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燕
摘 ?要:開展賞識教育能夠發現學生的優點,挖掘學生的潛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形成的初級階段,教師的鼓勵和支持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明確學習目的,進而積極地邁向更高的學習目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本學科的優勢,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學內容中的相關因素來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賞識教育;開展途徑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周弘老師都提倡賞識教育,這是一種在承認和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開展的教育方式,也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教學手段,對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獲得自我價值感及增強學習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學生都渴望被教師理解和尊重,如果他們長期處于被賞識的學習環境中,會萌發強烈的學習欲望,會產生積極的學習動力,進而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適時開展賞識教育,使賞識教育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有力支點,借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能力,從而更積極地投入語文知識的學習,獲得能力的提高和素養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從賞識教育的含義入手,對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賞識教育的意義和具體途徑展開了探討,希望可以給相關教師提供一些教學參考。
一、賞識教育的含義
賞識不是表揚,而是在看到他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后給予的重視、贊揚等,是對他人某些能力、優點的欣賞或贊賞。因此,從字面含義來理解,賞識教育就是一種將認識、欣賞、教育融為一體的教育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認識是前提、欣賞是過程、教育是目的。同時,應該認識到,賞識教育不是單純的表揚和鼓勵,而是通過贊揚學生的行為結果來進一步強化他們的正確行為,通過欣賞學生的行為過程來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進而實現對學生的正強化教育,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和更明確的發展方向。
二、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賞識教育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克服自卑和恐懼心理
小學生因年齡小,生活閱歷缺乏,知識積累較少,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是比較敏感的群體,常常會因為沒有做好某件事而產生自卑或恐懼的心理。面對這樣的學生,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采用有針對性的手段來引導,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恐懼等不良心理,以免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出現更嚴重的心理問題。賞識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和恐懼心理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進步,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比如有的學生主動回答問題,教師要向他投以激勵的目光或肯定的眼神,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這樣他就能進一步增強學習信心,并逐漸克服不敢回答問題、害怕回答錯誤的恐懼和自卑心理。
(二)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就是知識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教師是權威、是主體,而學生通常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對教師通常是懷著敬畏或畏懼的心理,師生間缺乏交流和溝通,也缺乏相互的了解。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學氛圍是沉悶的,學生也提不起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自然也不太高。而開展賞識教育,教師會主動與學生交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并通過適當的方式來鼓勵和指導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教師是平易近人的,也會主動親近、交流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就會建立起民主、和諧、平等的關系,能進一步加強師生交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進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發散思維,有效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特性和潛能。針對學生的這些特性,小學語文教師要主動了解學生的心態和能力,對他們在學習中的表現多給予正面評價,鼓勵他們探索新的知識。學生得到表揚和鼓勵后,會更積極地投入學習和探索中,他們的學習潛能在這一過程中能得到挖掘和發揮。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來觀察和認識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和特性,盡可能地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成就感,進而以更積極的狀態投入語文學習。
(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形成能夠彰顯出一個人的修養與學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其做一名優秀文明的好公民奠定基礎。學會賞識他人本身就是一種高素質的體現,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做好表率。賞識教育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如主動閱讀優秀書籍,看與優秀人物相關的視頻等。這樣可以慢慢地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其逐漸形成較高的語文素養,同時,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也能逐步得到培養和鍛煉。
三、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賞識教育的途徑
(一)創設開展賞識教育的課堂教學環境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環境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創設優質的課堂教學環境,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創新意識更強烈,和教師、同學的交流也會更多。基于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賞識教育,要想保證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入手,如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地表達自己對某個人物、某段文字的認識和理解,或者對某件事的看法,之后教師結合學生的發言進行客觀的評價,主要以正面評價為主、提醒啟示為輔,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贊賞,并在教師的賞識教育中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例如,教學部編版二年級下冊“我是一只小蟲子”一課時,讓學生體會當一只小蟲子的快樂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小蟲子的實際情況。具體的游戲過程為,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探討和表演出小蟲子在不同環境或情形下的動作、神態,而且要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和鼓勵。這樣的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且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在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要根據各組的表演給予相應的評價,當然要多看到學生在表演中的優點,以正面評價為主,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激發,學習熱情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不僅能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能突破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獲得成就感和增強自信心。
