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芬
【摘 要】中國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國家,其無數代人積累沉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已然成為成為了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民族瑰寶,同時,這些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能夠得以延續的基礎所在。而對于小學語文課堂尤其是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來說,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得以發揮、體現,同時去促進語文課堂的展開,讓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很好的融入到農村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去,并能發揮其預期作用,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3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經濟的發展,當代農村小學的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已然不是過去的溫飽問題,而是家長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將精力重心很少放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的問題,而農村小學的學生教育方面的主要問題也更多的是缺乏足夠多的素質教育與人文教育。同時,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小學的教學過程中,也是能夠起到很有效的對于學生教育的具有素質性和科學性的提升的,這也符合了新課程背景下,教育部門對于教育事業的要求和理念的。對此,將優秀傳統文化穿插到農村小學課堂尤其是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農村的小學往往存在著基礎設施不夠多,學生平時涉獵面少等問題,同時農村小學往往存在著圖書館收藏少等問題,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基本是源自于老一輩人的口口相傳,這些條件的先知,往往會導致農學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固化,會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目的,且缺乏對于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的篩選性繼承,學生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時往往會受到長輩們封建迷信等思想的影響,從而導致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誤解和錯誤繼承。因此,尤其是對于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來說,在這個強調知識與文化素養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時代,要合理利用語文課堂所獨具的文化底蘊等特色,在課堂中將優秀傳統文化因素融入到教學中去。
而對于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來說,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在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對于語文教學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語文始終是一種由傳承而產生的學科,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知識是如何產生、演變,直接最終形成的,這對于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來說,是有著非常多的好處的。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巧用多媒體與數字化教學
對于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多媒體和數字化教學往往是新鮮的,是最能引起其直接興趣的教學手段。而利用多媒體和數字化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既顯示了傳統與科技的完美結合,又能讓學生很好的對于優秀 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通過多媒體和數字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對于優秀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進行挖掘和篩選,尤其是如今的網絡搜索功能的強大信息支持下,可以很容易找到與書本或者所教學內容相關聯的優秀傳統文化展現方式,這可以使得語文教學課堂更好的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學生在無形中接受來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強調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性
講故事,是小學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強調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性,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傳達優秀傳統文化所包含的思想,是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的一個不錯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學生對于課堂的注意力,同時在此過程中將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解構、分析給學生聽,讓學生能夠在對于教師所講故事產生印象的同時,深刻理解什么是優秀傳統文化、為什么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如何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等等。
另外,對于語文課堂來說,講故事這一形式,不僅僅是在對于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以故事為基礎的語文教學過程。故事也是語文學習中的一項內容,課本中很多文學作品,實則也就是一篇篇的故事,因此,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進行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方式,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教學方式。而教育在進行優秀文化故事的選擇和講述時,要注重其與學生的相關度,最好是能與課本知識達成關聯,從而做到從課本中來,到課本中去的課堂拓展教學的基本思路。且當學生能夠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記憶之后,這樣的記憶會促使他們講故事以自己的理解再向別人進行轉述、傳達,這可以很好的形成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可持續性的傳播與繼承。通過一個個精妙的故事,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并引導學生能夠對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繼承和發揚的狀態,從而實現優秀文化所蘊含的繼承這一特色的發揮。
(三)以情境化教學形式展開
情境化教學是新課程指標提出的一項具有革命性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通過情境化教學,可以既快又好的讓學生融入課堂,并通過課堂情境有所收獲。教學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情境化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語文教學特色和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盡量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以合理化的方式進行情境化教學的開展。
例如在古代詩歌的教學課程中是,學生有時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故事中的深義,此時就可以將古詩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所在,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以詩人的角度進行演繹、朗誦等形式,將學生代入到詩人當時所處的情境中去,讓詩歌所描繪的景象以一定的手段栩栩如生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了解并思考詩歌的內涵和意義,并體味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寓意等等,同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這樣的情境的創設添磚加瓦,讓學生能夠在感受情境創設的趣味過程的同時,對情境產生思考,從而更好的理解情境、理解詩歌、理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并為之后的學習形成助力。
