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麗娟 徐吉輝



[摘 要] 思想政治建設是軍隊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各軍隊院校始終注重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創新發展。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課程思政成為現階段各軍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趨勢。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化教學方式推動了軍隊院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以“安全性設計與分析”課程為例,探索課程思政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出可行性的建設措施,有助于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 軍隊院校;課程思政;教育信息化;混合式教學
[基金項目] 2021年度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航空安全專業課程‘實戰化教學綜合改革”(XGH21017)
[作者簡介] 闞麗娟(1982—),女,山東煙臺人,博士,空軍工程大學裝備管理與無人機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軍機適航與安全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16-0076-04 [收稿日期] 2022-05-16
通信及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而信息時代的到來,也加速了高校教學模式的全面更新。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軍隊院校在課程思政方面的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目前已經初見成效,學員的政治素養和價值觀念得到有效提升,但在改革過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影響了課程思政效果的發揮[1]。如何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成為當前軍隊院校亟待解決的重點及難點問題。本文以飛行器適航技術本科專業核心主干課程“安全性設計與分析”為例,借助于多元化的信息技術,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的實現路徑。
一、軍校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軍校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指的是以構建全員、全過程及整個課程教育通過教育人格的形式將各個學科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相聯系,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使高校形成一種立德樹人的良好風氣,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任務,培養人才的理念[2]。對于軍校學員來說,大學學習階段是其軍旅人生的起步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是思政課程單獨承擔的責任,課程思政要同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起共同推動學員的思想道德建設,把愛國情、強軍志自覺融入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偉大征程中。
(二)軍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意義
首先,課程思政可實現專業知識與道德價值觀二者的有機融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加入思政元素,逐步幫助學員建立起專業認同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致力于強軍強國、社會進步,在做好人才培養的同時實現立德樹人。其次,課程思政有助于實現學員的知行合一。思想觀念的樹立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中,而專業課為思想價值觀提供了實踐場景,學員可在專業課的實踐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最后,課程思政于潤物無聲中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品德教育隨著專業知識一同進入學員的腦海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員的道德觀念,比單純講授政治理論知識靈活生動,容易給學員留下深刻印象。
二、軍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課程思政出現“兩張皮”現象
80%的軍校教員是專業課教員,80%的課程是專業課程,學員的大部分學習時間都要用于專業課學習,而專業課程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但部分專業課教員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授課內容與價值觀念教育的結合較為牽強,把思政元素強加到知識點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論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現象,使得學員領悟不深,未能很好地形成育人合力、發揮課程育人的功能。
(二)課程思政教學形式單一
在目前課程思政教學中,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傳統教學手段仍占據主體地位。雖然一些專業課教員也會采用某些信息技術手段,比如播放視頻、圖片引起學員興趣,但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依然以教員講授為主,學員被動接受知識,師生間的交流較少,缺乏有效互動,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員的個人素養和知識技能不足
對于教員而言,僅提升對課程思政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提升相應的能力。這里所說的能力并不是指對于專業課程授課技巧的提升,而是要通過不斷學習加強專業課教員課程思政內容的授課技巧[3]。當前某些軍校教員雖然自身專業課知識素質過硬,但課程思政授課技巧不足,缺乏深入思考,未能做到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有機結合。
三、信息技術環境下軍隊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措施
(一)信息化教學范式
為避免課程思政教學中出現“兩張皮”現象,實現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的有機結合,在“安全性設計與分析”教學過程中,以多個線上教學平臺為依托,建立以學員為主導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要素協同發展的軍校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范式,如圖1所示[4]。圍繞為戰育人的根本宗旨,將知識傳授、能力提升、觀念養成和忠誠培塑融為一體,在立德樹人中培養學員學為戰、戰為贏的使命擔當。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