再如,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或發表完自己的看法后,不論他們答案或觀點是否正確,教師都要對他們積極發言的行為給予肯定,并表達自己的欣賞,以此來讓學生受到鼓舞、得到認可,產生愉悅感和成就感。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被賞識教育的氛圍包圍,他們就會以更積極的態度投入之后的語文學習中,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更高。
(二)為學生提供被賞識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每個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他們學習或接受知識的程度不同,有快慢之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差異,不能要求每位學生都能達到統一標準,而應當為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學習任務和評價標準。尤其是對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更要多關注,如提問時注意問題的難度,爭取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都能有一定的收獲。也就是說,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賞識教育,教師應主動給學生提供被賞識的機會,為他們搭建接受賞識教育的平臺,讓他們都有機會得到師生的賞識、贊揚,進而體會到被鼓勵、被表揚的興奮感和成就感。這樣,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產生更高的熱情,有更強烈的學習興趣,為了得到更多的賞識會更加積極進取。
例如,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下冊“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課堂教學目標是喚醒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讓學生知道地球只有一個,必須要愛護地球,并付諸實際行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自己在平時是否會想到要愛護地球,具體的實際行動有哪些。學生都知道保護環境就是愛護地球的表現,所以他們會爭先恐后地發言,如“看到地上有垃圾,自己會隨手撿起來。”“在戶外玩耍時,不隨意踐踏草坪和攀折樹枝。”“看到有同學在教室里、校園里亂扔垃圾,會告訴他這種行為是錯誤,愛護環境要靠大家。”“用媽媽洗菜的水澆花。”……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要對學生各種愛護地球的做法給予肯定、表揚,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是值得被贊揚和學習的,自己也能成為同學和家長的榜樣。同時,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賞識和贊揚后,會對語文學習更有熱情,形成環保意識,并且會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通過多種方式來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三)利用學生在課堂上的閃光點開展賞識教育
開展賞識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發揮學習主動性的有效手段,而要想高效地開展賞識教育,教師必須要發自內心地賞識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借此來贊揚學生,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入地學習。需要注意的是,賞識教育不僅要肯定學生、表揚學生,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要結合學生真正的閃光點進行恰當的表揚,讓學生認為自己獲得的成就感和自己的實際能力是匹配的,這樣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詠柳》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古詩所表達的內容,有的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較差但擅長繪畫,所以用畫畫的方式把古詩的內容、意境描繪了出來,這時教師應及時抓住學生的這一閃光點,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表揚他們對古詩的內容理解正確。有的學生在課前就能夠背誦整首詩,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習該生課前自主預習的好習慣。有了教師的賞識和贊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會更積極主動,他們的更多閃光點將會展現出來,進而給教師開展賞識教育提供更多的切入點。
(四)遵循適度賞識的原則,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
賞識不是單純的表揚和鼓勵,開展賞識教育,教師要把握好賞識的“度”。人們常說“過猶不及”,若教師只是為了讓學生高興而一味表揚,不僅無法帶給學生真切的情感觸動,也會逐漸使學生對賞識教育“免疫”,甚至會使學生對自我認知產生偏差。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賞識教育,教師應在學生獲得必要的成果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賞識,這有助于學生從客觀的角度出發來認識自我,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會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目的是讓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發揮各個學生的特長,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會發現,有的學生“渾水摸魚”,在小組合作中并未參與討論活動。針對這種情況,在各組展示完討論結果后,教師應堅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各組進行指導,不僅需要向他們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給予其鼓勵,還要重申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糾正學生游離于小組之外的行為。
四、結語
賞識教育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賞識教育,能夠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支點和表現自己的機會,能挖掘和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開展賞識教育的有效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語文課堂呈現出更多沒有預設的精彩,并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艷春.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賞識教育[J]. 科技研究,2013(03):138-138.
[2]袁瓊.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實施賞識教育[J]. 速讀(上旬),2016(04):193-194.
[3]孫萬才. 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 學周刊,2017(02):57-58.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