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芳芳 陳欣 曲紹波 張琪

[摘 要] 為推進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高層次的研究生為目標,以研究生“數值分析”課程為例,結合工科專業特色,深入挖掘課程知識體系中的思政元素,創新“案例+思政”的教學模式,打造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政治課堂,實現了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的育人模式,使課程思政建設有機融入學校整體的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為研究生數學類公共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新經驗和新思路。
[關鍵詞] 課程思政;數值分析;混合式教學
[基金項目] 2021年度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基于青軟U+新工科智慧云平臺的數值分析課程建設”(202102383020);2021年度沈陽工業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研究生公共數學類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工大校發〔2021〕132號)
[作者簡介] 武芳芳(1983—),女,遼寧朝陽人,博士,沈陽工業大學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數值解研究;陳 欣(1963—),女,遼寧沈陽人,工學博士,沈陽工業大學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工程應用中的數學問題研究;曲紹波(1983—),男,遼寧沈陽人,理學碩士,沈陽工業大學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數值算法與程序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3.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22-0104-04[收稿日期] 2022-07-11
引言
高校教師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號召,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教育的各個環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3]。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關于研究生課程思政教學的研究相對較少,尚未成熟。研究生教育是學生本科畢業之后繼續進行深造和學習的一種教育形式,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引擎,在研究生教育中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對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具有既直接又基礎的重要意義。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階段,全國研究生的報考人數從2000年約39.2萬人發展到2020年的341萬人,其中,理工科研究生人數也有了巨大的變化。“數值分析”作為理工科研究生的公共學位課,也由原來的每個班幾十人上課,發展到現在每個班近百人上課。目前,研究生“數值分析”課程的特點是學時少、學生多、內容多并帶有實驗教學特色。在這種環境下,如何調整教學方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開展混合式教學并在混合式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著眼于“數值分析”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立足“數值分析”理論知識體系的結構與特點,結合授課專業背景及應用領域,依托優質的在線資源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助力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建設為目標,開展研究生“數值分析”線上線下混合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研究生“數值分析”教學模式分析
“數值分析”是一門內容豐富,研究方法深刻,有自身理論體系的課程,既有數學高度抽象性與嚴密科學性的特點,又有應用廣泛性與實際實驗高度技術性的特點,是一門與計算機使用密切結合且實用性較強的數學課程[4]。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數值分析”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被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所認知,目前國內外大學理工科專業中大多開設了該課程,多年來始終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節奏的把控和教學進程的推進,但卻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意識與主觀意愿,限制了課程思政的開展途徑,不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現代化手段發達和多媒體技術多樣的時代,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授課模式的短板,也為課程思政內容的融入提供了新的補充途徑,特別是在教學內容的拓展和時間的分配上,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為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時間和空間[5-6]。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完善“數值分析”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突破其學時少、無實驗、大規模教學的局限,有利于課程思政的開展,提升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本文立足研究生“數值分析”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進行“沉浸式”課程思政的研究與探索,力求解決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思想政治資源建設的問題;實現課程思政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改變教學評價方式,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學評價體系;解決教師的思想建設問題。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的實施途徑
(一)深入挖掘與專業知識相融合的線上線下思想政治資源
結合工科專業特色,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環節設計不同風格的思想政治內容,需要教師對課程內容足夠了解,以做好思想政治資源的前期準備工作。課程思政資源建設是實施混合式思想政治教學的基礎,思政元素要與專業教學內容相結合,深入挖掘可以培養學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社會責任的題材與內容,將其融入課程體系,使教學與教育有機統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區別于本科教學資源,研究生的教學資源應更加注重知識點的高階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結合工科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精選教學內容,弱化數學理論的推導,側重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背景和性能比較分析,借助線上平臺增設數值實驗環節,提升課程的實用性,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依據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從視頻和非視頻資源兩方面進行混合式資源建設,非視頻資源主要根據教學內容挖掘思政元素,比如設計與制作教學方案、教學PPT、課程實驗、外文文獻、熱點問題、習題等;視頻資源主要依據思想政治教學實施活動,比如下載或錄制知識點視頻、設置思想政治專欄、構建視頻案例庫等。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施
線上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施是指將課程思政貫穿“建課、用課、助學、導學”的在線教育教學全過程。借助網絡學習平臺(如超星泛雅、雨課堂等),學生可以利用設計的知識點模塊、線上討論模塊、思想政治專欄模塊等進行自主學習,實現平臺建設與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將隱式教育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感受思想政治育人。區別于本科的被動學習,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自主性更高,學生可自由安排的學習任務更多。因此,教師應結合研究生的專業特點,準備不同的學習資源,如針對數值分析知識點的英文文獻,學生在閱讀英文文獻的過程中不僅對知識點進行了深入了解,還循序漸進地提高了學生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結合線上教學平臺,教師可以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及遇到的困難,實時調整備課方案和教學計劃,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教師可以借助平臺完成線上實驗資源的建設,解決數值分析實驗無法實現的問題。將思政元素融入實驗資源,豐富實驗內容,使實驗內容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知識的強大,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完成教師布置的實驗上機任務,教師實時追蹤學生的完成情況并進行指導,這種與學生的互動促進了師生情誼,為思想政治育人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線下思想政治教學是指線下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是課程思政推廣的重中之重。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將課程思政貫穿“導入、講授、討論、總結”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課程導入環節,播放與知識點相關的視頻,通過觀看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切入主題的過程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達到潤物無聲的目的;在數學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講授過程中,可融入相關科學家的人文趣事等人文元素,使枯燥的定理、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數學方法的應用中,介紹該方法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強大,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在推導與計算過程的講解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素養,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觀和方法論;在討論環節,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科技熱點問題與學生分享、討論,學生參與其中,可以感受知識的力量和科技的強大,增強其科研自信心。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實施者,是完成思想政治教學的關鍵因素。教師要對課上的教學環節、教學模式、時間的把控做好充分的準備和預演工作,在面授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不能“滿堂灌”,不能為了思政而思政;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政治內容切忌對思政元素生搬硬套、簡單堆砌、內容過多。思想政治內容是蘊含在顯性專業知識中的隱性內容,思想政治映射點的展示要適時適量,講授時間不宜過長,數量不宜過多,力求兩者自然融合、有機滲透,從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三)創新“案例+思政”教學新模式,實現課程思政與教學有機融合
