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幫海(1978~),男,漢族,貴州興仁人,興仁市大山鎮金盾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度推進和不斷加快,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夠促進自身教育教學理念的有效轉變,對原有課堂教學方式做出優化和創新;另一方面要給予學生教學主體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就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而言,其較為抽象,缺乏具象化,在這樣的教育教學背景下,需要教師積極對原有教學方法做出優化和創新,采取更具實效性的方式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而游戲教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出的,它是一種促進各個教學環節趣味性提升的教學模式。由此,文章主要圍繞著趣味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展開了論述,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趣味游戲;小學數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9-0090-05
一、 引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也要積極響應相關理念,促進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以及教學模式的優化。在這樣的教育發展形勢下,以趣味游戲作為依托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且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通過游戲和數學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教師能夠依托游戲這個載體,在課堂當中和學生展開有效互動,更好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且,趣味游戲和教學內容的深度結合,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這個年齡段學生獨有的好奇心理,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為趣味化的同時,能夠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最為關鍵的是,游戲化教學模式能夠給予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最大的尊重,使得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被充分激發和調動,進而引導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究和思考數學知識,以此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有效掌握,讓數學課堂更具成效,最終助力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力開展。
二、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當中趣味游戲融入的價值意蘊分析
(一)有利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有效調動
就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由于自身各方面認知能力還尚未成熟,這就使得其在課堂當中無法長時間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當中依然采用“照本宣科”這類教學方式,會使得學生感到數學的學習索然無味。基于此,為了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師就可以通過趣味游戲在其中的融入,提高師生互動教與學的質量。這是因為趣味游戲活動能夠滿足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需求,在更好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以更為主動的姿態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當中,讓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得到顯著提升。除了上述所言,通過趣味游戲在課堂當中的實施,即使學習層次不盡相同的學生都能夠非常積極地參與到其中,讓教學活動的開展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并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能夠通過學生在游戲當中的表現和反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準確和全面的把握,從而在之后的教學當中制訂更具針對性的分層教學內容,以此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顯著的作用和價值。
(二)能夠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更為活躍,以此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化發展
數學知識相對其他學科的內容而言,抽象性更強,并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也有著一定的要求,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存在著一定的畏難心理。如果教師在課堂當中仍然采取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很難對數學抽象知識有著深入的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數學課堂整體氛圍就會非常沉悶。并且,在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關注通過“教材內容”“題海戰術”以及各種問題,甚至各種難題,來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就這樣的教學方式而言,抽象化水平比較高,并且非常不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僅使得課堂整體氛圍非常地緊張,而且對學生無論是能力的提升,還是素養的深化發展都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但是,通過趣味游戲在數學課堂當中的融入,能夠使得整體課堂氛圍在游戲的帶動下變得更為輕松,進而使得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環境當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有效掌握,真正做到“在玩耍當中學習”“在學習當中玩耍”。通過趣味游戲活動,也能夠使得學生整體思維變得更為活躍,學生各方面的感官在游戲的“刺激”下也會變得更為敏銳,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學到數學知識,還能夠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發展,在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
(三)能夠深化學生合作意識能力的發展,促進課堂成效得到顯著提升
在趣味游戲當中,合作學習是經常運用到的方式。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合作游戲活動,使得學生在相互有效配合當中,共同完成游戲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在充分彰顯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和調動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主動性,實現對數學知識的主動接受,在自主探究當中積累更多的數學學習經驗,在深化自身數學學習能力發展的同時,促進自身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讓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具有實效性。
三、 趣味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的運用原則
