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第一學段的寫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小學語文寫字教學依然存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方式單一與教學質量低下等問題,因此教師應提高寫字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寫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文章立足新課標詳細說明如何有效進行第一學段寫字教學,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第一學段;寫字教學
作者簡介:祝子晴(1999—),女,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漢字承載著我國數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征。小學第一階段是學生正式步入校園生活的階段,而學生的語文學習以漢字為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寫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使學生既能把字寫得整齊,又能寫得準確,同時要提高學生寫字的速度[1]。寫字能提高學生辨認字形的精確性,發展學生知覺的穩定性和主動性,并提高學生對字形的認識。常見的識字、寫字教學方法有部件識字法、字理識字法和分散識字法,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這些教學方法被廣泛運用。教師在寫字教學中不但要注重教法,還要注重學理,也就是要遵循漢字的規律,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通過豐富的寫字教學法,使學生對字的認識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體,從而提高學生對寫字的認知。第一學段的學生在內在驅動力的作用下會發奮圖強,練字攻關,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
一、小學第一學段語文寫字教學的重要性
(一)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力棒
漢字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承載著我國數千年的歷史文明。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電子產品進行溝通交流,電子書使用廣泛,一些人產生了提筆忘字的現象。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漢字傳承下去。小學第一學段是學生打下良好的書寫基礎的關鍵時期,學生寫的每一筆每一劃都是對漢字的傳承,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漢字所蘊含的深厚內涵,體會漢字的韻味,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延續[2]。
(二)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基礎
大量有關寫字教學的文獻或者教育專著肯定了寫字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是因為每個漢字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生通過寫字會了解到漢字背后的故事。這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能夠將其講述給學生聽,并為學生普及更多的相關知識。教師不能讓學生機械地練習寫字,而要將寫字教學與人文素養培養相結合。人文素養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養成,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
(三)有助于推動智育、德育和美育協同發展
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實際的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兒童有兩個層次的水平:一是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現有水平”,二是教學之后達到的“最近水平”。因此在第一學段的寫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支持,還要走在學生發展區的前面,使學生在學習寫字的過程中調動各種能力相互配合,這樣才能使他們的思維能力、記憶力和觀察能力得到發展。寫字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提升其審美品位的重要途徑,學生學習寫字的過程亦是進行文化積累與發展的過程,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小學語文第一學段寫字教學的困境
(一)機械的寫字練習,學生缺乏寫字的興趣
不管學習什么,興趣都是第一驅動力,但目前一些小學生對寫字的興趣較低。部分教師不重視對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只是讓學生機械地練習。部分語文教師在授課時,運用毫無新意、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學習漢字毫無興趣,面對教師布置的作業,只是應付一下,沒有用心對待,導致語文寫字教學質量較低。
(二)錯誤的寫字方法,學生未形成良好的習慣
在小學語文寫字教學中,學生若不能掌握正確的寫字方法與技巧,將會嚴重地影響到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當前部分小學生還未掌握正確的寫字方法,因為在日常的寫字練習中沒有固定的標準。低年級學生寫字會出現以下幾種問題:上身不直、頭部不正和握筆姿勢不正確等。小學教師若不重視教授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和技巧,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形成不良習慣,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還會降低寫字教學的質量。
(三)單一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生的特點
在第一學段的寫字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目前,講授法在小學語文寫字教學中占據主要地位,但這種教學法形式單一,課堂教學枯燥,導致第一學段的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關注,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這并不代表教師在教學時要一味地借助多媒體,而不進行書寫示范,全程無互動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順利進行[3]。
三、小學語文第一學段寫字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使學生體驗寫字的快樂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對寫字產生興趣后才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對漢字的結構、筆畫和意義等進行深入鉆研。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與兒童的興趣一致。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在與社會或自然界接觸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些經驗,因此在寫字教學中,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要結合兒童的經驗,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4]。基于第一學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生理特點,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手段將漢字的書寫過程演示給學生看或為學生展示漢字的演變過程。例如,在學習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金木水火土》一課時,教師可以將金、木、水、火、土等字從甲骨文演變為現代字體的過程制作成視頻給學生觀看,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漢字的演變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動活潑,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能使學生沉浸其中。
