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繼斌
摘 要:一線教師作為數學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承擔著貫徹與落實新課改理念的重要職責,只有以新課程標準為原則對當前的一些教學方式與理念進行相應的調整,才能實現數學學科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新發展。文章立足于新課程標準,結合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策略,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第二課堂;情境教學法;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2-006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22
新課改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的指導,應該成為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組織的依據與教學目標的制定標準?;诖?,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全面認識新課改背景下出現的教學模式,認識到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與學生地位的轉換,認識到新課改對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進而在此基礎上組織與開展教學活動。
一、發揮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協同育人作用
對第二課堂的重視是新課改背景下出現的一種重要現象,對于實現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的教學要求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是相對而言的,第一課堂就是指人們腦海中的傳統課堂,也就是在班級授課制下展開的課堂教學;與第一課堂不同,第二課堂既與教材息息相關,又跳出了教材的限制,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了一起。在傳統教育過程中,第一課堂被教師所把控,導致學生很少有發言的機會,無法發揮主體作用;而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第一課堂正在逐步實現由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作用。綜上可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對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都是具有積極作用的。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引入第二課堂,將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使二者在密切結合的基礎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創設活動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在新課改背景下被提出的一種新興教學方法,其旨在通過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而,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教學方式來創設出具體的故事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鞏固基礎知識。
首先,教師要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講授。在新課改之后,學生的數學素養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數學基礎知識的忽視,相反,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學生才能逐步形成綜合素養。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隨機事件與概率”為例,教師要在第一課堂上向學生講述什么叫隨機事件、怎么計算一個隨機事件的概率等數學知識,讓學生對這部分的數學知識有一個全面且比較深入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重視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仍然以“隨機事件與概率”為例,教師在第一課堂上講述完重要數學知識之后,就可以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參與具體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不透明的盒子,里面分別裝上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球,組織學生隨機抓取并進行記錄,最后再計算每種顏色的球被抓出來的概率,實現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目標。
(二)依托具體實驗
初中生需要學習的科目比較多,學習壓力較大,對待學習的熱情也比較低,因而教師可以選用數學實驗這種比較活潑的形式來構建第二課堂,發揮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協同育人作用。初中數學的難度相較于小學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尤其是立體幾何的部分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學習這部分知識比較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也不十分理想,這主要因為學生只是對知識有一個簡單的了解,沒有對其進行實際的應用?;诖?,教師就可以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內化知識。以“三視圖”為例,這部分內容主要考查畫三視圖或者通過觀察三視圖判斷物體的形狀。這些知識都有一定的難度,導致學生在面對這類問題時經常毫無頭緒。基于此,教師要在第一課堂上向學生講述三視圖的定義以及三視圖分別是從哪些視角來觀察的,并帶領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物體的三視圖。教師還要通過第二課堂的構建引導學生內化數學知識。如教師可以出示一個物體的主視圖與俯視圖,并給出條件“這個物體是由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方塊搭建的”,進而提問學生需要幾個小方塊才能搭建成這個物體。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的解法。這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三視圖這部分知識的認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動手能力作為綜合素養的具體體現,對于滿足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綜合應用,實現了學科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正好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單一教學模式逐漸退出數學課堂的趨勢,發揮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綜合優勢。教師只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找準切入點,開展更加新穎、更加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就可以實現二者的密切配合。
二、創新數學合作探究模式
合作探究在傳統數學課堂上也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利用,但是實際應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秉持新課改的理念來對其具體的應用方式進行調整,形成一種全新的數學合作探究模式,發揮其對課堂質量的提高作用。
(一)科學選擇合作學習內容
初中數學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合作探究作為一種比較耗時的學習方式不能成為數學課堂的單一方式,必須對其進行適度的應用才能保證其對數學課堂正效應的發揮。也就是說,教師要以實際教學內容為依據,在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其是否適合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做到對合作學習內容的科學選擇。確定教學內容是否適合合作探究學習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其是否有教育價值。教育價值的內涵比較廣,教師可以從提高學生成績、發展學生能力兩個方面來考慮,確保所選擇的教學內容難度適中、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進而發揮合作探究模式在新課改背景下的積極意義。
(二)擺正教師在課堂中的位置
在新課改背景下,一個最為突出的變化就是師本位向生本位的轉變,只有學生是課堂主體的課堂才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課堂,因而作為新課改理念執行者的教師必須擺正自己在數學課堂中的位置,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需要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題目難度一般較大,并且課堂時間有限。為了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給予適時指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三)保證獨立學習
