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紅
摘 要: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鄉土文化資源在農村教育的缺失,使農村小學德育面臨較大的挑戰。為提升農村小學德育的質量和效果,應加強對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既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也能產生助力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介紹了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并就其開發與利用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對提升農村小學德育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小學;開發與利用;鄉土德育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1-0019-03
農村地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資源以及自然資源,受農村學校以及教師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這些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造成了資源浪費。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指導下,應加強對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充實農村小學德育資源,保障德育的高效開展。
1.鄉土德育課程資源概述
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核心在于鄉土,鄉土可以理解為學生生活與成長之所,鄉土并無明確的界限,因此屬于模糊的概念。要想明確鄉土的范圍,可以以自我為中心,以情感為半徑,畫一個圓,那么在這個圓的范圍內均可以稱之為鄉土。鄉土德育課程資源是指將學校所處范圍內的人文、社會以及自然等方面的資源納入德育體系中,充實德育內容,豐富德育內涵。
(1)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特征
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具有鄉土性的特征。各地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環境以及風俗文化等有所差異,進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鄉土文化,不僅帶有地方印記,而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可以帶給學生更加熟悉和親近之感,因此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第二,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具有情境性的特征。鄉土德育課程資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近,甚至就存在于學生的身邊或者生活中,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資源,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學習與探究。
第三,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的特征。鄉土德育課程資源既可以是當地的自然資源、也可以是社會資源,既可以是顯性資源,也可以是隱性資源,因此具有多樣性的特征。
第四,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具有動態性的特征。鄉土德育課程資源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具有動態性的特征。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同時自然環境也在不斷改善,這些都使鄉土德育課程資源也會不斷發展變化,因此針對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具有持續性。
(2)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作用
鄉土德育課程資源擁有豐富的內涵,加強開發與利用,可以為農村小學德育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開發和利用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可以進一步豐富農村小學的德育課程,德育的開展需要由豐富的課程資源作為支撐,這是保證德育質量和效果的基礎。通過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可以將那些學生感興趣的、典型的、有價值的鄉土資源融入德育課程中,豐富學校的德育課程,同時也能更好地保障德育的質量和效果。鄉土文化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地域特征、品格以及文化的象征,鄉土文化也會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在農村小學德育開展過程中,加強對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夠強化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可以培養學生關注家鄉以及奉獻家鄉的意識。此外,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還有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過程,需要教師對鄉土文化資源進行鑒別、整合,然后才能加以利用。同時還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需求,才能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進行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有助于教師的課程規劃能力、課程設計能力以及課程實施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助于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提升教學的開放性,促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2.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存在的問題
(1)教師鄉土德育課程資源意識有待強化
意識影響思想,思想決定行為,鄉土德育課程資源意識不強,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會受到不利影響,導致大量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閑置,造成資源浪費。有的教師認為完成教學任務才是自己的責任,而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則應有相關的專家學者或者上級主管部門負責。教師通常會將自身定位成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利用者,而非開發者,因此針對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積極性不高。另外,教師的教學會更多以教材為主,對教材有著較強的依賴性,開發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意識不強。
(2)隱性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容易被忽視
鑒于上文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的特征,既包括顯性資源,也包括隱性資源。而在開發與利用過程中,隱性資源則容易被忽視。隱性資源可以通過潛在的方式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是保障德育成效的關鍵因素,忽視對隱性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然會給農村小學德育帶來不利影響。在以往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通常只關注對顯性資源的開發,包括名勝古跡、學校設施等。而對那些風俗民情、校園文化以歷史人物等隱性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則缺乏重視,導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效果不理想。忽視隱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會給德育的質量和成效帶來不利影響。
(3)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途徑單一
在農村小學教學中對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主要集中在《品德與生活》學科,其他學科中涉及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相對較少。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傾向于借助網絡資源充實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而在開發以利用方式上,則以課堂教學方式為主,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相關的文化或者自然資源,以便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在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途徑方面,通常都以學科教學為主,校內主題活動次之,很少借助社會實踐活動進行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同時開發和利用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以顯性資源為主,涉及的隱性資源相對較少。
