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余津珍(1975~),女,漢族,福建南安人,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實驗中學,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成績的兩極分化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英語教學的難度,學困生的數量也會有所增加,降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會影響教師上課的教學氛圍。新課改強調,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共同進步,但學困生的存在與該要求極為不符。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7-0077-05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必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實時關注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把英語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標尺,盡量避免強弱分化明顯的情況發(fā)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及時疏導學生的情緒,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予以支持和幫助,由淺入深地引領學生逐步跟上循序漸進的整體學習節(jié)奏,幫助他們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提高英語學習興趣,讓他們從此愛上英語。
一、 初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意義
新課改的持續(xù)深入,“雙減”政策的頒布實施,全體教職工達成一致共識,即及時關注每一個學生,深入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以生為本是素質教育的中心教育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確保他們能獲得全面的發(fā)展,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學困生的轉化,而這也逐漸成為素質教育全面落實與提高教育質量過程中的主要課題,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 影響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的因素
(一)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
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由其英語基礎來決定。很多學生自身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影響學習信心,最終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大多由興趣所決定,興趣越低,就越缺乏學習動力,慢慢就會跟不上其他同學的腳步。當跟不上整體的學習節(jié)奏時,這些落在后面的學生就成為學困生。隨著英語學習難度的不斷提升,落后的學生也會逐漸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學習動力逐漸降低,很難轉化成學優(yōu)生。由此可見,學習動力會對學困生的轉化產生直接的影響。
(二)缺乏學習英語的方法
大多數學困生的英語學習信心和興趣較為低下,所以教師雖然傳授了學習方法他們卻不敢或不愿意去嘗試,最終不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困生學習方法的不當運用,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課業(yè)負擔,與學優(yōu)生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從而產生自卑心理,不愿再繼續(xù)學習英語。甚至還有學困生抵觸學習英語,不愿意再學習更多學習方法,相應的學習任務也就無法完成。
(三)轉化工作流于形式
初中英語教師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在教學中積極開展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但有教師認為,少數幾個學困生并不會對班級學習質量造成影響,因而忽視了對學困生的關注,使得轉化工作流于形式。也有部分教師由于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格外重視學優(yōu)生,不僅忽視了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甚至還會在轉化工作中使用嚴厲的語言和帶有批判性質的行為,阻礙學困生的轉化。
(四)教師的轉化能力有待提高
教師的教學效率與質量受其教學方式及理念的直接影響。教師對轉化工作理解得不夠透徹,對學困生的轉化能力也會降低,不僅會影響轉化工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順利進行,還會增加轉化難度,降低轉化工作的效率。
三、 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的有效策略
(一)關注學困生,激活學習動力
部分教師認為,應該在課堂上開展轉化學困生的工作,注重與他們之間的互動,課后就沒必要再與學困生去溝通交流。其實,學困生的英語水平一般,教師在課堂上關注他們,并與其進行英語交流,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影響轉化工作的順利進行。教師只有對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在課后多幫助他們適應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并把這些課后的互動內容合理融入課堂教學當中,有利于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習動力。
以Unit 7 Food festival的教學為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Id like hamburger(我想吃漢堡)”為主題,了解學生前一天或當天的飲食情況,并就飲食與飲食習慣和學生進行交流,以此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教師也可以在設計教學導入時,融入與學生交流時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想要與教師交流互動的熱情,從而喜歡上與教師交流。教師通過在課前與學生分享自己喜歡吃的零食,提出問題“What kind of snacks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to eat?”讓學生回答,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然后,教師再給學生講述自己喜歡的食物,并鼓勵他們用英語介紹自己喜歡的食物。之后,借助網絡搜尋學生喜歡的食物的圖片,在此基礎上通過師生互動導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活學困生的學習動力。
(二)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
要想轉化學困生,首先就要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大多數學困生在日常學習中,學習自主性普遍都很低,學習知識的興趣嚴重不足。為了提高學困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日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滿足學困生的學習需求,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嘗試創(chuàng)設有趣的、吸引力較強的情境作為新課導入,通過情景模擬,促使學困生主動學習知識。在課堂上,教師通過猜謎語、做游戲等趣味性的方式,有效地激發(fā)學困生參與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當學困生在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卡殼”的情況時,教師需要適當地給予一些提示,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本次的學習任務,使其更好地投入知識學習活動中。
