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成 徐兵 張敏 李丹菁 王飛 王龍華

摘? 要:計算機控制系統課程遵循學校應用創新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和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制定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課程思政目標,以課程思政案例優化混合式教學內容設計,體現以素養目標為中心的學生知識、能力目標培養的混合式教學實施體系,設計課程思政的融合模式,通過思政教學的案例,使學生在獲得工程知識與實踐應用能力的同時,也明確國家所需技術人才的素養。通過構建混合式課程思政教學的目標體系,探索出課程混合式思政教學的達成模式。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一流課程;教學改革;素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9-0015-04
Abstract: Th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course follows the school's orientation of applying innovative universities and the training goals of automation major, formul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of the course under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ptimizes the design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of the course, and reflects the literacy goal as center to blende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ystem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goals, designing a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model, through the ca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nables student to acquire engineer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also identify the technical talents needed by the country literacy. By constructing the goal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blended courses, the achievement mode of course blend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s explored.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first-class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literacy goals
高等教育按照國情育人成才是根本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是以素養教育為核心的知識與能力培養過程,各類課程的素養教育形式不拘一格,應該與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與能力產出交織融合,相輔相成,形成一套與各類課程特色協同的思政教學模式。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
當前,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突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推動課堂教學革命,重塑教育教學形態,進一步通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兼顧思政入課堂,樹立正確價值觀,讓知識、能力與素養教育有機結合,深入探索一流課程思政教學的有效途徑。目前,諸如案例式、探究式、互動式等多樣化的思政課教學改革模式日漸成熟并取得了積極成效[2],同時高校思政課教學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師生間的信息不對稱、教師教學考核不完善、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和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等方面[3]。考慮專業類課程與思政課具有不同的知識特色,其思政教學環節需結合課程具體內容的特點做進一步設計,才能達到“鹽溶于湯”的教學效果。文中以計算機控制系統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為例,探討專業類課程混合式思政教學改革的模式。
一? 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計算機控制系統是自動化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內容從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構成、性能和集成設計方法出發,將計算機控制系統劃分為過程通道、控制算法、系統通信技術、可靠性技術和組態軟件等若干個功能模塊,闡述其結構體系、工作原理、集成設計方法。同時,通過對被控對象的工藝分析,要求掌握計算機控制系統方案設計、軟硬件實施與現場投運等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計算機控制技術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要求從事計算機控制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在熟悉生產工藝流程和自動控制理論的同時,必須具有計算機控制系統硬件、軟件、控制策略、數據通信、網絡技術和數據庫等諸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術,這樣才能分析與應用,進而設計與實施滿足實際工業生產過程需要的計算機控制系統,通過測試表明,利用在線教學資源,能夠更好地體現課程工程應用的特色。從課程目標中提煉出思政教學目標如下。
1)思教知識融合。將控制理論、計算機技術、檢測技術和工程技術相結合,構建計算機控制系統,讓學生深入了解控制系統理論與工程應用的最新狀況和發展趨勢。在教學中體現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讓學生在授課中,從課程內容相關的事件中看到國家的發展、技術的創新,培養健康的人格,活躍的技術思維,達到思政引領與教書育人的集成。
2)思教持續創新。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模式改革,推進混合式思政教學探索。教學內容及時更新,跟隨計算機控制技術的新發展,結合“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引領學生了解課程內容與國家變革的聯系,可以邀請企業導師傳授工程經驗,給出工程設計方法,認知國家發展對課程內容的需求,指導學生了解社會就業崗位。
二? 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目標的融合