為改變目前課程思政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狀,“安全性設計與分析”授課過程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翻轉教學設計,把傳統學習方式和互聯網學習的優勢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使線下(課堂教學)與線上(平臺教學)教學過程有機結合。以學員為主導、以任務為驅動,有機融入思政元素,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豐富教學組織形式,充分調動學員興趣,建立起的課程思政教學流程,如圖2所示[5]。
1.課前階段。由教員布置本堂課的課程思政主題和學習任務,并在學堂在線等線上教學平臺發布微課、課件、案例、文獻、習題等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學員通過線上配套資源,自主完成與教學重難點相關的學習任務,同時對課程思政主題進行深入思考,完成課前自測,并將學習過程中發現的疑難問題反饋到課程平臺上,教員根據學員自測及反饋情況制定線下教學安排。
2.課中階段。巧妙構思課堂教學環節,選取典型案例由學員進行情景式再現,提升學員的體驗感和學習興趣。組織學員就案例中用到的專業知識和反映出的課程思政觀點進行分組研討。針對課前學習及課上研討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采取集中講授或組織研討的方式進行答疑解惑。對于理論的實際應用可現場連線安全專家,學員就感興趣的問題與專家互動,提升專業知識的整體認知。通過課堂教學的多種組織形式有機融入思政元素,使學員樹立科學的安全觀,建立起安全使命感、責任感及專業認同感,并進一步致力于強國強軍的遠大理想。課堂教學的最后要開展思政與專業知識的隨堂測評,檢查學員的學習情況。
3.課后階段。結合學員課前任務完成情況、課中分組研討和測試情況、課后鞏固情況進行過程性評價。課前考核主要針對線上自學情況,內容包括微課、課件學習及思政心得體會。課中評價包括小組互評、組內自評和教員評價三部分,考核內容涉及專業知識掌握情況、研討情況、隨堂測評情況等。課后評價主要考核學員的課后任務完成情況,主要有作業完成質量和線上研討參與情況。課后學員可繼續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應用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和自身價值觀念。此外,還可將拓展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新的問題發布到線上論壇,師生間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
(三)信息化教學時效性
為使學員的安全價值觀念能緊跟時代前沿,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給學員的思政資源應該包含最新的實時熱點,這就要求教員必須提升自身對熱點信息的關注程度,思考如何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并用于課程思政教學。因此,教員要時常更新信息化教學平臺上的各類資源,待新資源發布后,教員與學員可在線上或線下就這一熱點進行交流,發表見解或評論,在思想的不斷碰撞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達到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
四、信息化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建設效果分析
結合以上信息化建設措施,將課程思政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對2018級適航專業“安全性設計與分析”試點班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調整。為考查教學效果,以發放問卷的形式對該試點班學員展開調查,共發放問卷11份,有效問卷11份。經過統計,得到以下結果,如圖3、圖4、圖5所示[6]。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學員對課程思政的感興趣程度明顯增加,并普遍認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認為通過課程學習對自身價值觀念影響較大。綜合上述問卷調查數據,可以得出采用更多信息技術手段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得到了學員的廣泛認可,教學效果明顯提升的結論。
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變革。針對軍隊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中的諸多不足,以“安全性設計與分析”課程為例,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改革傳統課程教學設計,實現資源的共享,促進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搭建起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間的橋梁,進一步提升學員的安全觀念和政治素養,為軍隊院校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王海威,王伯承.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32-34.
[3]邢偉,郭曉彤.高職專業課“課程思政”實踐路徑探討:以“公共關系”課程為例[J].職教通訊,2018(24):16-21.
[4]向敏.“互聯網+”環境下高職課程思政教學范式探討[J].大學教育,2019(11):133-135.
[5]王寧,李瑞玲,畢鐵映.課程思政融入《ERP與財務軟件操作》信息化教學設計[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3):163-165.
[6]魏麒,吳用.基于翻轉課堂的課程思政教學:以應用型本科經管類專業為例[J].文教資料,2018(30):180-183.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basic work of military construction, and the military academies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All kinds of cours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ve become a new tre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of military academies at the present stage.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 has promote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military academies. Taking the course of “Safety Design and Analysi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construction measures, which is helpful to better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military academi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blende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