以Unit 1 Playing sports的學習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我要去踢足球)”為話題,引領學生將所學過的運動項目名稱都復習一遍。在這一過程中,為了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適當篩選一些與運動有關的圖片,讓他們猜測圖片中的人物正在進行什么運動。如,出示一張?zhí)咦闱虻膱D片,并提問:“Do you know what theyre doing?(你知道他們在做什么嗎?)”以此鼓勵學困生根據圖片內容,主動表達出自己的理解。有學困生回答:“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他們在踢足球。)”然后,教師再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詢問道:“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你喜歡踢足球嗎?)”以此調動學困生參與話題討論活動的積極性。之后,教師再展示學生打乒乓球的圖片,并提出相關問題。當學困生在這一過程中“卡殼”時,教師可以從旁輔助他們進行回答,并由此導入本節(jié)課的新單詞之一“Table tennis(乒乓球)”,以此幫助他們順利進入新詞訓練環(huán)節(jié)。這種借助圖片導入新課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有效性,促進個體的發(fā)展。
(三)教學方法多樣,培養(yǎng)學習自信
1. 游戲教學
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根據學困生的興趣,設置一些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他們不再討厭英語學習,并從中發(fā)現(xiàn)學習英語知識的樂趣。這樣的教學方式會更具針對性。
在“Unit 7 Food festival”中,涉及了很多關于食物的單詞,如曲奇餅干(cookies)、蔬菜沙拉(salad)、壽司(sushi)、面條(noodle)、海鮮(seafood)等。這些都是本單元需要學習的主要單詞,因此教師在本單元的教學結束之后,適時引入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深化記憶的小游戲。提前讓學生背誦一些關于食物的英語單詞,告知他們本單元的學習結束之后,會以小游戲的形式讓大家進行PK。在游戲中,學生兩兩一組,寫出或大聲說出自己記憶的食物單詞。如果下一組所講出的食物名稱與上一組的單詞出現(xiàn)重復,則需要畫掉重復的部分,最后哪個小組背誦的單詞最多,哪個小組獲勝。這樣在課堂學習中引入競爭機制的形式,不僅能有效加深學困生對所學單詞的記憶,還能在趣味學習中提高學習興趣。
2. 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學習動力
在今天的信息時代,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空間,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英語學習中,單詞是其素材庫中的基本單位,而學困生的詞匯量少之又少,甚至還有讀不準、記不住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合理運用碎片時間進行單詞記憶,可以通過摘抄單詞加深記憶,也可以借助App軟件中的闖關、錄音以及測試等功能自主學習單詞,如不背單詞、百詞斬、英語趣配音等App軟件,既能提高學生的單詞學習興趣,又能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記憶單詞的習慣。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在運用多媒體以圖片或音頻的形式呈現(xiàn)單詞時,把游戲、競賽等元素融入其中,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幫助學生學習英語詞匯和對話,提高學習動力的同時,還能增強單詞的記憶效果。例如,在教學“Unit 7 The birthday party”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了解班內學生的生日情況,并用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英文版的生日歌(Happy Birthday),師生一起歌唱。簡單又熟悉的歌詞,很快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堂學習氛圍也在音樂的渲染下變得更加輕松、活潑,單詞birthday(生日)也由此引出。之后,教師帶領班內學生一起為最近要過生日的同學唱生日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再播放英文的月份歌,結合月份日歷,帶領學困生一起學習相應的月份單詞,提問:“What month is your birthday? Do you know how to say it in English?”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說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并舉例示范英文年份如何表達,指導他們的學習。接著,要求學生在各小組內相互分享自己的出生日期,并運用所學新單詞和句型進行相互問答。be born的用法由此引出,提問“When were you born?”幫助學困生深入理解的同時,引導他們回答問題:“I was born in+月份。”以此幫助他們初步掌握如何詢問和回答生日,加深對月份名稱的掌握,并一起總結其中的規(guī)律。
3. 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表達自信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困生并不是沒有任何閃光點,如學生A記憶力強,學生B分析能力好,學生C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只是在整體的英語學習能力上稍微落后于其他的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不僅能充分發(fā)揮這些學生的優(yōu)勢,還能更好地彌補他們的短板。但是,很多學困生害怕因為單詞發(fā)音不標準或錯誤的句式表達,引起其他同學的嘲笑而不愿意開口說英語。且早讀課上也是默不作聲,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他們的表達自信。基于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指定人員帶著學困生一起讀,讓每個學困生都能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久而久之,開口表達的自信也會逐漸提高。
“Unit 1 Playing sports”中講述了NBA(美國籃球協(xié)會)的成立過程。其實,很多學生都很喜歡運動,尤其是男生,對籃球運動更是興趣濃厚,但由于文章中的陌生詞匯較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難度。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困生在閱讀中感知籃球運動的樂趣。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組長領讀,其他同學跟讀,然后再各小組成員分句朗讀,每人一句,輪流展示。長期堅持,學困生逐漸敢于開口講英語了。通過在合作學習中的逐步深化,學困生的表達也隨之不斷進步,自信自然也會不斷增強。
4. 設計分層提問,提高課堂參與度
在課堂上進行分層提問,有助于學困生的思維發(fā)散,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學生的個體差異納入考慮范圍,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難度適中的課堂問題,通過這種分層提問的方式照顧到每一個學困生,向他們提出問題,促使他們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增加相關知識的積累量。在分層提問中,當學困生回答出正確答案后,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用“Good”“Very good”等簡單的語言予以表揚,以此促使他們的學習不再是自由散漫的狀態(tài),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完成課業(yè)任務,加快“脫困”的進程。
