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
摘 ?要:“雙減”背景下,小學階段的教育應回歸人本教育,以學生為主,貫徹人性化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在倡導文化課縮減作業量和作業時長的硬性標準下,美術教學應該整合資源,創建活力課堂,以提升學生美術素養。所以小學美術教學應該從課堂入手,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創建和諧氛圍,構建活力美術課堂,推動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文章主要探索“雙減”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希望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美術;實踐探索
一、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性的意義
隨著我國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亦在逐漸發生轉變,為了充分滿足我國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全面型人才,我國對教育事業的改革從未停止。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工作者對教學思路以及教學形式都在朝著現代化教育轉變。為充分實現綜合素質全方位培養的教學理念,小學美術、音樂等這些藝術培養類學科逐漸受到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小學美術課程是培養小學生發散藝術思維、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的主要課程,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因此,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方位發展。
二、當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發展現狀
應試教育思想作為我國教育事業幾十年的主導思想,在大部分教師與家長的意識中已經根深蒂固,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以提升成績為核心目標。小學美術一直以來都不參與任何考核項目的藝術課程,導致部分教師與家長對美術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疏于對學生美術愛好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雖然大部分美術教師對當前的美術教學形式正在不斷地改進,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無法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對教學形式的優化工作落實情況并不樂觀,且受部分學生家長的影響,導致小學生只能在美術課堂中來實現對美術知識的汲取與練習,造成美術課堂節奏過于緊湊。這不僅增加了小學美術教師的課堂教學壓力,同時也影響了小學生在美術課堂的學習效率,這亦是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效無法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雙減”背景下鄉村小學美術教學實踐策略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
“雙減”政策背景下,要提升鄉村小學美術教學質量。首先,要改變鄉村美術教師的教學觀念,以人本化教學理念為指導,創建具有活力的小學美術課堂,培養有自主能力、創新意識的學生,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美術興趣設計美術實踐活動,發揮好課堂引導者的作用,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其次,美術活動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的美術基礎能力為主,科學制訂教學目標,發掘學生在美術課程中的潛能。例如,學習“點、線、面”一課,教師在設計美術活動時,應貫徹人本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發揮課堂引導作用。在學習完基本的“點、線、面”知識點后,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創作,通過點線面的自由組合,學生創造了極具特色的作品,鍛煉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從自己所創造的作品中發掘美,并鼓勵學生展示和講解自己的作品,通過自主繪畫活動和展示活動后,組織學生進行作品交流討論,讓學生在探討過程中提升自身對“點、線、面”的認識,整個過程中教師以引導為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能力的提升,構建高效的小學美術課堂。
(二)結合美術與生活實際
受小學生年齡因素的影響,不少小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以及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均會遇到程度不一的阻礙,這不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小學生的美術學習信心,也不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鑒賞能力。小學美術知識以及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均和現實生活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性,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若能夠充分結合美術與生活實際,則更利于提升小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共鳴之感,讓小學生深刻意識到原來在現實生活中竟有著如此多的美術體現。這樣不但能夠降低小學生學習美術知識、鑒賞美術作品的困難程度,也十分利于培養小學生的美術學習信心,并且也可使小學生在平日的生活中,主動觀察一些富有美感的事物,就算一片單薄的樹葉、一片姿態富有趣味的云朵也能夠引起小學生的注意,這樣小學生在進行美術創作的過程中更有靈感,創作出有趣生動的美術作品。小學生更直觀地感知到美術之本質,更好地理解何為美,應以何種方式體會以及欣賞美,才能更好地將美術作品和生活實際二者之間進行聯系。教師也需在平時的生活事件中指引小學生感知美,提高小學生發現美、感知美以及創造美的意識及能力,最終也可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以及價值理念。例如,在開展“大樹的故事”一課的美術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美術與生活實際,帶領小學生至校園操場中,讓小學生主動觀察大樹,并結合大樹的形態,對大樹的故事進行聯想。這樣小學生在進行此方面的美術創作時,也能夠更具備主動性,提高小學生的美術創作水平,以及感知美的能力。
(三)發掘網絡資源,創設多元化小學美術課堂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文明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中應當結合教材內容,充分發掘網絡資源中的教學素材對教材知識進行延伸,不僅可有效豐富美術課堂形式,激發小學生美術學習興趣,還能將興趣轉化成學習驅動力,進而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效。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美術教師應當讓小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創造能力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轉變傳統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課堂,創設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探究式美術課堂,讓學生充分發散美術思維,進行繪畫創作。繼而實現對小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全方位發展。例如在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科學創造新生活”這一課程的學習中,由于小學生對社會發展歷程的認知缺少了解,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隨著科學發展人們的生活所發生的變化,教師可借助網絡資源收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發生變化的圖片或視頻資料。如:在不同的時代人們交通工具的變化照片、服飾的變化照片等等作為教學素材備用。