首先,教師組織活動需要遵循適度原則。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趣味游戲并不是隨意運用的,而是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對其展開合理的設計和有機的融入,以此為趣味游戲教學價值的發揮提供保障。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游戲活動,并且在恰當的時間節點開展,以此確保趣味游戲的價值意蘊能夠在數學課堂當中得到彰顯。其次,要給予學生教學主體地位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學生才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教師在深刻領悟該內涵的基礎上,需要圍繞著學生主體對游戲活動進行設計,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在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同時,確保游戲活動的科學性得到體現。在開展趣味游戲的過程當中,并不是說教師就完全放手不管,任由學生發揮,而是要做好游戲全過程的實施和監督工作,及時解決學生在游戲當中遇到的難題,并且給予建設性的指導和建議,這樣才能夠確保游戲活動滲透數學知識的目的有機達成,確保游戲教學的作用和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四、 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當中運用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自身在教學觀念方面有待轉變,缺乏對教育游戲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大多數的小學數學教師受到來自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導致其在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以提升學生成績為目標,這就使得其在實際教學中過多應用“填鴨式教學”“刷題”等教學方式,這樣的方式完全背離了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抵觸心理。并且,教師自身并沒有對教育游戲的內涵展開深入的挖掘,自身對游戲教育觀念也缺乏清晰的認知,認為游戲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學活動偏離主題,難以實現教學目標。加上,游戲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在課前花費額外的時間進行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作負擔,使得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游戲教學活動無法得到有效開展。
(二)游戲活動的設計缺乏足夠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
新課程改革確立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規定教師在游戲教學活動當中,應該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同時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科學合理設計游戲方案。于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游戲的運用而言,教師并沒有深入研讀新課標當中的相關要求,沒有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對游戲教學展開科學合理的設計,這就使得游戲活動開展的總體目標不夠清晰,難以充分彰顯游戲教學的價值。與此同時,在開展游戲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缺乏對學生的認識規律性、邏輯思維特性、知識水準、個人愛好等方面的關注和重視,這樣會顯著影響到游戲活動在課堂開展過程當中的實際實施效果。除了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游戲活動,就游戲活動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的運用而言,教師在設計游戲的時候,沒有對游戲背后的價值意蘊展開深入分析,沒有重視游戲對學生的啟發價值,過度重視游戲的挑戰性,導致游戲活動存在著過度開發的情況,這樣游戲的教育價值難以充分發揮出來。
(三)學生自身游戲參與意識有待增強
這種參與意識的缺失,一方面體現在教師忽視了學生在游戲活動當中主體地位的突出和彰顯;另一方面,沒有讓學生在游戲活動設計當中發揮作用,這就使得學生自身對課堂教學活動缺乏足夠的參與意識。就游戲教學活動的開展而言,往往都是教師自身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學生沒有參與到游戲環節的優化、游戲規則的制訂過程中來,造成學生游戲參與程度降低的同時,也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且,在游戲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都是教師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參與,但是教師個人的精力往往比較有限,這就導致在游戲開展的過程當中,難以準確地掌握全體學生的情況,使得學生在游戲當中缺乏較強的參與感,難以體現出小學數學教育游戲的優勢所在。
五、 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分析
(一)運用游戲進行課前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
就課堂導入環節而言,在整個教學活動當中占據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直接決定著課堂整體成效性。基于此,為了促進課程實效性的顯著提升,對教師而言,需要給予課堂導入環節足夠的重視和關注,積極革新和優化課前導入方式,在更好集中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的同時,促進學生以更為積極和主動的姿態參與到后續的學習當中。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環節將其與游戲結合,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游戲教學的優勢和作用,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快速地在課堂上集中。并且,以游戲的方式進行課前導入,學生不僅不會抵觸教學活動,反而會積極主動地參加游戲并愉快地玩耍,在玩耍當中深化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比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當中關于“余數”相關知識點的同時,為了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清楚地理解“余數”這一較為抽象的概念,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聽數字抱團”的游戲:首先在班級中間騰出一片空地,然后隨機抽取班級當中的7個學生,接著教師喊出數字口令,學生在聽到數字口令之后,要按照和數字相對應的人數抱在一起,比如教師喊出“2”,學生就需要兩個人抱團,在兩兩抱團成功之后,此時就會多出一個學生沒有組團成功,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寫“7÷2=3……1”,將“1”用紅色粉筆著重圈出,這就是多出來的“余數”。通過這樣的方式,“余數”就變得不再是抽象的,而是以更為具象的形式呈現出來,形成對余數更為清晰的認知,以此為后續余數相關知識的講解做好鋪墊。通過將游戲活動和課前導入環節進行有機的融合,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當中快速集中,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夠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深刻記憶,為后續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創設游戲活動情境,促進課堂教學成效性提升
在游戲教學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新更為生動,也更為直觀的游戲教學情境,在營造更為愉悅良好課堂氛圍的同時,能夠真正實現學生在玩耍當中學習、在學習當中玩耍,將寓教于樂的理念有力地在課堂當中踐行。為了更好地創設游戲教學情境,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情境素材的收集工作,比如相關的圖像、音頻、動畫或者視頻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游戲當中體驗數學知識中的樂趣所在,也讓課堂教學更具成效性。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和價值,將其和教育游戲深度結合,使得學生在游戲體驗和參與的過程當中,實現對知識的深度思考。比如,在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相關內容展開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來創設相關的游戲情境:首先,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示現實生活當中經常見到的平行四邊形圖案,像“升降架”“伸縮晾衣架”等,使得學生在貼近生活的情境當中,更好地激起自己內心參與數學學習的欲望。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圖案,引導學生自主嘗試操作將屏幕上的圖案進行組合操作,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每位學生只有一次操作的機會,直接拼不出來或者拼失敗,就算游戲結束。