在“Unit 2 Keeping healthy”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引領學生學習有關食物和健康的內容。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食物圖片,如糖果(Candy)、冰淇淋(Ice cream)、卷心菜(Cabbage)、草莓(Strawberries)等。當學生掌握這些單詞之后,教師再針對學困生提出問題:“What do you like to eat?(你喜歡吃什么呢?)”學困生面對這樣簡單的問題,很快就能回答出:“I like eating candy.(我喜歡吃糖果。)”另外,教師還可以給中高層的學生提出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如“Do you often eat vegetables and fruits?(你經常吃蔬菜和水果嗎?)”讓他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由回答。通過分層提問方式的運用,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促使他們通過思考問題加深對課堂所學內容的掌握。
(四)創(chuàng)設英語角,鼓勵表達交流
環(huán)境是教育資源中的必備元素之一,而創(chuàng)設英語角的目的,就是提供一個生動有趣而又簡單的英語表達環(huán)境,讓學生有更多動口和動手的實踐機會,促使他們通過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學習英語,進而全面提高英語綜合能力。交流氛圍的輕松、愉悅,讓學生更樂于進行英語口語交際,學困生也能輕松參與,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教師可以“How can we be good learners?”為主題,引導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以英語角的形式組織一次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分享自己掌握的或知道的好的學習方法。要求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盡量使用英語發(fā)表看法,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直接用中文表達,也可以鼓勵他們盡可能地使用英語回答,可以在中間穿插中文,有利于調動學困生參與主題交流活動的積極性。同時,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富有趣味的小游戲,把一些好的學習方法融入游戲當中,以此激活學生對英語口語的學習興趣,學困生也會在寓教于樂的環(huán)境中,大膽開口說英語,學習其他同學的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大家相互借鑒,共同進步。
(五)傳授學習方法,增強學習信心
學困生由于學習方法使用不當、缺乏自主學習的信心,害怕自主學習。這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就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并根據他們的自學成果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而如果學困生沒有進行自主學習,就無法及時跟上教師教學的進度,從而影響轉化效果。基于此,英語教師在轉化學困生時,可以傳授給他們學習方法,幫助他們獲得成功的自主學習的體驗,進而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信心,促使他們敢于進行自主學習,達到轉化目的。
以“Topic 1 I would rather watch sports shows than those ones.”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問學生相關的問題,并要求他們在課上回答,以此促使他們主動進行新課預習,有利于自學意識的養(yǎng)成,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對此,教師在課前可以向學生提問:“What TV programs do you know? Which TV program do you like best?”要求學生在課上進行回答。為了更好地回答教師的提問,學生會主動去探究問題,這一探究過程就是對本單元知識的預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困生大膽回答問題,盡量給予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然后,引導學困生按照順序學習本單元的知識,幫助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預習思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教師所講知識大多都在課前進行了探究,促進自學意識的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
(六)注重互聯(lián)網運用,強化資源運用
首先,實現(xiàn)在線實時指導。在指導學困生方面,如果教師或班級中英語能力較好、學科綜合能力強的學生及時、認真地指導他們,及時幫他們解決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拓展他們思維的同時,監(jiān)督他們的課后學習情況,這樣才能促進學困生的積極轉化。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在線英語學習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線對學生進行實時指導。當學困生在預習或復習過程中遇到無法自主解決的難題時,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將難題發(fā)布到班級在線學習平臺上,由教師或其他同學予以解答。為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幫扶學困生的學習過程,充分體現(xiàn)他們的主體性,教師可以設立搶答機制,誰能成功搶答并正確解決出學困生所提出的問題,便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這樣,不僅能夠及時解決學困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能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來自班級的溫暖,從而逐步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實現(xiàn)學困生的積極轉化。
其次,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困生的實際學情,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適合他們學習的英語材料,如聽力和詞匯的強化訓練、課外閱讀等相關材料,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例如,在學習由“take”構成的英語短語時,學困生很難透徹地理解語義,經常會在運用過程中“張冠李戴”。基于此,筆者特別收集了一些由“take”構成的英語短語學習資源,如“take away(拿走,奪走)”“take off(起飛,脫下)”“take up(學著做,開始做)”“take on(呈現(xiàn),承擔)”等。
總之,對初中英語學困生的幫助和轉化,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更需要教師保持更多的耐心與愛心,給予每一個學困生充分的尊重,消除他們的自卑和畏難心理,從而獲得他們的尊重與配合。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學會“對癥下藥”,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實際學習水平,實時調整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激活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積極參與課堂,實現(xiàn)自我提升。
參考文獻:
[1]續(xù)建銳.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家長,2022(30):186-188.
[2]陳曉紅.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研究——基于儀征市D中學學生調查與分析[J].英語廣場,2022(21):124-127.
[3]湯艷平.芻議初中英語學困生問題成因及轉化途徑[J].英語廣場,2021(18):128-130.
[4]李邦治.初中英語學困生學習困難影響因素及轉化對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21.
[5]淺談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的“三步走”[C]∥2020年教育創(chuàng)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2020:212-213.
[6]李敏.初中英語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在認知風格和學習策略上的相關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