本校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自動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工、制造、生物等行業過程控制系統應用領域從事設計、開發、調試、操作、維護與管理工作,成為適應生產過程控制發展的應用型技術開發或管理人才。堅持立德樹人,重點培養綜合素質優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具有國際視野、服務上海區域經濟,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職業“現場工程師”。就業領域面向工業控制網絡、“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以工業互聯網和智能控制為目標,具有過程控制分析、計算機控制系統集成等方面能力,培養能夠勝任工業智能檢測和自動化控制系統性能分析、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根據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劃分學生能力培養要求為三級。
1)初級能力。具有生產工藝、控制理論、儀器儀表、計算機技術、自動化系統和行業技術標準等多學科知識,適應自動化系統工程對象的變化,以及職業發展的變化,熟悉自動化行業國內外發展現狀和趨勢。能夠在自動化工程特別是生產過程自動控制領域中從事生產運行、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建造或運行管理和科學研究等工作,成為所在單位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骨干或管理骨干。
2)中級能力。具備綜合運用自動化基礎理論和一定智能控制技術,理解和解決自動控制系統分析、設計、開發、集成、服務或自動化工程項目施工、運行、維護等實際工程問題,并對自動化工程特別是生產過程自動控制領域涉及的經濟、環境等進行分析的初步能力,成為專業型、職業型“現場工程師”。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修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健康的體魄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意識,以及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3)高級能力。能夠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結合地區產業發展方向,緊跟國家戰略,具備結合自動化新知識、新技術、新發展,發揮個人潛質,成為智能制造創新創業的人才。
根據自動化專業綜合能力培養要求,以控制單元到控制系統到自動化工程再到創新的模式,跨越初級、中級到高級能力培養全過程,實現自動化專業“現場工程師”應用技術全流程的“ASciT-OBE”學生模式培養。計算機控制系統課程符合應用創新型綜合能力培養的要求,從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過程控制方向”的特色出發,致力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確定學習本課程應該達到的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程后,學生應該掌握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組成、工作原理、集成設計與調試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應具備計算機控制系統工程應用的能力,具有綜合運用自動化專業知識去解決復雜控制工程問題的能力。
3)素養目標:使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體現綜合素質優良,確立正確的政治觀念,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基于課程目標分解的混合式思政教學實施流程如圖1所示。圖中設計體現了計算機控制系統課程混合式思政教學設計的創新理念,具體從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出發,以學生“素養教育”為核心,涵蓋課程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的線上與線下全部教學環節,通過課程目標達成評價機制,體現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產出對自動化專業相應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有效支撐。
三? 構建素養教育的思政教學體系
(一)? 與專業培養目標的契合
通過對自動化工程中計算機控制應用知識的需求,秉承立德樹人,以學生為中心,形成“亦師亦友,答疑解惑”的培養模式,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進而培養綜合素質優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的應用創新型本科人才。堅持黨的領導、愛黨愛國,引導學生具備國際視野、職業情懷、人文精神,能夠在計算機控制系統應用開發中理解并遵守國家法律、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管理責任。
(二)? 課程知識點的有效組織
計算機控制系統課程教學中從計算機控制發展介紹、系統組成、軟件設計、硬件選型、控制算法、可靠性分析和系統設計與調試等多方面,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由任課教師結合企業工程經驗,用項目開發經歷,以及對國家變革的感受吸引學生的興趣,進而自然融合思政內容到授課內容中,讓學生跟隨教師或企業導師講授真實案例反映的事實,內心感受與接受黨的領導、國家利益、國際視野、健全人格、技術運用、實證求真和職業情懷等育人環節,實現育人與授業雙豐收。
(三)? 多元教學環節融合的支撐
課程教學中,除本校教學團隊教師講授計算機控制系統知識外,會將以往企業導師講解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展現企業導師的工程經驗與愛崗敬業精神,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工程應用實際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技術運用經驗,更好地解決計算機控制系統工程應用的實際問題,提升職業情懷。
課程現用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控制技術》,由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教師主編,結合思政教學擴展教材覆蓋內容,提升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建設國家的愛國思維。
與課程相關聯的獨立實踐教學環節——自動化工程綜合實訓,涉及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工程實現過程,探討計算機控制系統安全運行問題,與國家安全、技術創新等結合教學。同時結合控制類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對學生進行工程應用性、創新性的能力培養。
四? 形成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
課程思政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結合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
1)工程思政訓練模式。每次課堂授課留出5~10 min,根據授課內容,聯系工程應用,引入思政元素,給學生出1~2個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本節課內容,解答工程問題,回答在訓練本上,由老師課后批改,再上課時做總結,由此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2)工程思政啟發式教學。授課中,教師會講授大量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工程應用實例,通過親身經歷,傳授工程經驗,自然融入思政觀點,有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以工程問題為思政導向。注意介紹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發展動態和新技術帶來的思政元素,讓學生明確控制需求和控制技術的更新與變革,任何控制系統都是以工程問題為導向的,需求決定解決方案,明確技術問題的正確解決思路。