3.農村小學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
(1)提高教師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意識
教師在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有提高教師的自覺性與自主性,才能使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因此,應注重強化教師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意識,使教師主動承擔開發的責任,并在教學合理運用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彌補教材在實踐中的不足,這樣才能提升德育效果。在部分教師的意識中存在這“課程及教材”的錯誤認識,受此影響,使教師會認為編制教材的專業應承擔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的責任,而自身只需用好教材完成教學任務即可。這種觀念將自身排除在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之外,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實際上不僅教師承擔著課程資源開發的責任,而且教師本身也屬于課程資源范疇,教師的行為、舉止等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最了解,教師對“教什么”最具發言權,因此,教師應主動承擔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的責任,主動開發利用鄉土德育課程資源,將自身轉變為課程的創造者。強化教師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意識還需要學校加強校本培訓,以往受地域特點的制約,導致農村小學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不多,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加強校本培訓,幫助教師接觸更多的新型教學觀念,促使教師形成正確的課程資源觀,提高教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意識。
(2)推進學校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具有系統性的特點,需要在學校層面進行一體化設計,并做好統籌管理,保障開發與利用的系統性和計劃性,這樣才能整體推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系統性開發與利用不僅要注重對旅游景觀等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要加強對農村變遷以及風俗文化等社會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是農村小學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點,鄉村自然資源豐富,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可以為農村小學德育的高效開展提供有力支持。如學校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選擇相應的參觀學習地點,針對性地開展“家鄉一日游”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家鄉的美景,強化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為其種下建設家鄉以及奉獻家鄉的種子。除此之外,學校還要注重對社會文化資源的開發。如組織引導學生參加“民俗活動”“農業生產活動”等,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如為學生布置“研究家鄉名勝古跡”的探究性任務,讓學生通過實地探訪以及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究。通過這些活動都能使學生加深對家鄉的認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學校層面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還要注重對本地人力資源的開發。學校可以邀請退休教師到校為學生講解校史,邀請民間藝人到校為學生展示民間傳統工藝,還可以邀請退伍軍人到校為學生講解軍旅故事等,這些都是對本地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另外,學校還可以設立家長資源庫,家長也是重要的本地人力資源,設立家長資源庫可以充分借助家長的不同職業優勢豐富學校德育資源,如擔任醫生的家長可以為學生提供醫學常識,擔任警察的家長可以為學生提供安全方面的知識等。
(3)借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拓寬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途徑
德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要認識到“道德的本質是實踐的”,而學校活動課程則具有實踐性的特征,因此二者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在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應充分關注學校活動課程這一重要載體,拓寬開發與利用的途徑。如結合傳統節日引導學生探究家鄉節日習俗,利用學校的藝術節組織學生表演民間技藝,在學校讀書節上引導學生多了解鄉土文化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近年來,農村地區的發展速度較快,現代農業的推廣效果顯著,有機蔬菜種植、科技種田等現代化農業均可以作為德育課程資源。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多觀察發現身邊的德育資源,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適當參與農業生產活動,在此過程中得到鍛煉、獲取知識,并且還能體會到勞動的艱辛,更加珍惜勞動成果。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有機蔬菜種植基地以及蔬菜批發市場等,讓學生在了解科學種植技術的同時,能夠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另外,還可以在學校活動課中為學生布置相關社會調查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搜集課程資源。如以名人軼事為主題開展社會調查,讓學生通過對老人的走訪收集相關資料。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當地的文化傳統,也能強化學生對鄉土的認知,還可以更多地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在走訪和資料收集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過去的生活,更加珍惜當下,并且通過這種活動還能產生強化學生收集、整理等方面動手能力的作用。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自主化以及生活的特點,借助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為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開辟新的途徑,是強化農村小學德育效果的有效措施。
4.結語
現代教育背景下,課程資源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德育課程資源是德育課程的載體,鄉土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可以豐富德育內容,提升德育效果。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優勢與作用,并積極探索科學的開發與利用途徑,充分發揮資源價值,助力農村小學德育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魏小莉.發掘地方教育資源 傳承優秀鄉土文化——構建“橋東歷史文化”德育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與思考[J].小學時代,2019(13).
[2]曲宗禮,姜旭.鄉土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煙臺市牟平區玉林店中學為例[J].現代教育,2018(04).
[3]沈利華.浸潤家具文化,培植鄉土情懷——蠡口家具工藝資源德育課程的實施與開發[J].生活教育,2016(22).
[4]陳明.傳統與鄉土藝術課程資源的德育價值淺析——以安徽省廬江縣為例[J].知音勵志,2016(09).
[5]金紅紅.鄉情彰顯特色,廉行助力德育——依托鄉土資源開發德育校本課程的研究與探索[J].學園,2015(09).
[6]周敬貴.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德育融合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與方法[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05).
[7]趙飛. 傳統節日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J]. 教學與管理,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