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芳 馬錦
摘 ?要:本文立足于“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高年級的教學優化策略,從采取多種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注重課后服務,促進學生在校學習;落實多種理念,減少課后作業總量;充分聯系家長,落實家校共育理念四個方面展開探究。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教學優化
“減負”一直是中小學教學的要求。近期,“雙減”政策的提出更是將“作業減負”的重要性提高到一個新的程度。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不關注學習效果的“減負”,不僅不利于新課改教學理念的落實,也不利于家長和學生接受新的政策,這對“減負”理念的落實是相當不利的。
“減負”需要以一定的教學效率作為支持,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直面升學考試的壓力,在“減負”的同時做好增效工作顯得尤為必要。如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教學中做好“減負提質”工作也成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采取合適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認知負荷理論認為,興趣能通過相關認知負荷影響學生學習能力。如今,“學習者中心”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在一系列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興趣的激發變得愈發重要。興趣激發的方法有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游戲教學等多種,其在不同的方面有著各自的優勢,而如何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將多種方法合理應用于語文課堂中成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例如在《草船借箭》這一課,結合名著優質影視資源較多的特點,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播放電影《赤壁》中草船借箭的片段,以更加形象化的展示方法有效激發學生對《三國演義》原著和《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興趣。
而在《橋》這一課,教師則可以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現出各種各樣的橋,然后詢問:“橋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事物,你們能說出它的作用嗎?本文中‘橋與生活中的橋有什么不同呢?”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學習更加積極、主動。這樣,通過合適的方法,教師做好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工作,這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有著相當大的作用。
(二)合理構建小組,提高探究能力
相比過去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能否提高學生學習和探究能力也成了影響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合作是完成難度較高任務的重要方法,通過小組探討,學生能在語文的學習中收獲更多。但在過去,教師的小組構建是相當隨意的,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皽p負”理念對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組的構建方面,教師更需要遵循科學的指導理念,有效提高學生小組的探究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以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據構建學生小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按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成績將學生分層;在語文學科內,又可以按字詞、閱讀、古文詩歌等模塊將學生分層,盡量將擅長不同學科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以“同組異質”的小組特點使學生能面對更加多樣的狀況。如在《迢迢牽牛星》這首古詩的學習中,擅長詩歌和古文的學生就可以帶領小組內其他學生進行探究。而在《太陽》《松鼠》等說明文的學習中,科學知識較為扎實的學生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通過合理的小組構建,教師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注重課后服務,促進學生在校學習
(一)做好輔導工作,輔助難題解決
課后作業高效完成是課后延時服務的重要任務,而這受到學生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的影響,即總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各種情況無法及時完成作業。相比居家完成作業的形式,課后服務最重要的優點就是學習環境好,不僅學生與學生能便捷地交流,學生與教師也能充分地互動。而能否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課后服務關鍵,教師需要積極做好引導工作,輔助學生更好地解決作業中的難題。
例如在周一到周五,教師每天都可以在課后服務中設置一小時的課后作業完成時間。在這一過程的前半段,教師需要在講臺上“坐鎮”,讓有問題的學生能及時尋找教師詢問;而在后半段,教師則可以在講臺下巡視,發現有學生一道題目上遲遲無法寫出答案,就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輔導。如《從軍行》的思想感情概述這一題目中,教師就可以詢問:“這首詩歌主要寫的是什么啊?作者對其態度是什么呢?”以此為學生指明正確的方向。而這樣,通過教師高效的輔導,學生順利地解決了難題,這對學生更加快速且高質量的在校完成作業起著積極的作用。
(二)開展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參與
在課后服務中,相比單純的“5+2”模式,落實“1+n”的教學模式也異常重要?!?+n”教學模式倡導學生進行一小時的作業練習和一小時的社團活動。相比傳統的教學方法,其更加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個性化能力的發展。相比統一的活動,由于興趣相投,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參與度更高,這對課后服務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課后服務環節,教師需要積極開展社團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更好地在課后服務中培養學生能力和素養。
例如,教師可以針對語文學科創設國學閱讀、趣味口才、課本劇、繪本創編等多個社團。在課后服務中,教師作為這些社團的指導教師參與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方案指導。如在趣味口才社,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線上交流使人疏遠”“線上交流使人親密”兩個觀念讓學生開展辯論活動,以得出正確看待線上社交的方法。而在課本劇社團,教師則可以結合最近學習的能便利改編成課本劇的文章,如《將相和》一課讓學生表演。這樣,教師有效在課后服務中構建了社團活動,相比單純的作業練習,教師也發現學生參與度更高。
三、落實多種理念,減少課后作業總量