4)倡導思維的多樣性。學生思維不同,對同一個工程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進行設計,但要有正確的科學發展觀,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專業技術規范,培養健全的人格品質。
5)實踐環節的思政教學。在實踐教學環節中,以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逐步建立OBE模式的工程認知與工程實踐的教學方法[4]。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個性,自主設計工程問題,老師審查設計,提出要求,確定方案,學生獨立或團隊完成任務,完成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
6)混合式思政教學模式。以在線課程(慕課)內容為基礎,利用網絡資源,添加思政教學內容,實現課程教學資源共享,結合線下與學生的交流,形成混合式思政內容的教學模式。
計算機控制系統課程思政教學采取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實施,發揮我校與西門子(中國)公司,以及與羅克韋爾自動化有限公司共建實驗室的基礎,設計思政教學內容的案例。
教學內容: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與實施。
1)教學目標要點。掌握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方法;掌握計算機控制系統實施過程;了解學生對思政與教學內容的思想變化與接受效果。
2)主要講授的知識和素養能力要點。第一,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涉及育人目標,包括技術運用、黨的領導、發展道路。介紹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方法:工藝需求分析、方案設計、硬件選型和軟件設計等。從學習到工作角度,了解先進技術運用方法,注重國家安全,讓學生感受國家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成就,體現黨在國家發展壯大中的正確決策,感受國家改革帶給人民的益處。第二,計算機控制系統實施涉及育人目標,包括技術思想、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國家發展戰略的科學發展觀為通過對國家發展戰略的介紹,讓學生理解計算機控制系統應用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樹立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通過引入新知識、新理念,例如“工控安全”的需求,讓學生感受計算機控制技術應用的前景,對國家建設與發展的影響。
五? 課程特色與思政融合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內容覆蓋面廣,體現工程應用技術的全面融合
混合教學從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組成開始,從硬件到軟件,從系統設計、集成到調試,引入項目案例分析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實施。利用線下線上資源,將控制理論、計算機技術、檢測技術和工程技術相結合,構建計算機控制系統,展現控制工程應用的最新狀況和發展趨勢,學生體驗到科學發展觀的理念。
(二)? 工程應用能力培養效果突出
混合式教學從工程應用出發講授計算機控制系統,重視解決工程應用問題,引入西門子公司企業導師的工程經驗,凝練工程設計方法[5]。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逐步提升學生工程技術的應用能力,理解國家創新發展的理念。
(三)? ?“價值引領”融入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全面融入思政元素,線上案例到線下經歷再到綜合演繹,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具備職業操守、科學理性、個人素養,形成示范性的混合式思政教學體系。同時,在過程化考核課程的學生問卷中添加思政教學改革效果的調查題目,統計學生評價。學生評價課程的工程應用性強,需要的知識點較多,從西門子等知名公司產品介紹了解到課程內容的重要性,感受到國家發展對課程知識的需求,有一種從事專業領域工作的愿望。通過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發展,從學習到工作角度,學生能夠體會國家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成就,感知黨在國家發展壯大中的正確決策,感受國家改革帶給人民的好處。
(四)? 混合式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
通過“線下夯實基礎”和“線上提升能力”的混合思政教學模式,學生素養目標明確,能夠關注國家戰略發展對計算機控制技術的需求。據統計,自動化專業學生通過計算機控制系統課程工程知識與技術應用獲得就業機會的占比達到60%。2021年聘請專家對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思政教學內容的融合與取得的成果進行評審,效果獲得充分肯定,正式通過混合式教學開課申請。另外,學生調查問卷對課程總體評價滿意度達95%,思政育人對學生素養能力的影響穩步提升。
計算機控制系統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要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已取得的成果,保證課程思政內容的與時俱進,教學方法的先進性和示范作用,使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學生素養教育中,突出課程解決自動化工程復雜問題方面的獨有特色,探索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工程應用創新能力的思政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李巧針.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問題與思路[J].中國大學教學,2022(1):102-106.
[3] 張明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學理論,2017(5):212-214.
[4] 王貴成,馬向華,張敏,等.基于“新工科”工程認知與實踐的自動化工程綜合實訓平臺建設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5):64-68.
[5] 王貴成,徐兵,張敏,等.線上過程化考核與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研究與探索[J].高教學刊,2021,7(22):86-90.
基金項目:2021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自動化工程工業互聯網與工控安全實踐基地探索”(202102371018);2020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計算機控制系統線上課程改革與探索”(202002071031);2020年上海市教委高校重點課程立項(在線課程)“計算機控制系統”(2020392)
第一作者簡介:王貴成(1972-),男,漢族,遼寧撫順人,工學博士,副教授,自動化系主任。研究方向為教學、科研、學生課外活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