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摘 要]情境素材是命制地理試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本文分析了情境創設下初中地理試題命制的意義,提出了以“故事情景”為引,創新有趣有用;以“時政熱點”為引,提升核心素養;以“個體差異”為引,合理控制難度;以“傳統文化”為引,夯實立德樹人;以“生活情境”為引,拓展實踐能力的初中地理試題命制策略評價。
[關鍵詞]試題命制;情境化;初中地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55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10-0086-03
隨著2022年版新課標的頒布,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一個重大的信號和風向標。除了核心素養,還應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在多樣化情境中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無論是從初中地理教學的層面還是從試題命制的層面來看,初中地理教師都要聚焦和關注多樣化情境的設立,讓學生在符合地理主題知識的現實情境中利用所學解讀試題,培養學生的思考、創新及實踐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進一步明確地理試題的考核和育人價值。
一、情境創設下初中地理試題命制的意義
命題是考試的關鍵環節和核心任務。情境創設下的初中地理試題命制,一是契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育人要求,能滿足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二是可以有效擺脫以往單一、機械的命題方式,增強試題的真實性、契合性以及精準性,提高試題的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讓學生不用以“死記硬背”的方式應付考試,能夠在真實情境中去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令學生沉浸于多樣情境中完成對知識的遷移、內化及運用,從而實現舉一反三的目的。三是借助趣味故事、時政熱點、傳統文化、實際生活等元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升學生素養,讓初中地理試題的命制在傳遞知識的同時,弘揚中國文化、中國精神。同時,試題的命制融匯了初中地理教師的專業智慧,直觀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效。四是可以更好地促進地理教師自身專業素養和命題水平的提升,督促教師加強對新課標的解讀和學習。因此,初中地理教師應主動汲取新的教學和命題經驗,精準抓取考核點,優化試題命制的內容,讓情境與考核內容巧妙而真實地融為一體。
二、情境創設下的初中地理試題命制的實踐策略
(一)以“故事情境”為引,創新有趣有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地理教師在命制地理試題時要注重以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需要,創設極具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以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展開對試題的分析和解答,并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去感受地理的有趣、有用。
例如,在初中地理試題命制過程中,筆者以“晏子使楚”的故事創設情境,讓學生結合所學說說對“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理解,以及這句話內含的地理現象及地理知識(自然地理景觀、氣候條件、居民生產生活習慣等)。在這樣的趣味情境中,筆者邀請學生勇敢嘗試講一講晏子使楚的故事,談談晏子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的這句話,從而讓學生興致勃勃地思考問題。在自由發言和小組討論中,學生對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了整合,這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了他們的跨學科整合能力。這樣以故事為引的試題形式能讓學生鞏固所學地理知識,對秦嶺—淮河一線的實際意義體會得更加深刻,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識的有趣有用。
(二)以“時政熱點”為引,提升核心素養
新時代,初中地理教師要注重聚焦時政熱點,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地理教師在設計地理試題時,可以時事新聞、社會熱點為背景素材,巧妙搭建與地理知識相融合的橋梁,優化命制試題,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關注時事熱點的習慣,從多方面、多角度讓地理試題的命制充滿新意、創造力。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立足時政熱點新聞,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引,結合初中地理知識,深入研究創設了試題:北京舉辦冬奧會的有利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各是什么?如果去北京旅游,你想參觀的景點有哪些?“三億人上冰雪”的目標與冬奧會對該區域的開發有哪些積極作用?同時,筆者針對冬奧會會徽圖創設了一道情境試題:會徽圖中五環代表五大洲(南美洲、北美洲合稱美洲),分別是哪幾大洲?其中少了一個無定居人口的大洲,這個大洲應該是哪個?(A.非洲;B.大洋洲;C.南極洲;D.歐洲)通過這些耳熟能詳的新聞熱點創設情境試題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不斷探索和思考,梳理、夯實地理知識,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本屆冬奧會的認知,提升了學生的愛國之情。此外,筆者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了解時政新聞、社會熱點,依據所學地理知識進行自我分析、命題研究,提升學生的創新以及實踐能力。
(三)以“個體差異”為引,合理控制難度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深入實施,以生為本,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成為教育教學的焦點話題。身為初中地理教師,在情境創設下的試題命制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興趣、特長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豐富試題的類型,把控好試題的難易程度,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自由選擇到最適切的試題,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情境化的初中地理試題命制過程中,筆者注重搭建更為自由、開放的問題情境和問題類型,讓學生能夠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在復習考試中,筆者為學生創設了以下多個開放式的情境試題。
1.自己家鄉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可能也出現了許多環境問題,請試舉兩個例子,并試著闡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2.近年來,我們國家一直在提倡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談一談自己在生活中節約用水的舉措。
3.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請為“世界水日”設計一條宣傳語,或者設計班級水日活動Logo。