在小學語文寫字教學中,教師不能采取機械的練習方法,讓學生重復寫某個漢字幾十遍或幾百遍,這樣只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低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心強、喜歡競爭等特點,教師可以舉辦一些競賽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力[5]。教師亦可采取榜樣激勵法,例如,舉辦有關書法的各種賽事,將優秀書法作品展示在班級內或校園里,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教師還可以推薦寫字能力較強的學生去參加一些書法比賽,使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寫字的內驅力。
(二)運用正確的寫字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第一學段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關鍵階段,也是為學生今后的語文課程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可塑性極強,各個方面都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所以教師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為學生傳授正確的書寫方法和技巧。這個階段,學生的書寫習慣還未形成,教師需要有耐心,堅持指導學生。第一學段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弱,教師可將書寫要求錄成視頻或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書寫要求。同時,教師應特別關注學生書寫的姿勢和習慣等,防止學生養成不良的書寫習慣,若學生出現不良習慣,教師則要及時提醒和糾正學生,以免學生養成難以改變的壞習慣[6]。
在學生學習寫字時,教師應遵循量力性原則,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練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寫字方法和技巧,比如,教師要教授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讓學生的胸口離桌子一拳遠,保證學生在寫字時坐姿是端正筆直的。教師還應提示學生,在書寫前要認真、仔細地觀察漢字,先觀察漢字的總體結構,然后觀察筆畫的順序,最后觀察漢字的間架結構,以保證書寫的規范性。適當而有效的練習可以讓寫字教學事半功倍。
(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做學生的榜樣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下,教師應該為第一學段的學生樹立好榜樣。第斯多惠認為,教師不僅要教育別人,而且要教育好自己,自我教育的意義更加重大。低年級的學生可塑性極強,并將教師視為榜樣,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起到引領帶頭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保證自己書寫的規范性,從而引領學生寫出更加工整、美觀的字。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書法理論知識,以更好地解答學生的問題。同時,教師要認識到筆畫順序的重要性,在板書時為學生展示正確的筆畫順序,讓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認真觀察書寫順序,以便后期正確書寫。
在課后,教師需要積極地學習并多了解漢字,從書寫的形式到內容都要進行全面理解,以便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在帶領學生學習漢字時,教師要挖掘漢字背后的故事及含義,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書法練習,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做好學生的榜樣。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寫字訓練,使學生的寫字能力得到持續提升。總之,不管是自身的語文素養,還是教書育人的能力,教師都要在學習的路上不斷探索下去,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四)運用多樣的評價方式,給予學生鼓勵
第一,教師的口頭獎勵。在日常的寫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對學生進行獎勵。當學生有進步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豎起大拇指說“你寫得真工整”或“你真厲害”等,夸獎學生時,要用真誠、簡單的語言。若學生沒有進步,教師可以說“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的,繼續努力”或“寫的字再工整一點就更完美了”等。
第二,給予物質獎勵。教師根據考試情況判斷學生是否有進步,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寫字方法,并適當地給予學生物質獎勵。例如,學生書寫有進步、上課時坐姿板正或者認真回答教師的問題時,教師就可以獎勵他們小紅花、愛心或五角星樣式的小貼紙,這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進行書面評價。教師批閱學生的寫字作業或練習時,可以使用五角星、小紅花或笑臉形狀的印章,在旁邊寫上評價,如“優秀”“你真棒”“繼續保持”等。若是面對錯誤較多的作業,教師可寫:希望下次能夠改正,認真對待作業。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生,教師的評價方式應該多樣化,教師要參照多個方面,靈活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寫字的意識和興趣[7]。
四、反思與展望
在第一學段的寫字教學中,教師既要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也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因此,教師不僅要明確新課標對第一學段學生寫字教學方面的要求,還要在掌握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通過反復且長期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使學生熟練掌握正確的寫字方法,并培養其良好的書寫習慣。寫字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寫字教學。同時,語文教師自身更要擁有良好的語文素養,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潛能,為小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其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17.
[2]丁鑫.部編本小學低學段識字寫字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9.
[3]何正智.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現狀以及教學策略[J].品位經典,2020(8):171-172.
[4]王麗娟.核心素養背景下寫字教學優化策略探討[J].文學教育(下),2021(6):185-186.
[5]丁澤平.小學低段學生書寫質量調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1.
[6]段艷紅.小學語文寫字教學方法與策略探討[J].散文百家,2021(11):111-112.
[7]李喬.小學低年級寫字教學設計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