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合作探究學習與獨立學習是互斥的,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合作學習與獨立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獨立學習應該成為合作學習的基礎。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組織的合作探究學習應該保證其建立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之上。為了保證獨立學習的成效,首先,教師要做到合理分組,防止不合理的分組造成一些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游離在學習之外;其次,教師要設置小組組長,讓小組組長對組內成員進行分工,確保每位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都能有參與感;最后,教師要嚴格要求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紀律,防止一些學生借著合作學習的機會閑聊,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四)發展學生能力
合作探究學習作為一種在傳統課堂與新型課堂都得到廣泛應用的教學方式,應該依據新課改的教育目標來對其具體的應用方式進行創新與優化,形成一種適應新課改背景與要求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新課改在重視學生數學知識之外,更加重視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因而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如合作探究技能就應該成為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一種技能。在當今社會中,合作是一種比較重要的能力,作為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新課改自然也十分重視這項能力在學科教學中的培養,因而教師要在組織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重視做好合作探究技能的輔導,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地表達觀點;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能夠耐心傾聽他人的觀點,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團隊合作的意識與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提高數學作業設計質量
課程標準作為教學設計與考核評價的總綱,是進行作業設計的導航儀,因而教師也應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對作業設計進行調整,使數學作業更具科學性。在新課改背景下,一方面減負增效已經成為重要教育目標;另一方面數學作業肩負著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職責。因而在當下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立足于新課改背景,對數學作業進行科學的設計,使數學作業能夠起到促進新課改教育目標實現的作用。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略有不同,應用題不僅占據了考卷的半壁江山,所占的分值也十分大,與現實生活問題聯系得也更加緊密,因此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教師要將重點放在應用題的設計上。筆者以應用題為例,探討了其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優化設計方法,以給一線數學教師提供具體的指導。
(一)分析新課改背景下應用題考情
課程標準除了對數學教學設計有影響,對考核評價也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因而教師可以從應用題的具體考情入手對作業進行科學設計。這就需要教師對當前背景下的應用題考查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
首先,中考應用題涉及的知識點在不斷增加,并且相較于新課改以前,對學生的建模意識有了更加深入的考查要求??v觀新課改之后的中考題,方程類應用題仍然獨占鰲頭,此外不等式類應用題、函數類應用題在中考題中的比重也呈現出了逐年增加的情況?;趯χ锌碱}型出現頻率的分析,教師可以確定今后作業設計的側重點,提高作業的針對性。
其次,中考應用題的考題背景生活化傾向越來越明顯。這種情況與新課改背景下生活教育的理念是相通的,并且這種情況符合應用題的特點,在未來只會表現出更深入的生活化。
最后,中考應用題加強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力度。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不再是學習的機器,提高學生成績也不再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唯一目標。在學習數學知識之外,新課程標準更加強調學生的全面、深入發展。這對于解決當前“高分低能”的問題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中考應用題的呈現方式更加多元,對學生的分析能力進行了考查;另一方面,中考應用題中出現了一部分開放題,對學生的創造能力進行了考查。
(二)確定應用題設計重點
新課改背景下,方程類應用題、不等式類應用題以及后函數類應用題是主要的考查類型,因此教師要基于考情對作業設計中的題量進行科學的調整。教師要將設計重點放在這三種類型上,確保作業的針對性,讓學生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提高解題能力。盡管這三種題型在中考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教學模式不再是應試教育模式,不能以提高學生分數為作業設計的唯一目標,因而教師也要重視其他類型題目在發展學生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引導學生走向生活
生活化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應用題的背景設置成生活場景。在新課改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更加強調學生生活經驗的增加與豐富,因此教師要在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并且在生活中積累生活材料,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適應新課改背景下應用題考題背景生活化的情況。
在生活中積累材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努力來實現,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的過程中要做好心理準備。同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在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來認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讓學生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也能夠走進生活,在生活中積累材料。
(四)重視語言轉換與呈現方式的轉換
縱觀新課改背景下中考應用題的考情,為了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應用題的呈現方式更加多元,很多時候學生不能在閱讀完題目之后產生思路,浪費了做題時間。因此,教師要根據考情來對應用題的設計進行調整,重視語言轉換與呈現方式的轉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在平時的作業設計中應用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實現對學生的鍛煉;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從不同的題目呈現方式中提取表格材料、文字材料、圖形材料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完成解題。
四、結語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數學教學更是如此。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觀念與教學要求都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更加需要教師立足于這一時代背景對當前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合作探究模式、作業設計作為數學課堂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新課改背景下得到了充分重視,可以更好地實現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仇貴明.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與實踐初探[J].中華少年,2019(12).
[2] 李寶飄.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初探與思考[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1).
[3] 張開建.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初探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6(4).
[4] 張科.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初探與思考[J].理科考試研究,2015(8).
[5] 代凱.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初探與思考[J].新課程(中),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