以知識點為切入點,深入挖掘“數值分析”課程的思政元素,結合工科中的數值問題實現“案例+思政”教學的有機融合,促進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不斷轉化,創新案例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和形式,將思政元素潤物無聲地融入教學案例,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多媒體視頻、討論熱點問題、講解生活中的數學及人物傳記等多種形式,并融合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案例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以“數值分析”中的拉格朗日插值法為例,圖1給出了教學中“案例+思政”教學設計的全過程。“案例+思政”式教學促進了結構合理的“數值分析”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形成,促進了“數值分析”課程特色案例庫的建設,全面提升了課程的教學質量。
(四)思想政治融入課程考核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建設
多維度全方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考核,需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為了更加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應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標準。目前我校研究生“數值分析”課程的考核方式已從傳統的考試轉變為作業(10%)+課程實驗(10%)+綜述論文(10%)+期末考試(70%),其中作業和課程實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工科專業背景自主選擇題目,通過數值實驗完成作業;綜述論文部分學生可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查閱中英文文獻完成,這一部分可以培養學生查閱文獻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并為今后進行科學研究及論文寫作奠定了基礎。
對課程思政育人效果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反饋結果及時修改思想政治教學活動。評價指標的設定應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以課程設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為出發點,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價課程思政對學生的影響。在教學中及時追蹤線上評價數據,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社會責任和使命感、工程倫理道德與操守、工匠精神等過程中展開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及時發現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的漏洞,及時改進和調整教學活動,促使思想政治教學過程更為有效,教學平臺更為完善,以達到改進思想政治育人教學的目的。
(五)高水平課程思政教師團隊的建設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主導者,是思想政治的直接傳播者,他們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意識。因此,建設一支具有育德意識與育德能力的高水平、結構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師團隊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區別于本科生,研究生的思想意識趨于成熟,教師應充分了解研究生的思想需求與學業需求,使育人效果達到最優。不同于講授本科生課程的教師,研究生教師不僅能教授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知識視野寬闊,時刻了解知識與科技的前沿,對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產生正面和積極的引導與影響。因此,團隊教師應定期參與思想政治調研、研討、教學培訓、集體學習、經驗交流等,以增強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能力,提升其思想政治素養,提高團隊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做專業課共建人,創建課程思政教學共建團隊,真正做到教書和育人相結合,促進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的實現。
結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本文以“數值分析”課程為例,以培養高層次創新型研究生為目標,對融入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創新了“案例+思政”教學新模式,增強了課程的實用性,構建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該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將繼續探索工科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對思想政治教學方案不斷進行迭代、修正、更新、優化,以推進我校研究生“數值分析”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深入改革,為滿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閔杰,李璐,歐劍.《數值分析》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大學數學,2020,36(6):40-45.
[2]邵新慧,馮男,史大濤.基于課程思政的數值分析教學探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37(5):27-29.
[3]李廣玉,田研.大學數學課程思政構建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21,7(27):181-184.
[4]李慶揚,王能超,易大義.數值分析[M].5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3.
[5]張智豐,鄧重陽,李亞娟.數值分析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5(37):151-152.
[6]張天航,張鵬,蔡迎春.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工科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3(3):7-13.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Graduate Numerical Analysis Course Under Blended Teaching Model
WU Fang-fang, CHEN Xin, QU Shao-bo, ZHANG Qi
(School of Scienc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110870, China)
Abstract: To push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course education and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iming to train high-quality, innovative, and high-level graduate students, this paper, taking postgraduate numerical analysis course as an example and integ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discipline, delves deeply into the political ideological element in the 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 The innovative “cases+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creates omni-directional and multi-angl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lassroom and realizes the teaching that combin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organically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to the overal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alent training of the university, thus providing new experience and new idea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mathematics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numerical analysis; blende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