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網絡圖片或視頻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科學技術為人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巨大改變,讓小學生在興趣小組中討論科學為生活帶來的變化。然后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過程,如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路橋技術的發展等等,讓小學生體會科學技術的力量,引導小學生充分感受科學造福人類理念,激發小學生對科學知識探索興趣。最后美術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一個繪畫主題“暢想未來”,讓小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將對未來的暢想用繪畫的方式體現出來,繪畫方向由小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決定。可以對自己想象中的未來世界中的衣食住行任意形式進行繪畫創作,進而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藝術思維,培養其個人藝術修養。在繪畫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選取優秀的繪畫作品在學校的文化長廊中進行展示,進而提升小學生對繪畫創作的自信心。
(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體會到生活美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想象力是教學重點內容所在。該階段學生不管是對周圍自然環境還是生活事物,都有比較獨特的認知。該認知主要來源于兩點,一是教師和父母的引導,二是學生的想象。學生利用想象,能夠在自己的大腦中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斷放大,從獨特的角度對生活仔細觀察,體會到生活中包含的美。對小學美術教師而言,在教學中融入此理念,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聯想式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方法等,能夠獲取顯著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先選擇特殊事物,可以是足球,也可以是花,學生通過繪畫的形式充分表達自我想象。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情況合理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品進行創作。在創作完成后學生也要準確表達創作理念以及靈感來源。教師應該多鼓勵和表揚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強的成就感,讓學生更自覺地參與到美術創作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
(五)轉變教育模式,激發小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
由于小學教育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大部分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講解繪畫技巧為核心,讓學生跟著教師畫,導致學生大部分都是機械式繪畫,并沒有進行充分的思考。這嚴重阻礙了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利于小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展現出自主想象力與創造力。除了完成課堂教學作品的繪畫以外,還要在繪畫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元素,通過繪畫創作的教學方式,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水平。通過全新的教學理念,不但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提升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強化課堂教學效率,充分展現出小學生的個性。例如在學習“美麗的紋樣”一課相關知識時,其內容涵蓋了豐富的裝飾紋樣,為此,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紋樣裝飾帶到課堂上,還可以在本節課前讓學生自主收集一下不同的紋樣裝飾,帶到課堂上供大家分享。在欣賞完紋樣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創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紋樣裝飾。通過教師正確的引導,開展探究式繪畫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繪畫興趣,積極參與到繪畫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知識水平,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滿足新時期的美術教學需求。
(六)進行合作學習,強化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合作學習指的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進行明確的責任分工,開展互助性的學習。合作學習意在鼓勵學生為小組的目標和個人的目標團結合作一起努力,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新課改背景之下,這種合作學習的作用愈發凸顯出來,其能夠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若能夠促使小學生參與至合作學習中,則十分利于激活其學習思維,也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能力,并且能夠使小學生在合作學習時逐漸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以及審美水平。對此,一方面要求小學美術教師結合小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小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讓小學生在小組之內對美術知識進行一定的探討,并實施相關的操作。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則應為各個小組布置美術學習任務,確定合作學習的目標,讓各個小組均能夠朝向此目標加以不斷努力,而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則非常利于強化小學生創造美的能力,也能夠提起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關注程度。例如,在開展“小花飾”一課的美術教學工作時,本節課內容強調指引小學生感知到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美好物品,是能夠實施重新組合以及再度加工,進而就可變為漂亮的小花飾。如在窗簾周圍就會懸掛小花飾,小花飾可產生點綴的作用,提升人們的視覺享受感。而教師可以讓小學生之間以小組合作的模式主動探尋相關的材質,從而制作出小花飾,例如碎花布等。在進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小學生則能夠制作出具備獨特風格的小花飾,并且這種方式也十分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創作主動性以及熱情,在彼此溝通以及展示時,顯著提升小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要注重轉變教學方式,這樣才更利于保障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成效。對此,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美術教學工作,也能夠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強化小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同時還應重視實施激勵性評價,提升小學生的美術素養,最終發揮出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作用。
參考文獻:
[1]魏常法. 生活即教育——淺談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7):99-100.
[2]薛冰瑩.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J]. 科幻畫報,2022(07):153-154.
[3]吳景暉. 聚焦核心素養 發現生活之美——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J]. 新智慧,2021(13):59-60.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