高年級小學生設置生活化問題,強化數學計算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再如,在互動教學期間,教師可結合教學要求創設互動情境,使學生更快進入學習狀態,在教師的引導下審題、計算、驗算。需要注意的是,創新計算題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對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之余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能夠做好教學反思,不斷提升計算題教學水平,進而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實現師生協同發展。
結語
計算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學生計算能力、計算思維發展及日后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現階段計算題教學期間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計算能力,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優化計算教學目標與評價,主動創新計算題教學內容,實現差異化教學,還要引入估算教學,并主動創新計算題教學模式,善用互動教學、問題教學提升計算題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李華.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8):95-97.
周指毅.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提升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93):91-93.
鄒麗娟.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2):42.
徐瑋.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有效性方法探究[J].讀寫算,20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