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玨



【摘 要】以往的小學英語偏重于單課教學,造成一線教師全局觀相對薄弱,不利于學生形成系統化、結構化的單元知識鏈條。文章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 Road safety的教學為例,立足于教材的研讀、整合和優化,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設計單元分課時話題、構建課堂整體教學體系,系統闡述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目標引領 小學英語 單元整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2-85-03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本身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但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會把英語教學變成單一模塊教學,如語音教學、詞匯教學和語法教學,并以此作為獨立內容進行教授。這導致了英語教學缺乏完整性,英語作為語言學科也失去了語言真實性。因此,有必要展開整體教學。而單元作為英語學科最重要的構成模塊,在教學中緊扣單元主題,挖掘和建立板塊間的聯系,不僅有助于單元知識點更具連貫性和統一性,而且更有助于教師整體解讀教學內容,從而整體設計教學環節,進而有效提高教學實效。
一、解讀課程標準,梳理教材,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英語課程必須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可見,在單元教學之前,設計好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尤為關鍵。對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可以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從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四個方面來展開。
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 Road safety單元為例,該單元圍繞“行路安全”這一主題,通過詳細展示行路規則和交通安全知識,鼓勵和引導學生樹立安全意識。該單元主題與學生實際生活關系密切,學生對一些交通規則也比較熟悉,屬于師生都比較樂于教與學的內容。
通過梳理教材發現,Story time、Fun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和Cartoon time這五個板塊都是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了解道路安全法規及安全行路指南;Grammar time和Checkout time側重于讓學生學習情態動詞must及其否定形式mustn't的用法,再對比區分can和can't,并嘗試學習如何運用情態動詞進行規則制訂。因此,基于課程標準、教材及學情,對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可以根據語言知識與技能、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四個方面來設計(見表1)。
分析與思考: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在于“整體”,沒有了“整體”,單元教學也就失去了核心。因此,單元整體目標的設定,應從整體性著手,在充分考慮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做到兼顧系統性、準確性和全面性。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教材,全面把握教材,整體優化教材,讓教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宏觀,認真解讀課程標準,精心梳理教材;再從細節入手,著眼微觀,充分把握好每一課、每一單元,進而到整本教材,扎扎實實地逐步構建起整個教學階段的整體知識體系,才能真正設計出正確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為整體教學打好根基。
二、結合目標,整合教材,設計單元分課時話題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的取舍和調整。”對于如何通過教材編排,將總目標細化落實到各個課時;如何結合分課時目標,通過教材內容合理增刪安排教學內容;如何依托教材整合,使分課時目標和分課時教學內容既有聯系又有遞進等,譯林版教材很好地解決了以上問題,它為教師提供了模塊化、可塑性較強的基礎素材。該教材每單元都設立了Story time、Fun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和Cartoon time等板塊,板塊功能清晰,教學針對性極強,且重點十分突出,有利于教師根據學情開展教材調整與整合。
在Unit 4 Road safety單元,除了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是有具體情境的綜合教學,其他板塊都是偏向關于情態動詞這一語言技能的訓練,且各板塊之間重復內容較多。如果按照既定的板塊內容逐一教學,或者簡單地以了解不同交通規則作為各課時目標,課堂就會顯得比較枯燥無趣,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整個單元教學缺乏層次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立足文本素材,圍繞單元主題和單元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了四個分課時話題,并根據話題進行了教學板塊的整合(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教學由原本單一的話題Road safety細化成To be a good pedestrian、To be a good driver、To be a good road safety guard和To be a good rule maker四個分課時話題。
第一課時To be a good pedestrian:學生通過Story time的學習了解交通規則,掌握本單元核心詞匯和句型。要求學生能通過精讀、略讀等閱讀方式獲取文本中的信息,理解文本內容,并能借助思維導圖復述課文,學做生活中的文明行路人。
第二課時To be a good driver:以故事情境為背景,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安全駕駛規則和中西方道路行駛規則的區別。要求學生能準確理解、熟練復述故事內容,能用must和mustn't來介紹交通安全知識,積極向周圍人宣傳文明駕駛。
第三課時To be a good road safety guard:繼續復習鞏固交通規則詞匯及相關語言。通過游戲形式掌握情態動詞must和mustn't的用法,正確理解和區分must和can。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判斷,合理運用情態動詞給出行路安全建議,成為道路安全小衛士。
第四課時To be a good rule maker:該課為單元綜合復習板塊,學生通過活動進一步掌握情態動詞的語法功能,同時了解單詞重讀現象,初步感知英語朗讀規則。在此基礎上,拓展語境,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公共規則制訂。
分析與思考:在確定單元整體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在備課過程中,依據單元整體目標,結合教材文本內容,自主提煉話題。以話題為主線,結合各板塊的功能與教學內容,開展板塊的整合與課時的劃分,使每一個課時都在同一個整體目標、同一條話題主線的勾連下,依然實現相對獨立的教學目標,并在分課時教學目標逐個完成的基礎上,實現整體目標的遞進式達成。
三、圍繞話題,優化教材,構建課堂整體教學體系
整體語言教學能夠使一個主題概念多角度、多層次地反復出現,使學生有機會把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與要完成的學習任務結合起來,使新知識和舊知識在頭腦里形成網狀記憶、網狀聯想,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目標引領的基礎上,學會用獨特的視角去解讀教材,學會結合教學實際去整合教材,更要學會用發散性的思維去使用教材。只有在單元話題的串聯下,通過制訂合理的目標,去設計優質的教學過程,才能使各課時教學更具關聯性、遞進性和延續性,進而提高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性。
(一)抓好課時間的聯系
通過重新整合教材,本單元四個課時教學的話題和目標,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面都呈螺旋遞進式開展(見表3)。
經過教師精心調整,整個單元教學過程緊緊圍繞話題展開,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有趣且有意義。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在教學話題的引導下,有意側重了德育,從要求自己成為優秀的行人到熱心公益成為道路安全小衛士,以及最后以身作則成為優秀的規則制訂者,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思維的轉變和安全意識、規則意識的形成。
(二)抓住課本間的聯系
在Road safety單元中,重點介紹了情態動詞的用法,通過對小學階段教材的梳理和分析(見表4),發現對于情態動詞,學生已有一定的積累。
因此,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梳理出的表4,在教學中自由組合,由舊知識導入新知識,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同時,鑒于第四課時To be a good rule maker中重點開展了關于規則規定的表達學習,可以將三年級下冊Unit 2 In the library中的祈使句Don't...進行融合教學,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串聯起新舊知識,構建起完整的知識網絡。
分析與思考:如果單元整體教學局限于本單元,學生所接受到的知識勢必是孤立的、零散的,獲取的知識點也是非系統性、非結構化的,長此以往,會極大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應通過單元教學促進整體教學思維習慣的養成,幫助學生完成系統化英語知識鏈的形成。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推行單元整體教學,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很好地厘清單元整體教學思路,而且還能夠通過整體設計,指導課時目標、課時話題的確定,更能充分利用教材,整體規劃板塊資源,開發板塊功能,進而實現英語完整知識網絡的形成。作為一線英語教師,應深入學習整體教學的教育理念,養成整體教學的思維習慣,努力促進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