通過運用多媒體創設游戲情境,使得游戲活動的開展更加具有靈活性,并且也讓游戲操作的空間有了更為多樣化的選擇,能夠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當中,對知識深入理解的同時,讓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也讓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和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又比如,在對《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部分內容展開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變換以多媒體動態的形式進行呈現,接著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一個圖像旋轉后會是怎樣的?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是旋轉的?”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當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平移、旋轉、軸對稱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pose比拼”的游戲活動,在多媒體屏幕上給出人物照片,學生要根據照片,做出“平移、旋轉、軸對稱”的動作,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動作進行記錄,在課后制作成圖片或者視頻發送給學生,在更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后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總而言之,通過結合教學內容,創設與之相關的游戲活動情境,能夠使得學生在生動、具象的情境當中感知游戲學習的樂趣,將寓教于樂相關理念在課堂當中有力踐行,以此促進課堂成效性的顯著提升。
(三)注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分層游戲
在開展游戲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對教師而言,需要給予學生教學主體地位足夠的關注和重視。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也要深刻認識到每位學生無論是其成長環境,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都是存在著顯著差異性的,在這種情況下游戲教學活動設計和開展就需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以此促進教育全面性的有效實現。在進行分層游戲設計的時候,教師需要明確班級當中各個學習層次的游戲學習目標,比如針對數學基礎非常薄弱的學困生而言,游戲活動的開展要幫助其提升數學學習興趣,更好地鞏固數學知識;對班級當中成績優異的學生而言,游戲活動的開展主要是拓寬數學知識視野,深化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開展分層游戲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能夠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有著客觀的把控,動態掌握學生的實際學情,這樣才能夠確保分層游戲活動的價值和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比如,在教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數字闖關”游戲活動,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闖關”的難度也要有所區分。對班級當中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適當降低難度,設計一些比較小數值的加法、減法,像25+15=?這些非常基礎的內容,確保這個層次的學生能夠順利參與其中,幫助其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對班級當中數學成績優異和基礎牢固的學生,“闖關”的難度就可以適當的提升,設置像103+256=?這類題目。通過設計分層化游戲活動,能夠使得班級當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游戲活動當中,同時結合學生實際學情設計難度不同的內容,既能夠幫助學困生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也能夠給予成績優異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和發展。
(四)健全游戲評價機制,深化能力發展
教學活動開展當中,就教學評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加強課堂互動的有效途徑。這是因為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學習當中存在的不足,教師也能夠通過學生的反饋對自身教學內容做出科學的調整和優化。并且,基于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更加關注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養的發展,這就更加需要教師從多個維度依次開展評價。基于上述所言,教師就可以在評價當中有機融入趣味游戲活動,在創新和突破原有教學評價方式的同時,讓教學評價更具成效性。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我是小老師”的游戲,引導學生相互展開評價,這樣能夠使得學生收獲來自同齡人的評價,在評價他人優點的同時,也能夠認識到自身在學習當中存在的不足,進而在之后的學習當中更具針對性做出改進。通過創新教學評價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在更為多元化的評價當中,實現對自身更為全面的認識,在明確自身優點的同時,也能夠客觀看待自身的缺點,進而在之后的學習當中,具有更為明晰的目標和方向,最終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養。
(五)提升教師專業化能力,發揮游戲的作用
除了以上所言,為了促進游戲教學的價值和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教師也要注重自身教學專業素養與技能的強化,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教育游戲的開展。首先,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利用課下時間研究游戲教學的理論,夯實自身的知識基礎,從而積極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與游戲設計能力,確保能夠將相關理念在課堂教學當中展開靈活運用。其次,對教師而言,在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當中,需要明晰自身的角色,不能夠完全置身事外,在其中引導與榜樣作用亦不能忽略。當學生游戲無法進行下去的時候,恰當介入游戲環節也是非常關鍵的,引導學生關注游戲重點,必要時采取師生協作的方式完成游戲,提升游戲開展的整體流暢度,確保游戲教學活動的價值意蘊得到充分的彰顯。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程深度改革和快速推進的背景下,之前的課堂教學方式和當下新課改相關要求完全背離,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積極革新和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將游戲教學有機融入課堂當中,在充盈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有力踐行寓教于樂相關理念,讓學生在玩耍當中深化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讓小學課堂成效性顯著得到提升的同時,為教學改革工作的進行提供更有力的助推。
參考文獻:
[1]孫鳳霞.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數學游戲化課堂:“傷腦筋12塊”分級課程實施與評價[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22(6):34-35.
[2]張露,胡若楠,曾嘉靈,等.如何設計科學、有效、有趣的教育游戲:學習科學跨學科視角下的數學游戲設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10):70-76.
[3]于萍.在數學游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考力:以“瘋狂對對碰”一課為例[J].小學教學:數學版,2022(6):8-10.
[4]黃麗純,易思妍.初中數學游戲立體化教材的有效性研究:以提升初中生的數學學科認同感為切入點[J].中學數學研究(下半月),2021(5):44-47.
[5]呂玲.數學游戲助力“大單元”知識整理與復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整理復習》案例及反思[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21(1):15-18.
[6]尤麗潔.小學數學游戲化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科學評價展個性,通關護照伴成長[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21(19):54-55.
[7]張程.“教學做合一”的小學數學游戲課教學探析:以“擲骰子游戲”教學為例[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22(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