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喜
摘 ?要:大課間、小社團的構建反映了體育事業藝術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是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要載體。在此背景下,文章從構建課間鍛煉氛圍、優化課間鍛煉形式、豐富課間鍛煉內容及優化評價機制四個方面探討了如何以大課間和小社團為載體推動初中體育運動發展,提高學生身體心理素質。
關鍵詞:初中體育;大課間;小社團
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當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得到學校和教師的日益重視,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也愈發多樣化。課間活動內容包含了走、跑和投等多個項目,而以興趣為黏合劑的小社團體藝活動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面也發揮積極作用,并有助于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多元的社團活動為大課間建設帶來了新的生機,促進了中學校園文化深層次、綜合性發展,并在文化傳承和發展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大課間和小社團兩者結合,相輔相成。以大課間和小社團為載體研究初中體育運動可以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身體心理素質,從而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的開展。
一、以社團干部為主,構建良好的課間鍛煉氛圍
中學社團負責大課間活動的組織工作。作為課間活動的負責人,社團干部應當樹立榜樣,傳遞正能量,為大課間活動的實施做好充分的引導工作。體育教師和社團干部負責組織和管理課間活動,除了常規的健美操、籃球和武術社團,還應當結合地區發展特點,將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滲透進課件活動,并在大課間活動中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在安排課間項目的時候,社團干部選擇的情景材料應當符合初中生的認知需求,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實效性,這樣既能彌補大課間時間的不足,又能構建良好的鍛煉氛圍,激發初中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中學體育社團一般采用學生自主管理、教師指導的形式,要體現社團干部的榜樣優勢,選擇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對社團活動進行動態監督,培養優秀的社團負責人。這是構建課間活動的前提。針對住宿類學校,學生業余時間都在校內度過,如何更好地組織學生進行大課間活動是學校領導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雖然學校組織大課間跑步活動,但是學生鍛煉時間集中,參與人數眾多,無法保證全部學生都能參與課間活動。對此,發揮出社團干部的組織、引領作用,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鍛煉方式,樹立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能夠為大課間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安全保障和技術支撐。
二、與時俱進,優化課間鍛煉形式
為了促進學生身體健康,《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中小學校每天統一安排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但是就當下的教學實際而言,在大課間活動內容規劃方面,學校并未將社團活動考慮在內,生搬硬套情況嚴重,體育教學效果不佳。對此,學校可以組織各年級體育教師、各社團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將田徑作為主要的運動項目,并將音樂社團、舞蹈社團的活動內容滲透其中,適當增加趣味游戲、放松操和禮儀操等。在上學日上午,學生做完眼保健操后來到操場正式開展為時30分鐘的大課間運動,伴隨著音樂開始跑、跳和投等,在體育運動中釋放課堂學習壓力。不同季節,課間鍛煉項目和社團選擇的側重點應當有所區別,夏天比較熱,可以做些輕松點的運動,如跳長繩與踢毽子;冬季可以以健身跑為主。
體育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喜歡的活動,由班級社團負責人匯報情況,統一安排全校活動項目。學校可以設置集體舞、乒乓球、單杠等多個活動小組,項目每周更換一次,由社團干部負責組織和指導。這些項目的開展以班級為單位,采用集體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特長等自由選擇。例如,體育組制訂大課間活動方案,研究社團活動的行進路徑,合理規劃內容,將傳統的廣播體操和啦啦操交替進行,采用跳大繩、扔沙包、拋紙球等課間游戲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音樂社團負責全程配樂,每個節點有合適的音樂控制,讓學生有愉快的心情,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體會到音樂的韻律感。
三、滲透體育文化,豐富課間鍛煉內容
體育文化的宣揚并非浮于表面的口號,大大小小的體育活動皆可作為其呈現的載體。將體育文化滲透到大課間活動中不僅可以豐富課間鍛煉內容,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1. 武術
武術是一項傳統體育。它包含格斗、套路等表現形式,有踢、打、摔、拿、擊、刺等多種格斗動作,中華武術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中華文化,剛柔并濟、以柔克剛等武術思想與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息息相關。作為體育運動的武術,在動靜之間皆是力量與美的藝術展現。武術這種非常規體育項目能夠讓學生參與大課間運動的積極性更高。具體武術套路或拳法等的選擇可以讓學生通過社團組織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如擒拿、快摔等。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增加武術運動,尤其是套路運動中的集體演練,既能為大課間運動注入新鮮血液,又能夠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受到傳統武術文化的熏陶,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提高其藝術修養。
2. 秧歌
秧歌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看作是鄉土氣息濃厚的民間舞蹈,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可以有效舒緩學生的心理壓力。在學校大課間活動中引入秧歌,當學生來到操場的時候,可以根據提前設置好的位置,伴隨背景音樂扭秧歌。體育教師可以立足學情,滲透體育民間活動,因地制宜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課間活動,并讓學生以班級社團為單位,在室外指定區域踩著音樂節拍盡情釋放青春活力。
四、優化評價機制,構建陽光體育
為檢驗學生參與大課間和小社團活動的實效性,體育教師和社團干部在活動進行過程中要發揮自身的管理作用,制訂詳細可行的評比細則,全面體現檢查項目的藝術性、組織性等。社團成員負責巡查工作,對課間活動進行評比,選出優秀班級、快樂明星等,每周一公布,并將課間活動情況納入體育教師量化考核中,確保大課間活動得以順利進行。評比內容及其所占比重如下。
設置“器材、場地準備”占分的比重為20%。大課間活動場地和小社團中的體育器材是否完善是影響體育工作順利進行的基本保障,對活動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設置“項目內容”占分的比重為20%。因為大課間和小社團活動的效果和項目內容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可以激發學生鍛煉的興趣,和諧、陽光的運動氛圍可以保證學生達到身心愉悅的效果。
設置“組織過程”占分的比重為30%。大課間和小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是體現學校管理能力的形式之一,通過組織過程可以看出體育教師和社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團結意識,這也是評價的關鍵。
設置“安全因素”占分的比重為30%。大課間和小社團活動應當在安全的范圍內進行,如果學生的安全意識淡薄,教師的安全工作不到位,對所有活動的正常進行會造成不利影響。
五、結束語
以大課間和小社團為載體的體育教學工作使得校園各個角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在中學體育課程改革中推行大課間活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需要融合社團優勢,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不斷創新體育活動的內容,促進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大課間體育活動和小社團藝術文化都是中學體育課程的一部分,將推動中學人文體育活動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海浪. 以體育社團活動為載體 ?提升早操育人功能[J]. 新西部,2018(33).
[2]王單綺. 以社團為載體的初中體育教學活動開展方式的探討[J].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9,36(1).
[3]吳懷兵. 論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J]. 新課程導學,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