“雙減”政策要求降低課后作業對學生的負擔,在這一要求下,減少課后作業的種類相當重要。在過去,大班制的教學和統一的作業布置造成了較多重復練習,這樣的作業是低效的,也為學生帶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實際上,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薄弱點,而如何結合生本教學相關的多種理念,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充分減少課后作業的量成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基于學生基礎,布置分層作業
受興趣、學習經歷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基礎,適合完成的作業也不同。在過去,統一的作業設計不僅為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也影響了優秀學生的拓展學習。在“減負提質”的理念下,教師為每個學生布置的作業可以是不同的。分層教學是將作業分為不同的層次,布置給不同學生的方法,其能在保證教學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作業的量,這對“減負提質”理念的落實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基于學生基礎積極布置分層作業,有效做到作業“減負”與“提質”并存。
例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學習后,教師就可以將作業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詩歌的背誦、默寫等較為基礎的內容,要求所有學生完成;第二次層次為對本詩內涵的探究,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要求大多數學生完成;第三個層次為結合其他詩歌,拓展課外內容的對比,如“與本詩表達感情相同的詩歌是下列哪句?”要求優秀學生完成。這樣,通過分層作業的布置,教師為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布置了合適的任務,在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有效降低了作業的量。
(二)利用錯題本,實施個性化教學
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習中,學生直面升學考試,復習成為主要的任務之一。在復習中,受學生當時學習狀態的影響,不同學生的知識薄弱點是不同的,針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補弱成了高效作業布置的最優選擇。錯題本能將學生在學習期間的錯誤記錄下來,對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補弱練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高年級的復習中,教師需要積極利用錯題本實施個性化教學。
例如,為了讓錯題本的構建更加便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盡量以智慧課堂作為作業布置的媒介——其能自動記錄錯題,減輕錯題本構建本身為學生帶來的巨大負擔。如在古典名著知識的綜合性復習中,在課堂練習之后,教師就需要向學生布置完成錯題本上作業的任務。若學生在四大名著的作者這一常識上回答錯誤,在課下就需要重復練習這一問題。學生在書中代表人物如諸葛亮特點的描述中選擇錯誤,在課后練習中也需要補充完成與諸葛亮相關的題目。這樣,利用錯題本,教師布置了個性化的課后作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了補弱練習,有效落實了減負提質的理念。
四、充分聯系家長,落實家校共育理念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中學生,小學生年齡較小,更容易受到家長的影響?!半p減”政策要求減少課后作業對學生的壓力,而在過去,課后作業多在家庭中完成。如果沒有家長的認同,會出現教師“減負”,家長“加壓”的情況,從而無法有效落實“雙減”政策。家校共育倡導教師與家長充分聯系,形成合力。而在“雙減”政策的落實中,教師也需要積極聯系家長,落實家校共育的理念。
(一)利用“線上社交”,提高“減負”認同感
家校共育要求教師與家長充分交流、統一觀念。而要真正落實“雙減”政策,提高家長對“雙減”的認同感也相當必要。但在過去,以傳統的家訪、家長會等方法,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是不夠密切的,無法讓家長快速認同“雙減”政策。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線上社交平臺”這一便利的遠程交流方法。相比傳統的交流方法,其能讓教師和家長更加頻繁地交流,這對家長充分了解并認同“雙減”政策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利用“線上社交”,有效提高家長對“減負”理念的認同感。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經常在與家長的交流群中發送關于“減負提質”重要性和好處的文件,以“微學習”的形式讓家長充分了解“雙減”政策;另一方面,教師也需要將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表現以照片、視頻等合適的方法發送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學生在發揚個性方面的成就,認可課后服務的作用,從而轉變自身觀念。而這樣通過“線上社交”手段與家長積極進行交流,教師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家長對減負的認同感,保證教師“減負”的同時家長“不加壓”,從而有效落實“雙減”政策。
(二)開展親子活動,構建良好親子關系
“雙減”的提出體現了教育更高的追求,而作業量的減少也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在過去,學生的負擔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長的壓力,無論是“減負提質”理念的真正落實,還是學生素質的培養,都需要家長與學生的相互理解。因此,在小學高年級作業“減負提質”之余,教師需要布置一定的親子互動作業,以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更好地輔助“雙減”政策的落實。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親情為主題,教師就可以開展與親情相關的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后服務階段開展家長會,以播放的演講視頻引導學生進行“擁抱家長”“感謝家長”等行為,搭配演講的內容讓學生充分了解家長的辛苦,也讓家長充分了解學生面臨的壓力。另一方面,教師也需要向學生布置幫助家長做家務等活動,在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勤勞的品質。而這樣,通過多種親子活動的開展,教師能讓家長和學生相互理解,這對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起著積極的作用。
五、結語
“增效”和“減負”是難以分割的,要有效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勢在必行。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既需要以多種方法提高課堂教學和課后服務的效率,也需要以分層作業、個性化教學、家校共育等方法充分減少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量,真正地將“減負”政策落實下去。只有保證一定的教學效果,教師才能在學生面臨升學考試壓力的情況下真正地減輕學生負擔,落實“雙減”政策。
參考文獻:
[1]陳博. “雙減”政策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J]. 現代教學,2021(19):36-37.
[2]侯天寶,劉文佳. 助推“雙減”政策軟著陸 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J]. 吉林教育,2021(30):30-31.
[3]周玉鑫,趙彥宏. 淺析“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 語文新讀寫,2022(22):84-87.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