再如,在對于學生進行文字教學的時候,學生偶爾會很難對漢字形成記憶和理解。這時就可以通過情境的方式,闡述該漢字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思想性,同時將漢字的源來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對漢字形成理解,并在具有趣味性的過程中形成熏陶,讓學生更加有效的接受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能加強學生對于漢字的理解,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漢字,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具有情境花的教學方式,既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學習,也能讓學生的學習得到更好的效果。而如何創設情境就需要教師對所要教學的內容,所要傳達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以及學生能接受什么樣的情境進行綜合理解和思考,只有合理化、趣味化的情境才能讓學生既能積極的參與到情境化教學中來,又能因為情境產生共鳴,進而作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的積極促進作用。
(四)完善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的缺乏是農村小學主要面臨的問題,如何通過各種手段,讓教學資源符合教學所需,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所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而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來說,教學的資源主要的需求是源自于具有文化性氣息的書籍和資料,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書籍與資料不再像傳統模式教學時那樣,需要依賴于紙質資料,現如今各種網絡資料參差不齊,對于教師而言,如何將有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料進行查閱、整合,然后融入到課堂中來,是完善教學資源的主要工作。
同時,資源并不一定是物質化的,要注重學生周圍資源的利用,農村小學相對于城市小學來說也不一定是處于劣勢資源狀態的,農村是有著很多城市中所很少能感觸到的資源的。對于這樣的資源的發掘,就需要教師能夠對于學生生活、多校園所處的環境進行分析和思考,用獨具慧眼的方式去尋得能夠利用到在語文課堂中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諸如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獨特的人文主義資源,乃至可能存在的農村特色風景資源,將這些資源以靈光乍現的方式加以加工和處理,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就在自己的身邊可以被發掘,從而引導學生自己也更加主動的去參與到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掘中去,同時增加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進而可以更好的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活動。
(五)注重學生間的交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學生也是多元量,學生的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應只體現在某一或者某幾個學生的身上,而是需要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其中來。而保證學生學習的整體性主體地位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習小組的建立。通過建立學生的學習小組,從而讓學生有交流平臺的依托,讓學生可以更好的進行學習。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的分組學習,必須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讓學生形成優勢互補的學習團體,讓學習小組的組建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以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學習為目的的學習小組的建立,必須讓學生明白學習小組應當起到的作用。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對于其所了解的優秀傳統文化交流,既要滿足對于文化了解的正確性,也要滿足學生間的交流的積極主動性。通過各種諸如小組討論、小組合作演繹、小組間互動形式的各類小組活動,讓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變為動態的,可傳遞性的,以小組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基礎上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和學習質量,講學習與學生友誼相結合,形成共同發展,共同促進的良性學習環境。
同時,在組建學生以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學習為目的的學習小組時,要注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保證每個學習小組都能有一個或多個可以調動氣氛的學生,讓小組的組建可以形成能動性和團聚性,并以此基礎上,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配合教學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以團隊榮譽和團隊精神為主導,讓學生既能學習知識,又能學會怎樣與同學與朋友進行相處、合作,讓學生在說活知識和教育的同時,能夠成為一個具有團隊精神的人,并未其未來的學習、生活、乃至工作都打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最后,在組建學生以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學習為目的的學習小組時,要注重各類平臺的運用,諸如小組畫報、小組評分乃至基于網絡的小組群里的運用,要讓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進行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還要能夠拓展學生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能夠將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作為任務式的機制式的學習,而是要能夠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落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呼吁學生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優秀傳統文化繼承有所實踐的同時,要讓學生明白,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并不是某個或者某些人的責任,而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所必須擔負起的責任,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這也是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的意義所在。
三、結語
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所得以存在和延續的根本所在,尤其對于我們中國這么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來說,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我們的文明能夠如此源遠流長的根本所在。而對于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來說,講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與語文課堂的融合,既是為了提升語文課堂學習的質量,也是為了保證教學中育人的教學理念,更是具有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的重大舉措。而對于這樣一個重大的責任性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活動,是離不開每一個教職人員的共同努力的,因此,在如此任重而道遠的背景下,必須牢牢把握時代的動向和先進的教學理念,以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應對教學過程,從而達成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參考文獻:
[1]范翠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19(3).
[2]樊小平.淺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寄宿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J].試題與研究,2022(20).
[3]宋文平.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與傳承[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2(4).
[4]高露.淺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3).
[5]蔡曉琳.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A].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21.
[6]張清.核心素養下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12).
[7]孫莉莎.淺談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融合策略[J].新課程(上),2019(1).
[8]張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7).
基金項目:本文系臨夏州教育科學規劃2019年度規劃課題“仿寫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應用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LX[22019]GH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