這樣的開放式試題,答案具有多樣性,每一位學生都能依據地理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自由選擇、作答。這有效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凸顯了學生的特點,培養了他們善于觀察、思考的行為習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助力每一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四)以“傳統文化”為引,夯實立德樹人
初中地理學科包含了自然、人文地理兩個方面,涉及不少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初中地理教師依托傳統文化進行情境創設的地理試題,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還能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在以文化人、立德樹人之中引導學生啟智潤心、培根鑄魂。
筆者注重將地理知識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立足地理學科特點,以傳統文化素材作為地理試題情境,由傳統文化引出地理現象、地理知識,革新地理試題模式。
在認識中國的地理差異時,筆者構建了以下試題。
以下詩句中描述了我國四大地理分區中南方地區的是()。
A.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B.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C.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學習地球運動時,筆者適時融入了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創設了以下試題。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人民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總結出的規律,對生產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當地球繞日公轉至近日點附近時,我國處在________和 ________兩個節氣之間;當地球繞日公轉至遠日點時,恰逢我國的________(節氣)和 ________(節氣)之間。當晝夜平分時,正值我國的________、________(節氣)。
還可以結合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設計以下試題。
2022年2月4日,立春之日,北京冬奧會開幕。二十四節氣和倒計時結合,再搭配上古詩詞,彰顯了中華五千年文化底蘊的深厚,向世界展示了這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閱讀材料及圖1,完成以下3個小題。
(1)二十四節氣更替主要是由于()
A.地球自轉 ? ? ? ? ? B.地球公轉
C.地球的形狀 ? ? ? D.地球的大小
(2)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
①晝夜更替現象②四季的形成
③晝夜長短的變化 ④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A.②③④ ? ? ? ? ? ? ? ? B.①②④
C.①③④ ? ? ? ? ? ? ? ? D.①②③
(3)下列節氣時段中,江陰均屬于晝長夜短的是()
A.立春→谷雨 ? ? ? B.立夏→大暑
C.立秋→霜降 ? ? ? D.立冬→大寒
在傳統文化的情境中引導學生認識公轉的近日點、遠日點時間,使他們在研究試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感悟,提高初中學生的地理素養,逐步實現文化育人、立德樹人的教學宗旨。
(五)以“生活情境”為引,拓展實踐能力
在新課標理念之下,初中地理教師在試題命制中所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拉近地理試題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以“活”的情境傳遞給學生“活”的地理,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體會到地理的“有用、有效”,增強學生在生活中探尋、運用地理知識的意識,引導學生真切地領悟地理知識的價值,感受地理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天氣與氣候》時,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更直觀地體驗和感知天氣,筆者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并以學生身邊的真實生活情境為引,進行試題命制。
“2023年3月12日,江陰未來24小時的天氣預報:白天,晴;夜間,晴轉多云;最低氣溫6 ℃,最高氣溫15 ℃;污染指數84。”依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天氣預報中次日的最低溫度是多少度?(填空題)。
2.第二天上學的時候,最合適的穿著是什么?(選擇題)A.棉衣;B.襯衣;C.加厚羽絨服;D.短袖。
3.如果出門上班或者上學的話,我們需要帶雨傘嗎?請說明原因。(開放式試題)
還可以結合江陰當地愛心企業設計試題。如,2021年10月2日至7日,山西省遭遇了極端強降雨天氣,多地出現洪澇災情,暴雨之后,山西又遭遇大風降溫天氣,省會太原最低氣溫跌破冰點。降溫、霜凍等天氣成為救災救援的一大不利因素。山西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江陰海瀾之家立即啟動“多一克溫暖”公益項目,積極聯系前線救援機構合作救災,決定向山西災區捐贈價值2000萬元的緊缺物資及防寒服,用于救援和幫助受災群眾盡快戰勝困難、恢復生產生活。
(1)天氣預報中出現哪種天氣符號,必須帶傘()
A ?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2)以下區域中,受寒潮影響較小的是( ? ? ? ?)
A.東北平原 ? ? ? ? ? ? ? ? ? ?B.內蒙古自治區
C.長江中下游平原 ? ? ? ?D.四川盆地
這種貼近生活、真實落地的多樣試題,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求知、思考,逐步獲得問題的答案。這種試題拓展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學習力,讓學生在倍感親切的同時,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處理現實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三、初中地理試題情境化命制的評價視野
作為評價學生地理學習水平的手段,地理試題在情境化命題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化評價體系要求,以生為本、跟上時代、貼近現實,在豐富性、多樣性、層次性的大視野中形成富有學科特色和人文精神的評價風格,充分發揮育人、選材、引導教學等功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身處教育變革的新時代,初中地理教師要積極轉變思想,以多樣情境為基礎,優化和創新試題命制,引導學生融入真實的情境試題中去思索、探究,從而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林閩峰,梅國紅.情境化在初中地理試題命制中的探索與實踐: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西北地區”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4):87-89.
[2] ?袁忠玉.指向核心素養考查的初中地理命題路徑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1):100-101.
[3] ?張玉玲.新時代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試題命制路徑探索[J].貴州教育,2021(7):32-34.
(責任編輯 陳 明)